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物價更便宜?那為何按購買力,卻是4.184元人民幣等值1美元?

2020-12-12 南生今世說

不久前,世界銀行發布了《購買力平價與世界經濟規模——2017年輪國際比較項目(ICP)結果》報告。認為,如果按照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來對比中美兩國經濟總量,那就是美國遠比中國更高。

按購買力,人民幣的價值大幅提升

但如果按照人民幣與美元的實際購買力,那結果正好相反。世行的報告認為,如果按照購買力,那2017年大概是4.184元人民幣等值1美元,而當年的匯率約為6.759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

這意味著,在購買力體系下,同樣數量的人民幣換算成美元後,會更高——結果就是:2017年中國GDP由匯率體系下的略微超過12萬億美元,提升至購買力體系下的19.6萬億美元,超過美國,上升至全球第一名。

所謂購買力,指的是將較為常用的成千上萬種不同的商品捆綁著一起,俗稱「一籃子商品」,並根據各國的消費習慣,供求關係等給予商品不同的權重。以豬肉為例,在中國的這「一籃子商品」中,會給予豬肉較高的權重。

但美國人消費的豬肉量遠低於中國,豬肉價格變動對中國的影響遠超過美國。因此,在美國的這「一籃子商品」,會將豬肉的權重下調,或許會提高牛肉的權重——畢竟西方人更愛牛肉,經常吃牛排嘛。

世界銀行將這「一籃子商品」通過各種測算後認為,在美國如果需要1萬美元購買,那在中國大概就需要4.184萬元人民幣才能購買到,因此:購買力體系下,人民幣與美元的比值就是「4.184 : 1」。

按照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差不多是7比1,按購買力則不到4.2比1,這不就說明了「中國境內的商品物價整體更低,美國整體更高」。那為什麼有很多網友給出的「很多美國商品價格更便宜呢」?

美國境內的物價真的整體更低?

按照世行銀行的數據,我們得出結論:在購買力體系下,中國境內的商品物價更低,使得人民幣的價值大幅提升。那為什麼很多網友給出美國境內出售的豬肉、蘋果手機、福特汽車、耐克運動鞋等商品的價格要更低呢?

原因就是世界銀行給出的是「一籃子商品」,而網友們只列出了很少一部分商品。一個是宏觀層面,一個是微觀層面,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結果自然不同。就好比「盲人摸象」,著眼於局部,是得不到正確答案的。

其次,美國GDP構成中,81%是服務業。美國居民消費結構中,超過70%也用在了服務領域。那如果正確對比中美兩國的物價,那就應該將目光重點放在美國服務領域——比如保險、醫療、教育、通信、餐飲、旅遊、律師、酒店、商業服務等等。美國經濟的特點就是工業品、農產品相對有優勢,而服務業昂貴。

如果只看到美國的工、農業產品,就得出美國物價便宜。這顯然是拿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短處對比,得出的結論自然是不正確的。我們需要綜合來看,既要看長處,也要看短處,這工作已經被世界銀行所做了。

最後南生點評下,美國是當前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經濟實力領先優勢巨大,美國居民的生活水平在全球也大幅領先,中國與美國的差距仍很大。但同時,美國境內的物價也屬較高水平,兩者並不矛盾,沒必要承認這點就必須否定另一點。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

相關焦點

  • 按世行的算法:2019年4.22元人民幣,相當於1美元的購買力
    如果按去年人民幣與美元的平均匯率折算(接近6.9比1),那中國經濟總量是超過14萬億美元,在全球排第二名。按購買力,中國經濟總量超過美國如果按購買力平價規則,那世界銀行給出的中國GDP總量會高達23.46萬億美元,超過美國,升至全球第一名。第三名是印度,經濟總量提升至9.61萬億美元。
  • 世行:按購買力,2017年的時候大約是4.184元人民幣等同於1美元
    當前,大約是1美元可兌換7.1元人民幣。在2017年的時候,大概是6.759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就是因為美元更加值錢,使得按照匯率計算的中國GDP一直遠低於美國。但不少經濟學家持有不同的觀點,他們認為美元被高估了。
  • 中國、美國的物價誰更便宜?站在不同角度,得到的結果就不同
    無論是世界銀行公開的數據,還是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調研報告,均認為:按當前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計算,中國的經濟總量是遠低於美國。但如果按照貨幣的購買力,那中國的GDP早已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了。
  • 在美國消費100美元,在中國消費100元人民幣,哪個購買力更強?
    我們今天來做個對比,在美國使用100美元,在中國使用100元人民幣,哪個購買力更強?看到這個問題,肯定會很有網友會說,這還用比嗎?當然是美元。因為大家都知道,目前美元兌人民的匯率在1:6.7左右,也就是說,100美元相當於670元人民幣。但細心的想想你會發現,如果在美國花100美元對比在中國花100元人民幣,中間隔著兩國的消費水平和物價等因素,結果還真不一定。
  • 剛剛,人民幣破7!100人民幣拿到美國立馬變成52元,人民幣全球購買力...
    這張圖指代的是,當用100人民幣換成當地貨幣時,能買到大概幾成100人民幣能買到的東西。  舉個例子,按今天的匯率,100人民幣能兌換14.2美元,而假設100人民幣能購買5個肯德基的老北京雞肉卷工作套餐,但14.2美元只能買到2.5個工作套餐(52%)。這說明美元被高估了,變得「更值錢」。
  • 按匯率算,2019年美國GDP比中國多7.07萬億美元,那按購買力呢?
    其中,咱們中國的經濟實際增速為6.1%,雖低於越南,但在全球主要大國中仍是排名最高的,並且完成的名義GDP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折合14.36萬億美元。2019年美國經濟實際增速為2.3%,完成的名義GDP為21.43萬億美元(與中國的GDP差距由上年的不足7萬億美元,擴大到7.07萬億美元)——比2018年美國的20.494萬億美元,增長了0.936萬億美元,名義增速再次超過了4%。
  • 別被美國物價「騙」了!人均GDP6.5萬美元,實際物價比中國還高?
    尤其是2020年美國受到疫情的衝擊,經濟出現倒退的現象,在這一背景下中國經濟卻逆勢增長,兩者之間的差距自然進一步縮小。通過數據對比可以發現,美國人均GDP可以達到中國的6.5倍。2019年美國人均GDP達到6.5萬美元之高,在消費力這方面的差距還是十分顯著的。但是從兩者之間的物價對比可以發現,真實情況和我們想像的可能不一樣。中國和美國究竟誰的物價更便宜?
  • 美國人均GDP高出中國6.5倍,物價還便宜?差距真的很大嗎?
    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比美國快得多,這意味著兩國經濟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以2019年為例,當時美國以21.43萬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位居世界第一。2019年中國GDP為99.08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4.5萬億美元,與美國仍有很大差距。中國比美國少6.93萬億美元,佔美國GDP的67.7%。
  • 高收入的美國社會,為何物價卻如此便宜?
    最近,一位網友提問,美國社會收入普遍較高,普通美國民眾月收入在3000-4000美元之間(相當於月收入2至3萬人民幣),而美國國內的物價卻好便宜。美國超市一般打折力度非常大,首先是水果方面:黃蘋果0.49美元一磅,折合人民幣3.3元一斤。新鮮的香蕉人民幣4元一斤。
  • 人均GDP美國是中國的6.5倍!物價還更低廉,專家:要多角度來看
    2019年美國人均GDP足足有6.5萬美元之高,在消費水平方面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差距還是十分巨大的。但是對比中美兩國的物價我們可以發現,真實情況與我們的傳統認知有著巨大的差別。中國和美國哪一個國家的物價更便宜呢?專家表示:站在不同角度分析,答案也許會使我們為之一振。兩國的「差距」並沒有體現在人均GDP這方面,不少人都被美國物價的表象欺騙了!
  • 中國GDP近100萬億元,按匯率算是14.36萬億美元,按購買力算呢?
    比如,2019年1月2日是6.8482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2019年2月1日是6.7081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2019年10月8日是7.0726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12月31日是6.9762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記錄下在2019年所有的交易日中,人民幣與美元的匯款後,相加然後再除以交易日數量,得出:2019年平均是
  • 美元被高估,未來或下跌35%!那歐元、日元、人民幣、韓元呢?
    還有《經濟學人》,他們依據那個備受爭議的「巨無霸指數」做相關評估後認為:美元被嚴重高估,其他主要大國的貨幣整體都被低估。其中,與美元相比,俄羅斯盧布被低估了70.4%——即按匯率計算,俄羅斯GDP被低估了。
  • 中美兩國的物價,誰更低?站在不同角度,您得到的答案就會不同
    來源:南生今世說南生之前寫過一篇文章,數據來源自美國能源署。其中提到,在今年8月份,美國境內的汽油平均零售價格下降了12.3美分,至每加侖2.252美元。換算成人民幣之後就是「每升約為4.16元人民幣」。
  • 當前匯率是接近7元人民幣,才能兌換1美元,這合理嗎?
    來源:南生今世說2020年上半年的時候,美元仍相對強勢。但從7月份開始,人民幣價值略有回升——由之前的略微超過7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變成了現在的接近7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而且不少經濟學家預估,美元指數或將繼續下滑,人民幣、歐元等貨幣有望進一步回升。從歷史經驗來看,沒有一種貨幣能永遠處於強勢地位,總是這幾年升值,那幾年貶值。而且不同貨幣之間的變動,也會互相影響,這是因為大多數國家採取的都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 按購買力,印度GDP高達11.33萬億美元,那中國、美國、日本呢?
    如果按照2019年印度盧比與美元的平均匯率,即約70.41印度盧比兌換1美元,那印度的GDP就約為2.85萬億美元,全球排第五名。按購買力計算印度GDP呢?2019年印度的GDP為200.81萬億盧比,將其兌換成美元有兩種方式,一種就是剛才採用的——按照年度平均匯率來轉換。
  • 按購買力計算,我國的GDP總量已經超過美國?人均GDP呢
    然而,除了這種方法外,還有另一種衡量各國GDP和人均GDP的方法,那就是結合各個國家的實際物價水平,將各國物價的差異以一定方式抹平後,再算出各國GDP和人均GDP進行比較,這在經濟學上有一個專業名詞,叫購買力平價。舉個例子,假如美國一年可以生產10個麵包,每個麵包的價值為5美元,10個麵包的產值就是50美元。
  • 美國人均GDP是中國的6.5倍,物價水平怎麼樣?內行人:角度不同!
    不過我們再看一些視頻的時候也發現了,好像美國的物價水平都很便宜,那他們的真實消費力究竟如何?中美兩國究竟誰的物價更便宜一些?其實,一些內行人發表了觀點,我們看到的或許並不是事實,如果站在不同角度來看,答案可能會有所不同。而中美兩國的差距也不在人均GDP方面,我們可能被美國的物價"騙"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 韓元對人民幣匯率變動影響權重是10.68%,那美元、歐元、日元呢?
    2020年上半年的時候,美元仍相對強勢。但從7月份開始,人民幣價值略有回升——由之前的略微超過7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變成了現在的接近7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而且不少經濟學家預估,美元指數或將繼續下滑,人民幣、歐元等貨幣有望進一步回升。
  • 美國物價到底是便宜……
    最明顯的是,美國的人工很貴,以加州來看,最低時薪是15美元。如果一天按8小時算,那麼一天就是120美元。所以在上海我家是用鐘點工的,做飯打掃衛生的,到了美國都親歷親為。一是人工貴,另一個原因是在國外自己做的話便利些。然而有不少東西,美國便宜。如電子產品。
  • 你有1000元人民幣和1000美元,拿到對應的國家買東西,性價比高嗎
    美國的生活必需品比較便宜,以消費居中的城市為例:鮮牛奶(折合人民幣)只需每升3.7元、礦泉水1元一瓶、漢堡10元一個、92#汽油每升5元……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覺得美國物價「真低」,但從這點來說,一千美元的購買力似乎強於一千人民幣。但這僅僅是部分生活必需消費品的價格。當你看到涉及人力方面的消費,你就不會覺得美國物價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