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京官「正一品」和地方官「正一品」哪個地位高?

2020-12-21 小斌聊歷史

在清朝,京官「正一品」和地方官「正一品」哪個地位高?

在我國古代,正一品官階就是俗話說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級別,是所有官員中官階最高的。當然這個官階自然也是最難的,很多人為朝廷殫精竭慮一輩子也跟這個沾不上邊。而在正一品中又分為文官與武將,地方官與京官。

我們就以清朝為例,看一下正一品各種官員的不同。首先清朝借鑑了歷朝歷代的治國經驗,他們認為武將權力不應過於大,不然將會出現武將擁兵自重的現象,危及皇室統治,所以在清朝文官的地位會高於武官。

而正一品中的武官指的就是綏遠將軍和伊犁將軍了,不過這裡的兩個官職並不同於其他的地方武官。因為綏遠將軍負責鎮守西北,而伊犁將軍負責鎮守新疆。這兩個地方並沒有專門設立總督,所以綏遠將軍和伊犁將軍還需要管轄當地的經濟民政,相當於是封疆大吏。這樣來看雖然他們名為武官,但是地位並不比同階文官低。

我們再來看一下京官與地方官的差別,京官中最為人熟知的莫過於「太保、太師、太傅」了,這是我國傳承千年的三公制度,但傳至清朝時期,已經是徒有其名的虛職,更多的是死後追封用。

再就是內閣大學士,這個職位從名義上看是清朝最高權力的大臣,相當於古代的宰相。但是雍正時期,朝廷建立軍機處,規定一切大事需交由軍機處定奪,這就導致內閣大學士成了一個沒有實權的機構。

領侍衛內大臣和掌鑾儀衛事大臣分別負責皇帝的貼身護衛工作和皇帝出行禮儀工作。雖然都是皇帝欽點的心腹之人,但是權力也僅限自己工作內事務。相比之下,地方上的綏遠將軍和伊犁將軍權力大得多得多。所以清朝地方一品官比京城一品官地位更高。

相關焦點

  • 清朝正一品最高嗎?錯,有9種爵位比正一品還高
    清朝入關以後,也沿用了這個制度。在九品十八級制度裡,正一品最高,從九品最低。低於從九品的官職,被稱為「未入流」,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臨時工吧。那麼,正一品真的是最高級別官職嗎?並不是。事實上,有9種爵位比正一品還高。它們被稱為「超品」。
  • 清朝「正一品」官員,享受的待遇有多好?沒我們想的那麼複雜
    清朝「正一品」官員,享受的待遇有多好?沒我們想的那麼複雜古裝劇中,我們最常看到的就是清朝的電視劇,裡面有後宮妃子們的勾心鬥角,也有前朝官員的針鋒相對。朝堂上的鬥爭比後宮爭鬥更複雜,「官大一級壓死人」,清朝的官員級別有嚴格的劃分,誰都不能亂了分寸,今天的《清朝「正一品」官員,享受的待遇有多好?沒我們想的那麼誇張》,來說說這「正一品」的官員。清朝官員的級別分為9品,每一品都有正、從之分,所以算下來就有18個級別。
  • 清朝的「正一品」官員,他們究竟有多富,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每個朝代都有著獨屬於自己的故事,每個朝代也有著相應的政策和許多出名的官員。官員們為政府而工作,同樣也會獲得相應的報酬,拿著國家給的固定銀兩。成為了「士」,也就意味著坐到了高官的地位,因此也就享受著更高的統治階級和權力,有了相當大的權力的同時,還有著相當大的財力。在古代財力都是為權利而服務的。有財無權的人,並沒有什麼大的作為。
  • 清朝的正一品和超品官員有哪些?其實裡面有很多官職都是虛職
    眾所周知,官員是有等級之分的,在許多人的印象裡,等級最低的是九品芝麻小官,等級最高的是一品大官。不過,清朝一品官員擔任的官職可能和大家心裡想得有點不太一樣,這到底咋回事呢?比如,一品官員又可以劃分為正一品和從一品,很顯然,正一品官員一定比從一品官員的等級要高,那他們分別擔任哪些職位呢?這裡要提前說一下清朝所有官員的簡單分類,首先,按照官職性質來劃分,可以分為文官和武官;按照工作的地理位置來劃分,可以分為京官和地方官。
  • 「從一品」相比「正二品」差距有多大?說了你可能不信!
    在清朝的官職分類中,品級的劃分,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劃分方式。清朝官員的劃分,可以歸為九品十八級。一品到九品,每一品又分為正、從兩個級別。從一品跟正二品這兩個官階,在品級上,僅僅相差一個級別。看起來似乎很接近,但在講究官場規矩的清朝,這背後又有很大的差距。官員如果要擔任某個職位,一定要先確認品級,才可以被任用。這是當時通行的規矩。而且官員升職、任職的資格、地位,包括由此帶來的服飾,禮節的差異。比如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員,才能在衣冠上使用寶石。而一品官員的頂珠上可以用紅寶石,二品官員只能用珊瑚。否則就是違禁。
  • 正一品官職最高嗎?在清朝,這9種爵位比正一品都要高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官員的等級有著深嚴的規定,官員的品級則代表了他們的權力和責任有多大,同時也用來量化定義官階大小及俸祿多少。而從漢朝以來,中國各大王朝一般都實行九品十八級制度,即使是清朝入關後,也沿用了這樣的官職部署。
  • 正一品都是朝中重臣?並非如此,清朝這3種正一品形同虛設
    眾所周知,在古代,正一品官員就屬於朝中重臣了,他們位高權重,其說話在皇帝面前也十分有分量。清朝建立後,也沿用了漢人創立的九品中正制,朝中的百官被分為「九品十八級」。不過,在清朝有這3種正一品官職,他們聽起來名頭很響亮,實際上卻並沒什麼實權。究竟是哪3種官職呢?下面聽小編細細道來。
  • 清朝的「從一品」和 「正二品」只差半級,可他們的待遇可差遠了
    常看清宮劇或者對清朝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一定都知道,清朝大家官員是由和嚴格的等級劃分的,一共九品十八級。品級從一品到九品,每一個品級又分為正和從兩個級別。除了皇上王爺之外,最大的官是正一品,像我們熟知的劉墉、和珅、李鴻章等等都是清朝的正一品官,這是位極人臣的官職。
  • 清朝有3種官職,品級為正一品,名頭很響亮,卻沒啥實權
    清朝從入關以後,沿用了魏晉以來的九品中正制,將所有文武官員的品級分為「九品十八級」。一般來說,正一品最高,從九品最低。在正一品之上還有「超品」官員,在從九品之下還有「未入流」官員。 正一品官員有哪些呢?
  • 清朝「正一品」官有多稀少?除了太師太傅,恐怕大部分你都沒聽過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同時也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所以對於清朝的了解一般來說都是要遠遠高於其他封建王朝的。眾所周知,清朝近300年歷史一共出了12位皇帝,但是清朝的官員卻是不計其數。最小的九品芝麻官可謂是每個地方都有,但是一品官就不見得多了。
  • 清朝「正一品官」能享受什麼待遇?放到如今,你也想要
    清朝的「正一品官」的待遇是很高的,如果放在當今社會中,那可以說是每個學子都是想要的。那麼清朝「正一品官」能享受什麼待遇?其一他們擁有很高的地位,雖然不能夠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事實上他們的能力也差不了太多。清朝的「正一品官」大多是太師,太傅,他們是誰?
  • 清朝也有錦衣衛,地位比明朝還高,老大是正一品,皇帝的絕對心腹
    錫翰是努爾哈赤之弟巴雅喇的兒子,算是順治帝和多爾袞的親信。畢竟與皇家相關,還是讓親戚管著放心。 在順治二年,錦衣衛改名為鑾儀衛。錦衣衛這個響噹噹的名號正式成為歷史。在清朝末年,為了避宣統帝溥儀的名字,改名"鑾輿衛"。(《清史稿》:宣統元年,避帝諱,改鑾儀使為鑾輿使,治儀正、整儀尉並易"儀"為"宜"。)
  • 解讀:明朝「正一品」與清朝「正一品」,誰的權力大?
    解讀:明朝「正一品」與清朝「正一品」,誰的權力大? 正一品,這是古代多少文物群臣的終極目標。明清宮廷劇中,正一品也是經常能夠看到的官職。其實,關於正一品的細節,估計大家就不一定清楚了。就性質而言,可分為文官正一品和武官正一品。
  • 「正一品」的清朝官員,他們享受什麼福利待遇?說出來你別不信
    今天想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清朝時期正一品的官員所享受的待遇到底有多麼好!在那個封建時代,對於讀書人而言"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所以這些讀書人終其一生都在埋頭苦讀,他們寒窗苦讀的目的就是為了自己有朝一日可以一朝鯉魚躍龍門。當你真正踏入官場之後,就意味著你從此脫胎換骨,進入了統治階級。
  • 在清朝想要升到一品大員有多難?(文官篇)
    榜眼和探花一般授予翰林院編修,是正七品官,其餘進士還要繼續學習才會授予官職。至此,一個人的宦海生涯就正式開始了。在翰林院當職,儘管品級不高,但前途廣大,翰林院素有「儲相」之稱。在翰林院最後一般都會升到比較高的職位。康熙年間設立對官員考察制度,這是效仿明朝的官員管理制度而實施的一項對現任官考核的制度。
  • 在古代,從一品升到正一品大員有多難?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比登天還難
    清朝的官吏晉升制度分九品,從九品到一品,每品分正、從,比如正九品,從九品,也就是「九品十八級」,加上輔國公、王公、爵伯等超品官員。清朝科考進士又分進士及第、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三個檔,進士及第就是我們熟悉的狀元、榜眼、探花。 一個讀書人數十年寒窗奮發苦讀,如果能高中狀元,確實能加快升級步伐。1936年清朝入關後,科舉制度就變得更加完善了,一般狀元可以授翰林院修撰級的從六品,榜眼和探花給個七品官,而進士出身和同進士出身還需要考核再授官,很多都是縣令級的九品官。
  • 「京官」相比「地方官」差距有多大?收入來源有很大不同
    清朝,作為一個擁有龐大疆域的王朝,劃為出京官和地方官是一種必然的選擇。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管轄這麼多的人口和土地。因為管轄的區域不同,造成了京官跟地方官之間最大的區別。他們負責事務不同,職權有很大不同,待遇更有不同。以同屬於從一品官階的提督和兵部尚書為例。
  • 「正一品」的清朝官員,他們享受什麼待遇?說出來你別懷疑
    由於清朝是以八旗作為核心,其族人大多數為滿人和蒙古人後裔,所以在入關後,漢人的地位可以說急轉直下。尤其是以漢人貧農來說,其地位更是處在社會最低處。 通過科舉制度,許多漢人開始走向清朝的政壇,其中晚清四大名臣,也都是通過科舉制度選拔出來的人才。然而,他們作為朝廷「正一品」官員,到底能享受什麼待遇?
  • 正一品——二千石:秦漢與明清官制對比
    至於輔臣們去世後,其中功勞高、品行好、口碑優的,經過朝廷評議,可以被追贈為三公(太師、太傅、太保),逝世後享受正一品待遇,這也是對他們的褒獎。而且他也不是經科舉入仕為官,所以相比張居正來說,文臣的身份稍顯不符。)清承明制,官員等級制度基本不改,照搬執行。但對於高品官職(大學士、諸部尚書等)正一品對應官職,順治初設立滿漢分職所置,滿員正一品,漢員正二品。後在康熙時均定為正二品。雍正八年(1730年),清更定製度,大學士滿漢均定為正一品,以後永為定製。
  • 大清「正一品」的官員,一般都享受什麼待遇,說出來你別不信
    在這一點,能夠把清代官員分成京官和地方官兩大類。這二者是不一樣的。京官的薪水有二兩。一種是正俸,一種是恩俸。正俸便是京官們的俸祿和俸米。這是以順治年間為國際慣例。但是充分考慮那時候財政苦悶,因此 給官員定好的正俸並不高。官府還經常逼著官員捐獻俸祿,彌補財政不夠。按清代《戶部則例》的記述,正一品官員的俸祿為180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