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海峰
話說,當時光走到清朝末年的時候,由於國家積貧積弱,一再受到帝國主義的欺侮。於是,晚清的一些重要大臣諸如李鴻章等人,就發起了一場自強運動,即:洋務運動。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大清王朝的南洋水師和北洋水師正式誕生了。那麼,同為大清的海軍,南洋水師與北洋水師的命運最終又走向何處呢?下面咱們就前往探查一番。
首先,咱們先看北洋水師。當大清重臣李鴻章奉命籌建北洋水師之後,在中國的近代史上,北洋水師就成為了一支舉足輕重的武裝力量。甚至,可以說,在當時全世界的海軍舞臺上,北洋水師都是一顆耀眼的明星。加上,北洋水師最初的組建,人員都是由李鴻章的淮軍舊部完成的,而艦船裝備又基本上全是購買發達國家的,比如,在擁有一些鐵甲巨艦、主力艦、炮艦之外,還有很多的魚雷艇。所以,戰鬥力極為強悍。當然,話說到此,肯定會有看官不認同小編的觀點,在他們認為,你北洋水師都已經戰敗了,還吹啥的牛逼呢?然而,曹操曾經說過,「凡事不能以成敗論英雄。」儘管北洋海軍最後是失敗了,但是,它畢竟曾經是中國可以威懾世界海洋的一支最為先進的軍事力量,與此同時,它還帶動了中國的一系列近代事業的發展。所以,可以說,命運雖然多艱,但的確是豐碑一座。
然後,咱們再看一下南洋水師。當南洋水師開始正式籌建之後,它的軍艦和裝備主要來自於晚晴王朝自己的江南製造局所生產,也就是咱們現在常說的國產貨,以及一些借調過去的福建省的地方軍艦,直到後來,才又對外購買了幾艘較為先進的軍艦。當然,這也是由於其主辦大臣——沈葆禎和李鴻章二人的不同勢力所致。儘管他們當時都是大清的重臣,分別為南洋大臣和北洋大臣,但那個時候,李鴻章可是大清王朝的第一紅人,尤其是,當李鴻章在接任北洋大臣之後,更是利用其手中的職權和其統轄的淮軍系統,將山東、奉天各地海防權力都統歸於己手,這就使得北洋水師在相當程度上實現了責、權、利的統一,而這種優越條件卻是南洋大臣——沈葆楨等人始終難以辦到的。所以,後來,直到1884年,在由長江水師提督李成謀統領南洋艦隊之後,南洋水師才開始真正初具規模。所以,相對而言,雖然它們二者同為晚晴王朝的現代化海軍,但南洋水師的聲望、地位和北洋水師根本無法比擬。
然而,既然如此,強大的北洋水師為何在與日本海軍的較量中卻又被擊敗了呢?其實主要是由於當時的太平天國運動給清朝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儘管後來太平天國被清朝給滅掉了,但與此同時,清朝的中央政府對於各個地方的軍隊,控制力是越來越差,根本就難以做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所以,李鴻章曾經感嘆道,「甲午之戰就是以他的北洋水師去面對日本全國的海軍」。換言之,在當時由於派系林立,根本就沒有任何一支海軍部隊前去對北洋水師進行過任何的支援。甚至,各個地方的海軍還都各自悄悄地看笑話,而中央政府卻是干著急沒辦法,「讓誰去誰都不去」,就連南洋水師也沒有派出過一艘救援的軍艦。
最終,等到了1895年的時候,大清王朝曾經最為牛逼的北洋水師在孤獨無援中全軍覆沒了,而伴隨著北洋水師的覆滅,南洋水師也被各個地方勢力在爭奪中分編為了長江艦隊和遠洋艦隊,徹底退出了中國歷史的舞臺。(呂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