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刻頭條
AI晶片是晶片產業和人工智慧產業整合的關鍵。回顧晶片的發展歷程,伴隨著人工智慧的進步,之前的傳統晶片,如CPU、GPU在執行AI算法時,不僅速度慢,而且性能低。但AI晶片卻不同,其性能有很大飛躍,執行AI算法又快又節能。
科技先行的時代下,誰能掌握最尖端的晶片技術,便掌握了高端製造和信息社會的入場券。AI晶片對未來發展的推動性和決定性不言而喻。
於是,AI晶片開始走進大眾視野。而在國內,專注於該領域的公司,數量也逐漸多了起來。但是在業界獲得頗多關注的,便是一家叫「寒武紀」的公司。
聯想創投合伙人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寒武紀是目前國際上少數幾家全面系統掌握了智能晶片、及其基礎系統軟體研發的企業之一。
寒武紀成立於2016年3月,一直專注於人工智慧晶片產品的研發與技術創新,致力於打造人工智慧領域的核心處理器晶片,讓機器更好地理解和服務人類。
相較於其他晶片公司,平均每1-3年的迭代周期推出系列新產品的速度,寒武紀每年都會推出和迭代新產品,這與其領先的核心技術、靈活的競爭策略不無關係。這種始終保持著高水平的研發效率與迭代速度,讓寒武紀可以充分適應下遊人工智能應用的不斷升級。
寒武紀的創始人兼CEO陳天石,出自大名鼎鼎的「中科大少年班」,曾師從陳國良院士與姚新教授,2010年獲得博士學位後便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曾擔任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及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體系結構和計算智能。
同時,陳天石還聚集了一批能「搞事情」的人。寒武紀的核心創始團隊都具備多年人工智慧晶片領域研發和設計經驗,其中不乏人工智慧晶片領域的頂級大咖,帶領公司研發了智能處理器指令集與微架構等一系列自主創新關鍵技術。
在產品研發歷程中,寒武紀於2016年推出了1A處理器,被認為是全球第一款商用終端智能處理器;2017年,寒武紀推出面向低功耗場景視覺應用的1H8、高性能且擁有廣泛通用性的寒武紀1H16,以及適配終端人工智慧產品的寒武紀1M共三代處理器IP;2018年,寒武紀推出思元100(MLU100)機器學習處理器晶片;2019年6月,推出第二代雲端AI晶片思元270(MLU270)及板卡產品;2019年11月,寒武紀發布邊緣AI系列產品思元220(MLU220)晶片及模組產品。另外,寒武紀還為客戶提供統一的軟體開發平臺。這一平臺名為Cambricon NeuWare,可同時支持寒武紀從端到雲的全系列產品,在終端和雲端採用統一的指令集、處理器架構以及軟體棧,終端和雲端的生態實現互通,互相促進。
至此,寒武紀先於業界構建了雲端(思元100、270)、邊緣端(思元220)及終端(寒武紀1A、1H、1M智能處理器IP)三位一體的智能晶片產品矩陣,客戶可以在雲、邊、端三個領域實現無縫協同,減少開發成本。
寒武紀能夠提供從IP到硬體加速卡,從終端到雲端的AI產品,從硬體到軟體的系統解決方案,如果成為和英偉達一樣的系統級公司而非晶片公司,那時寒武紀一定能夠「大展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