蘸醬菜是東北的一道特色菜,也無疑是東北菜中最簡單的,其保留著食物最初的味道。對食材不摻任何的調料,直接蘸醬食用,或者經過簡單的蒸熟。它的特點是油煙少,取材豐趣,隨意,而且味道鮮美,更是一道良心的減肥美食。
要說起這東北蘸醬菜的來源還真是挺苦難的,因為在抗日年代或者是更遠,國家的局面還沒有安定下來,老百姓們更是流離失所,能填飽肚子的已經很不容易了。於是那時候的人們為了能不餓死,什麼能吃的不能吃的,都往嘴裡面塞,有的人發現了可以挖野菜吃來充飢,於是這便成為了蘸醬菜的原型。
可能有小夥伴會問了,同樣都是從艱苦的年代中過來的,為啥就你們東北有蘸醬菜呢?那是因為中國不分東西南北都是用生水洗菜的吧,並且南方的水溫度高,水裡容易滋生細菌,菜在不衛生的水裡洗怎麼會幹淨,如果南方的人吃了蘸醬菜很容易就會拉肚子或者生病,所以南方都是把菜煮熟了吃。而北方冬天時天寒地凍,水的溫度很低,自然髒東西就會很少。現在就不同了,隨著我們生活質量的提高,我們都用上了安全的自來水,任何人吃蘸醬菜都沒安全的隱患啦。
蘸醬菜,它是一道菜名,同時,特更是我兒時的回憶。
記得小的時候,放假去鄉下的爺爺奶奶家,初夏的時候,院子裡面的辣椒,茄子等蔬菜還沒有熟透,但院子裡的葉子菜都可以吃了,每到吃晚飯的時候,媽媽就會說道:去院子摘點蔥,恏點白菜,吃飯!於是我就和哥哥姐姐們分頭行動,不一會一就端上來一盆盆小白菜和小蔥,然後在蘸上大醬,一大家子倖幸福福的吃上一頓晚飯。至今那蘸醬菜的味道我都忘不了。
說道蘸醬菜,大醬就非常有必要提上一題。因為它的味道嘛,你懂得。打個比方吧,就像是農民伯伯愛大糞,老北京人愛吃豆汁是一個性質,這下子你知道它是什麼味道的了吧。而這大醬做起來也是很有學問的,而且有專業的術語,叫做下大醬。那小編就稍稍的介紹一下這個大醬它怎麼下吧。我們都知道,不論是哪種醬,它的製作都是離不開黃豆的,而我們的東北大醬也不例外,首先把黃豆放入鍋中炒熟,然後往鍋中加入水,並且水一定要沒過豆子兩到三釐米。大火讓醬汁燒開,撇去上面飄著的浮沫,然後再用最小的火候,讓豆子煮的變軟。並且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有人看著,不能離開人,要不然胡鍋是避免不了得了。然後將做好的大醬導入醬缸內,每天都要撇去上面的浮沫,等到大概一個月的時間,上面也不再出現浮沫了,這醬就算做好了。
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的生活也愈發的好了起來。隨之而來的,我們的東北蘸醬菜的品種也豐富了起來,可以蘸醬吃的也有很多,比如說小辣椒,小白菜,小水蘿蔔,婆婆丁,小蔥,黃瓜,生菜,苦菊等等。是不是特別的豐富呢?而小編最喜歡的吃法就是炸上一碗雞蛋醬,當然是用正宗的東北大醬炸的,然後再蘸著吃。或者是扯上一塊幹豆腐,再幹豆腐上抹上雞蛋醬,然後在卷上小蔥,生菜等一口咬下去,幾種食材的味道,在口腔中散開。能感覺到幹豆腐的豆香,小蔥的勁辣,大醬那股地地道道的又臭又香的味道,簡直幸福的懷疑人生啊。真忍不住感嘆道,作為一個東北人,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