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笪橋燈市,遇南京喜事
熙南裡中秋笪橋燈市正式點亮,再現明朝鼎盛一時的燈市盛景,國內首部大型實景360度全沉浸互動演出《南京喜事》也在這裡同步開演。
這兩部「重頭戲」,將為豐富南京夜遊市場、拉動國慶中秋假期文旅消費打造新的「引擎」。
成千上萬的彩燈點亮了夜空,大紅燈籠高高掛起,一隻6米高的巨型「玉兔燈」通體雪白,佔據了街區的C位。20多家花燈攤位齊齊出攤,非遺傳承人和能工巧匠們現場秀出扎燈絕技,帶來了親手編制的精美兔子燈、荷花燈,令人目不暇接,市民不僅可以選購還能現場DIY。身著華美漢服的年輕男女,以及扶老攜幼舉家出遊的市民,提著花燈,有說有笑地來逛街。
點亮夜金陵,笪橋燈市重現熙南裡
歷史上的笪橋燈市,可是大有來頭。在明清時期,南京燈市的「主場」並不在夫子廟,而是在笪橋一帶。笪橋就在如今熙南裡街區評事街的北端。這裡的燈市最早可追溯到六朝時期,明時達至鼎盛。清代甘熙在《白下瑣言》中記載:「笪橋燈市,為金陵一勝。在評事街迤南一帶,五光十色,尤為冠絕。」
隨著熙南裡街區開發和保護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在專家建議的基礎上,南京旅遊集團於今年中秋節前,在熙南裡街區恢復笪橋燈市,重現當年燈市的盛況,再現傳統節慶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內核。同時借燈市的復興,不斷優化夜間消費產品供給、拉動夜間消費。
「大家都知道元宵賞燈,卻很少有人知道中秋也有提燈、掛燈籠的習俗。此次,我們把笪橋燈市和中秋提燈結合在一起,打造了中秋笪橋燈市。」南京城建歷史文化街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蔡雷民說,這也是對傳統習俗的一個創新之舉。
打造新標杆
《南京喜事》彰顯文化創新消費力
「今天剛好是燈市,也是我們老爺六十大壽,歡迎各位前來觀禮!」在熱鬧的鼓點和歌舞開場秀中,「寧府」老爺帶著他的兒女們一一出場,拉開了《南京喜事》的大幕。在「寧家老大」「藥房掌柜」「雲錦繡娘」等一個個人物的指引下,觀眾穿上自己想扮演的角色服裝,在熙南裡街區一間挑高10米的深宅大院裡穿行,和演員們一起演繹劇情的同時,還能感受雲錦、剪紙、風箏、梅花篆字、竹刻、白局、空竹、金陵小吃、燈彩、武術等18種南京非遺文化。
《南京喜事》也是我市首部以「南京文化」為核心的沉浸式演出產品。整場演出以一樁「喜事」為核心,將百年南京的風光人文韻事融入其中。通過這部劇,南京人收穫的是一個觀察南京的全新視角,外地遊客則可以身臨其境感受南京的人文風情。
整場演出會為觀眾提供8條完全不同的故事線,由20多位專業級話劇演員領演,觀眾進入某一條故事線後,與演員交互,沉浸至相應的視角裡,通過行走的視線變化去參與和推動劇情。而且這8條故事線並不是各自獨立的,它們相互作用、互相交集。隨著觀眾選擇的不同,最終劇情的走向也將隨之變化,觀眾不是旁觀者,他們可以充分參與劇情,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左右每條故事支線的結局。這也是《南京喜事》最大的亮點所在。
笪橋燈市將一直持續到國慶假期結束,而《南京喜事》則作為常態化演出常年開演。燈市期間,熙南裡街區還將打造南京夜經濟的「標杆性」聚集區,除了《南京喜事》演出外,還集合了酒吧、夜讀、古風演奏、樂隊巡演、漢服巡遊、露天觀影等多種業態,為市民遊客送上豐富的文化遊樂大餐。
素材來源:南京日報、熙南裡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