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氣象助力草原神鷹完成滅蟲攻堅戰

2020-12-25 中國氣象局

通遼氣象助力草原神鷹完成滅蟲攻堅戰
——玉米三代粘蟲殲滅戰紀實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2年09月06日15:54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 鄒豔東周志平報導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擁有發展糧食生產的良好條件,素有「內蒙古糧倉」和「黃金玉米帶」的美譽。糧食作物播種面積佔總播種面積的80%以上,糧食產量佔全區的1/4,玉米、水稻、蕎麥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區第一。今年夏天,全市的玉米作物在充沛的雨水滋潤下,長勢非常喜人,但是8月份一場蟲災,卻對玉米生長產生了嚴重威脅。

  三代粘蟲爆發 災情罕見
「這蟲子非常的霸道,專門吃苞米葉子,有的竟然從苞米芯中直接從裡往外吃,從來沒有見過這麼狠的蟲子」,剛從地裡回來的科左中旗保康鎮農民王海無奈的向市農業氣象站和植保站技術人員說。農技人員迅速深入到蟲災嚴重區域取樣,並立即將現場情況報送至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在隨後的幾天,全市的6個旗縣市區均發現谷田、玉米田及周邊雜草上出現大量蟲害卵塊和低齡幼蟲,尤以科左中旗為甚。玉米田蟲害發生面積達346萬畝。據監測,從8月開始,全市各旗縣市區發生不同程度的災害面積達500多萬畝。此次蟲災發生範圍之廣、面積之大、程度之重、蟲口密度之高屬近20年未遇。

  部門應急聯動  合力應對災情

  蟲災發生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迅速召開緊急會議,研究部署病蟲害防治工作。根據災情嚴重程度,由市農牧業局、氣象局、農科所和植保站等部門聯合組成的防蟲害、保豐收專題防治玉米三代粘蟲工作組在科爾沁區敖力布皋鎮玉米基地田頭成立。聯合工作組明確要求農牧業部門負責搜集災情、氣象部門負責發布災區適時天氣預報、農科所和植保站要加快研究病蟲害防治辦法,氣象和植保部門需聯合發布病蟲害防治預報服務產品。各部門密切配合,根據病蟲害嚴重程度和順延方向兵分4路先後深入重災區,組織號召各地搶抓有效時間,晝夜連續作戰,實施科學防控,空間地面協作,力爭最短時間內取得決定性成效。

  空地密切協作 草原神鷹顯威

  8月13日10時,氣象部門發布了適宜空中播撒防治病蟲害藥品的專題預報,兩架「草原神鷹」滑翔機在科左後旗金寶屯鎮勝利農場五分場空地上升空,開始了空中播撒作業,形成了空間聯動、立體拼接、無縫對接的天地空病蟲害防禦網。

  「快看,滅蟲的飛機來了,我們的玉米保住了,這個好像就是叫『草原神鷹』,有了這隻『鷹』,我們的玉米就不怕什麼粘蟲了」,站在自家地頭的張軍用滿含希望的眼神望著空中飛翔的「鷹」自言自語的說到。在不遠處的一片農田裡,幾位農技人員頂著烈日,正在駕駛著高杆噴霧車向田裡噴射著農藥。

  自三代粘蟲爆發以來,全市積極發動農牧民開展自救防護工作,配發了防控設備,形成了空中和地面同時推進、以地面為主的立體攻防體系,蟲害重災區,主要以「草原神鷹」空中作業為主,共出動飛行1709架次,飛防面積130.9萬畝。經過飛防的病蟲害災情嚴重區域,已基本將三代粘蟲消滅殆盡。

  8月22日,通遼市天地空三基結合的三代粘蟲病蟲害防治攻堅戰在「草原神鷹」小型飛機完成最後一次噴灑任務降落時落下了帷幕。截止目前,全市實際防治面積939.6萬畝次,二次防治面積136.7萬畝,防治效果達90%以上。氣象部門為本場滅蟲攻堅戰共提供專題服務產品7期。

  (責任編輯:陳雅瓊)

  相關新聞

  精彩熱圖

相關焦點

  • 「草原神鷹」再行動
    記者 樊廣友 通訊員 閆聃為打擊和遏制邊境地區盜掘古墓葬、古遺址和破壞長城等各類文物犯罪活動,不斷鞏固和拓展警民共建「草原神鷹」文物保護工程,近日,由市文新廣局、市文物處、達茂旗文物管理所聯合邊防派出所,對達茂旗邊境地區的古遺址、古墓葬進行了聯合巡查。
  • 「草原神鷹」,織就文物保護天羅地網
    從2013年起,包頭開全國先河,在邊境地區推廣警民共建文物保護「草原神鷹」工程。目前,以該工程為契機,包頭已構築一張黨政軍警企民多方聯動的文物保護網,顯著降低了 當地的文物犯罪率。日前,記者走進中蒙邊境的達茂旗,傾聽「草原神鷹」們的邊疆文保故事,感受草原人的執著、勇敢和堅韌。5月的達爾罕蘇木,冰雪已全部融化,綠草隨著土地的解凍悄悄地冒出了頭,被白雪覆蓋了一個冬天的草原再現勃勃生機。
  • 「草原神鷹」守護達茂古墓
    近日,記者隨同包頭市公安邊防支隊達爾罕邊防派出所官兵,到草原深處的安達堡子古城遺址等市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點進行例行巡邏,感受到了這片草原多彩的古代文明和黨政軍警民聯合馬背文物保護隊為保護文物所做的不懈努力。冬日的草原寒風凜冽,越野車疾馳在廣袤無垠的草原上。走了10公裡左右,擋風玻璃上已經掛滿了冰霜,記者冷得直打哆嗦。經過2個多小時的艱難跋涉抵達安達堡子古城。
  • 通遼——珠日河草原與大青溝二日遊
    一年中全家團聚的日子有限,十月又是最美的季節,六口人,兩輛車,沒有過多計劃,二號早上就從瀋陽出發去通遼遊玩。 導航定位通遼火車站,瀋陽過去三個小時多一點,走新魯高速,特別順暢,一點不堵車,要擔心的是不要超速!
  • 草原明珠,通遼最美景點
    通遼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地處松遼平原西端,始建於清朝崇德元年,是蒙古民族的發祥地之一。通遼市境內土質肥沃、水草豐美,野生動物繁多,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白鸛、鴇、梅花鹿、紫貂,同時也是國家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素有草原上的明珠、內蒙古糧倉、黃牛之鄉等美譽。下面就一起看看通遼最美的景點。
  • 內蒙古"草原神鷹"工程守護邊境地區野外文物安全
    新華社呼和浩特10月6日電(記者 劉懿德、齊洪斌)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獲悉,內蒙古「草原神鷹」工程試點6日在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開展實施,公安邊防部門開始對當地34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行常態化巡護,以加強邊境地區野外文物保護。
  • 通遼機場打造綠色花園式空港
    作為通遼市的「空中門戶」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做好通遼機場區域的綠化、美化工作,對於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展示通遼城市品質具有重要意義。2020年,通遼機場採取多項措施因地制宜開展綠化、美化及硬化工程,在通遼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住建局與市園林管理局實施了機場公園景觀建設工程和停車場改造工程。通遼機場飛行區改擴建工程指揮部也及時恢復了因水電暖及消防管線施工破損的場區路面,為廣大出行旅客營造了一個綠色舒心的出行環境。
  • 通遼乾旱面積佔6成!氣象部門建議···
    通遼乾旱面積佔6成!氣象部門建議······ 2020-07-17 22: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來通遼阿古拉草原,與你「敖包相會」
    中國通遼「一帶一路敖包相會」國際文化旅遊節將於8月17-18日在內蒙古科左後旗阿古拉草原舉行。為積極參與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提升「敖包相會的地方——通遼」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國通遼「一帶一路敖包相會」國際文化旅遊節於8月17日至18日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後旗阿古拉草原舉行。
  • 2020年通遼機場旅客吞吐量完成85萬人次
    2020年通遼機場旅客吞吐量完成85萬人次 2021-01-06 0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鍾靈毓秀 英雄搖籃通遼
    通遼是聞名遐邇的「中國安代藝術之鄉」、「中國蒙古族民歌之鄉」、「中國烏力格爾之鄉」「中國民族曲藝之鄉」、「中國馬王之鄉」和「中國版畫藝術之鄉」。民族風情濃鬱的烏力格爾、四胡、安代舞等民間藝術,被列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謂鍾靈毓秀、物華天寶。
  • 通遼草原賞風光,「千山號」塞上之旅再出發
    ,體驗草原與沙漠的浩瀚之旅。本次旅行為期兩日,通遼市科爾沁旅行社帶領鞍山遊客暢玩了扎魯特草原和塔敏查幹沙漠等地,一路上飽覽草原風光,品嘗蒙古傳統小吃,體驗牧民生活,欣賞蔚為壯觀的「八百裡瀚海」,體驗沙漠越野車的驚險與刺激,真切地感受到了「馬背上民族」的率真與豪情。
  • 草原牧歌手扒肉,來了通遼啥都有!
    闊別夏日的喧鬧,寒意襲來,領著通遼這座美麗的城市走進秋季。逐夢大草原 縱馬科爾沁 金秋時節,讓我們一起走進通遼,領略靜謐美好的自然風光,品嘗草原風味美食,逐夢大草原!扎魯特山地草原風景區是目前通遼市保存最完整的草原,也是別具特色的山地草原。
  • 通遼:以體育賽事見證城市歷史遷躍
    通遼很「老」,距今五千年左右,社會發展就已經進入初級文明階段。漫長的歲月中,通遼見證了風雲際會,歷史變遷。通遼也很年輕。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戰略節點,「草原絲路第一驛站」通遼正煥發新的活力。10月11日,2020科爾沁公路自行車賽在通遼市舉行。一條賽道串聯起通遼多個旅遊文化景點,又似一根長線,一頭牽起科爾沁悠久的歷史,一頭連接飛速發展的現代化都市,展示這座城市的新動能。
  • 通遼將新建一座百萬畝自然草原公園,又可以去HAPPY了
    扎魯特旗生態文明建設今年又有「大手筆」總投資約2.4億元的阿日昆都楞自然草原公園建設項目啟動阿日昆都楞百萬畝自然草原公園項目位於扎魯特旗西北部阿日昆都楞鎮生態移民遷出區地處大興安嶺南罕山山脈西與扎哈淖爾工業園區接壤北與
  • 專訪通遼市長郝茂榮:治理好西遼河「母親河」 守護科爾沁草原
    ▲通遼市委副書記、通遼市長郝茂榮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攝影:張力軍)▲通遼市境內的扎魯特山地草原▲通遼市實施千萬畝科爾沁沙地治理工程,境內沙地已有一半得到有效治理(攝影:張力軍)>▲為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通遼市大力發展節水農業(攝影:張啟民)▲通遼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圖為結滿果實的谷穗▲通遼的黃玉米、開魯紅幹椒、庫倫蕎麥等產品在國內外有較高的知名度,圖為正在收穫的開魯紅幹椒(攝影:張啟民)▲通遼是「中國草原肉牛之都」、科爾沁牛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圖為放牧中的科爾沁黃牛
  • 德克士通遼首家草原文化主題明仁餐廳開業
    德克士通遼首家草原文化主題明仁餐廳開業) 12月12日,中國快餐業巨頭德克士首家草原文化主題明仁餐廳盛情揭幕。
  • 中國馬王扎那:生於通遼的草原神騎手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中國馬王」這個稱號,其實這是草原騎手的至高榮譽。我國第一個中國馬王,是來自通遼的扎那。扎那,蒙古族,1950年出生,那時的通遼還叫哲裡木盟,他生在科爾沁左翼後旗,就是今天通遼市的科左後旗。
  • 2020年通遼體育十大新聞出爐!
    1大力推廣居家健身積極助力全民防疫抗疫和體育產業復工復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通遼市體育局積極倡導抗疫情況下的體育活動開展,與通遼廣播電視臺共同開設《通遼體育報導》,圍繞疫情防控、居家健身進行指導。開展居家安代健身操、太極拳和健身氣功線上教學展示活動,積極推行國家體育總局和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發布的科學健身18法,通過健身增強群眾自身免疫力。
  • 通遼文旅 亮麗風景
    科爾沁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通遼最響亮的品牌。「十三五」期間,通遼市統籌推進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深入挖掘草原文化深厚底蘊,把更多優秀民族傳統文化推向市場、做成產業、打響品牌,為通遼文化旅遊事業的繁榮、發展勾勒出了宏偉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