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站在延慶區大莊科鄉東二道河村高處俯瞰,綠油油的柏樹、山桃、山杏連成排,從腳下一直蔓延到遠方,山風吹來,草木清香撲鼻,清新怡人。
這裡是「陝京四線」延慶段生態修復工程第5標段,去年11月以前,這裡還是遍地雜草、廢舊石料和一道道裸露的溝壑。眼下,「陝京四線」天然氣輸氣管道工程延慶段後期生態修復工程已完成總工程量的97%,預計8月底將全面竣工。屆時,「陝京四線」穿越過的延慶區5個鄉鎮、40個村將再現一碧萬頃,延慶區將再添一條綠色生態廊道。
作為首都的第四條「供氣大動脈」,「陝京四線」天然氣輸氣管道工程在延慶境內管線全長72.78公裡,2017年10月底,管道工程通氣,延慶結束了不通管道天然氣的歷史,生態修復也同步提上日程。
陝京四線延慶段後期生態修復工程第五標段現場種植大量沙地柏
在管線建設過程中,開挖管溝、敷設管道、建設場站、修築施工道路、管道穿越河流、山體,免不了破壞周邊的山體、水系、林地、田池、溝谷的生態環境。生態修復旨在恢復工程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最大限度恢復甚至提升周邊生態水平。2018年11月,延慶區城市管理委啟動實施「陝京四線」後期生態修復工程,通過回填種植土、灌木、環保纖維毯、掛網噴播、高次團粒噴播、撒播草籽等措施,對山體、溝谷、河道、農田林地景觀和被施工破壞的邊坡植被進行生態修復,恢復綠色、生態、宜居的郊野環境。
工作人員正在清理雜草
「陝京四線」延慶段後期生態修復工程全長約50公裡,涉及張山營鎮、舊縣鎮、香營鄉、永寧鎮、大莊科鄉5個鄉鎮共40個村。修復過程並不容易,原本陡峭的斜坡沒有任何植被,很難固土。施工方便利用掛網噴播、高次團粒噴播技術為陡峭山體邊坡製造「人造土壤」,這種人造土壤有著「風吹不走,雨衝不掉」的特點,撒播草籽以後,原有的荒山禿嶺在生態修復之後長出茂密的植被。在東二道河村,鬱鬱蔥蔥的植被在陽光照射下,宛如一片綠色的海洋,盡顯秀美之色。「我們村周邊原先沒有這麼多植物,河道也有破損,現在不僅有了新的河道,而且周邊還種植了許多植被,環境比以前好多了。」大莊科鄉東二道河村一位村民說。
工作人員正在為邊坡植被澆水
目前,「陝京四線」延慶段後期生態修復工程已經進入收尾階段,將有專人對生態修復路段進行全面維護,定期為修復區域澆水、除草、施肥,實現快速復綠和恢復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