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養一個「厚臉皮」的娃娃,未來孩子活的不辛苦

2020-12-06 瑤瑤的育兒秘密

養育孩子是一條漫長的「修行」之路,成就孩子,磨鍊父母。最後孩子變成什麼樣子,都靠父母描繪。

但是李玫瑾教授在節目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厚臉皮」的習慣。」當時在場的馬末都老師也很贊同。

一說到「厚臉皮」,大家就想得不是很好,所以說,對於教授的這句話,大家都有質疑,孩子厚臉皮不是不好嗎?為什麼還要培養孩子厚臉皮?

我們打個比方,臉皮薄的孩子在受到老師批評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問題,因為她心裡接受不了。遇到困難了,也容易一蹶不振。你可以仔細研究一下身邊患有心理疾病的人群,他們大多都是臉皮比較薄的人

現在這現在的社會競爭壓力很大往往一不小心就會失敗,所以我們把孩子養成一個「厚臉皮」的娃娃,這樣對孩子的未來是很有好處的。

「厚臉皮」娃娃的好處

1、抗壓能力強

「厚臉皮」的孩子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抗壓能力強、抗挫折能力強,不會因為自己的遭遇而出現情緒的大幅度波動,有的時候沉悶一會,有的時候哈哈一笑,繼續從頭再來。但是父母也要注意點,不要將自己的焦慮過度給孩子,也不要給孩子過高的壓力,這樣會讓孩子變得很沉悶。

心大一點,臉皮厚一點,什麼事都能過得去。

2、「心大」

「厚臉皮」的孩子一般心都很大,你批評他或者是訓斥他的時候,他都表現著一副很不在意的樣子,雖然他接受了批評。這樣強大的心理,在臉皮薄的孩子身上就沒有,如果你碰到臉皮薄的孩子,你訓斥他幾句,孩子可能就會離家出走,甚至得抑鬱症容易鑽牛角尖

3、敢於接受挑戰

「厚臉皮」的孩子以後的孩子在接受挑戰的時候是很有信心的,因為他不怕失敗,敢想敢做。不在意自己是否會因為一時的失敗而成為他人的笑柄。這就需要父母去發掘孩子的優點,並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也可以幫助孩子一起度過,而不是訓斥孩子,心態好穩定性強,就什麼都不怕。

4、社交能力強

「厚臉皮」的孩子在社交生活上都比較勇於主動出擊,會尋找話題,讓人覺得他是一個很好相處的人。他在就覺得很放鬆,就會讓孩子的朋友變得多,老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這會對孩子的未來有隱形的幫助。

5、會說「No」

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裡說「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

面對他人不合理的請求時,臉皮薄的孩子就不好意思拒絕,而「厚臉皮」孩子就很輕易的拒絕掉一些對自己不利的事情,這樣就避免了將自己陷入很尷尬的境地,將自己的付出便認成別人的理所當然

怎樣擁有一個「厚臉皮」娃娃

1、可以讓孩子去打打零工

打工可以磨練孩子的心智,因為他要接觸形形色色的人,看這社會上的為人處世。積累經驗,明白賺錢的不易、生活的艱難。明白了這些就不需要家長進行說教。

2、多多參加一些社交活動

捨不得孩子去打工,可以去參加一些人比較的活動,鍛鍊孩子的膽量,不怯場,結交朋友、鍛鍊意志。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從小要養成「厚臉皮」的習慣,將來才活得不辛苦
    在《圓桌派》節目中,李玫瑾、馬未都兩位老師提出了一個觀點:要讓孩子從小養成「厚臉皮」的習慣。 要知道「厚臉皮」這個詞的釋義一是厚顏無恥,二是不知羞恥,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貶義詞,但為什麼兩位老師都認為,孩子應該學會「厚臉皮」呢?
  • 培養一個「厚臉皮」的孩子,長大可能是優點
    之前無意間看到了李玫瑾教授參加的節目,她說:家長最好從小就培養孩子「厚臉皮」一些,當時其他的嘉賓都表示非常贊同。郭德綱選擇在眾多人面前讓郭麒麟邁過心理的那道坎,出了社會別人這麼對他,他才不會因為沒有受過批評,臉皮過薄帶給自己過多的壓力。其實,培養孩子的「厚臉皮」,對孩子以後也是有好處的!
  • 別怕孩子臉皮「厚」,事實證明,「厚臉皮」的娃娃更吃得開
    這個時候就體現了「厚臉皮」的重要性,厚臉皮的孩子就不會為這些事情而煩惱,雖然有時候也會把父母氣得不行,但是「厚臉皮」的孩子長大後確實特別省事。抗壓能力強「厚臉皮」的孩子一般抗壓能力都比較強,是天然的「樂天派」。他們不會去理睬別人的看法,也不會把別人的話放在心上。
  • 李玫瑾:9歲前孩子有這些「臭毛病」,多半情商高,快看看自家娃
    其實這種分享行為,是低齡孩子交往中最大的「殺傷武器」,分享後孩子們有了共同的快樂和話語,彼此之間的陌生也消除了。李玫瑾教授對此現象做出過評價,因為分享是社交環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社交能力又是情商的組成部分,所以懂得分享的孩子會很吃香。
  • 李玫瑾:怎麼養好一個孩子?小時候鬥勇,長大了鬥智
    針對這一情況,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提到了一個概念:孩子教育要分年齡段,不同階段的方法要不同,絕不能顛倒,總的來說,就是小時候鬥勇,大了就要鬥智。從小讓孩子有敬畏心何為敬畏?現在有些家庭對孩子太過溺愛,別說打了,幾句重話也捨不得說,生怕嚇著孩子;特別是獨生子女家庭,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要什麼給什麼,結果養出個「小霸王」。孩子小時候犯錯,該打還是要打,不能一味放縱,但是要有方式方法,而不是亂揍一通,容易把孩子打壞。
  • 讓孩子學會臉皮厚一點,未來生活才不辛苦
    著名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認為,一個人生來就有一種內驅力,將人格各方面匯合成一個總目標:要求高人一等的優越感,即出人頭地,這種為優越而進行的奮鬥是內在的。但是實際上的生活沒有這麼理想化,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如我們所願,總會遇到困難,遇到挫折,遇到失敗...但是當我們遇到困難就一蹶不振,感覺天要塌下來,別人批評我們幾句受不了,要死要活,這種問題主要還是因為臉皮太薄,抗擊打能力差。所以,我們要提前教會孩子「厚臉皮」。
  •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及時制止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及時制止中國公安大學的教授李玫瑾,在教育孩子這一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很多家長在看過李玫瑾教授關於育兒教育的講座視頻,都深受啟發,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不高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 臉皮越厚的人,活得越輕鬆,真奇怪
    觀察生活中的人會發現,臉皮月後的人,活得越輕鬆,真奇怪。鄰居家有個孩子叫小宇,去年大學畢業,到今年這個時候還待業在家,因為這件事鄰居不少給我們訴苦,說自己孩子就是臉皮薄,不好意思去找工作,現在為了不讓別人說,每天甚至連門都不出,成天悶在家裡打遊戲。
  • 李玫瑾教授坦言:是性格而非智力
    智力是天生的,而性格是後天可為的——李玫瑾 李玫瑾教授作為「中國犯罪心理畫像第一人」,她對於犯罪行為、動機、心理的分析,敏銳而犀利。因為這樣的職業,李玫瑾教授在談到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什麼? 她的答案是性格,而非智力!
  • 李玫瑾:自信的孩子,都來自什麼樣的家庭(深度好文)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根本,要讓孩子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 孩子的學習成績的確很重要,但成績不是一切,家長應該更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 家庭教育是一門藝術,父母給予孩子的教育,不能唯分數論成敗,成長比成績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 孩子上名牌大學,真的有那麼重要嗎?聽聽李玫瑾教授怎麼說
    現在隨便在大街上抓住一個父母,問他們對於孩子哪方面最擔心?相信「學習成績」一定是非常大眾的答案。家長拼命地給孩子送各種各樣的補習班,讓老師幫著開小灶,為的是什麼?不就是等著金榜題名時,能安安心心地坐進名校的教室裡!但考名校真的這麼重要嗎?
  • 李玫瑾教授: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不取決於學歷和智商,而是品德
    意思是說一個孩子良好的品德比智商要重要,這會幫助在孩子未來的道路上走得更長遠!李玫瑾教授對此也有自己的想法,在一次訪談中她表示:一個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不取決於學歷和智商,而是品德。家長們在教育上最大的誤區就是過於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從而忽略了孩子的品德培養。面對李玫瑾教授的觀點,我也很贊同。好品德是人生道路上的階梯;不良品德卻是一顆絆腳石。
  • 李玫瑾教授:是性格而非智力
    在父母和孩子的眼中能夠決定命運的,大多數選擇的是智力。因為他們認為智商高的人,往往會更有成就,自然智力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在很久之前我也覺得命運和自身的智商、學習有很大關係,不過在我看過李玫瑾教授的一次講座,讓我的想法有了改變。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著名的犯罪心理及青少年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通過接觸大量案例,經過多年的偵查實踐發現: 人在成年後的行為和心理,都是過去經歷中的一個表現、一種折射,與幼時的家庭養育方式密切相關,「眼裡有什麼心裡就有什麼」。
  • 李玫瑾教授:好孩子是管出來的!6歲以前狠心管,將來更懂事
    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一個值得誇讚的好孩子,在家能讓父母順心,出門能讓人覺得家教好!但是,好孩子不是天生的,好性格、好品質都離不開家長的及時管教!長期研究青少年心理學的李玫瑾教授就說過:「未成年人的問題都是滯後的,當你發現孩子很難管的時候,其實問題早就出現了。」所以,李玫瑾教授一直有一個理念:好孩子是管出來的!
  • 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3歲前,這些事物對孩子未來起關鍵性作用
    李玫瑾教授在與青少年罪犯的接觸中發現,他們的成長生活的環境和家庭教育存在問題。李教授指出:「孩子三歲前接觸的東西會影響他們的一生。」影響孩子一生的因素孩子的愛好、性格等有可能是先天形成的,但更多的是後天形成的。這裡的後天並沒有具體的時間。
  • 李玫瑾:在這4個方面使勁管,娃長大不僅情商高,做事也乾淨利落
    哪個家庭不想養出好孩子呢?性格好、品質好、有教養是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期待,當然最好學習也能好。但生活中「熊孩子」比比皆是,劃傷別人的車、用購物車撞人、欺負同學、不尊重老人、動不動用離家出走要挾父母,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如何才能管好孩子?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深度好文)
    著名的犯罪心理及青少年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通過接觸大量案例,經過多年的偵查實踐發現: 人在成年後的行為和心理,都是過去經歷中的一個表現、一種折射,與幼時的家庭養育方式密切相關,「眼裡有什麼心裡就有什麼」。
  • 李玫瑾:有大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
    李玫瑾:有大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成為每個國家、每個家庭、每個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離開了教育,國民素質和個人素質都無法保證,各個領域和經濟也無法發展。正因如此,現在的很多家長都十分重視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常聽講座的家長對李玫瑾教授應該不會陌生。作為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專家和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經常出席各大育兒節目,向家長們分享自己的經驗和體會。在家長十分關心的「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的問題上,李玫瑾教授也曾在講座上表達過自己的觀點。
  • 如何讓孩子早點學會擔當責任?李玫瑾的語錄給出了很好的建議!
    甚至有些小孩子學習玩遊戲,看視頻教學,玩得還比大人厲害,你說這樣的孩子什麼時候能學會擔當責任呢?在很多孩子眼中,都沒有責任兩個字,腦海裡也不曾有過自己還要擔當什麼責任。成天只知道玩,一有空就玩。成績差就算了,卻讓人擔心他長大後會自己都難養活自己,自己都無法照顧自己的人,因為家裡的家務活,他基本是從來不幹,也不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