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拒絕承認侵華罪行的原因,150年前明治維新就已經給出答案

2020-12-13 思達米格物

你知道為什麼日本人一直不肯承認自己的侵華罪行嗎?

除去中國人自己的自說自唱自圓其說之外,觀點未免有些偏頗。試問一下,你問過日本人真實的想法沒有呢?

真實的日本人到底是怎麼想的呢?

明治維新「脫亞入歐」接受歐洲生活方式

日本人拒絕承認中國戰爭失敗的真實想法和原因(如下):

一,我們是被食肉的美國人打敗的,不是被吃草的中國人打敗的。

二,中國人現在做的事情,一百年前我們就已經在做了。而且中國人很多沒做的事情,日本人很早就已經在做了。

三 ,日本國與中國不一樣。我們食肉的習慣和觀念與食肉的西方國家是一樣的。

四,150年前明治維新時,日本就已經完成「脫亞入歐」,也就是「食肉不食草」的飲食革命。日本真正地徹底地脫胎換骨了,而中國依舊是個純吃草的國家,兩者相差150年。中國的國民素質和日本人的國民素質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

五,日本60年代的經濟就已經達到現在中國的水平,日本20年代就擁有自己的航母,40年代就與美國硬鋼,中國還差得遠呢

總之,150年前明治維新一開始,不承認敗給亞洲敗給中國人就已經是我們日本人的「國民精神」了。從根上日本人就不會承認。因為那是日本人「優越」的本源。

福澤渝吉「脫亞入歐」論

為什麼日本人要脫亞?

一,飲食上。

中國人吃草,吃豬肉,吸菸草,嚼檳榔,毫無違和感。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吃草的人笨,吃豬肉的人蠢,吸菸草的人命短,嚼檳榔的人患癌症。

這些中國人不知道?

愚昧無知

二,文化上。

中華文化毫無禁忌,沒有底線。中國人的劣根性中國人不管,這種不管叫「不得罪人」,美其名曰「中庸之道」

曾經有位國人跟這麼評價道「一個精神有問題的大和民族有什麼值得驕傲的?!」

是的,大和民族沒什麼值得驕傲的,但是作為一個問題,以實事求是的精神我們不防以另一個角度看問題 ,把問題看全面了不是很好嗎?而且人家150年前明治維新就有許多值得中國人借鑑之處。

最大面值一萬日元上是福澤渝吉

為什麼說脫亞入歐,強大絕非偶然

一,改變飲食,強壯體魄——食肉不食草(脫亞入歐)

脫亞入歐主張的首倡者是福澤諭吉(最大面值的一萬日元紙幣上的那人)。其脫亞入歐、改良人種等改革主張,成為明治維新的主導思想。特別是脫亞入歐更是日本人的精神根基

二,設備=工業化,人員圍著機器轉。設備是第一生產力,或者說工具決定效率

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沒錯,然而科技的載體就是設備,沒有設備就沒有科技。

三,教育。沒用的文化全部擱置不用,包括儒教佛教,甚至文字。為機器設備準備和培養有用的工人。

四,練軍備戰——男人必須軍訓和練劍,女人必須知道醫護。日本人辦事向來認真嚴謹,不是來玩的。

五,弱肉強食為宇宙法則,日本人作為強者需要生存空間。

以上是總結的「明治維新」總體的政策導引,日本人的政策很準確,強大絕非偶然。

食肉不食草,設備服務,男練武女醫護。

脫亞入歐的成功實施

歐洲的生活方式是以食牛肉為主,而亞洲的生活方式是食草(米麵)

吃肉還是吃草?這是個問題。這是一場草類和肉類的較量。歷史給了你我答案:日本人選擇了肉食!

明治5年(公元1872年),明治天皇帶頭吃了牛肉,支持歐洲的生活方式。

明治6年(公元1873年)《東京日日新聞》發表了稿件《豬肉不利於健康,大家不要食用》。

明治10年(公元1877年)天皇宮中的正式料理改為西餐。同時東京的牛肉屋也達到560家。

到了明治中後期,西餐已經普及到家庭料理了。

明治17年(公元1884年),海軍省醫務局長高木兼寬建議把海軍的軍糧改為西餐,理由是海軍人員因蛋白質不足,易患腳氣病,而且問題很嚴重。

隨後陸軍也開始對軍糧進行改革,夥食加入大量肉食和西餐。日清戰爭時《戰時陸軍給與規則》規定1日基準的魚和肉不低於150克。

明治37年(公元1904年)日露戰爭開始後,牛肉罐頭、牛肉乾作為戰場軍糧大量使用。

明治43年(公元1910年)制定的《陸軍公式食譜集》《軍隊料理法》《明治43年陸普3134號》等文件裡都列舉了大量以牛肉為基礎食材的西式料理

那問題來了「日本的牛肉產能少吧?也是靠進口維持吧?」。是的,答案是肯定的。

大正12年(公元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後,鹹牛肉罐頭的進口急增。

雖然二戰以後,日本人的飲食改變不少,對待肉類依舊如故。牛肉其實不夠用,用魚肉代替也是不錯的選擇。

脫亞入歐原來是食肉不食草呀

結語:「脫亞入歐」已經成功150年了。日本如今依舊「脫亞入歐」絕不回頭。

日本如今依舊「脫亞入歐」

福澤諭吉:「所奉行的主義,惟在脫亞二字。我日本之國民精神卻已脫離亞細亞之固陋,而轉向西洋文明」「確定它為一切議論的標準,以這個標準來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這是日本精神之根呀!

相關焦點

  • 日本人拒絕承認侵華罪行的原因,150年前明治維新就已經給出答案
    你知道為什麼日本人一直不肯承認自己的侵華罪行嗎?除去中國人自己的自說自唱自圓其說之外,觀點未免有些偏頗。試問一下,你問過日本人真實的想法沒有呢?真實的日本人到底是怎麼想的呢?明治維新「脫亞入歐」接受歐洲生活方式日本人拒絕承認中國戰爭失敗的真實想法和原因(如下):一,我們是被食肉的美國人打敗的
  • 明治維新後日本拓殖史
    日本巖手大學的前身是二戰前的盛岡高等農林學校,張大生介紹,當時由於中國東北三省天氣寒冷,這些「日本開拓團」團員(或開拓民)在來中國東北之前,都要在此受訓,學習如何在寒冷的天氣下種植農作物,如何禦寒,如何蓋房子。  如今,正致力於中日民間溝通理解和友好發展的張大生,因而也有了更多接觸日本開拓民及後裔的機會。
  • 日本右翼為何否認侵華歷史,竟敢把「侵入中國」換為「進入中國」
    在日本侵華過程中,屠殺、強姦、放火、搶掠等侵華暴行並不是哪一個日本士兵的特殊行為,而是從上層軍官到普通士兵所有日本侵略者的共有行為。那麼在這種集團行為的面前,所有的日本侵略者都將自己的責任縮小,以至形成了一種「無責任的集團」。因此侵華日軍在犯下滔天罪行時並不會有強烈的罪惡感和責任感,那麼在戰後也就不會承認侵華事實,為自己的罪行進行懺悔。
  • 日本右翼為何否認侵華歷史,竟敢把「侵入中國」換為「進入中國」
    在日本侵華過程中,屠殺、強姦、放火、搶掠等侵華暴行並不是哪一個日本士兵的特殊行為,而是從上層軍官到普通士兵所有日本侵略者的共有行為。那麼在這種集團行為的面前,所有的日本侵略者都將自己的責任縮小,以至形成了一種「無責任的集團」。因此侵華日軍在犯下滔天罪行時並不會有強烈的罪惡感和責任感,那麼在戰後也就不會承認侵華事實,為自己的罪行進行懺悔。
  • 讀《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輿論研究》有感
    整整150年前的今天,1868年1月3日,日本明治維新開始。從那時起,日本開啟了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自上而下的具有資本主義特徵的全盤西化的現代化改革運動。從此中國有了一位東北亞的強鄰,從此中國的歷史也深深地被日本所影響。
  • 明治政府是繼承了秀吉遺志嗎?為何總想侵韓?其實還是要侵華!
    明治維新後百廢待興的日本馬上提出「徵韓論」,而徵韓的背後還是要搞老祖宗豐臣秀吉的一套「長驅直入大明國」。新政府剛成立,舊國家真可謂千瘡百孔,在這種情況下,新政府內部維新最大功臣之一的西鄉隆盛高唱「徵韓論」,並迅速以西鄉為中心形成一股徵韓勢力。西鄉的「徵韓論」為何如此有吸引力?這是和日本傳統有關的。首先,日本民族侵略成性,遠的不提。明朝萬曆時期太閤豐臣秀吉就提出「長驅直入大明國」,徵朝侵華,掀起壬辰倭亂。
  • 明治政府是繼承了秀吉遺志嗎?為何總想侵韓?其實還是要侵華!
    明治維新後百廢待興的日本馬上提出「徵韓論」,而徵韓的背後還是要搞老祖宗豐臣秀吉的一套「長驅直入大明國」。新政府剛成立,舊國家真可謂千瘡百孔,在這種情況下,新政府內部維新最大功臣之一的西鄉隆盛高唱「徵韓論」,並迅速以西鄉為中心形成一股徵韓勢力。西鄉的「徵韓論」為何如此有吸引力?這是和日本傳統有關的。首先,日本民族侵略成性,遠的不提。明朝萬曆時期太閤豐臣秀吉就提出「長驅直入大明國」,徵朝侵華,掀起壬辰倭亂。
  • 72年前濟南地圖 見證日軍侵華罪行
    濟南一位藏家向記者展示了一張70多年前日軍侵華時期製作的濟南地圖,這張地圖製作很精密,是當年日軍侵華的一份罪證。日制「老地圖」很精密為侵華下足了工夫收藏這張地圖的是濟南煉油廠退休老幹部張化文先生,記者在張化文家見到這張70多年前的老地圖,這張地圖已經有些發黃,上面還有些水漬的痕跡,見證著歲月的滄桑。
  • 義大利將日本侵華罪行明確寫進教科書
    十年前這類歷史教科書鮮有提到中國,而如今多種版本教科書都把中國列為重要內容之一,並明確指出了日本當年的侵華罪行。記者查閱了目前出版的多種中小學歷史教科書,中國歷史均已成為學校備選教材的教學重點內容之一。
  • 日本明治維新本質是什麼,具體怎麼操作的的,有沒有局限性
    日本在進行明治維新的時候,儘管是承認了土地私有制,但是當時多數擁有土地的還是一些新興地主,他們在之後還是有些領主土地所有制的影子,並且有著地主所有的通病,農民被壓迫地民不聊生,嚴重影響了國內工業的發展。
  • 回顧日本侵華: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永遠不能忘記落後就要挨打!
    史達林曾經說過:「一個人的死亡是一場悲劇,但是一百萬人的死亡只是一個數據」,的確,當我們聽到一個人的死亡的時候,我們感到悲傷,但當我們聽到數以百萬計的人的死亡,我們很容易麻木,史達林對此非常清楚,在他的領導下,蘇聯在與德國的戰爭中損失了大約2000萬人,他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受的傷亡比大多數國家都要多
  • 日本侵華時一共大概來了多少人,死了多少人?
    兩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這些重要的戰爭都對中國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但要說起史上最刻骨銘心的戰役,那就一定會提到抗日戰爭。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比中國先走上工業化,在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分到一杯羹。國內大肆奉行軍國主義,野心膨脹的日本決定稱霸亞洲,把佔領中國作為其計劃的第一步。
  • 這些日本紀錄片都承認了侵華罪行,香港歷史試題卻引導學生跪舔?
    5月14日,2020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也就是香港「高考」,其中歷史科考試有一道題居然要求學生回答是否同意「1900-19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說法並進行解釋。還裝模作樣地給出了兩組極具傾向性的參考資料,就是下圖中的資料C和資料D,都是在忽略和逃避日本侵華眾多罪惡事實,挑出了的所謂「好處」。
  • 日本大阪造幣廠—明治維新開啟日本貨幣現代化
    日本古代的貨幣採用的是和中國一樣的形制,即圓形方孔銅錢。明治維新後,日本拋棄了中國這個老師,開始全面向西方現代文明學習,為了實現鑄幣制度的現代化,明治政府在大阪建立了日本第一家現代機械化的造幣廠。而一些輕工業設備,比如天平、時鐘、油墨則在日本本地製造。以上這些都是機械鑄造錢幣不可缺少的,可以說單單一個大阪造幣廠就帶動了周邊很多工業的發展,為日本明治維新開了個好頭。大阪造幣局的壓印車間,全部機械都是進口的,這道工藝就是往硬幣正反面上壓印圖案。明治天皇參觀大阪造幣局時,在門口列隊的日本近衛軍。
  • 《浪客劍心》: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激烈爭鋒
    其實,《浪客劍心》電影的成功之處不僅在於高度還原漫迷心目中的緋村劍心,更在於不遺餘力地展現出日本維新變法對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  維新變法貫穿主人公緋村劍心坎坷波折的前半生,劍心的個人經歷也成為激烈變法中武士的真實狀態。
  •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原因是?除搶奪資源外,日軍士兵書信揭露真相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結束,作為戰勝的一方,我們永遠也無法忘懷日本侵略軍所犯下的罪行。長久以來,許多中國人都在思考著同一個問題: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原因是什麼?戰爭的成本何其高昂,且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居」,中日自古以來便有所交流。古代的中國王朝對日本影響深遠,尤其是唐朝,對外文化輸出和國力展示達到頂峰。雖然期間難免有一些小摩擦,但總體對兩國關係來說無傷大雅。
  • 《浪客劍心》: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激烈爭鋒
    其實,《浪客劍心》電影的成功之處不僅在於高度還原漫迷心目中的緋村劍心,更在於不遺餘力地展現出日本維新變法對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 維新變法貫穿主人公緋村劍心坎坷波折的前半生,劍心的個人經歷也成為激烈變法中武士的真實狀態。
  • 150年前的日本青年
    慶應義塾大學是由福澤諭吉於1858年創立的第一所日本私立大學。也許,治沉痾需用猛藥。歷史當然能對福澤諭吉的思想作出評判,但歷史也告訴人們:日本崛起了。而福澤諭吉,作為日本近代最重要的啟蒙思想家,被印在了最大面值的日元上。◆ 一萬元日鈔上的福澤諭吉頭像,始印自1984年。
  • 明治維新後,日本為何會對曾經交好的朝鮮開火?
    文|東南海上一尾魚在談明治維新時代的日本怎麼看待當時的朝鮮王國時,我們需要先看下明治維新之前的江戶時代,日本人和朝鮮王國保持著怎樣的關係。朝鮮會派遣通信使到日本,通信使還會加入日本的臣僚中。十九世紀初以後,日本就廢除通信使這樣的職務。為什麼呢?有的學者認為,這可能和江戶時代末期統治日本的幕府財政惡化有關。有錢才有持續的外交,幕府財政惡化,就斷了和朝鮮王國之間的往來。明治維新後,日本希望與朝鮮王國有往來,但是被朝鮮王國拒絕了。
  • 日本明治維新志士坂本龍馬手稿今起與公眾見面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NHK電視臺4月18日報導,日本明治維新時代的維新志士坂本龍馬親筆手稿於日前被發現,外界一致認為此手稿是坂本龍馬遭暗殺前寫下,手稿資料將從18日開始在坂本龍馬的出生地高知市面向公眾開放展覽。這份保存在東京市內、在NHK節目採訪過程中被發現的資料被認為是坂本龍馬遭暗殺前一周寫予日本江戶時代土佐藩(今高知縣)重臣後藤象二郎的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