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帝國,全稱是「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

2020-12-14 肥猴歷史

德意志帝國,全稱是「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

菜茵河邊,一條大道從東南通向西北。幾輛馬拉的貨車在緩緩行駛。「站住!檢查貨物!」當馬車經過一所路邊的房子時,兩個持槍的武裝人員攔了上來。原來,這所房子是一個關卡,過來的這兩個人是來收稅的。「先生!」商人下車恭敬地說,「我們一路上已經交過好多次貨物稅了。」「不行還得繳」先生,您看,我這裡有十一張稅單呢!」商人賠著笑臉,呈上了一疊稅單。

這些都是別的諸侯殿下的,」收稅的看也不看,不耐煩地說,走過咱們殿下的領地,就得向咱們殿下繳稅」商人無可奈何,伸手摸著自已的錢袋,愁眉苦臉地說「從美因茲到科隆只有很短的一段路程哪,可我已經交了十二次稅啦!」「哦,你是到科隆去的!前邊還要經過一位殿下的領地呢!」收稅的接下了一大疊銀幣,一邊叮可噹噹地敲著,一邊喃喃地說,「算你交好運,一路上有這麼多關卡保護你通過。

要是碰上騎土,嘿嘿,這馬車和貨物全是他們的了!說不定,你的命也要賠上呢!」美因茲到科隆只有二百公裡左右的路程,各諸侯國卻設的命也要陪上呢!」下了十三個關卡收稅。這樣四分五裂,德國的工商業還能順利發展嗎?各諸侯國的統治者們又相互競爭著過香廊荒淫的生活,拼命地對農民、礦工、手工業者和城市貧民進行搜括,一般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加上那些名為「騎士」實為強盜的傢伙到處武裝搶劫,老百姓的日子簡直很難過下去了。這就是十五、十六世紀時代的德意志。德國和英國、法國不同。英、法在十五世紀已經建立了統一的國家,而德國依然諸侯林立,劃地割據,各自為政。

德意志的諸侯大致有以下幾種:一種是選侯國,勢力最大,能夠選舉德意志皇帝,這種選侯國共有七個一種是大諸侯國,共有十幾個一種是小諸侯國,竟有兩百多個。所有請侯國。加起來,共有三百個左右,所以,當時德國的老百姓說,一年有多少天,德意志就有多少請侯國。

此外,還有獨立的帝國騎士,他們是一家一戶一小塊領地,共有一千餘家!請候國的貴族們靠削領地的人民來維持豪華的生活;騎士沒有職業,領地又小,但卻要過奢侈的腐朽生活,便靠搶劫為生了當時的德意志帝國,全稱是「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題域很大,包括現在的德國、捷克、匈牙利、奧地利、土、荷蘭、盧森堡、比利時,以及法國東部、波蘭西部和東北部等地區。

皇帝查理是西班牙國王的外孫,他又繼承了西班牙的王位,這樣,屬於他的版圖還包括了西班牙和它在美洲的殖民地,以及義大利南部和地中海的西西里島,因此號稱是一個「在他的領土上太陽從不落山」的皇帝。

但是,查理皇帝是靠賄路各大選侯國的國王而上臺的,權威畢竟有限,德意志內部仍然諸侯林立,各自獨霸一方,呈現著四分五裂的局面。四分五裂的局面又加深了羅馬教皇對德意志帝國的控制。教會佔有的土地佔全國三分之一,許多主教當上了請候。

在七大選侯國中,竟然有三個國王就是主教。為了加重對德國農民的剝削,教會制定了所謂「什一稅法」。什麼叫「什一稅」呢?就是說,無論農民生產什麼東西,都要把十分之一上交給教會。

「什一稅」的名目可多哪!有「大什一稅」,收取穀物的十分之一「小什一稅」,收取蔬菜的十分之、一「血什一稅」,收取家禽的十分之ー「酒什一稅」,收取葡萄酒的十分之一「草什一稅」,收取牧草的十分之ー;「墾什一稅」,凡是開墾出來的東西都要收十分之一,等等。

教會裡的那些主教甚至公開地說:「德意志是教皇的奶牛。」如果教會要錢的話,只要向德國人民榨取就是了。為了加重對德國人民的壓迫,教會還制定了異端法」,設立了「異端裁判所」。到處密布間課、偵探,對人民進行特務統治。凡是對教會有所懷疑的,就作為異端分子」抓去拷打,成千人被活活燒死。

更可惡的是,教會規定異端分子」的財產律歸告密者所有。於是,間諜和偵探們又發了大財。德意志人民十分不滿祖國的四分五裂,更強烈不滿諸侯和教會的雙重剝削和雙重壓迫,一場轟轟烈烈的宗敬改革運動和農民大起義,像火山一樣,就要在德國爆發了。

相關焦點

  • 近代早期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的多層次治理
    近代早期(即16—19世紀)的德國也被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是這一時期歐洲最為重要的國家之一,由領地國家和帝國城市構成。到1800年,在其疆域縮水不少的情況下,仍然還有68.7萬平方公裡的領土,統轄了2900萬人口。
  • 法國最大的神聖羅馬帝國就是德意志帝國
    而西方統治者,且不說維護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秩序(克倫威爾一旦選定傳教士就等於與英帝國決裂,已和法統絕緣),基本都不願意加入西教,這就已經決定了歐洲宗教勢力對待外來宗教的態度。中世紀海盜在大航海時代崛起,德國也從巔峰到衰落,要追溯到五世紀。
  • 近代德意志國家的起源: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的分裂與邦國制的形成
    然而相比於內部穩定統一的法蘭西王國來說,外表貌似強大的神聖羅馬帝國其實隱患重重:公元14世紀開始,法蘭西王國和不列顛群島的英格蘭王國都形成了君主議會制的國家政治體系,但是此時的神聖羅馬帝國卻陷入了長期的分裂割據之中,伴隨著地方諸侯的權力膨脹,中世紀晚期神聖羅馬帝國邦國制的確立更是標誌著帝國的四分五裂,嚴重阻礙了近現代德意志國家的統一步伐;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邦國制的確立也為後來德意志國家的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礎
  • 「無羅馬」的德意志封建聯合為什麼起名為「神聖羅馬帝國」?
    法國大思想家伏爾泰曾經評價「神聖羅馬帝國」是「既不神聖,也無羅馬,更非帝國」。客觀地講,伏爾泰的評價確實過激,最多只能表現神聖羅馬帝國末年的狀態,而不能用來形容整個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不過伏爾泰對神聖羅馬帝國「無羅馬」的評價還是比較準確的,因為神聖羅馬帝國本質上就是個德意志封建領主聯合體。
  • 三個德意志帝國的簡介,為什麼納粹德國叫第三帝國?
    德意志第一帝國:即神聖羅馬帝國,全稱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其中的斷句在「民族」與「神聖」之間,實際上是兩個單詞「Heiliges Rmisches Reich」和「Deutscher Nation」,我以前上學的時候,歷史課上看到這個名詞,以為斷句在「神聖
  • 血腥浪漫的雙重變奏:德意志如何由帝國變成現代國家?|德國|神聖...
    德意志民族聚居區(Deutschland)則可以被看做是二者之間的結合項:法國大革命既終結了神聖羅馬帝國,又為德意志民族帶來了新世界的理念與現實可能性。神聖羅馬帝國一旦解體,則維繫德意志民族的政治紐帶就消失了,德意志民族分裂成了許多大大小小的邦國。這些大大小小的說德語的邦國面臨著一個重大的共同問題,就是如何建立一個統一的現代民族國家,以填補和取代神聖羅馬帝國留下的政治真空,回應來自法國、俄羅斯等新興強國的挑戰。這就是德國政治建設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或者說,德國政治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建國的問題。
  • 神聖羅馬帝國又稱日耳曼帝國
    但神聖羅馬帝國,全稱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或日耳曼民族神聖羅馬帝國,這個名字可不是一開始就有的,也有一個演化過程。人們習慣上以911年作為德意志地區的東法蘭克王國向德意志王國轉變的開始。在這一年,東法蘭克王國國王「孩童路易」駕崩無嗣。法蘭克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選為國王,他是第一位德意志國王。
  • 神聖羅馬帝國,是鬆散的邦聯,由大約1000個德意志邦國構成
    神聖羅馬帝國是一個鬆散的邦聯,由大約1000個自治或半自治的德意志邦國構成。這些諸侯國大如強大的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小如漢堡、呂貝克和北部其他自由城市,甚至還有不超過幾平方公裡、由主教控制的更小領地。對一個旅行者而言,若沒有頻繁出現的、為每個國家提供稅收的通行收費站,他幾乎無法判斷國與國的交界在何處。
  • 德意志帝國的雛形——德意志關稅同盟
    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德意志帝國。確實,德國的崛起過程相當令人驚異,在19世紀初期,普魯士王國還是個農業佔主導地位、農奴制仍未消除的落後封建國家,在拿破崙戰爭中,普魯士的表現是英、法、俄、奧、普這歐陸五強中最差的,其國力也是最為衰落的,遠沒有腓特烈大帝時期的威風。
  • 從德意志到德國
    貝多芬雖然是一個佛萊芒人,但他是科隆選侯邦的音樂家,也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一分子,他是一個德意志音樂家。但德意志是否可以等同於德國呢?康德生活在柯尼斯堡,是普魯士王國的學者,但在他有生之年普魯士並不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 神聖羅馬帝國與羅馬帝國有什麼關聯?原來第三帝國也與之有關!
    從此德意志國王凌駕於歐洲其他國王之上,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統治歐洲。 但是帝國中晚期,皇帝與教皇的鬥爭,以及德意志王國內部國王與貴族的鬥爭,使德意志國王內外交困。「帝國」缺乏對「王國」的控制力,神聖羅馬帝國名存實亡。
  • 神聖羅馬帝國與羅馬帝國有什麼關聯?原來第三帝國也與之有關
    從此德意志國王凌駕於歐洲其他國王之上,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統治歐洲。 但是帝國中晚期,皇帝與教皇的鬥爭,以及德意志王國內部國王與貴族的鬥爭,使德意志國王內外交困。「帝國」缺乏對「王國」的控制力,神聖羅馬帝國名存實亡。
  • 德意志的黑暗期,神聖羅馬帝國為什麼那麼弱
    它的兒子路易又特別沒用,到843年,路易的三個兒子誰都不服誰,所以把整個法蘭克帝國一分為三。西法蘭克後來成了法國,中法蘭克後來成了義大利,而東法蘭克則是德國的前身,神聖羅馬帝國。所以為啥說德法是世仇,這是從法蘭克王國分家時就埋下的禍根,而歸根到底就是大家都認為自己是法蘭克正統...
  • 為什麼伏爾泰要說神聖羅馬帝國是 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
    原句如下:這個國家過去稱為神聖羅馬帝國,現在還是這樣稱呼,但它既不是神聖的,也不是羅馬的,更不是什麼帝國。伏爾泰雖然在這裡否定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帝國」屬性,但他在《風俗論》第70章之後的章節中仍然使用「德意志帝國」這一稱呼。如第120章標題為「15世紀和16世紀的德國和德意志帝國」。在敘述神聖羅馬帝國的早期歷史時,伏爾泰也將其稱為帝國,也多次提及它與羅馬教廷和羅馬帝國的聯繫。總之,伏爾泰在書中並未否定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
  • 俾斯麥構想的落空:德意志帝國如何走向侵略擴張之路
    [摘要]德意志「國家」,抑或帝國,在普魯士王國的奮鬥之下,得以出現在歐洲版圖上,與1000 年前那個前現代的、前民族國家的神聖羅馬帝國相比,有質的飛躍。但是,假如在柏林舉行這一切,就不能彰顯德意志同盟各邦國的平等地位,反而有突出普魯士軍國的老大地位之嫌;同時,這也會提醒廣大日耳曼人,普魯士王國不久前不過是「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七大選帝侯」之一而已。法蘭克福則太容易讓人聯想到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因為彼時的皇帝加冕禮常常在這兒的哥特大教堂舉行。同時,法蘭克福也太容易讓人回憶起1848 年革命期間一系列難堪的事件。
  • 符騰堡王國:德意志帝國境內最民主的邦國
    符騰堡王國是德意志帝國南部僅次於巴伐利亞的第二大邦國,由拿破崙提升為王國。符騰堡王國是德意志各邦中實施君主立憲最好的邦國,因此成為德意志各邦中最民主的邦國。那麼符騰堡王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符騰堡選侯國
  • 除了容克貴族,曾經還有這樣一個神秘組織控制著德意志帝國
    德國歷史上曾經有三個帝國,即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第二帝國和納粹德國。小猴之前曾介紹過在德意志帝國政壇佔據壟斷地位的容克貴族,他們的名字很有特色(請查閱小猴之前的文章)。除了容克貴族,德意志另外一個神秘組織則幾乎長期壟斷了國家的軍隊。
  • 《德意志帝國》深刻介紹「德意志...
    《德意志帝國》精簡而深刻地介紹了「德意志道路」的歷史,非常值得我們了解、反思。德意志民族的崛起,並不是像多數西方國家一樣,靠擴張或殖民掠奪發家;相反,自從1871年德意志帝國建立之後,依賴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內部拉動,成為了一個歐洲強國。同時,帝國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政策的成功與失敗,也在其後的「二戰」、冷戰和歐洲一體化中產生了深沉的迴響。「新思·觀察家精選」系列之5。
  • 羅馬帝國、東羅馬(拜佔庭)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有什麼關係?
    羅馬帝國是歐洲古代最強大的大帝國之一,也是如今歐洲文明的正源所在。不過除了羅馬帝國之外,歐洲歷史上還出現過東羅馬(拜佔庭)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那麼這三個「羅馬」有什麼關係呢?羅馬帝國在建立後發生了多次分裂和內戰,越來越難以維持統一。
  • 神聖羅馬帝國通史——一個千年帝國的興衰史
    1291年,魯道夫一世去世,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隨後被拿騷家族、哈布斯堡家族、盧森堡家族、維特斯巴赫家族輪流控制,神聖羅馬帝國於是漸漸發展成為一個由獨立小國組成的鬆散聯邦,被選舉出來的皇帝形同虛設。1356年,神聖羅馬帝國頒布《金印勒書》,它正式規定以選舉制解決皇帝的繼承問題,並指派七名日耳曼王公為選帝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