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是唱歌?
說起為什麼要學習唱歌,首先我們要知道到底什麼是唱歌呢?
唱歌說到底就是一種藝術的表達形式,在新華詞典中的意思就是以有節奏的音調發出美妙的聲音,給人以享受。也指吟唱歌曲,也指歌唱藝術。
自古以來,從人類還處於原始人時期就會吼叫開始,古代的原始人就會一起圍在篝火旁開始擊打一些古老的樂器,然後在搭配自己有節湊的吼叫來達成「唱歌」的效果。
原始人在篝火旁唱歌跳舞
其實,「唱歌」是刻在生物基因裡的能力,就像鳥兒天生擁有一副動聽的嗓音,而大多數動物在交配期會發出一種非常「奇怪又有節奏」的聲音一樣(比如蟬鳴、蛙叫等)。唱歌也是一種非常具有「節奏」的音樂,而動物發出這種「節奏」的聲音,第一是為了讓遠方的「伴侶」聽到,其次聲音越大,並且節奏越「準確清晰」的另一方獲得的交配權也更大,這也表現了對方基因的「強大」,雌性更願意將自己的基因留給基因更「強大」的雄性。
補充一點:生活在嘈雜、噪音多的地方的植物永遠沒有生活在鳥語花香的植物那樣成長的強大且鮮豔,甚至有研究發現每天給植物聽音樂會使得其比其他沒有聽音樂的植物長得更加茂盛更加鮮豔,可想而知音樂的強大感染力不只是動物,植物也會受其影響。
雖然唱歌並非人類的「專屬」,但是在人類中,他們把聲音的表達形式變得更加的豐富有趣,同時隨著物種的進化人類擁有比鸚鵡還要強大的發聲器官(遠古時期的人類非常弱,假若有人落單會被狼群吃掉,但是人類會巧妙的運用自己的聲音模仿熊、老虎之類的聲音嚇走狼群,也有原始人會模仿其他動物比如野羊或者野雞吸引它們出來再將其捕殺)。
人類擁有強大的發聲器官
正因為人類擁有強大的發聲器官,才有了如今多種多樣的「唱歌」的藝術形式,然而如今的唱歌不像原始人那樣帶有簡單節奏的吼叫,而是趨向於一種更加好聽且有獨特的藝術風格的聲音表現:以有節奏的音調發出美妙的聲音,給人以享受。
首先要學會唱歌,我們要懂得第一點:呼吸!這是所有生物都會的能力,除了一些奇特的微生物外,基本是生物都會呼吸。
那麼我就先來分析幾點關於唱歌時運用呼吸的一些小技巧:1、學會吐氣:唱歌用氣時,仍要保持吸氣狀態。吸氣肌肉群不能一下子放鬆,要控制氣吸徐徐吐出,要節省用氣,要在應該換氣的地方換氣,不要亂換氣,氣吸應該和聲音同時發出來。要避免氣吸單獨流出時發出來的聲音。
2、要有支持點:唱歌用氣時,要以橫膈膜及下肋兩側做支點。使氣吸呼出時有節制,均勻有力,如果呼吸掌握的正確,有了支持點的聲音。這種聲音不但悅耳響亮,而且能夠強弱自如和做音色的變化。
3、不同的樂句用氣不同:呼吸氣勢的強弱,吐氣的方法要根據所唱歌曲的不同要求而有所不同。比如唱連貫的音,長音時氣吸輸送要平穩均勻。唱音程跳躍較大的音(如琶音練習等)時,橫膈膜的操縱力必須隨著音的高而增強。唱氣勢較強的音域,斷音時,呼氣要凝聚、集中、快速呼出。唱八度音時,要用橫膈膜的抽縮動作,收腹肌一下唱出。
懂得如何去發聲
說完了唱歌呼吸的方法,接下來還要懂得如何去發聲,唱歌的發聲也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因為良好的發聲習慣反而能使你的聲音變得更加「悅耳動聽」,唱起歌來更有「穿透力」。
我先分享一部分發聲練習的技巧吧:練習發聲時先要用「呀或吃」的母音從自然音階開始練習。然後從三度、五度、七度,反覆用「咿,啊」的母音從下向上行,從上向下行的練習,經過練習後,再結合歌曲演唱練習達到視唱,練聲,演唱結合進行。唱到較低的音時要保持同樣的共鳴感,就好像唱高音時一樣送到頭腔去。這時喉頭不要移動,下巴也要保持松。在下面的音任何時候也不要擠壓。胸腔、頭腔共鳴都要用。但主要注意力應放在頭腔。「善於把聲音送到頭腔去的人才是真正在唱歌」。
當你把發聲學會了還不算完全把歌練得非常有水平,還達不到能在外面街唱或者酒店當歌手的能力,你還要懂得如何去合理的運用高音、中音以及低音。
中低音還是很容易掌握的,但是高音卻是真正需要一定的能力和訓練才能達到「高音」所擁有的效果。
1、唱低音區的時候,聲帶相對鬆弛,聲帶附近的肌肉也保持相對鬆弛狀態,沒有強加的力量,胸腔共鳴最多,大於口腔共鳴與頭腔共鳴(但絕不意味著沒有)。只要聲帶閉合良好(用i來檢查是否閉合良好),找「向下的力量」,深呼吸時脖子微微擴張,喉頭下沉的感覺,由此找到空間感與打開的感覺,但是總體來說是自然放鬆的,不能過度用力,不能感覺發僵。
2、中音區的時候,與低音區不同在於,口腔共鳴佔了大部分,大於胸腔與頭腔共鳴。由於音比低音區高,所以聲帶相對的拉緊,變薄,有了一定的張力。這個時候就要求聲帶附近肌肉的力量了,也就是「向下的力量」。同時有了更多的頭腔共鳴,所以同時也要求「向上的力量」使上口蓋興奮起來,達到平衡。低音區基本上不需要很多「向上的力量」,但是中音區則兩個力量都需要,但是幅度都比高音區要小。仍然記住空間感以及最後聲音向前走的方向感。
3、最後來講高音,高音為什麼相對難唱?因為唱高音的時候,聲帶變得很緊很薄,張力很大,聲帶周圍的肌肉能力必須很強,才能支持住這個巨大張力的對抗。人的嗓音有一個天生保護的機制,唱高音的時候,喉頭會保護性的上提,收縮,降低張力。那麼怎麼保持張力呢,這就要用到很大的「向上」以及「向下」的力量了。這種上下的對抗給予了聲帶以必要的張力。高音主要是頭腔共鳴,於是「向上的力量」使軟顎提高,打開了鼻腔與咽腔的通道,聲音能夠充分的進行共鳴,富於空間感,同時給予聲帶向上的張力。而與此同時,「向下的力量」使脖子兩側向外大力擴張,喉頭儘量穩定,給予聲帶向下的張力,保持了聲帶在極大張力下與氣息對抗的穩定性。可以說,音越高,這上下對抗的力量就越強。
好了,分享這麼多的信息,大家是不是對唱歌有了一定的了解呢?其實唱歌不難,難就難在「如何去唱?怎麼唱?哪些唱歌的技巧才最適合自己?」等等這些各種各樣的問題。
其實想學好唱歌,最好還是自己選擇一個靠譜的培訓班進行培訓最好,因為唱歌和繪畫是同樣需要老師來指導以及教育的藝術技能,說不定你自學三年還沒有別人在培訓班學三個月學到的多。
我個人建議要報培訓班就要報靠譜!有專業能力的老師!教學質量高!在教育行業有影響力的培訓班!這樣你學其唱歌來就沒有那麼吃力了,甚至你只要學一年就能抵得了自學十年的人的水平。
麵筋哥
在娛樂圈中,很少有自學成才的歌手,大多數歌手不是從戲劇學院或者音樂學院畢業就是專門的老師指導,就連周杰倫這樣的頂級歌手都是從小被母親要求學音樂才有了如今的成就,當然大家有沒有聽過幾年前爆火的「麵筋哥」的「烤麵筋」,他也是因為一時的熱度火了,只是他運氣好,因為邋遢形象加上一顆赤熱的愛音樂之心,深受網友的喜愛。
但是現在麵筋哥在B站上發表的作品卻沒有了當時他參加比賽時「烤麵筋」的味道了,為什麼呢?因為他也開始進行了正規的音樂學習,你能從他之後發表的作品能夠聽出,音樂的質量以及唱歌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可想而知,正規的學習是多麼的重要!
所以,我還是建議哪怕花個幾百甚至幾千(不建議花幾萬的培訓班)去學習唱歌,肯定比自學要好太多了,自學的話走的歪路也多,到時候沒有學會,反而還讓自己越唱越怪,越唱越難聽。
小姐姐正在錄製歌曲
有些家庭的父母從小就讓自家的子女報名幾百元一節的鋼琴課或者聲樂課等課程,其實對於一些經濟能力有限的父母或者成年人,我個人建議選擇網上報名是更好的選擇。
現在網上的課程一般都是幾千學一年,比起那些幾百元一節課的學習要實惠許多,而且教學質量也不差,尤其考慮到當代人的生活是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想學一些技能更是時間欠缺,有些網上直播課程是可以錄播的,這樣也會為那些為工作奔波或者為生活忙碌的人們提供一個可以好好學習的平臺。
總而言之,為什麼我們要學唱歌?
因為不管是喜歡音樂,熱愛音樂,還是把音樂作為夢想的人們,都是和我一樣一生都在為追逐音樂夢想而奮鬥。
都想把自己的歌聲傳遞給每一位人,想擁有應該屬於自己的人「聲」!實現在這個世界上的價值,我的歌聲甚至能代替我在這個世界存在著更久更久,就像貝多芬、阿炳、莫扎特之類的音樂家一樣讓後世的人們永遠記住我的聲音,永世難忘。
每個人都有一個夢想
為了我們的夢想,一起加油!!!
我自己也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影響到更多熱愛音樂的人們,在追尋音樂的路上不斷前行,直到站在自己的舞臺上,一展歌喉!放飛自我!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