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腿——雕刻藝術的展現

2021-02-19 建築史學

學術使命,本真情懷

更多精彩

歡迎關注建築史學

歡迎投稿留言交流

古代建築構件研究,牛腿和雀替都是漢族古建築中雕畫裝飾的重點。牛腿是外挑結構,比如自己家造房子時,為了支撐外挑陽臺而在陽臺底下增設的懸挑短梁就是牛腿。還有廠房中,柱身上為了擱置吊車梁等而設置的外挑物就是牛腿。牛腿圖案多樣,多飽含主人較好的寓意。


在中國漢族古建築中,牛腿和雀替是相似的構件但又不完全相同。雀替是指位於柱與橫梁之間的撐木,它既可以起到傳承力的作用,又可以起到裝飾的作用。相當於現代建築中混凝土加腋梁中的加腋部份。

牛腿有的地方又叫「馬腿」,也是指從柱中伸出的一段短木,它一般只起裝飾的作用而不起傳承力的作用。但在有些地方和有些資料中,牛腿和雀替兩者是混稱的。

牛腿和雀替都是漢族古建築中雕畫裝飾的重點。

到了清代晚期,沒有了清中期的飽滿、圓潤,作品整體給人以生硬感,缺少動態,強調細密,突出匠氣,缺乏文氣。東陽木雕受西方繪畫藝術影響,在構圖上反應出布局的靈活性、設計的多變性,場景比例逼真,題材的多樣性,風格不拘泥於形式,人物講究苗條美,動植物比例逼真,在整幅畫面中大膽採用留白的手法來顯示主次,以人物坐騎為題材的牛腿開始流行。建築結構也有所改變,騎門梁下的雀替被各種式樣的小牛腿取代。

東陽木雕的常用技法有浮雕、鏤空雕、圓雕、透雕、錦地雕,陰雕,線刻。其中浮雕特點是點面結合,以刀代筆,輪廓線清晰明快,歷經多年後,由於線條中殘留的桐油或粉塵顏色變黑,使得雕刻主題輪廓更加準確,具有非常好的觀賞效果。淺浮雕在明代木雕應用很少,清中期後開始流行。

鏤空雕也稱鑿雕,其展現畫面的透視性,題材的生動性。明末清初應用廣泛,到了清中期技法已經表現的相當成熟;圓雕它表現出事物的立體性,技法相對悠久;透雕,通常具有相同圖案排列的程式性,有容易開裂的缺點;錦地雕,是一件耐心費神的工藝,在畫面地子裡雕飾出細小而非常規矩的錦紋、萬字紋等程式化圖案;陰雕,相對於前面技法都省工,通常用於大的飄逸線條和書法作品;線刻用於外輪廓和點綴紋飾。

【館內展示】

傳統吉祥紋樣。古人以喜鵲作為喜的象徵《開元天寶遺事》:「時人之家,聞鵲聲皆以為喜兆,故謂喜鵲報喜。」《禽經》:「靈鵲兆喜」。可見早在唐宋時代即有此風俗。當時的銅鏡、織錦和陶瓷裝飾等,已有很多喜鵲的題材。同時,我國人民以所喜愛的梅花諧音「眉」字,畫喜鵲站在梅花枝梢即組成了「喜上眉(梅)梢」的吉祥圖案。近代常見用於剪紙和木雕等上面。


四大天王分居四方,分別的簡稱就是「風、調、雨、順」,寓意我們受到四大天王保護。手持寶劍的為南方增長天王,居須彌山腰南,琉璃為地;手纏蛇者為西方廣目天王,居須彌山腰西,白銀為地。

鹿在古代吉祥文化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長壽的象徵,在古代還代表政權和帝位。尤其是白鹿,人們稱之為「仙鹿」或「天祿」,視之為祥瑞神奇的瑞獸。

左邊的獅子是雄獅,用右爪戲弄繡球,象徵權威,右邊的獅子是雌獅,用左爪戲弄小獅,象徵代代相傳。

左右牛腿上各雕有一位官員,分別為一位文官和一位武官。

木蘭是古時候的一名民間女子。從小練習騎馬,隨著年齡的增長技術不斷精深,正碰到皇帝招兵,她的父親的名字也在名冊上,和同村的許多年輕人都在此次出徵中。她的父親因年老多病而不能勝任,木蘭便女扮男裝,給馬在集市配馬鞍,替父親出徵。逆黃河而上,翻越黑山,騎馬轉戰共十餘年,多次建立功勳,屢建奇功。

來源:古建文化藝術

相關焦點

  • 牛腿——江南民居之魅(上)
    牛腿——江南民居之魅(上)——東陽牛腿藝術及其源流譾論江南古民居中的牛腿是中國東派古建築的特色構件之一,是東派民居的精華和閃光點,其集建築結構與工藝於一體,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一份珍貴的歷史遺產,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種重要載體,已經成為東派建築的文化指紋。
  • 東陽「最美牛腿」背後的「圓鈴」高手
    市藝海木雕竹編研究所所長、原東陽工藝精品館館長金柏松,更是為之流連忘返,歷時年餘發掘這堂牛腿背後的故事,還原了一位被遺忘的「圓鈴」高手——金君成。  人物牛腿「畫龍點睛」  一般的廳堂,雕花是錦上添花的藝術手段。畫溪村畫溪三村的世美堂雖然被稱為畫溪村唯一的「花廳」,但它的雕花顯然稱不上富麗堂皇,沒有「遍身羅綺」的觀感。
  • 牛腿——中國古建築經典構件之一
    今天我們要來說的是中國古建築中主要構件之一的牛腿,專業術語稱「撐拱」,北方地區叫「馬腿」,是明清古建築中的上簷柱與橫梁之間的撐木。主要起支撐建築外挑木、簷與檁之間承受力的作用,使外挑的屋簷達到遮風避雨的效果,又能將其重力傳到簷柱,使其更加穩固。
  • 兩河文化藝術雕刻長廊
    在還原時空的藝術中,傳承先輩的意志  兩河木藝製作《中華兩河文化藝術雕刻長廊》的初衷,是對其寄予了「還原民族歷史、傳承民俗文化」的希冀。 是工藝的傳奇,也是文明的不朽  《兩河文化藝術雕刻長廊》無疑是一個曠世藝術品,以烏木為原材料,整體雕刻長度達3600米,高2.7米。
  • 惠安墓碑生產廠家製作藝術墓碑,各式鮮花雕刻,飽含美好寓意!
    惠安墓碑生產廠家對於藝術墓碑生產製造有著豐富的經驗,在製作藝術墓碑上,尤為喜歡雕刻各式美觀且具有不同寓意的鮮花進行裝飾。下面就來介紹介紹藝術墓碑上較為受歡迎的幾款鮮花圖案雕刻,造型美觀,皆飽含深厚寓意。
  • 師承古希臘雕刻藝術的古羅馬,為何丟掉了「浪漫」,注重「寫實」?
    古希臘和古羅馬藝術作為世界藝術史上的兩朵奇葩,同時也是構成西方藝術的兩個源流。古希臘和古羅馬在雕刻、建築、繪畫、音樂等多方面留下了寶貴的人類遺產。以雕刻為例,古羅馬雖然繼承了古希臘雕刻藝術的許多要點,兩者可說是一脈相承,但羅馬雕刻並非完全等同於希臘雕刻。仔細比較兩個時代的雕刻作品,不難發現希臘雕刻藝術呈現出濃厚的人本色彩和浪漫主義情調,而羅馬雕刻則呈現出注重現實、強調統治者功績的寫實色彩。
  • 雕刻是一種藝術,木工雕刻存在的多種美
    雕刻是一種藝術,木工雕刻技術有木結構的技術美、木質的質地美、雕刻的形式美。人們往往通過雙手來表現雕刻的技能,然而這種技能都是基本功和智能的相互融合。從事木工雕刻,是手腦並用的過程。木工雕刻製作還是一種健身技術,木工加工製作的整個過程是一種無規則的多種運動,站立、蹲下、鋸木、刨料就是全身的多姿態運動。技能來源於勤學苦練,手腦並用,融會貫通,精於創造是雕刻的一大特點。業精於勤、心道手到,從木結構部件的巧妙組合到製作構件的產品形式,知道設計構思的畫線技能,可以隨意造型,創造性地按主觀意志發揮自我特長。
  • 石壺雕刻,一門讓石頭復活的藝術!
    在我國工藝美術的藝苑中,一朵新開的奇葩在發出誘人的馨香,它就是石壺雕刻,或稱石壺藝術。石壺藝術是現代社會中形成的新穎的傳統文化藝術。  二是以傳統雕刻藝術為源,發展形成了現代寫實雕刻藝術風格;  現在可以用來制壺的石材雕刻很多,但不是什麼石材雕刻都可以用來制壺。首先看石壺的顏色運用,不同藝術風格的石壺應該恰到好處地選擇不同顏色的石材雕刻。
  • ...琢境——江蘇雕刻藝術作品邀請展」 捐贈儀式在中國美術館舉行
    自古以來,塑土為陶,刻石為器,民間工藝美術中與雕塑相關的藝術門類,無不閃現著普通勞動人民智慧的光輝,凝結著夢想的溫度,記錄著偉大的中華民族文明進程。江蘇自古人文薈萃、藝術繁榮、經濟發達,文脈亦能開歷代風氣之先。江蘇雕刻藝術既具有地域特色,也集中展現了我國雕刻藝術的菁華。
  • 明悟躬行菩提心——翁祝紅水晶雕刻藝術
    材料的天然屬性對於雕刻藝術的表現能力是有差異的。例如竹編就是一種極大程度體現材料屬性的工藝美術,利用竹子植物所具有的韌性和彈性,非常適合塑造具有視覺張力的抽象藝術作品。同樣,理解水晶材料的料性,是水晶藝術創作的基礎和前提,水晶是一種既硬又脆的材質,同時,水晶雕刻又是光影的藝術。
  • 核雕,獨一無二的中國式雕刻藝術!
    ▲核雕作品  核雕是中國漢族民間微型雕刻工藝。以桃核、杏核、橄欖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藝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核雕,是以桃核、橄欖核等水果之核為原料進行雕刻、加工的藝術。▲用於核雕的橄欖核原料
  • 「匠心·傳人」——馮氏三代壽山石雕刻藝術大展
    他們生長於這片充滿生機的沃土,感悟著大自然無私饋贈的自然之美,激發出人天同構的藝術想像力,將靈動的刻刀舞出一片絢麗的色彩,從質樸走向成熟,為中華文明鑲嵌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壽山石雕刻藝術就是這顆耀眼的明珠,隨著這門藝術的發展,壽山石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文化符號傾倒了無數愛好者,其石質晶瑩、脂潤,色彩斑斕,色界分明,是中華瑰寶,2003年被確定為「國石」。
  • 品味舌尖上的藝術——香蕉雕刻貓王
    品味舌尖上的藝術——香蕉雕刻貓王 (7/7)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瞧瞧這些軟綿綿
  • 【文玩收藏】 秋人雕刻藝術之路-----圖解 (一)
    我們每天為您奉上從網絡上精選的觀賞石及雕刻工藝等方面的美文及圖片供您欣賞,主要目的是促進石友之間的溝通交流,提高石友鑑賞水平,弘揚賞石文化。個人微信號18538372757,歡迎添加。 秋人雕刻藝術之路 秋人,1980年生,浙江青田人,13自學雕刻.
  • 山西一景點走紅,石窟美景媲美「敦煌」,東方「雕刻藝術」的寶庫
    「天龍山石窟」的景色是可以和「敦煌石窟」相媲美的,這裡的石窟展現出近乎3個世紀的藝術界的藝術,將不同時期的風格和藝術很好地呈現出來。這裡還有著「東方雕刻藝術寶庫這裡和別處山川景色一樣,都是在夏天一個不錯的避暑勝地,「高歡避暑行宮」就是一個很好的展現。這裡同時還是一個森林公園的景點,能夠看到很多上了歲月的古樹存在。
  • 漢代滑石雕刻藝術
    古人還將其作為雕刻材料,開創出一種獨特的滑石雕刻藝術。別看滑石一身灰濛濛的顏色不打眼,在戰國秦漢時期,可是市面上的流行款。《說文》中就有記載:「珌,佩刀下飾,天子以玉。」翻譯過來就是說:貴族要用玉來製作,而民間隨葬則用滑石明器代替。因滑石具有玉的外觀和瑩潤感,古代民間常用來代替玉材製作隨葬品。
  • 琥珀雕刻大師-鄭精勇
    琥珀雕刻大師鄭精勇,福建珠寶玉石協會會員。先後從事過珊瑚雕、壽山石石雕。因對琥珀愛好在2001年轉入琥珀雕刻設計。創作獨特深雕法,巧雕兼具「凹」跟「背」兩個特點,作品立體感、清晰度都得到巨大的提高,將貔貅、龍一類作品展現的栩栩如生,被行業內人士稱為「南鄭」。作品代表作《飛龍在天》在2015年巧工杯吧雕刻設計大賽金獎。
  • 石不能言最可人——徐桂鳴:壽山石雕刻藝術當隨時代
    徐桂鳴、男、1977年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高級技師,福建省雕刻藝術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名人榮譽稱號。師從中國石雕藝術大師俞世英與著名雕塑家王則堅,畢業於福州大學工藝美術學院。擅長壽山石高浮雕,善於表現人物與自然生態造型,作品能將古與今藝術融一爐,結合傳統與現代技法於在壽山石中,充分展現壽山石文化那無窮的魅力。
  • 依附在鋼柱上的牛腿及懸臂梁等併入( )工程量內。
    依附在鋼柱上的牛腿及懸臂梁等併入( )工程量內。 免費直播丨2019一級造價《交通工程》新教材解讀直播 【單選題】 依附在鋼柱上的牛腿及懸臂梁等併入
  • 壽山石薄意雕刻少年——林志寶
    雕刻具有悠久的歷史,它既是一種具有高超技術的雕塑工藝藝術,也是我國一種寶貴的工藝藝術遺產。從而可以說明,刀法就是雕刻藝術家用來體現自己創作構思的技藝手法,也可以很形象的看出是雕刻藝術家用來揭示自己藝術手法的一種手段。運用到的轉折、頓挫、凹凸、起伏,一絲一毫的變動,都是在展現雕琢的美感。壽山石雕是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雕刻,壽山石雕,主要選材是福州北部山區北峰的壽山石。通過雕刻師的特殊雕刻技法,雕刻出一個個活靈活現的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