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齒舞島(俄稱赫巴馬伊島)、色丹島(俄稱施科坦島)、國後島(俄稱庫納施爾島)和擇捉島(俄稱伊圖魯普島)上出生的申請人被認定為在日本出生的人。
在薩哈林其他地區出生的申請人被認定為在俄羅斯出生的人。
俄羅斯外交部對此評論稱,千島群島根據1945年《雅爾達協定》移交給蘇聯。美國國務院此舉是質疑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成果,也是對企圖修改二戰成果的鼓動。「還需要更多證據來證明美國是修正主義大國嗎?根據1945年的決定,千島群島被割讓給蘇聯。今天,美國國務院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成果表示質疑,鼓動報復主義。你知道自己的邊界和紅線。」
俄外交部同時附加了1945年2月雅爾達會議期間籤署的關於將千島群島移交給蘇聯的協議副本。俄羅斯國家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諾維科夫對此評論稱,美國通過這種方式獲取其在這一地區的利益並加強與日本的盟友關係。他表示:「美國在千島群島問題上採取這樣的政策是為了達到兩個目的—再次打擊俄羅斯的利益、同時實現日本的利益。日本如今已成為華盛頓在亞太地區的重要盟友之一。因此,一切看起來都很野蠻,但確實是美國一貫的做法。」
俄政府多次強調,俄羅斯對千島群島擁有無可爭議的主權。2020年5月,日本《外交藍皮書》重新使用「北方領土」的表述,即庫納施爾島、伊圖魯普島、施科坦島和赫巴馬伊群島,將它們指定為「我國(日本)擁有主權的島嶼」。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日本《外交藍皮書》恢復「南千島群島歸其所有」的表述與日本的談判意願相矛盾,俄羅斯被迫使日本外務省回歸現實。扎哈羅娃說:「這種行為直接違背高層下達有關建立雙邊關係良好氛圍的任務。我們被迫使日本外務省的同仁返回現實,也就是,根據包括聯合國憲章在內的國際法律文件,千島群島的合法主權屬於俄羅斯,並且不存在爭議性。」
二戰結束後俄日一直沒有籤署和平條約,這為兩國關係蒙上了長期陰影。1956年雙方籤署《蘇日共同宣言》,蘇聯同意在籤署和平條約後考慮向日本移交齒舞群島和色丹島的可能性,但並未提及國後島和擇捉島。
日本認為該文件只解決了一部分問題,並以1855年俄日籤訂的雙邊貿易邊界條約為依據,把歸還擇捉島、國後島、色丹島和齒舞群島作為籤署和平條約的條件,隨後的談判沒有任何結果。2018年11月,俄羅斯總統普京和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新加坡舉行會談,商定以1956年《蘇日共同宣言》為基礎,加快和平條約談判進程。這是日方作出的重大讓步,因為日本此前一直把歸還擇捉島、國後島、色丹島和齒舞群島作為締結和平條約的條件。日本新任首相菅義偉9月曾表示,計劃就南千島群島所有權問題與莫斯科繼續進行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