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丨 鄭遠見:一個城市的水體幻化

2020-09-04 昭通日報

美哉 省耕山水

省耕山水公園是昭通市區內目前面積最大、美化最好的休閒公園。

漫步省耕塘水岸,天幕像無邊的大海,深邃湛藍;雲朵似風吹浪花,灑落蒼穹;飛鳥如風箏飄過,風箏似鳥兒翱翔。

清風拂過,綠蔭低垂;花香四溢,鳥鳴啾啾;草木蔥蘢,果實誘人;

廊橋迂迴,曲徑通幽;沙灘如鹽,孩童流連。

浮萍婀娜,水鳥遊弋;魚蝦潛伏,白鷺翻飛;水落石出,龜蛙攀爬;湖水蕩漾,倒影婆娑;曼妙湖景,引人注目。

夜幕降臨,燈火輝煌;音樂響起,噴泉演繹,跳著節律,變著舞姿,映著彩燈,換著色彩;遊人如織,竊竊私語,洋溢幸福,透著和諧。

美哉,省耕公園,妙哉,省耕山水!

作者簡介

鄭遠見:現就職於雲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喜歡寫作、攝影、研究,已有兩千多件圖文作品被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國家生態保護叢書、中央紀委監察部、生態環境部、溼地科學與管理、雲南日報等多種媒體採用刊播,有多部作品獲「中華情」全國詩歌散文聯賽金獎、全國網絡攝影大賽二等獎、全國守望保護區系列日記大賽二等獎、森林四季·全國自然攝影大賽銅獎、中國鶴類攝影大賽二等獎、中國夢·雲南故事二等獎、最美雲南雲·網絡攝影大賽人氣獎、昭陽區廉政文化徵文三等獎等二十多個獎項;視覺中國籤約攝影師、關注森林網生態攝影師、中國林業生物物種網公民科學家、中國自然保護區使者、全國科普教育先進工作者、昭通市先進林業工作者。

往期精選

▶影像丨張相昆:一個移民小鎮的別樣風情

▶影像丨宋大明:水拍金沙

▶影像 | 溫元庚:一條河流的詩畫風情

▶影像 | 陳忠平:金秋大山包

來源丨@昭通日報 微信(ID:hdwk2158200)

審核丨呂翼

特約編輯丨張廣玉

美術編輯丨尹婕

實習編輯丨李豔

投稿郵箱丨519045426@qq.com

@昭通日報 微信團隊

相關焦點

  • 影像丨 餘賢俊:霧鎖雲籠大山包
    影像丨 餘賢俊:霧鎖雲籠大山包 2020-09-18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影像丨陳忠平:金沙江邊一個古鎮的嬗變
    金沙江的腳步是驚心動魄的,他的穿越往往是令人驚嘆的大手筆:第一個驚世駭俗的大拐彎,位於雲南德欽縣奔子欄鎮和四川得榮縣瓦卡鎮交界處,叫作「月亮灣」的地方,這是金沙江寫在滇蜀大地上一個不小於他急促的腳步滔天的浪花穿越虎跳峽以後,洋洋灑灑來到永善碼口形成另一個大拐彎:這個逼仄的所在,兩岸硬巖石壁驟然收攏,就像長江三峽口瞿塘峽的夔門一樣,江水喘著粗氣憤怒地經過,江水格外的深,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碼口就是金沙江上的夔門
  • 影像 | 夏廷安:金沙江畔彝族同胞的傳統婚俗
    金沙江下遊,與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的雷波、金陽縣隔江相望的雲南省昭通市永善縣,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在永善縣伍寨彝族苗族鄉, 至今還保存著原始而濃鬱的彝族風土人情, 迄今為止, 彝族同胞在婚嫁上還沿襲著一個富有特色的傳統結婚禮俗, 即潑冷水和摸花臉。彝族男女青年相識相戀後, 情投意合,雙方父母就會請畢摩算八字,選擇良辰吉日為他倆舉辦婚禮。
  • 【共舞長江經濟帶 繪就雲嶺新畫卷】昭通全力推進中心城市黑臭水體...
    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隨著城市建設步伐加快,沿河居住人口增多,加之管理工作滯後,居民沿河築堤建房,汙水直排、垃圾亂丟亂堆,導致河道堵塞、水質惡化,嚴重威脅長江上遊水生態安全。2016年,昭通中心城市利濟河、禿尾河、東門小河3條黑臭水體被國家住建部、環保部掛牌督辦。昭通市昭陽區利濟河環西路河段風光。
  • 影像丨張相昆:一個移民小鎮的別樣風情
    國家AAA級景區旅遊小鎮邵女坪,位於雲南省昭通市水富市,距水富城市17公裡,向家壩水電站庫區旁,是一個移民小鎮。往期精選▶影像丨宋大明:水拍金沙▶影像 | 溫元庚:一條河流的詩畫風情▶影像 | 陳忠平:金秋大山包▶影像 | 李克寧:又見「桃花源」—牛場▶影像丨陳卓:一個女子的山魂水魄▶影像丨曾光祥:"長江第一港"再擴能▶影像丨袁崇華:鏡頭抒懷昭通長山大水(橫屏看更大氣
  • 影像2020·混剪丨一個個小日子,無數個瞬間,組成了這生活的華章
    而在武漢街頭,一碗久違的熱乾麵喚醒了這座城市的活力。一個個被按下暫停鍵的城市,開始恢復往日的生機。五一假期,全國各景區景點客流量激增,人們在假期裡收穫著幸福和快樂。突如其來的疫情雖然打亂了我們的步伐,卻無法阻撓我們前進的腳步。
  • 在影像中尋找:一周城市生活_城市漫步_澎湃新聞-The Paper
    藉由影像走入另一個世界,尋找內心深處隱藏的角落。那些被記錄的,或許是謊言。那些被創作的,或許是真實。在這場迷霧中追逐,我們看到了想看到的一切。近期回顧:追尋歷史影像背後的故事和上海相機攝影博物館遷址重開歷史影像一定指向真實嗎?
  • 高雄速寫:一個港口城市的興衰、幻化與尷尬
    受益於得天獨厚的條件,高雄市在臺灣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導的經濟形態下,迅速發展成為最繁榮的工業城市,一度成為吸引臺灣南部各縣市勞動力蜂擁而至的「勞動的城市」。    今天,提起高雄,筆者所遇到的臺灣朋友都不約而同地會說到一個具象化的記憶圖景:在一段時間裡,上下班的時候,人們騎著自行車「擠」過工廠大門,街市上一片喧騰,仿佛在詠唱著一首樸素的勞動的歌。
  • 影像丨鄭明:狂歡雲南
    影像丨鄭明:狂歡雲南 2020-10-16 20: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解讀
    百姓全程參與監督黑臭水體治理  解讀人:住房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副司長章林偉  城市黑臭水體是百姓反映強烈的水環境問題,不僅損害了城市人居環境,也嚴重影響城市形象。近幾年「讓市長下河遊泳」的呼聲反映了百姓對解決和治理城市黑臭水體的強烈願望。  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系統性強,工作涉及面廣。
  • 影像2020·脫貧攻堅丨交上一份幸福答卷
    從負到零,從零到增,王美絨家裡的脫貧經歷,成為所有貧困戶努力奮鬥的一個縮影。每次有遊客到村裡來,朱文彬便帶上擴音器,義務帶領遊客們感受村裡不一樣的風景。1400多畝森林,全村森林覆蓋率達到85%,有著「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和「同心鄉村樣板點」等稱號的蓮荷村近年來成為邵陽市周邊居民日常出遊的熱門地點之一。
  • 北外灘影像日誌丨彩虹橋
    北外灘影像日誌丨彩虹橋 2020-06-02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影像 | 陳忠平:金秋大山包
    有一個美麗神奇的地方它讓我魂牽夢縈留連往返;二十個多個春夏秋冬;多少次日出日落多少次酷署雨淋多少次趟雪臥冰都沒能磨滅我執著追尋的夢想大山包的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往期精選▶影像 | 李克寧:又見「桃花源」—牛場▶影像丨陳卓:一個女子的山魂水魄▶影像丨曾光祥:"長江第一港"再擴能▶影像丨袁崇華:鏡頭抒懷昭通長山大水(橫屏看更大氣)▶影像丨李憲章:朱提秀峰轎頂山▶影像丨王耀財:金沙邊的雙鳳梯田▶影像丨蘭玉壽:在
  • 【我的城市在成長】昔日黑臭水體 今朝潺潺清流 聊城城區黑臭水體...
    本報訊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葉晨雯 通訊員 曹彬) 「在現場調研時,我們發現聊城城區青年渠、青周渠等黑臭水體整治效果已初步顯現。」9月9日,市住建局城建科科長李紀剛在接受採訪時說。  青年渠水城華府段黑臭水體、青年渠魯化路二乾渠至花園路段黑臭水體、青年渠濱河實驗小學南鄰黑臭水體3處黑臭水體分別位於青年渠的上、中、下遊,以前非汛期大部分河道呈幹水狀態,由於溝渠附近為居民區,大部分生活汙水直接排入溝渠,匯水區域內也未實現雨汙分流,雨天雨水夾雜汙水直接排入河道,加之水體本身自潔能力弱,生態平衡遭到破壞。
  • 碧水保衛戰丨今年年底,我省城市縣城汙水處理率可達95%
    碧水保衛戰丨今年年底,我省城市縣城汙水處理率可達95% 2020-12-25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外灘影像日誌丨魔都矩陣
    北外灘影像日誌丨魔都矩陣 2020-06-02 04: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科院遙感測評九寨溝震後重建:水體環境逐漸恢復
    中科院空天院付碧宏研究員團隊 供圖五花海水體震後(2017年8月10日,左)和經過近三年的修復(2020年6月9日,右)的遙感影像對比熊貓海與箭竹海的水體景觀:地震前(2015年8月1日)、地震剛發生後(2017年8月10日)、震後兩年(2019年8月16日)的遙感影像對比(從左至右)。
  • 廣東梅州:治理黑臭水體建設海綿城市
    廣東梅州:治理黑臭水體建設海綿城市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日前,廣東省梅州市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副書記黃文沐在梅州城區檢查調研黑臭水體治理、海綿城市建設等工作。黃文沐先後來到周溪河和黃塘河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文化公園內湖排水系統改造、芹洋片市政人行道建設、江南水質淨化二廠、梅水南路雨汙分流改造等項目現場,實地檢查黑臭水體整治、城市雨汙分流、排水防澇、汙水治理提質增效等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情況,現場協調難點事項,明確工作要求。
  • 南寧全面打造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
    ,截至今年 10 月底,全區黑臭水體治理累計完成投資約 249.7 億元,主要控源截汙措施已基本完工,黑臭消除或基本消除率達到 100%,長制久清的河段有 27 段;南寧市、桂林市、賀州市正在全面打造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
  • 我國最大城市內湖水體已不適合飲用
    近日,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科研人員通過調查有機氯農藥在中國最大城市內湖——武漢東湖的分布情況發現,水體中的有機氯農藥對東湖水生生物具有輕微影響,且東湖水體已不適合作為飲用水源。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環境科學與汙染研究》雜誌。 據了解,農業中廣泛使用的殺蟲劑和肥料、工礦企業中的廢棄物排放、生活汙水等,已成為水體中汙染物的主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