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

2020-12-11 華西都市報

抗戰老兵鍾華與巴蜀抗戰史研究院張光秀共同推薦

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

「它是川人抗戰精神的體現」

「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被推薦為四川十大天府文化地標。

張光秀在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前。

抗戰老兵鍾華。

  80多年前,350萬川中男兒奔赴抗日前線,以付出64萬人傷亡的慘烈代價,最終迎來抗戰的勝利。李宗仁將軍曾評價:「八年抗戰,川軍之功,殊不可沒。」
  為紀念川軍英魂,著名雕塑大師劉開渠創作了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又名無名英雄紀念碑,希望以此弘揚川人不懼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它是川人抗戰精神的體現。」4月4日,在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抗戰老兵鍾華與巴蜀抗戰史研究院秘書長張光秀共同推薦「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為四川十大天府文化地標之一,並呼籲年輕一輩了解抗戰歷史,學習抗戰精神。

著史
它經歷並記錄了川人抗戰歷史

  「每次看到它,當年的崢嶸歲月就歷歷在目。」90歲高齡的鐘華常散步至人民公園,每次都會在這座紀念碑前凝望良久。
  「出川抗戰的川軍,就是在這裡誓師的。」1937年9月,上萬川軍部隊代表在少城公園(今人民公園)舉行完出川抗戰誓師大會後,便奔赴烽火連天的抗日戰場。
  在上海蘊藻浜河畔,打響四川抗戰的第一槍;在山西東陽關山頭力阻日寇進攻,兩千川軍將士壯烈犧牲;在緬北、滇西的密林之中,至今還留有遠徵軍昔日的鐵血戰場和被歷史掩埋的墓碑……
  「很多青年還不到20歲,就瞞著家人參軍抗日。」鍾華說,一同出川抗戰的人有很多,但能活著回來的很少。
  「這座紀念碑是川人抗戰的豐碑,是無數無名英雄用生命換來的。」鍾華說,它經歷並記錄了川人抗戰歷史,如今堅守在成都鬧市。

紀念
從老兵到市民 碑前祭奠抗日英魂

  身著單衣短褲,腳穿草鞋、打著綁腿,胸前掛有手榴彈,背上是大刀、被蓋和鬥笠……這是這座紀念碑上的塑像,也是川軍當年的真實寫照。
  「閉著眼都能感覺到抗戰的艱苦。」對巴蜀抗戰史研究院秘書長張光秀而言,這尊川軍的巨大塑像既親切又陌生,陌生是沒有經歷過抗戰生活,親切是因為塑像原型就是她的父親——川軍45軍125師373旅745團3營傳令班長張朗軒。
  1944年,為紀念出川抗戰的川籍將士,著名雕塑大師劉開渠以抗戰回川的張朗軒為原型,塑造了令世人難忘的無名英雄紀念碑塑像。「父親在2008年去世,但我每次看到這個塑像,就感覺父親還在身邊。」張光秀說,從城東到萬年場,幾易地方後,這座紀念碑最終矗立在人民公園外。
  如今,除了健在老兵常來祭奠外,更有眾多的市民、遊客在清明等節日,自發趕到這座紀念碑前,獻花、默哀,緬懷陣亡在抗日戰場上的英烈。

傳承
「希望年輕人弘揚川人抗戰精神」

  「健在的抗戰老兵越來越少。」據統計,目前川內健在抗戰老兵僅千人左右。鍾華說,大部分老兵都在90歲以上,能清晰口述當年歷史的更是不多了,「年齡上來了,老戰友們走的也越來越快,但希望年輕人在看到這個紀念碑時,知道當年的抗戰歷史,不忘當年的無名英雄們。」
  「這些年,作為川軍將士的後人,我們也重走過父輩去過的戰場。」張光秀說,每一次出發都會來到紀念碑前告別,「幸運的是,很多年輕人會來詢問,主動了解抗戰歷史。」
  「它就是川人抗戰歷史的縮影。」因此,張光秀、鍾華聯名推薦它,「更希望年輕一代了解抗戰歷史,弘揚川人抗戰精神。」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楊力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故事 一個抗戰將士雕塑川軍雄魂
    抗戰老兵張朗軒和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的故事  2005年,一句「抗日將士雕塑 我就是模特」一時震驚世人。大約是1943或1944年的春天,川康綏靖公署特務團一營一連中士張朗軒接到一個特殊的任務,去給幾個雕塑家當模特。連續兩個月,他每天全副武裝,背著槍、鬥笠,掛著米袋、手榴彈,提著大刀。
  • 成都人民公園之: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和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
    實景拍攝人民公園最短簡介人民公園中最重要的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和我們先去人民公園的東大門,大門口矗立著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這個紀念碑很容易被大家忽視,我今天問了一些在公園遊逛的遊客的客人都不知道這個抗日紀念碑,可能是平常大家都是坐地鐵到人民公園B出口至人民公園正大門進入公園內部,少有人從東大門進入。
  • 成都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一座不該被遺忘的精神豐碑
    相比裡面休閒的氛圍,其實我覺得裡面最值得大家好好了解的還是【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80多年前,350萬川中男兒奔赴抗日前線,以付出64萬人傷亡的慘烈代價,最終迎來抗戰的勝利。李宗仁將軍曾評價說到:「八年抗戰,川軍之功,殊不可沒。」
  • 成都川軍無名英雄抗日紀念碑復建始末
    1985年,國家主席李先念聽取省市領導匯報中涉及雕塑問題時,指示說:「全民族抗日戰爭中,川軍抗日有功。」為重建「無名英雄」鋪平了道路。原載《四川政協報》 矗立在人民公園東大門的「無名英雄紀念碑」,即「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為著名雕塑家劉開渠先生曠世力作。
  • 西鄉南河壩公園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整修!
    4月9日,現場查看 根據西鄉縣人民檢察院交辦的南河壩公園內「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存在管護不到位等情況的「檢察建議書」,縣文廣局、退役軍人事務局主要負責人聯合實地查看後
  • 華盛頓·越南戰爭陣亡將士紀念碑
    越南戰爭陣亡將士紀念碑(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又稱為越戰紀念碑、越戰將士紀念碑、越戰陣亡將士紀念碑、華盛頓哭牆等,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中心區,坐落在離林肯紀念堂幾百米的憲法公園的小樹林裡。鄰近華盛頓紀念碑和林肯紀念堂。
  • 成都人最熟悉的這處紀念碑 入選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當天,國務院公布了第三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成都人民公園外的「川軍陣亡將士紀念碑」入選其中。這一消息,讓無數川軍後人、健在抗戰老兵激動不已。抗戰期間,350萬川中男兒奔赴抗日前線,以付出64萬人傷亡的慘烈代價,迎來抗戰的勝利。李宗仁將軍曾評價:「八年抗戰,川軍之功,殊不可沒。」
  • 洞口縣江口鎮再現抗日陣亡將士墓碑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10日訊(記者 肖霄 通訊員 肖彬 謝定局 肖海春)4月9日,洞口縣江口鎮發現的一塊抗日陣亡將士墓碑,得到了該縣文物鑑定專家的確認。據了解,這是該鎮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二塊有名有姓的抗日陣亡將士墓碑。
  • "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落成典禮"在潛山縣野寨中學舉行
    原標題:"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落成典禮"在潛山縣野寨中學舉行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革中央副主席何丕潔出席典禮並講話。(攝影:李原)  人民網訊 2013年10月26日上午,國民革命軍第48軍176師「抗戰陣亡將士紀念塔落成典禮」在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野寨中學舉行。
  • 粵東各屆公祭獅尾山抗日陣亡將士儀式
    今天上午,粵東各屆人士、團體來到地都鎮楓美村與仙埔村交界處的獅尾山坡「抗日陣亡將士墓」前,公祭抗日陣亡將士儀式。
  • 川軍之鄉—「鐵血金光」的安仁古鎮
    「盧溝橋事變「」的第二天,他便電呈蔣介石,請纓抗日,並同時通電全國,呼籲全國一致抗日。1937年10月,劉湘被任命為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兼任集團軍總司令,帶病率領川軍奔赴抗日前線。1938年1月20日,49歲的劉湘出師未捷身先死,臨終前,沒給家人留話,而是關心著抗日,留遺言:「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一日誓不還鄉,以爭取抗戰最後之勝利」。這句話,成為當時大多數出川將士的信條,激勵著川軍抗日殺敵。
  • 平陸六六戰役紀念碑巍然屹立,銘記了抗日將士浴血奮戰的感人歷史
    順著新修建的沿黃公路,很快來到了中條山抗日戰爭六六戰役紀念碑前。林間泉韻一直工作在地處垣曲的中條山集團,在我之前工作居住的地方,就曾經是當年中條山戰役的一個主戰場。在那裡還犧牲了一位國民黨軍的少將師長,並安葬在那裡。剛參加工作時,下班後還登山到名為碉堡山的山頭上看到過當年的戰壕、子彈殼和炮彈皮。由於沒有找到權威的介紹,也只是聽當地人講述一些當年的故事。
  • 說的是老虎山抗日英烈陵園………
    >町店戰鬥紀念園 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町店鎮町店村左權烈士陵園 位於山西省晉中市左權縣遼陽鎮北街村陵園街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 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耿鎮鎮松巖口村雁門關伏擊戰遺址 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雁門關鎮太和嶺口村內蒙古自治區華北軍第五十九軍抗日陣亡將士公墓
  • 記死字旗——那些奮勇出關的川軍將士們
    於是,王建堂和他的朋友們扯起了「川西北青年請纓殺敵隊」大旗,向縣政府請求出徵抗日,並很快得到了縣政府的批准。就算看到這份複製的旗幟,我們也能看到當時川軍將士們出川的豪邁和從容。川軍出川在整個抗戰期間,川軍一共出川350萬人,約佔全國出兵抗戰軍隊總數的1/5。是除了中央軍之外的第一大地方勢力。而川軍將士們能戰敢戰。
  • 真實的川軍,和《亮劍3·雷霆戰將》是天差地別
    引子說到抗日雷劇,播出沒多久就被下架的《雷霆戰將》無疑引起了人們的熱議,還很「榮幸」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別把偶像劇套路用在抗日題材上」。是的,這就是披著抗日外衣的偶像劇。請看一組數據:當年出川抗戰的350多萬川軍,有64萬多人傷亡(陣亡263991人,負傷356267人,失蹤26025人);川軍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佔全國抗日軍隊總數的五分之一。中國抗日軍隊中每五六個人中就有一個四川人。抗戰八年,川軍擔任的前線戰場約佔全國五分之一,川軍犧牲更多的是「無名英雄」。
  • 抗戰八年,無川不成軍,川軍將士用鮮血築起了最後的防線
    其中就包括了當年川軍出川抗日的英雄事跡。壯士出川盧溝橋事變爆發之後,日本軍國主義藉機向我國發動了全面入侵。抗戰初期,由於我方準備不足,加上國力,軍力都有限以及國內的矛盾。日寇在我國長驅直入,更妄想在短時間內佔了中國全境。
  • 歷史的見證之-犀浦抗日陣亡將領謝大燻(一)
    抗日陣亡將領謝大燻於1938年3月17日,在藤縣對日作戰中壯烈犧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准為革命烈士。
  • 他不僅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者,還是中國美術館的建設者
    劉開渠《一二八淞滬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 ,統稱《淞滬抗戰紀念碑》,1935年立於杭州劉曦林1981年到中國美術館工作,劉開渠對於美術館的主張就是要把中國美術館建成羅浮宮。劉開渠《抗日陣亡名將王銘章紀念碑》,又名《王銘章將軍騎馬像》,1939年立於成都劉開渠《川軍出徵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又名 《無名英雄紀念碑》 ,1944年立於成都在中國美術館的建設問題上,劉開渠一向主張要留好長遠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