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使命,本真情懷
更多精彩
歡迎關注建築史學
歡迎投稿留言交流
古代建築構件研究,牛腿和雀替都是漢族古建築中雕畫裝飾的重點。牛腿是外挑結構,比如自己家造房子時,為了支撐外挑陽臺而在陽臺底下增設的懸挑短梁就是牛腿。還有廠房中,柱身上為了擱置吊車梁等而設置的外挑物就是牛腿。牛腿圖案多樣,多飽含主人較好的寓意。
在中國漢族古建築中,牛腿和雀替是相似的構件但又不完全相同。雀替是指位於柱與橫梁之間的撐木,它既可以起到傳承力的作用,又可以起到裝飾的作用。相當於現代建築中混凝土加腋梁中的加腋部份。
牛腿有的地方又叫「馬腿」,也是指從柱中伸出的一段短木,它一般只起裝飾的作用而不起傳承力的作用。但在有些地方和有些資料中,牛腿和雀替兩者是混稱的。
牛腿和雀替都是漢族古建築中雕畫裝飾的重點。
到了清代晚期,沒有了清中期的飽滿、圓潤,作品整體給人以生硬感,缺少動態,強調細密,突出匠氣,缺乏文氣。東陽木雕受西方繪畫藝術影響,在構圖上反應出布局的靈活性、設計的多變性,場景比例逼真,題材的多樣性,風格不拘泥於形式,人物講究苗條美,動植物比例逼真,在整幅畫面中大膽採用留白的手法來顯示主次,以人物坐騎為題材的牛腿開始流行。建築結構也有所改變,騎門梁下的雀替被各種式樣的小牛腿取代。
東陽木雕的常用技法有浮雕、鏤空雕、圓雕、透雕、錦地雕,陰雕,線刻。其中浮雕特點是點面結合,以刀代筆,輪廓線清晰明快,歷經多年後,由於線條中殘留的桐油或粉塵顏色變黑,使得雕刻主題輪廓更加準確,具有非常好的觀賞效果。淺浮雕在明代木雕應用很少,清中期後開始流行。
鏤空雕也稱鑿雕,其展現畫面的透視性,題材的生動性。明末清初應用廣泛,到了清中期技法已經表現的相當成熟;圓雕它表現出事物的立體性,技法相對悠久;透雕,通常具有相同圖案排列的程式性,有容易開裂的缺點;錦地雕,是一件耐心費神的工藝,在畫面地子裡雕飾出細小而非常規矩的錦紋、萬字紋等程式化圖案;陰雕,相對於前面技法都省工,通常用於大的飄逸線條和書法作品;線刻用於外輪廓和點綴紋飾。
【館內展示】
傳統吉祥紋樣。古人以喜鵲作為喜的象徵《開元天寶遺事》:「時人之家,聞鵲聲皆以為喜兆,故謂喜鵲報喜。」《禽經》:「靈鵲兆喜」。可見早在唐宋時代即有此風俗。當時的銅鏡、織錦和陶瓷裝飾等,已有很多喜鵲的題材。同時,我國人民以所喜愛的梅花諧音「眉」字,畫喜鵲站在梅花枝梢即組成了「喜上眉(梅)梢」的吉祥圖案。近代常見用於剪紙和木雕等上面。
四大天王分居四方,分別的簡稱就是「風、調、雨、順」,寓意我們受到四大天王保護。手持寶劍的為南方增長天王,居須彌山腰南,琉璃為地;手纏蛇者為西方廣目天王,居須彌山腰西,白銀為地。
鹿在古代吉祥文化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長壽的象徵,在古代還代表政權和帝位。尤其是白鹿,人們稱之為「仙鹿」或「天祿」,視之為祥瑞神奇的瑞獸。
左邊的獅子是雄獅,用右爪戲弄繡球,象徵權威,右邊的獅子是雌獅,用左爪戲弄小獅,象徵代代相傳。
左右牛腿上各雕有一位官員,分別為一位文官和一位武官。
木蘭是古時候的一名民間女子。從小練習騎馬,隨著年齡的增長技術不斷精深,正碰到皇帝招兵,她的父親的名字也在名冊上,和同村的許多年輕人都在此次出徵中。她的父親因年老多病而不能勝任,木蘭便女扮男裝,給馬在集市配馬鞍,替父親出徵。逆黃河而上,翻越黑山,騎馬轉戰共十餘年,多次建立功勳,屢建奇功。
來源:古建文化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