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國的物價誰更便宜?站在不同角度,得到的結果就不同

2020-12-10 騰訊網

無論是世界銀行公開的數據,還是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調研報告,均認為:按當前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計算,中國的經濟總量是遠低於美國。但如果按照貨幣的購買力,那中國的GDP早已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了。

以世行為例,其公布的《購買力平價與世界經濟規模——2017年輪國際比較項目(ICP)結果》報告中顯示:以購買力做依據,在2017年的時候中國經濟總量就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並指出當時大概是4.184元人民幣等值1美元的購買力——這無疑是支持「中國的物價更便宜」

那問題來了,為什麼網絡上有很多網友公開的美國超市裡的商品物價,似乎比我們中國更加便宜呢?這原因是什麼呢?南生認為,這主要是網友們站在不同角度,大家都只看到了事務的局部,得到的結果就不同。

還記得「盲人摸象」那個成語嗎?其含義大致是:如果我們只摸到大象耳朵,則可能認為大象猶如簸箕;如果只摸到大象的鼻子,那我們則可能認為大象猶如圓木棒;如果我們只摸到大象的尾巴,則以為大象好似的一根粗繩索。

如果我們只摸到大象的腿,則可能認為大象猶如粗粗的柱子……。總之,站在不同角度,我們就只能看到局部,得出不同的答案。比如:我們只看汽油價格、豬肉價格、蘋果手機價格,那就會認為:美國的物價更便宜。

如果我們看理髮費用、看上學的學費、看汽車的「年檢費」、看去餐飲的就餐費、看醫療費用、看住酒店的費用等,就會覺得:美國的物價比咱們中國,高很多很多,咱們中國的物價更便宜。

綜合來看,情況又如何呢?這個世界銀行、IMF已經「幫我們做好了」,他們採用包括成千上萬種商品組合的「一籃子」商品參與對比,最終得出:中國的物價更便宜,使得人民幣的實際購買力遠比匯率法更高,並因此使得中國經濟總量實現了對美國的趕超。

此外,美國官方公開的信息也從側面印證了這點。按照美國商務部公開的信息,當前美國國民經濟中「第三產業(就是服務業)佔GDP的比重高達81%」,在美國居民的消費支出中用於支付「服務」的部分佔比約為70%。

與我們中國一樣,美國實際上也是「地大物博」,而且由於美國人口更少,使得他們的「人均佔有的資源更多」。而且,美國是發達國家,美國還可以利用「強勢美元」低成本進口商品和資源,這就意味著美國的農產品、科技產品的物價整體偏低。

與此相比,美國的人力成本更高,服務業價格因此大幅提升。而美國居民的消費支出中,用於支付「服務」的部分達到了70%,用於支付「具體實物商品」的部分僅約為30%,兩者互相抵消,其最終結果就是世行、IMF給出的答案。

當然了,從絕對價格來說,中國的物價整體更便宜一些,但美國居民的收入要高很多——按照美國商務部發布的信息,2019年美國人均年收入剛剛超過了3.6萬美元(每月約3000美元),美國非農就業人口的月收入超過了4100美元,這意味著:收入比來看,美國人佔據更大優勢。這再次告訴我們:中國、美國的物價誰更便宜?站在不同角度,得到的結果就不同。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

相關焦點

  • 中美兩國的物價,誰更低?站在不同角度,您得到的答案就會不同
    從絕對價格來說,美國汽油價格要比日本、德國、英國、法國以及咱們中國的汽油零售價格更低。網友們在看到這篇文章後,在文章留言中指出了美國還有更多的商品價格具備優勢,比如:美國的豬肉零售價格更低。一些外資品牌汽車、知名品牌服裝、化妝品、蘋果手機等等,這似乎告訴我們:原來美國的物價居然這麼便宜?
  • 美國人均GDP是中國的6.5倍,物價水平怎麼樣?內行人:角度不同!
    而在這些發達國家之中,我們比較最多的就是美國。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在很多方面都和中國暗暗比較。雖說以前我國和美國的差距很大,但現在我國的綜合實力得到了明顯提升,和美國的差距也在進一步縮小。尤其今年,美國的疫情沒有得到明顯抑制,經濟也受到了重創,但是我國的經濟卻可以在平穩中繼續發展,差距自然而然會變得更小。
  • 人均GDP美國是中國的6.5倍!物價還更低廉,專家:要多角度來看
    2019年美國人均GDP足足有6.5萬美元之高,在消費水平方面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差距還是十分巨大的。但是對比中美兩國的物價我們可以發現,真實情況與我們的傳統認知有著巨大的差別。中國和美國哪一個國家的物價更便宜呢?專家表示:站在不同角度分析,答案也許會使我們為之一振。兩國的「差距」並沒有體現在人均GDP這方面,不少人都被美國物價的表象欺騙了!
  • 別被美國物價「騙」了!人均GDP6.5萬美元,實際物價比中國還高?
    尤其是2020年美國受到疫情的衝擊,經濟出現倒退的現象,在這一背景下中國經濟卻逆勢增長,兩者之間的差距自然進一步縮小。通過數據對比可以發現,美國人均GDP可以達到中國的6.5倍。2019年美國人均GDP達到6.5萬美元之高,在消費力這方面的差距還是十分顯著的。但是從兩者之間的物價對比可以發現,真實情況和我們想像的可能不一樣。中國和美國究竟誰的物價更便宜?
  • 美國物價更便宜?那為何按購買力,卻是4.184元人民幣等值1美元?
    所謂購買力,指的是將較為常用的成千上萬種不同的商品捆綁著一起,俗稱「一籃子商品」,並根據各國的消費習慣,供求關係等給予商品不同的權重。以豬肉為例,在中國的這「一籃子商品」中,會給予豬肉較高的權重。但美國人消費的豬肉量遠低於中國,豬肉價格變動對中國的影響遠超過美國。
  • 美國人均GDP高出中國6.5倍,物價還便宜?差距真的很大嗎?
    但是,很多就會以為,中國比美國少6.93萬億美元,那麼美國的消費能力肯定是比較高的,但是從兩者之間的物價對比可以發現,真實情況和我們想像的可能不一樣。中國和美國究竟誰的物價更便宜?其實購買力才是關鍵。根據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在購買力方面,中國經濟將在2017年超過美國。當時,4.184元相當於1美元的購買力。
  • 高收入的美國社會,為何物價卻如此便宜?
    這些水果相比較國內要便宜很多了。那麼,美國社會為何會出現這種高收入,物價卻還相對比較低的情況呢?不過,我們認為,美國物價便宜是相對的,在美國社會有三樣東西是比較貴的。一是人工成本比較貴,國內快遞只要幾元人民幣便可送達,理髮費只要15元人民幣。但是在美國理髮要30-40美元。而如果是送快遞,即使是同城投遞也要15美元。在美國物價雖然低,但人工成本卻較貴。
  • 放眼全球,美國的物價便宜,這是為什麼?
    還有一點,美國的醫療價格也很貴,貴得讓你懷疑人生,這個也不列入本文的討論內容,本文僅僅是討論下老美的物價水平。在發達國家中,工業產品相對來說都是比較便宜的,例如在歐洲和日韓等發達國家中,汽車和電子產品的價格總體是比較便宜的,而在一些生活日用品方面,歐洲和日韓也是比較便宜的。
  • 兩人感情中,沒有誰對誰錯,只是角度不同
    到底誰對誰錯,沒有一個明顯的界線。還有一部電影《我不是藥神》,大量的病人為了生存下去,必須吃一種藥,而這種藥5萬元一瓶。病人只好把房子賣了。就這樣,房子就被他們一粒粒地吃沒了。這時,有一個藥販子,從印度進口了一批藥品,藥效也很不錯,卻只要500元一瓶。
  • 日本物價高昂,但佛寺門票便宜,不過泰國人看法不同!
    在中國旅行,除了交通費和住宿費,門票費用是大頭,在日本旅行則相反。無論是京都、奈良、大阪、神戶還是東京、橫濱等地,和中國同等檔次的酒店或民宿,一個晚上的住宿費用都不低,吃飯的價格同樣不便宜,以便利店的普通便當為例,通常可以吃飽的價格都在450日元或以上,約相當於人民幣28元以上,物價和國內一線發達城市上海相當,不過如果按日本人的收入水平來計算,日本的物價並不算很貴。
  • "全球20大城市物價對比"調查結果
    環球網綜合對比20個城市的1立方米的水(即1噸水)及1度電的價格,結果發現很多城市對水、電的收費方法頗為靈活。1立方米水價,東京收費最高(30.72元),是收費最低的阿拉木圖(0.94元)的30多倍。北京水價(4元)排名倒數第六。在電費一項中,曼谷的普通家庭一般不需交電費。據駐曼谷記者介紹,一戶家庭一個月用電不超過90度免交電費,超過才按不同電量累進收費。
  • 蜜蜂與蝴蝶的故事:從不同角度看待同一問題,會得出不同的結果
    為了讓花蜜更甜一點,我費盡心思地引逗它們綻放笑顏,不辭辛勞,總是每天都要讓花朵睡了之後才能回家。早上起來要是不晚,下午怎麼有精神照看花朵呀?」我聽了它們的對話,知道兩個小傢伙是心裡對彼此不明了,因此造成了誤解,於是,我就跟它們說:「你們就不要爭吵了,我來給你們評評理吧。
  • 美國物價便宜嗎?大數據顯示比中國便宜,內行人:和3個原因有關
    對於很多人來講,自然是瘋狂購物了,身邊就有人表示,每次去美國肯定要去沃爾瑪、Costco了,雖然可能買的東西是國內也可以買到的,但是在美國價格真的是非常便宜。那麼在美國,哪些東西比國內賣的便宜呢?一位專職代購表示,美國的手機、電腦、化妝品、奢侈品大部分都比國內便宜,甚至汽車、房子價格都不高,這就讓習慣於「高消費」的中國人心理不平衡了,明明中國人的收入並不是很高,為什麼中國的物價比美國貴很多呢?
  • 角度不同,心態不同,我們所看到的也不同
    有詩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所處的地方不同,所見之景不同,環境也自然不同。有人說,風景是心之所在。深以為然,自然心在哪裡,風景就在哪裡,若以悲傷的角度去看風景,你所看到的是悲傷之景;你若以歡喜之景去看景,你看到的是歡喜的。
  • 都說泰國物價便宜?中國遊客實拍泰國商品的價格,看看什麼水平?
    泰國作為東南亞地區最熱門的旅遊國家之一,現在越來越的中國遊客都喜歡去泰國旅遊。除了距離近、配套全、服務好之外,泰國旅遊還有一點常常被中國遊客提起,那就是物價低。相對於其他旅遊國家,到泰國旅遊一趟通常只有一半的價格,那麼,泰國的物價真有這麼便宜嗎?
  • 美國超市便宜,歐洲高收入低物價,公知都是怎麼騙中國人的?
    德國是全球最主要的汽車工業大國之一,本土買車便宜不是應該的嗎?蘋果手機是美國的本土品牌,美國售價便宜不也是合情合理的嗎?華為不也是在中國賣的便宜,在西方賣的貴麼?    2:社會體制性的模糊化誤導  「國外超市物價都很便宜」,這是公知們長期宣傳之後,在很多人腦海中留下的「天堂念想」。  尤其是美國和歐洲的超市,「幾十塊錢買滿滿一大籠」的故事遍地開花,以盈利為目的的歐美超市都快被吹成「慈善機構」了。
  • 懂得換個角度,世界立馬不同
    1在學校,老師把一個橘子,一人一半的分給了兩個學生,同一個橘子,兩個學生卻有著不同的感受。A說橘子有些酸甜,很好吃;B說橘子太酸,很難吃。於是,兩個人吵了起來,誰都堅持自己的觀點,最後鬧的很不愉快。很多時候,兩個人爭吵只是因為觀點不一樣,所佔的角度不同罷了。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自然也沒有兩個完全思考角度一樣的人。同一個橘子,哪有甜或不甜,都是吃它的人,因為自己的喜好,給它定了性——我覺得甜,它就甜;我覺得酸,它就酸。
  • 美國物價到底是便宜……
    海關對從美國帶電子產品回國的數量有嚴格限制,因為兩國的差異比較大。看到有人作了調查如至蘋果X,美國64G的是999美元,合人民幣6350左右,而中國的蘋果官網要8388元,差2000多。如世界公認的音響品牌Boss,亞馬遜上的182美元,約人民幣1155元,天貓上要1798奢侈品牌、名牌箱包、服飾肯定是美國便宜,所以產生了不少代購。
  • 吃自助餐,68的和588的誰更容易吃回本?結果可能跟你想的不同
    吃自助餐,68的和588的誰更容易吃回本?,結果可能跟你想的不同大家好,咱們都有一個非常渺小但是卻十分有趣的小夢想,就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吃自助餐能吃回本,不過試了很多次還是沒有達成這個目標,現在市面上的自助餐種類非常的多,有很多不同價格的,咱們去吃的時候都是抱著能吃回本的想法的,那麼吃自助餐,就拿市面上最常見的,也是價格相差比較大的兩種價位來說吧,68的和588的誰更容易吃回本
  • 美元明明超發,20年時間美國物價為何基本沒變?「心機」在這裡
    就像豬肉價格上漲,老百姓原本想著選擇其他代替品,結果發現代替品的價格也在不斷上漲。在這一背景下不少人好奇,美元不斷超發導致美元貶值,為什麼美國的物價卻沒有出現上漲的情況呢?按理來說任何一個國家貨幣超發,都會造成通貨膨脹的出現,怎麼到了美國就「不管用」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