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師慘敗時,南洋水師在哪裡?在國家利益面前他們還在內鬥嗎

2020-12-11 騰訊網

晚清洋務運動時,清政府一共建設了四支近代海軍,分別是廣東水師、福建水師、南洋水師和北洋水師。既然擁有這麼多的水師,為什麼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只能看見北洋水師在海上孤身奮戰呢?當敵人來臨的時候不是應該團結在一起,一致對外嗎?

清政府輕視海軍重要性

清政府之所以建立新式海軍,是因為在1874年日本入侵臺灣時吃了虧。清軍被日軍打得落花流水並向日方賠款40萬兩白銀,清政府這下才意識到了海軍的重要性,逐漸建立起了4個艦隊。

但是當時的清政府思想腐朽落後,並沒有把4個艦隊統一起來,而是讓他們各起爐灶各地自籌。在甲午中日戰爭之前,袁世凱和駐英公使都曾經建議清政府把4支艦隊統一起來以對抗外敵,至少可以時刻把控臨海局況,遠窺日本近控朝鮮。可清政府並沒有把他們的建議當回事兒,因為他們只是想把海軍艦隊當作守備軍使用,沒有主動出擊的意識。因此4支海軍艦隊逐漸成為了不同勢力的私人財產,為日後甲午中日戰爭四大艦隊各自為營見死不救留下了巨大的隱患。

派系之間的內部鬥爭

清朝時期矛盾突出的兩大勢力集團當屬淮系和湘系,無論是左宗棠和李鴻章的個人矛盾還是海防與塞防之爭,都會影響整個大清朝廷的團結。因此北洋海軍與南洋海軍自然關係不和,北洋海軍是由淮系主導而南洋海軍是湘系主導,雙方在海軍體制的運用方面都有不同的觀點,經常由於船艦購買而爭持不下。太平天國運動以後清政府勢力衰弱,海軍不同派系各自為營,民族意識逐漸淡薄。甲午中日戰爭以後,南洋海軍大臣劉坤還寫信給日本,讓日本把南洋船艦歸還給他,理由是南洋海軍並沒有向日本宣戰,這場戰役是北洋海軍與日本之間的戰役。這是多麼可笑又悲哀的事情,日本並沒有將俘獲的船隻還給南洋海軍,並且把這件事寫在史書中。

以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國之師

中法戰爭後期,法國將中國和越南的個別艦隊合併稱之為遠東艦隊,派孤拔為統帥對臺灣和福建進行入侵。南洋和福建水師展開頑強抵抗,但是由於清軍水師實力太弱,在面臨法國的猛烈攻擊下毫無還手之力,南洋水師損失非常慘重。其實當時清政府曾經命令李鴻章率領北洋水師前去馳援南洋水師,然而李鴻章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以各種理由拒絕南下。

後來李鴻章實在抵不過清政府的三令五申才勉強派了兩艘北洋軍艦南下,然而當這兩艘軍艦還在途中的時候,朝鮮突然局勢生變,這兩艘軍艦半路又折返回朝鮮。因為此事許多南洋水師的將領們對北洋水師懷恨在心。造化弄人,10年之後的大東溝戰役使得歷史重演,北洋海軍損失了將近一半的主力戰艦,李鴻章急切請求南洋水師支援,然而張之洞拒絕北上。

南洋水師實力薄弱

先天不足後天失養,由於在南洋水師建立的前五年,南洋大臣沈葆楨將軍費讓給了北洋水師將領李鴻章,整個南洋水師建設落後甚至荒廢。後來雖然又要回了經費,但是左宗棠、曾國荃這些南洋水師大臣卻相信有海防海戰的謬論,並沒有重視南洋水軍的建設,他們採購的船艦都是木帆船和鐵皮船,還都是福州船政局製造的,因而在中法戰役中南洋水軍主衛幾乎都被敵方摧毀。中法戰爭之後南洋水師統領忽然醒悟,終於意識到了水軍建設的重要性,然而已為時已晚。因為那時的海軍軍費已經完全被清政府控制,南洋海軍能夠分到的軍費微不足道,根本不足以建設如此龐大的海軍基地,劉坤的擴充南洋海軍計劃就此破滅。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之後南洋水師僅剩下5艘木質船,可想而知當時南洋水軍的實力實在太過薄弱,即使想北上馳援也是有心無力。

清朝時期國人所受的屈辱成為了一道傷疤,如今的中國實力日漸強盛,沒有敵人敢像之前那樣隨意欺辱我們,儘管那些悲痛的歲月已經一去不復返,但是我們永遠要牢記歷史的教訓,不斷強大自己方為正道。

相關焦點

  • 北洋水師慘敗時,南洋水師在哪裡?在國家利益面前他們還在內鬥嗎
    晚清洋務運動時,清政府一共建設了四支近代海軍,分別是廣東水師、福建水師、南洋水師和北洋水師。既然擁有這麼多的水師,為什麼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只能看見北洋水師在海上孤身奮戰呢?當敵人來臨的時候不是應該團結在一起,一致對外嗎?
  • 揭秘甲午戰爭內幕:南洋水師作壁上觀,真的對慘敗無動於衷?
    揭秘甲午戰爭內幕:南洋水師作壁上觀,真的對慘敗無動於衷?在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覆滅,南洋水師卻沒有任何貢獻。這一次戰爭中,他們並沒有加入進去,而是做壁上觀。這就是冷冰冰的歷史,不知道如果重來一次,南洋水師還會不會只在一旁觀看呢?當年,南洋水師正在成長期,遭遇了派系之爭,有點「先天不足」。在創建過程中,得不到足夠的資源,自然有點「營養不良」。在準備海防計劃時,大清朝廷預計發放200萬兩。可是沈葆楨認為北洋水師更加重要,所以將所有款項都發放給了北洋水師。
  • 大清王朝的南洋水師與北洋水師為何擁有各自不同的命運?
    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大清王朝的南洋水師和北洋水師正式誕生了。那麼,同為大清的海軍,南洋水師與北洋水師的命運最終又走向何處呢?下面咱們就前往探查一番。首先,咱們先看北洋水師。當大清重臣李鴻章奉命籌建北洋水師之後,在中國的近代史上,北洋水師就成為了一支舉足輕重的武裝力量。甚至,可以說,在當時全世界的海軍舞臺上,北洋水師都是一顆耀眼的明星。
  • 甲午戰爭時,清政府另外三支水師為何按兵不動,不北上救援北洋水師
    在中國近代除了李鴻章創建的北洋水師這一支近代化的海軍,另外還有三支水師,它們分別是廣東水師、福建水師、南洋水師。其中南洋水師實力在甲午戰爭前僅次於北洋水師,主力軍艦十七艘,總噸位兩萬餘噸;廣東水師共有艦艇37艘,總噸位1.1萬噸。在甲午戰爭爆發後,為何這三支水師不立即北上救援參加戰鬥,卻按兵不動?
  • 福建船政水師在馬尾海戰全軍覆沒,為何北洋水師見死不救
    最後李鴻章強調北洋鎮守京師海防,「防務北重於南」,不可輕動,推託了此事。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李鴻章之所以拒絕派北洋水師南下,一方面是此時北洋水師剛剛起步,實力薄弱,甚至還不如南洋水師,確實難以和法國艦隊抗衡。另一方面則是有幾分地域之見,首先考慮自己北洋海防。李鴻章這麼想固然有幾分自私,不過也是出於無奈。北洋水師拱衛京畿,責任重大。
  • 清廷只有北洋水師嗎?其實還有三大水師,因一政策導致甲午戰敗
    日本敢於挑戰大清,還在於他們「明治維新」之後綜合國力的增強,他們在實力提升之後,還制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應當說,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早已是野心勃勃,朝鮮王國只是他們進一步圖謀中國的
  • 晚清三大水師之一的南洋水師為何無疾而終?
    特約作者:路過蜻蜓南洋水師,或作南洋艦隊、是清朝洋務運動中建立的其中一支現代海軍艦隊。正式建立是在1875年,命時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楨建立。至1884年中法戰爭前已頗有規模,有巡洋艦、炮艦等十七艘約二萬噸。那作為晚清三大水師之一的南洋水師為何無疾而終呢?
  • 大清,北洋水師為何全軍覆沒?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當時所有的西方國家都是極其看好大清朝 ,因為當時清朝剛經過如火如荼的洋務運動,建立了號稱亞洲最強的北洋水師。然而令所有人想不到的是,堂堂大清的北洋海師,最後居然被一個弱國的海軍打得全軍覆沒,最後絕望的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自殺殉國。中方遭受如此慘敗,嶺大清朝從此一蹶不振,日本卻因為這次戰爭的勝利,徹底翻身所的戰爭賠款,使日本迅速躋身世界列強之列。如今這場充滿恥辱的戰爭已經過去了百餘年,但是中國為何會遭受如此慘敗呢?
  • 當年清朝共有四支水師,為何讓北洋水師孤軍奮戰?
    清朝這四支海軍分別是北洋、南洋、福建以及廣東水師。而參加戰爭的分別是廣東水師和北洋水師。南洋和福建水師並沒有參戰!北洋水師咱比較熟悉,李鴻章李中堂嘔心瀝血之作,當年的亞洲第一艦隊。即使是拿到當時世界上,也是極強的存在。
  • 長崎事件:北洋水師作死之路的開始
    妓院的打手哪裡是職業士兵的對手,被胖揍一頓不說,連妓院也被砸了。最終,長崎縣丸山町派出所的兩名警察趕來,逮捕了大保健未遂還鬧事的兩名北洋水師的水手。 這件事在北洋水師的角度上則有另外一種說法,清朝聲稱北洋水師的水手們都是遵紀守法的好士兵,他們上岸遊玩後,被當地的警察挑釁,這才發生了衝突。
  • 北洋水師也曾在日本逞強,解密長崎事件
    大家都知道,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被日軍重創,幾乎全軍覆沒。北洋水師徒具「亞洲第一水師」之名,被自己曾經的學生打得慘敗。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北洋水師之前到過日本本土,並逞強一時。1886年,袁世凱報告俄國人覬覦朝鮮半島。
  • 長崎事件:北洋水師作死之路的開始
    妓院的打手哪裡是職業士兵的對手,被胖揍一頓不說,連妓院也被砸了。最終,長崎縣丸山町派出所的兩名警察趕來,逮捕了大保健未遂還鬧事的兩名北洋水師的水手。 這件事在北洋水師的角度上則有另外一種說法,清朝聲稱北洋水師的水手們都是遵紀守法的好士兵,他們上岸遊玩後,被當地的警察挑釁,這才發生了衝突。
  • 甲午海戰沉船打撈出一個水菸袋,考古專家:北洋水師被冤枉一百年
    經遠號是我國晚清時期隸屬於北洋水師的一艘裝甲艦艇,在去年,經遠艦在我們國家文物局水下遺產保護中心等文化保護局成立的考古專家小組的打撈下,得以重見天日,考古專家小組經過仔細的調查的搜尋工作,在經遠艦的遺骸上發現了不少文物和經遠艦將士的遺骸,目前這些將士的遺骸已經被安葬於北洋水師
  • 如果提前十年開戰,那麼北洋水師能不能贏日本海軍?
    真的可以率領北洋水師打敗日軍嗎? 琅威理,英國海軍資深軍官,1877年來大清國送購戰艦來,被李鴻章留下,高薪聘用。在琅威理來之前,清廷就喜歡僱傭洋人辦事,諸如海關總稅務司主管、英國人赫德,大清訪歐使團團長、美國人莆安臣,覺得非常順手。 高薪挖來的琅威理任北洋水師副提督、總教習。
  • 碧海丹心,晚清北洋水師軍服
    事後明確了由南、北洋通商大臣分別籌建海軍的戰略,其中尤以事關京畿防禦的北洋為重點,由此事實上宣告了由船政水師派出軍艦分防各地的海上力量一體化模式的終結,南、北洋海軍分防時代到來。 第一次海防大籌議後,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受命主管北洋海防建設,與當時已經擁有南洋輪船水師、船政水師乃至廣東輪船水師的南洋地區相比,北洋地區的近代化海軍建設的基礎可謂是一張白紙。
  • 長崎事件——北洋水師一次將日本海軍扼殺於搖籃的絕佳機會
    長崎事件本是北洋水師一次可以將日本海軍扼殺於搖籃的絕佳機會,卻被清政府白白地浪費了,更要命的是為幾年後的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的慘敗埋下了禍根,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1886年,北洋水師對日本長崎進行訪問,實則進行艦隊補給和維修,這一次北洋水師出動了定遠、鎮遠等鐵甲艦,北洋水師勢力雄厚。當北洋水師停靠長崎碼頭的時候,日本人充滿了驚嘆、羨慕和憤恨等複雜情緒。當北洋水師靠岸後,船上的水兵到岸上登岸購物,因糾紛與日本警察發生了嚴重的鬥毆事件,並且上岸的北洋士兵損失慘重,且被日本警察關押,這樣事態就變大了。
  • 長崎事件中,日本無奈向北洋水師低頭,8年後,為何卻是清朝慘敗
    提到那支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打造而成的北洋水師,你會想到什麼?是遺憾,是無奈,還是恨鐵不成鋼?作為清朝海軍中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由洋務運動耗重金大力扶持的水軍,哪怕當時中國已落後西方列強百年有餘,北洋水師的實力卻能排進世界水軍前十,位列第9,前8位分別為英國、法國、俄羅斯、德國、西班牙、奧斯曼土耳其、義大利、美國。
  • 甲午海戰:看看北洋水師與日本海軍差距,才知道為何贏不了
    1894年9月17日,在我國黃海大東溝海域上,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與日本海軍進行了著名的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在與日本艦隊遭遇後,雙方開始了猛烈的炮火攻擊,北洋水師中的定遠艦首先發射炮彈,其他艦隊在指揮下齊齊連發,一時間海上炮聲連連,硝煙瀰漫,海水激蕩翻騰。
  • 北洋水師揚威日本,長崎事件為甲午海戰埋下禍根
    後來,朝鮮局勢越來越複雜,日、俄、英等國也想染指朝鮮利益,北洋大臣李鴻章接到在朝鮮的袁世凱的報告,於是派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和吳安康分率北洋水師和南洋水師赴朝鮮的永興灣一帶巡防。鎮遠號北洋水師共派出「定遠」、「鎮遠」、「威遠」、「濟遠」、「超勇」、『揚威』六艘軍艦前往,在1886年時,由於軍艦長期在海上漂泊,總得維修和補充給養,另一方面,當時中國海軍是亞洲第一
  • 北洋水師為何全軍覆沒?看看大閱兵時的幾個細節,它不亡,沒天理
    同一時刻,中國的同治皇帝還在老娘慈禧太后的指導下,進行著剿滅捻軍的戰鬥。隨著各地叛變接連被剿滅,清朝廷開始推行「洋務新政」,清朝的國力也有所上升,史稱「同治中興」。光緒帝即位後,同樣在慈禧太后的統治下,推行洋務,北洋水師也是在這一時期成軍,並初具規模。1888年,醇親王奕譞受慈禧太后指示,以及李蓮英的陪同下首次到北洋水師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