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亞歷山大去世(公元前334年)到羅馬人徵服希臘語世界(公元前1世紀)之間的時期,被稱為「希臘化時期」。
希臘化時期的文明中心遷移至歐亞大陸交界處和兩河流域的新興城邦。
公元前130年 希臘化地區地圖
這些新興邦域以希臘與土耳其之間海域的羅得島、埃及的亞歷山大裡亞、敘利亞的安條克和小亞細亞的帕加馬為代表。
----
建築
帕加馬宙斯祭壇全景 約建於公元前175-前150年 大理石 現收藏於德國柏林城市博物館
帕加馬大祭壇東中楣(巨人與雅典娜) 約建於公元前175-前150年 大理石 現收藏於德國柏林城市博物館
希臘化時代最為壯觀的建築可能是帕加馬的宙斯大祭壇,該祭壇是為紀念帕加馬國王攸美尼斯二世戰勝高盧人而於公元前180年前後建造的。浮雕的內容主要是描繪希臘神話中眾神與巨人之間的戰爭。
----
雕塑
希臘化時期的雕塑家越來越多地增加了對寫實主義的追逐。情感、動作、空間等等這些在此之前的雕塑中不被強調的因素,現在依據主題的需要而被加以真實描述。
在希臘本土,雕刻藝術繼承了古典時期的雕刻風格,仍然追求理想美的視覺訴求。
《米洛島的維納斯》 約公元前150-前100年 大理石
該雕像形象端莊,容貌秀麗,身材豐盈,表情嫻靜,充分體現了希臘化時期雕塑的最高水平。一方面它沿襲了古希臘雕塑藝術的理想化傳統,另一方面又在體態、細節和空間感等方面表達出作者對女性雕塑的新探索。殘缺的雙臂似乎並未給人們帶來對於整件雕像不完美的觀感,相反,這種殘缺似乎更增加了觀賞者對它意猶未盡的美好想像。
《薩摩色雷斯的勝利女神》 約公元前180年 大理石
在這件雕像中,勝利女神被塑造成一位身材壯碩、體態豐腴並充滿著運動感的形象,流動的衣褶與展開的雙翼似乎都預示著這位女神即將迎風飛起,充滿了動感與力量的生機勃勃。
這座雕像體現的不僅是希臘人對於勝利女神的崇拜和對高度理想化的視覺藝術的追求,也表現出希臘雕塑開始朝向浪漫主義和巴洛克風格的潮流前進。
----
託勒密王朝統治的埃及以及敘利亞等地區,較少受到社會變動的影響,因此在接受希臘化影響的同時,也保留了相當多的自身文化特點,形成更加具有世俗性的雕刻風格。
《厄洛斯與普緒克》羅馬複製品 原作為大理石雕像,作於公元前150-前100年
厄洛斯即愛神丘比特,普緒克 (Psyche)是厄洛斯的戀人和妻子。
為了迎合市民階層的需要,以厄洛斯為題材的有色情意味的雕塑開始流行,
這件雕塑中,厄洛斯和普緒克被塑造成稚氣未脫的純情少男少女,兩個人用擁抱和親吻的動作表達著性與青春的萌動。用少年人的情愛來表達成人的感官訴
求,既擁有完美的塑造手法和古典美,又展現出完全不同的肉慾世界。
----
帕加馬的阿塔利亞王朝是典型的希臘化時代興盛起來的小亞細亞王國,而帕加馬的建築和雕塑都明顯受到希臘人的影響。
《自殺的高盧人》複製品 約公元前220年雕像 大理石
這件雕像將高盧人刻畫成一位悲劇性的英雄,為了不讓妻子落入敵人之手,他親自殺死了妻子。
在生與死、靜與動、跪與站的對比中,強烈的悲愴感凝固於這充滿戲劇性的瞬間,體現了希臘化時代的巴洛克之風。
----
另一組羅得島的群雕也明顯地體現了這種巴洛克風格。
《拉奧孔》約公元前一世紀 大理石
特洛伊祭司拉奧孔由於警告特洛伊人防範木馬,而觸怒了庇護希臘人的雅典娜,雅典娜派出兩條巨蛇將拉奧孔和他的兩個兒子纏死了。
這組雕塑中,拉奧孔和兩個兒子扭曲的肌肉筋絡和痛苦的面部表情都被表現
得淋漓盡致,金字塔型穩定而富於變化的構圖,既突出了拉奧孔這個主要人物的悲劇形象,又由左右兩個兒子與蛇的搏鬥交纏傳達出劇烈的動態感。
----
與巴洛克之風並行發展的是以生動鮮活的日常生活和古怪幽默的神怪為主題的雕塑。
《抱鵝的少年》複製品 原作為波厄多斯在約公元前200年創作的大理石人物雕塑
這類雕塑很可能是由一對感謝神明治癒了他們孩子的父母敬獻給醫藥之神阿斯克勒庇奧斯神廟的禮物。這種將神與人互相映照的題材是希臘化時期特別受歡迎的雕塑主題。
----
在希臘化後期,亦有一股明顯的古典主義復歸之風侵襲到雕塑當中。
《休息的拳擊手》約作於公元前100-前50年 青銅
受傷的鼻子、流血的傷口等都極其寫實地表現了人物的身份,從他坐著的姿勢、捲曲的頭髮和濃密的鬍鬚都可與古典時期的雕塑風格進行一一對照。
這件雕塑沒有刻畫太多的面部表情,反映出不屈不撓的內在決心,巴洛克的希臘化風格依然存在,但更多的是對古典時期雕塑理念的再次回應。
----
希臘化時代的結束並不意味著希臘藝術的終結。羅馬人徵服了希臘,但自身卻完全被希臘文化所徵服。羅馬人吸納希臘藝術的精髓,大量仿製希臘原作精品,沿用希臘建築形式對城市進行改造,它自身的強大又帶動了新一輪對於希臘藝術的追求。
有關古希臘的美術介紹暫時到這裡了,大家可以去看看汪瑞的探尋古希臘藝術的四篇文章,寫的很詳細,我公眾號的大部分內容也取自這四篇文章。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