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08日訊 每天打開微信朋友圈,是不是總有這些人佔據著你的屏幕?他們有的愛自拍,有的愛炫富,有人在夜深發美食……對於這樣的熟人、朋友,大家都愛在評論欄裡吐吐槽。哪怕點個「贊」,也能證明你的存在。
對於那些愛在朋友圈裡貼廣告、賣名包、代購鞋子化妝品的朋友,你又是什麼態度?
「A貨」、「尾單」、「海外代購」,一不小心,就買到了偽劣產品。只是,被朋友坑了,你還有苦說不出。最多把他「拉黑」,朋友做不成。想維權?難著吶!
「再也不敢貪便宜買假貨了,被坑了1000多塊錢不說,還憋了一肚子氣。」在永康上班的90後姑娘陳小姐說。
吐槽
陳小姐平時愛臭美,但苦於荷包不鼓,常在網上淘一些體面又實惠的潮品打扮自己。
陳小姐的微信朋友圈裡,有一個經常在飯局碰到的朋友,也一起在KTV唱過幾次歌。上個月,這位朋友發了幾張香奈兒手錶的照片,照片下的說明,讓陳小姐心動不已。
「她說自己做香奈兒手錶的代購,認識熟人,能夠拿到原單(國內工廠加工的外國品牌,也叫尾單),淘寶代購要3萬多,朋友買的話只要2200元。」陳小姐把持住竊喜,一番討價還價後,以1800元買下一塊白色的ChanelJ12系列鑲鑽手錶。
擁有了「奢侈品」,陳小姐分外得意,沒事就愛拿出來顯擺。哪知道,才過了一星期,這塊表就不走了。又過了兩天,錶帶扣也壞了。
聯繫那位專家,得到的結果是:廠家答應修好錶帶,但表不走是因為沒上夠發條。
陳小姐拿回手錶,使勁擰發條,可還是走走停停,「有時候不走了,晃幾下,又開始走了。我這是花1800元買了只玩具嗎?」
陳小姐說,如果是在淘寶上,一隻香奈兒手錶只要1800元,打死也不會相信,「因為是朋友,我才相信她,哪知道結果是這樣。
不過,也不能要求退貨或賠償啊,畢竟朋友還是要做下去的。」
對於微信朋友圈忽然興起的「名品大賣場」,有人上當後覺得憋屈,有人選擇相信朋友,也有人直接無視或「拉黑」。在這個真假難辨的時代,哪怕是朋友,也不足以讓人信任。
態度
嘗試「我一個朋友有工作,但是她挺愛折騰,空的時候賣賣運動鞋,微信裡說是正品,有蓋章小票還有專櫃的包裝袋。」章健就是看了朋友圈裡的照片,給自己買過一雙,「穿著也還不錯,比專櫃便宜一半,不貴,就算是假的也無所謂,反正挺便宜。」
屏蔽「這樣的朋友,直接拉黑。」寶媽是位潮媽,自從寶寶出生後,已經花了上萬元海淘各種嬰兒用品,不過對於微信朋友圈裡做這類似「代購」、「海淘」的朋友,她的態度很堅決,「關係好的,屏蔽他的朋友圈動態;關係不好的,就直接拉黑。」
「海淘代購還是正規的大網站靠譜,就算東西不好還有保障,朋友圈裡做這些生意的,很多都有自己的工作,哪來那麼多時間代購,東西的來源很成問題。」經驗豐富的寶媽說。
無視「我一位大學同寢室的同學,幾個月前突然開始發各種化妝品的照片,有潤唇膏、眼膜、妝前乳,韓國的、德國的、英國的,種類很多,我一開始還以為她被盜號了。」小陸說,一聊才知道,同學剛生完孩子,安心在家做全職媽媽,有大把的空閒時間,開始搗騰化妝品代購,「我的朋友圈裡,她已經是第4個賣東西的了,同寢室的同學又不好意思拉黑,就當沒看到好了。」
朋友圈裡銷售的各類商品,大多號稱「原單」、海外代購,且價格實在低得誘人。不過,當你發現買到了A貨,但賣家畢竟是朋友,不好意思討說法。找相關部門維權?好像沒那麼容易。
難題
朋友圈裡各色產品的質量怎樣?
刨開「正品」、「海外代購」這樣的字眼,530元的GUCCI包、550元的愛馬仕牛皮鞋、2300元的Prada手提包……這樣的價格以及網絡上隨處可見的營銷信息和圖片,很難讓人對這些針對熟人們的產品充滿信心。
在朋友圈裡,小陸的一位朋友賣家甚至這樣寫道:「親愛的們,淘寶店還在緊鑼密鼓的裝修和上圖中,暫時只在朋友圈有售,我們並沒有參加任何七天無理由退換的活動哦。」
執法部門稱難以管理
「銷售假冒偽劣產品是擾亂市場行為,一經發現工商部門會進行查處。」永康市消保委工作人員稱,但由於微信平臺的特殊性和隱蔽性,執法部門對於朋友圈銷售「假名牌」的監管存在著一定難度。
而且,微信朋友圈中出現的經營行為幾乎都屬個人經營,永康市消保委的工作人員說,「沒有正規經營資質,其所售商品無法享受質保及其他相應的保護。」
被朋友「殺熟」維權十分困難
「首先得看賣家是不是經營者。」婺城區工商分局「老周工作站」負責人周雨水說,「不能證明是經營者的話,這樣的交易是私下交易,工商部門很難處理。」
要界定是經營者,首先得以盈利為目的,「像代購那樣加價轉讓,還不算經營者,得有證據表明他們在連續銷售。」
另外,證明了是經營者後,工商部門還要按照行政區域劃分管轄,「比如永康的陳小姐,如果她的朋友是東陽的,還得東陽的工商部門來處理。」最後,是退回款項、加倍返還還是進行行政處罰,還得按經營額、獲利達到多少來確定。
浙江赤松律師事務所的賈立新律師說,如果銷售假冒產品,數額夠大的,會觸犯《刑法》,不夠刑罰的,也會被罰款。不過,這得買家提供有關證據,比如網絡交易憑證、微信裡的記錄、相關手續等等。而這些,往往都是朋友交易中最容易被忽視的內容。
可向騰訊投訴違規帳號
「若微信帳號確實存在不正當違法活動,公司方面在做出查實後將根據服務條款進行處理。」騰訊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於微信平臺的用戶交流隱私度高,因此該公司已啟用搜索監督系統,在不影響大範圍用戶體驗的情況下,對違規行為進行篩查。
此外,用戶也可以通過官方渠道投訴或利用微信舉報功能,一旦查實帳號確有違規行為,將立即做出處理,嚴重的將停用甚至封禁帳號。
記者手記
是朋友,別殺熟
法律難介入的地方,就是道德出場的時候。誰都知道口碑營銷的效果,朋友圈裡做買賣,無非也是圖方便、信用好。越來越精明的現代人,買東西前往往都要貨比三家、精挑細選。但這些,都在「熟人」、「朋友」的感情因素下化繁為簡,這時候賣的是正品還是假貨,全看賣家的道德水準。
在規章制度難以馬上建立的前提下,「殺熟」這樣的一竿子買賣,有市場也有銷路。只是,朋友圈裡用假貨圈金,賺的是白花花的銀子,失掉的卻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