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暨城區農貿市場提升改造勢在必行

2020-12-15 農博網

  儘管近幾年來城區農貿市場的發展較快,但隨著城市框架的拉大、城區人口的日益增多,農貿市場的問題也日漸突出。記者在調查走訪中了解到,除了最直觀的環境髒亂差、硬體設備陳舊之外,農貿市場規劃建設與社會發展、城市建設不相協調,與市民的期望值存有較大的差距,在農貿市場建設工作中缺乏規劃、無序建設、硬體設施差、設施不配套、市場要件不足、以路為市、佔道經營等問題依然突出,嚴重製約了區域經濟發展和城市品位的提升。

  星級市場引領發展

  農貿市場是專門用來銷售蔬菜、鮮蛋、家禽、肉製品、水產品、豆製品、調味品、熟食滷味、醃臘製品、水果、糧食製品等各類農副產品的經營場所。市場內銷售的這些東西對居民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雖然有很多人選擇在超市的生鮮區購買這些必需品,或者直接下館子而不是買了菜自己在家做,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一天的生活就是從菜市場開始的。早上逛逛菜市場,買點菜,準備一家人一天所需的夥食,一天的鍋碗瓢盆交響曲就這樣開始了。可見,菜市場的方便與否,能否滿足百姓需要,是關係到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件大事。

  我市城區農貿市場通過近年來的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目前,城區比較上規模的農貿市場共有8個,包括東湖菜場、南門菜場、城東菜場、新世紀菜場、朱公湖菜場、茅渚埠菜場、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等7個菜市場和1個水果批發市場,基本形成了專業與綜合、批發與零售相配套的農貿市場體系。在促進城市的商貿流通發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經濟發展、滿足城鄉居民消費需求、安置勞動力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加快農貿市場建設、提升農貿市場整體質量,使農貿市場符合城市發展要求,也為了使百姓能夠買得放心、吃得安心,我市早在幾年前就按照《浙江省星級文明規範市場認定辦法》等標準,對農貿市場進行星級改造、評審。目前,城區農貿市場中,有3家一星級、3家二星級和1家三星級市場。

  目前,這些市場已經脫離了原先由工商統一管辦的管辦合一狀態,實行管辦分離,或由街道主辦,或由企業主辦,使農貿市場的經營管理完全市場化。其中像南門、東湖、新世紀等農貿市場已進入法人治理。

  另外,市場內的經營方式也趨於多樣化。在傳統販賣的基礎上,不僅出現了現炒現賣等形式,有些經營者還引進超市的形式,在自己承租的店面內以小型超市的形式銷售農副產品,使市民選購起來更加方便。

  市民:

  品種豐富了環境待改造

  金山新村的楊大媽每天早上都要到朱公湖菜場買菜。楊大媽總是習慣先在菜場逛一圈,看哪些菜攤上的菜新鮮才下手。楊大媽說:「現在菜場的攤位很多,挑選的餘地很大,要是擱在十幾年以前,攤位少,也就不太有的挑了。」

  但是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農貿市場也表現出了一些缺點和弊端。一些農貿市場的環境髒亂差,像水產品銷售區,一般都是地上淌著水的,很多人到這裡都要踮著腳走路,怕髒了鞋褲,有些市場活殺家禽的攤位附近臭氣燻人,用來清洗的水不知已經多久沒換,已經發黑髮臭。

  有些市民還感到買菜不方便。家住宏嘉山莊的樓女士是其中之一。宏嘉山莊位於望雲路,附近只有一個小型的菜場,平時還可以應付,但是一旦家裡多來幾個客人,就只能跑到朱公湖菜場去買菜。

  政府:

  統籌規劃改造農貿市場

  市商貿辦有關負責人認為,對城區農貿市場進行提升改造,是完善城市功能、構建和諧社會、提高城市品位的需要。

  近年來,廣州、深圳等一些大中城市已經對城市農貿市場進行了提升改造,杭州市從去年開始也著手對農貿市場進行升級改造。目前,我市正向著現代化中等城市邁進,建設現代化的市場體系,建設與經濟發展相適應、與消費需求相適應、與城市化進程相適應的農貿市場,已顯得十分必要。而老百姓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食品安全、購物環境等也會產生更高的需求。從這層意義上說,對農貿市場提升改造,確保食品安全、方便居民生活、構建舒適的購物環境,也是廣大居民提高生活質量,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

  我市農貿市場的提升改造,關鍵是要政府加強領導,強化政策引導,統籌規劃。首先要使農貿市場改造與城市規劃建設相結合,符合城市總體建設規劃,符合市場設置的總體要求,立足實際,著眼發展,設施配套,與城市化建設水平相適應。另外,還可以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建設、改造市場,堅持「誰投資、誰受益,誰開辦、誰服務」的原則,政府在市場用地、稅費、獎勵補助等方面予以扶持。在規模數量上,要以方便群眾生活、有利於市容市貌為原則。在管理上也要借鑑先進管理模式,節省管理成本、人力成本,提高效率和市場贏利水平。

  布點有待更合理

  受城市建設、拆遷等因素影響,近年來我市城區呈規模的農貿市場數量呈下降趨勢,如擂鼓山、城市廣場原有農貿市場都易作他用。農貿市場數量減少的同時,人口卻越來越多,導致農貿市場布點出現真空地帶,部分社區居民感到買菜不方便。目前,正規經營的菜市場主要分布在老城區,而市區其它區域菜場數量不足。以城東為例,整個城東片比較上規模的菜市場只有位於下坊門和祥生新世紀的城東菜場和新世紀菜場,兩個市場距離較遠,像濱江中路、濱江南路、薴蘿東路、艮塔東路幾條路所圍成的城市廣場附近一帶區域的居民買菜,要麼就過江到南門菜場,要麼到城東菜場或新世紀,路程都比較遠,不太方便。而圍繞迎賓路新建的住宅樓群區塊,尚未見有農貿市場的建設規劃。

  布點不盡合理導致的另外一個結果就是促使馬路市場的誕生。據有關部門調查統計,城區(環線以內)共有20個社區,51000多戶住戶,135000多人口(不包括城中村及外來人員),有大小不一的零售批發農貿市場24個,其中比較上規模的農貿市場7個,其餘17個均為不規範的菜場。這些菜場大多是居民圖便利,由小商販自發設攤形成的,以架空層房子和露天營業為主,分布在比較偏離主要農貿市場的社區內,包括陶朱路、薴蘿三村等馬路市場。這些菜場經營規模都較小,有的只有10多個攤位,經營時間集中在早晨、中午、傍晚三個時段。更令人擔憂的是,像老鷹山、薴蘿三村等馬路市場,由於時段性人流量大,秩序往往比較混亂,工商部門管理起來也頗為頭疼。

  產業延伸力不足

  市民買菜量少、求新鮮,喜歡挑挑揀揀,去農貿市場買菜已是多少年來養成的習慣。前兩年超市、賣場生鮮區的出現,雖然分流了部分市民,但從目前情況看,大部分市民還是習慣到農貿市場買菜,在短期內超市、大賣場取代農貿市場的可能性不大。我市原本曾計劃實施「農改超」,逐步取代農貿市場現有的經營業態,但有關部門經調研分析後發現,用超市統一進貨的模式,並不符合農副產品品種多樣,快進快出的特點。

  然而,不能否認的是,雖然傳統農貿市場在與超市賣場的對決中佔了上風,但這並不是說農貿市場經營方式就沒有了改進的必要。目前,我市農貿市場內的經營主要還是自產自銷和販銷,但這樣的「各自為政」缺乏管理標準和統一把關,容易出現衛生、質量等多方面的問題。現有管理較好的菜市場對蔬菜農藥殘留進行檢測外,其他商品準入方面存在的漏洞比較多,特別是一些飲料、副食品、醃製品等,進貨渠道比較混亂。給不法分子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留下了空子。隨著百姓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城市環境的提升,對商品質量、市場環境的要求將日益提高,這種傳統、單一的業態形式很有改進的必要。

  與此同時,市民對蔬菜、肉類的需求雖然龐大,但發展上遊的種植業、養殖業、屠宰產業的延伸力還不足。雖然江藻、牌頭等地也出現了一些種植業基地,一些農戶也以養殖雞鴨等家禽作為主業,但總體來看,尚未真正形成規模產業。

  環境亟待改善

  部分菜市場,由於內部設施、內部結構不合理,造成菜市場內部積水、排汙不暢,加上攤位分類、分隔等方面的不合理,管理規範上的不足等等,使得市場內環境髒亂差現象較為嚴重。特別是一些不規範的菜市場,髒亂差現象更為突出。

  同時,隨著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開車購物已經成為平常事,但大部分菜場建成時間較早,其後,雖不乏改造擴建等措施加以改善,但鑑於場地所限,在外部環境的配套問題上並不能跟上市民的需求。目前城區菜市場的外部都沒有相配套的停車場地,停車難問題日益突出。這一問題在鬧市區幾家菜市場外造成的矛盾更為明顯。因停車難而造成亂停車,在菜場附近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價格戰制約市場提升

  菜場環境、距離遠近等雖然也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但最為關鍵的還是菜價問題。零售菜場與批發市場之間存在的價格差,正規菜場與馬路市場間也存在價格差,給農貿市場提升改造帶來一定困難。

  據了解,城區農貿市場目前的批零差平均在50%左右,攤位費、管理費、稅費等構成了主要的價格上升因素。位於梁家埠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本是批發市場,但一些會過日子的人們會自行「捨近求遠」去那裡拎回蔬菜,為的就是價格便宜。

  一些馬路市場、露天市場,經過與管理部門的多年「博弈」,還是顯示著其頑強的生命力。究其原因,一是沒了攤位費、管理費,菜價水平低;二是本地菜農多,肉菜新鮮;三是個別區域未設農貿市場,居民大多選擇就近臨時馬路攤點選購。其中,價格是一個重要原因。

  謹防改造成本惡性循環

  據了解,目前,我市農貿市場主要由三方面掌控:市工商局下屬的一家經濟發展公司、街道和社會力量,各佔三分天下。受到政府文明創建工作要求和市場經濟環境發展的驅使,大多數農貿市場近年來都不同程度的進行了改造。

  但是由於缺乏有力的引導,有的農貿市場資產所有者急功近利,投入巨資改造後,為了緩解資金壓力,就提升攤位費,導致菜價有所上揚。同時,因為改造而引起攤位費提高後,原有市場攤位數會有所下降,原來那些攤位人就想方設法在場外經營,形成了馬路市場,造成管理上的混亂。這些都是我們在進行農貿市場提升改造時應該引起注意的問題。

    (文章來源:諸暨網)

【農博網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農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新冠肺炎兇猛,農貿市場標準化智能化改造勢在必行
    軟硬體設施簡陋且缺少標準化管理的農貿市場越來越無法滿足人們對於消費質量及安全的需求,農貿市場標準化智能化改造勢在必行。傳統農貿市場存在的問題衛生環境差、垃圾分類處置能力欠缺。軟硬體設施簡陋的傳統農貿市場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對於消費質量及安全的需求,標準化和智能化改造勢在必行。國家近幾年出臺專項政策推進農貿市場改造,但實際進展緩慢且改造標準不一,智能化程度低。
  • 中心城區農貿市場改造升級方案出爐
    三年內改造升級18家農貿市場  日前,記者從市商務局獲悉,我市將按照《荊門中心城區農貿市場改造升級標準》,對中心城區現有農貿市場分類實施標準化改造升級。
  • 淮安城區農貿市場整治提升成效顯著
    老百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農貿市場關係到老百姓的幸福感。今年,市委、市政府將城區農貿市場分類整治作為十件實事項目,累計投入資金近2400萬元,將城區49個農貿市場列入分類整治提升範圍,下大力氣改善髒亂差及硬體設施老化、配套功能不夠完善等問題。
  • 淄博市46處擬改造提升的農貿市場名單公布
    淄博12月1日訊 近日,淄博市人民政府網站發布關於對《淄博市城區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實施方案》(下稱《方案》)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公布淄博市46處擬改造提升的農貿市場名單。記者在擬改造提升名單中看到,共有46家,其中張店區9家,為魯中蔬菜批發市場、博發水果批發市場 (一期)、潘成糧油市場、麗景苑農貿市場、金喬農貿市場、金塔農貿市場、城中農貿市場、石村農貿市場和九級農貿市場。
  • 瑞安市全力改造提升農貿市場
    不僅是馬道菜市場,今年以來,瑞安市已有5家菜市場完成改造並開業,正在改造中的有15家,還有10家將於今年內開工,明年完成建設。農貿市場作為城鄉公共服務基礎配套設施,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程已列入瑞安市「十大民生工程」和市重點項目,並於今年列入瑞安市「十大責任捆綁」工業經濟年度任務,瑞安市市場監管局立足自身職能,全力助推農貿市場提升改造,切實增強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 耀州區改造農貿市場提升群眾幸福感
    創文工作開展以來,耀州區投入400餘萬元對城區內的三個農貿市場進行全面改造提升,打造乾淨整潔標準化的市場環境,為群眾提供舒心的購物體驗,提升群眾的幸福感。  藥王路中心市場是耀州區最早建成的農貿市場,也是人流量最大的市場,經營的農貿產品種類達380餘種,年交易額7200餘萬元,是耀州區重要的農副產品集散地。
  • 諸暨城區要新建2個農貿市場,共投資1.5億元!
    重磅諸暨城區要新建2個農貿市場一共投資1.5億於9月25日招標(圖源網絡)這兩個農貿市場具體地址在哪?陶朱開元農貿市場位於位於旺泰小區西南側投資規模為5000萬元小編了解到,開元農貿市場總佔地8畝,擬定地址位於旺泰小區西南側,周邊有紅泰、旺泰、開元等多個小區,居民眾多。
  • 溫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溫州市城區農貿市場改造升級三年...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十一屆十次會議精神,圍繞打造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標杆城市的奮鬥目標,按照「改造升級一批、取締關閉一批、新建擴建一批」的總體思路和「誰主辦、誰負責」的原則,通過改造提升、綜合治理,促進城區農貿市場硬體提檔、管理升級,全面達到浙江省農貿市場建設與管理規範(浙江省地方標準DB33/T 592-2015),成為布局合理
  • 巴中城區4個農貿市場近日完成升級改造
    巴中城區4個農貿市場近日完成升級改造 【字體:大 中 小】   近日,巴中城區
  • 徐州市一批老舊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作年內完成
    在雁東小區居民郝美娟看來,如今來改造一新、整潔明亮的農貿市場裡買菜,是一種享受。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一部分,農貿市場的環境優劣和百姓的生活品質密切相關。據了解,在徐州市區,像雁山農貿市場這樣在新一輪改造提升中「華麗變身」的菜市場還真不少。
  • 新建與提升改造的農貿市場,招商策略異同點
    一個農貿市場的招商結果,也就意味著這個農貿市場的商業氛圍能否最終形成,決定了這個項目的最終打分。農貿市場招商,在新建農貿市場和提升改造的農貿市場,在招商策略上肯定有比較大的異同點。新建與提升改造的農貿市場,在招商優劣勢對比——SWOT分析。
  • 鄭州市積極推進農貿市場改造提升
    截至目前,全市主城區擁有農貿市場148家,其中改造、新建105家,市民「菜籃子」更豐富,日常生活更幸福。  「菜品新鮮,品類豐富,價格公道,公益化農貿市場,讓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實惠。」昨日,在二七區市投集市丹楓路店,前來買菜的張先生對該市場的軟硬體設施和管理理念讚不絕口。門店經營面積近5000平方米,輻射周邊3萬居民。
  • 為什麼要重視農貿市場改造?改造後的農貿市場生命力又在哪?
    在農貿市場設計改造的行業內流行一句話,「全國農貿看浙江,浙江農貿看杭州」。浙江農貿市場「五化」改造現在進行得如火如荼,先來個「五化」改造的時間節點圖感受一下浙江農貿市場改造的效率吧。浙江省農貿市場「五化」改造時間表2020年7月: 「五化」改造方案發布浙江省在7月初發布了《浙江省農貿市場和專業市場「五化」提升行動方案》,本方案中指出以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規範化——「五化」提升為目標作為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的指導思想和主要方面
  • 「顏值」大提升!南華這兩家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啦!
    「顏值」大提升!南華這兩家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啦!,不僅能讓大家買得安心又放心,更能反映一個城市的品位,為了提升城市形象,紮實推進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南華縣對北城農貿市場和龍泉農貿市場進行提升改造,通過整治市場安全隱患,全面改善農貿市場經營環境,切實改善民生。
  • 我市今年全面改造升級農貿市場及清理馬路市場
    據了解,目前我市城區共有較大型農貿市場30家,露天市場、早市、夜市13家。為了全面提升我市農貿市場的硬體、軟體水平,提高我市農貿市場經營檔次,滿足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要求,將城區農貿市場建成環境優美、購物方便、衛生安全的購物場所,市政府決定對城區23家(平山區11家、明山區5家、溪湖區5家、南芬區1家、高新區1家)農貿市場進行改造,佔農貿市場總數的76.6%,計劃總投資5549.5萬元,改造面積58191平方米。
  • 農貿市場大多「髒亂差」?市政協委員建議加快升級改造
    改造後的天源農貿市場乾淨整潔,讓人感覺非常舒適天源農貿市場制定了細緻的考評標準,促進經營戶提升服務水平農貿市場辦得好不好,關係著老百姓的「菜籃子」。但是,隨著城市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我市文明城市和衛生城市建設工作的不斷推進,城區現有部分農貿市場不論是在數量、規模上,還是在檔次品質、服務效能上,已經落後於時代發展的要求。比如,當前城區農貿市場大都是已經運營二三十年的老市場,存在重收益、輕管理、環境髒亂等亂象。場地內亂搭亂建嚴重,電線亂牽及消防不到位等現象普遍存在。
  • 新餘這個農貿市場改造完成
    9月25日,歷時兩個半月改造完成的恭惠農貿市場開門試營業,前來採購的市民無不如此讚嘆。恭惠農貿市場改造後恭惠農貿市場改造前上午臨近9點,農貿市場內客人依舊絡繹不絕,流連在果蔬、生肉、熟食等不同分區間,在顏色各異的攤位前駐足、詢價、購買。「環境越來越好了!」
  • 樂山城區要新建改造18個農貿市場!你家離哪個最近?
    農貿市場效果圖(市住建局供圖)15日,記者從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獲悉,《樂山市中心城區建成區農貿市場建設工作推進實施方案》日前出爐,2018年至2019年擬對樂山中心城區順城街、順江小區、敖壩等18個農貿市場進行新建、改造。預計新建農貿市場總投資2.2億餘元,改造農貿市場總投資1030萬元(不含民營市場)。
  • 告別髒亂差變身白淨美 泰安南門農貿市場改造成四星級農貿市場
    11月18日,位於泰安市泰山區南關大街的南門農貿市場從普通的農貿市場改造成為四星級智慧農貿市場,舒心的購物環境,獲得市民的不斷稱讚,市場內商戶的生意也是十分紅火。據了解,由於南門農貿市場建設年代早,設計標準低,市場內房屋、路面及配套設施損壞嚴重,環境衛生條件髒、亂、差,周邊群眾反映強烈,並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為更好發揮市場便民作用,泰安市泰山區房屋開發公司對南門農貿市場進行提升改造。泰安市泰山區房屋開發公司總經理姜保平表示,改造工程於2019年6月份開始,10月份完成。
  • 智慧|最新的農貿市場改造政策(江蘇、湖北、福建)
    因此,農貿市場的提升改造是十分有必要的。這不僅能提升城市的文明形象,也可以把幸福感裝進了市民的「菜籃子」裡。江蘇無錫為進一步提升市區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和精細化管理水平,改善市區農貿市場整體環境,無錫市新近出臺了《「美麗無錫」市區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行動計劃(2020—2021年)》,明確今明兩年內對市區51家農貿市場進行標準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