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經網
餓了麼盒馬聯合發布數據:上海人吃掉全國4成陽澄湖大閘蟹
夏有小龍蝦,秋有大閘蟹。進入9、10月份,江蘇、上海等地螃蟹紛紛開捕上市,大閘蟹也順勢接力小龍蝦成為最受歡迎的金秋食物。餓了麼數據顯示,大閘蟹外賣銷量同比增長29.1%,外賣用戶同比增長29.4%。線上火爆線下也同樣熱銷,盒馬生鮮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黃金周,大閘蟹的銷量平均增幅超過了80%,其中上海一位顧客,一次性就買了40箱陽澄湖大閘蟹的禮盒。
吃貨們吃蟹熱情高漲,但價格卻沒有水漲船高。餓了麼大閘蟹外賣的平均客單價較去年同期下跌9.3%,盒馬生鮮普通大閘蟹的價格較往年下降15%。繼今年夏天「小龍蝦自由」後,消費者可謂又喜提「大閘蟹自由」。
螃蟹市場新變化:陽澄湖大閘蟹客單價下降3成
「九雌十雄」,吃蟹正當時,大閘蟹銷量訂單順勢增長。根據餓了麼數據顯示,在今年7月1日至10月8日,大閘蟹外賣銷量同比增長29.1%,相對應的外賣用戶同比增長29.4%。其中,陽澄湖大閘蟹的訂單量同比增長94%,外賣用戶同比增長35.5%。
令人驚訝的是,螃蟹銷量增長平均客單價卻低走。大閘蟹的平均客單價較去年同期下跌9.3%,而陽澄湖大閘蟹的平均外賣客單價下跌了31.6%。從客單價的大閘蟹分布區間,也不難發現大閘蟹0-50元的低訂單價格區間成為了單量分布增長最多的區間,從2018年的15.3%增長到2019年的19.2%。
螃蟹上市後,無論是普通大閘蟹還是陽澄湖大閘蟹,價格均出現浮動。從盒馬發布的大數據中也得到印證,雖線下生鮮陽澄湖大閘蟹並未大幅降價,但普通大閘蟹的價格卻較往年下降達15%,19.9元—39.9元成為主力的消費價格。究其原因,大閘蟹的價格浮動本質源於供需平衡、節日消費及經濟環境影響等因素。業內人士指出,前些年,小龍蝦和大閘蟹行情火爆,經濟效益明顯,於是老百姓紛紛建塘養殖小龍蝦和大閘蟹。無限制大發展的後果就是供大於求,從而引發市場連鎖反應。
大閘蟹用戶群反轉:55%男性用戶成消費新勢力
在吃螃蟹這件事情上,女孩子一向是認真的。餓了麼此次公布的大閘蟹數據報告洞察到這一點:2018年7月至10月7日,非陽澄湖大閘蟹的外賣用戶中,男性佔比45%,女性佔比55%;陽澄湖大閘蟹外賣用戶中,男性佔比43%,女性佔比57%。有趣的是,到了2019年,非陽澄湖大閘蟹的外賣用戶中,男性用戶佔比為52%,而女性用戶佔比變為48%;陽澄湖大閘蟹用戶中,男性佔比55%,而女性佔比降為45%。
由數據中可發現,2019年非陽澄湖大閘蟹的男性外賣用戶佔比高於女性用戶4%,陽澄湖大閘蟹的男性外賣用戶佔比超出女性用戶10%,大閘蟹消費主力軍易主。俗語有云「男蝦女蟹」,以往女性用戶一直是大閘蟹消費主力軍,但從今年的銷售額來看,男性用戶群體擴大購買力明顯增強。
大閘蟹男性外賣用戶趕超女性用戶的同時,餓了麼數據還顯示,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高頻用戶顯著增加。在今年7月-10月初,有8%的「吃貨」至少消費大閘蟹超過了一個月一次的頻率。這其中,有超過3000名用戶消費大閘蟹的頻次達到了半個月一次。大閘蟹消費頻次最高的人來自於成都,7月-10月初,瘋狂下了139單大閘蟹訂單。
而價格最貴的熟食大閘蟹外賣被上海一位消費者奪得榜首,這位「吃貨」一單消費了2626元,購買了24隻清蒸大閘蟹。價格最貴的一單生鮮大閘蟹外賣,誕生於武漢國慶假期,一名武漢洪山區的「好吃鬼」下單購買了11份禮盒大閘蟹,一單消費高達7348元。
陽澄湖大閘蟹不再是「專寵」:不少城市偏愛本地大閘蟹
大閘蟹種類繁多,除了聲名顯赫的陽澄湖大閘蟹,還有太湖、洪澤湖、固城湖等多個地區的大閘蟹品種。陽澄湖大閘蟹似乎一直是消費者們最為青睞的蟹種,而餓了麼這次出爐的數據報告則展示了新趨勢。
從統計的餓了麼數據中看到,上海的陽澄湖大閘蟹銷量以44%的成績成為全國第一,在「魔都」的所有大閘蟹外賣訂單中,陽澄湖大閘蟹銷量佔了95%。陽澄湖大閘蟹被上海用戶喜愛,但這一喜好在杭州、武漢、福州、青島等地悄然發生了變化。例如在杭州,當地自產的太湖大閘蟹在杭州的銷量佔全國的72%,位居全國首位。再比如在武漢,距武漢不遠的梁子湖大閘蟹銷量居全國第一,且武漢所有的大閘蟹訂單中,梁子湖大閘蟹的訂單佔比高達61%。
由此可見,雖然陽澄湖大閘蟹譽滿天下,但是很多城市更偏愛的卻是家鄉自產的大閘蟹。購買本地大閘蟹顯然成為一種趨勢。自此,盒馬生鮮陸續有了「新動作」——今年在各地區引進了本地特色大閘蟹,例如重慶的高山泉水蟹、西安的黃河大閘蟹等,豐富本地消費者的選擇。除了增加蟹種的選擇,盒馬生鮮也在探索更多大閘蟹的吃法,未來將增加鹽焗口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