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日本對二戰的反思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二戰剛剛結束時,日本對於二戰一些暴行,也存在一定的羞恥心,可慢慢的日本不僅不再反思二戰給世界各國造成的災難,甚至還有意修改日本的歷史課本、歪曲事實。根據新華網報導,日本的民意調查顯示,現在46%的日本人將日本發動的二戰認為是一場自衛戰爭。這也就能解釋為何日本人不肯承認侵華戰爭,其厚臉程度前所未有。
據路由社援引日本NHK消息稱,菅義偉向靖國神社進獻了祭品,這也是他上任後首次參拜靖國神社。此舉無疑傷害到二戰期間日本侵略過的那些國家的感情,更是一種對歷史的不尊重。據《朝日新聞》針對二戰兩大軸心國的日本和德國民眾進行採訪後表示,有超過半數的德國人對納粹時期德國犯下的罪行表示悔過,並且對那段歷史時期極為了解。與之相比,八成的日本公民認為學校對二戰期間的日本歷史並沒有進行充分教導。
乃至今日,根據民調顯示68%的德國人熟知紐倫堡審判的經過和內容,可只有33%的日本人聽說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戰敗國日本的宣判,但其中有32%的人認為這次審判「不公正」,其他日本人則大部分對於審判結果並不關心,而真正認為「審判公正」的日本人更是少之又少。很顯然,日本人在二戰犯下的累累罪行,正在從日本的歷史教科書中淡化,不止如此,甚至正在隨著日本教科書對那段歷史的扭曲,讓更多的日本人相信那是一場「日本自衛戰爭」。日本為何要公然扭曲那段歷史?
很多史學家和分析家都討論過這個問題,那就是日本為何不承認那段歷史。其中部分美國學者多是根據《菊與刀》的分析,贊同其中的觀點,認為日本扭曲那段歷史其實是源於「羞辱感」,他們可以接受結果、也承認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不願公開談論這一切。不過對於這個觀點,也有學者反對認為,那只是剛剛戰敗時期的日本,確實有這樣一部分人。但自日本修改歷史書的那一刻,已經不是為了遮掩那段歷史帶來的所謂「羞辱感」,而是不甘心二戰的失敗,所以才要掩蓋甚至扭曲那段歷史。
與美國學者不同的是,一些歐洲學者認為日本歷屆政府首相多會參拜靖國神社,包括修改那段歷史是因為在日本的文化受中國文化影響很大,其中「仁、義、禮、智、信」中唯獨「仁」字被捨棄,這主要基於日本歷史環境本身。而當「仁」字被捨棄之後,造就了日本人骨子裡的物競天擇與那份殘忍性,所以對於自己犯下的罪行慢慢地釋然成「物競天擇、成王敗寇」的結果。這可以說是日本一種自我安慰,恰恰是這種安慰令日本擺脫了二戰期間犯下一切罪行的罪惡感,使得如今日本能夠「坦然」修改歷史、參拜靖國神社。
不過對於歐美專家的分析,或許最有發言權的就是亞洲學者。大部分亞洲學者更喜歡一針見血、直至要害。他們認為,日本修改歷史教科書也好,參拜靖國神社也罷,其實就是日本沒有被打服。日本始終認為,自己只是輸在了美國的原子彈下,如果沒有原子彈而是真刀真槍的打一場,日本未必會輸,起碼不會莫名其妙被炸到投降。歸根到底,就是不服,就是想重新再打一場。所以扭曲歷史教科書、參拜靖國神社這些行為背後,是日本軍國主義野心始終在膨脹的表現,也值得世界各國警惕。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