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的古建築群,在家早有久聞,聽說這裡的建築風格在全國均算一流。為了避開國慶、仲秋節日人流高峰,本人於九月二十一日九點半從臨海自駕車出發,至十八點到達福州。馬不停蹄,立馬停好車,參觀起福州繁華市區中心點––三坊七巷景區。
這是福州市區圖,三坊七巷在鼓樓區境內。
這是景區祥細位置圖。
三坊七巷始建於晉代,唐、宋、元時代在逐步發,明、清時代是鼎盛明代,清朝至現在這景區還是福州最繁華的景區。
所謂三坊七巷即;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
衣錦坊;因在外做官,衣錦還鄉,故稱之。
劉儒坊;這坊中人才輩出文儒眾多而得名。
光祿坊;原名玉尺山、閩山。歷史上坊內有座法祥院,首任光祿卿的福州郡守程師孟時常來此遊覽吟詩,一僧人為他在巖石上刻上「光祿吟臺」四字,光祿坊的地名就此而來。
楊橋巷;古名登俊坊,因西能通楊橋而改名為楊橋路,現之為楊橋巷。
郎官巷;位於楊橋巷南,記載,宋、劉濤居此,子孫數代皆為郎官而得名。
塔巷;郎官巷之南,閩國時期建有育王塔院於此,此大塔位於巷北,故稱之為塔巷。
黃巷;於塔巷南面,中原一黃姓避亂入閩,落戶在此,故稱之為黃巷。
安民巷;位於黃巷南端,舊時稱之為」錫類坊「。黃巢義軍入閩紮營於此,並貼告示安扶民眾,將此巷更名為「安民巷」。
宮巷;安民巷之南,舊各仙居,此中有紫極宮。事後,時間推移,慢慢演變為宮巷。
吉庇巷;俗稱」急避巷「。有傳,宋、鄭性之中狀元,衣錦還鄉,巷中居民因先前數落過他的急而避之,後人慢慢改為「吉庇巷」。
福州馳名名菜」佛跳牆「;「佛跳牆」是聚春園菜館鄭春發研創。當年幾位秀才來聚春園要求上一道名菜,鄭春發便把早年研發的集福州所有食材一體,經精心烹飪,具有獨有風味的名菜供眾秀才品嘗,大家品後讚不絕口。後人把這道菜比謂得更加神化,稱佛道聞香忘卻戒律,跳牆偷吃此菜,後人就稱之為」佛跳牆「。
」泔液境」一個怪地名;泔液境原名」甘液井「,其意是,此井水甘甜。甘液井位於宮巷對面的一戶私宅內,井圈可移動,現入私宅天井中,作為花壇用。後人把甘液井慢慢演變為「泔液境」有牌門立於迸口處,門上方嵌有石匾刻有」泔液境「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