作為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得益乳業依託生態循環奶業基地,為鄉村振興注入產業動力。
無人機防蟲作業
眼下,秋玉米進入孕穗期,防蟲、除菌非常關鍵。在高青縣,利賓農機專業合作社4臺無人機正忙著防蟲作業。
高青縣利賓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李華
「一共是2萬畝地,由我們4家合作社來分批管理,我們合作社是管理著4500畝地,按照現在這個作業速度的話,有5天就能完成所有的植保作業。」這樣的高效率作業,是土地流轉後適度規模經營帶來的變化。而這種變化,源於得益乳業對高品質奶源的需求。
山東得益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 劉欣
「要保證奶源品質,必須要自有可控。我們在高青建立的就是一個「種養加」一體化的奶業基地,包括4個規模化萬頭牧場和2萬畝玉米青貯、紫花苜蓿種植基地。」
養殖場
但是,建設一個如此大規模的基地並不是件容易事兒。尤其4個牧場所在鄉鎮比較偏遠,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需要重新建設。而這些涉及到多個部門,單靠企業,光跑審批都是一個麻煩的事。
淄博市高青縣木李鎮鎮長 周亮
「各部門聯合辦公,並聯並推,原來項目從手續辦理到開工落地需要半年的時間,我們這個項目僅用了一周的時間就把所有的手續辦理完畢,一個月之內實現了開工建設。」
解決了養殖基地的基礎配套問題,農業產業化就有了基礎。但是,流轉後的土地交給誰打理呢?得益乳業找到當地4家農業合作社,這些合作社的大型設備頭一次在本地有了用武之地。
「以前我們合作社沒有大規模的作業,都是經過跨區作業,到河南或者河北去幹一些大活,但是利潤很低。自從和得益合作以後,有了固定的農機作業活路,現在合作社成員增加到50人,大型農機設備達到200多臺。」
機械化作業
隨著農業產業化程度的提高,當地農戶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斷提升,59個村的3600個農戶每年穩定增收2000萬元。4個規模化萬頭牧場也吸引300多名農民來到牧場,成為產業工人。家住徐家寨的村民鍾強就成為牧場的一名司機。
山東得益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第三牧場TMR司機 鍾強
「一年的租金是一萬二,現在我和我對象在得益上班,每月的工資發放8000多,公司還給交著保險,真的感覺生活是越來越美好。」有了穩健的一產基礎,今年得益乳業正推進二三產業的布局。在現代農業種植、規模養殖的基礎上,增加飼料加工和農牧文化觀光兩個板塊。
山東得益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 吳文明
「二產這塊,我們是和國家奶業技術創新團隊合作,研究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飼料配方,建設綜合性的飼料公司。三產方面,我們準備打造一個集農牧文化展示、牧場於一體的生態觀光牧場,預計今年完成建設。」
如今,得益乳業的三產融合項目也得到省裡支持。他們的項目成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第一批優選項目和省級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項目。
高青縣委副書記 縣長 楊新勝
「高青縣是農業大縣,得益乳業三產融合奶業基地項目落地高青,對鄉村產業振興、農民群眾增收致富具有較強的拉動引領作用。我們將以超常規的舉措和力度支持項目建設,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高青特色板塊。」(得益乳業供稿)
(責編:宋歌、邢曼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