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見證之-犀浦抗日陣亡將領謝大燻(一)

2021-02-23 犀浦那些事兒

抗日陣亡將領謝大燻於1938年3月17日,在藤縣對日作戰中壯烈犧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准為革命烈士。烈士原名謝嗣文,於1902年生於成都市大紅土地廟69號。後來,攜眷遷至郫縣犀浦鎮玉泉寺(今玉泉村)雍家橋鍾家院子居住。1937年,蘆溝橋事變發生後,謝大燻毅然奔赴前線抗日,不幸壯烈犧牲。犧牲後,他的妻室兒女即定居在玉泉寺。如今,他的兒孫之輩尚有11人,仍為犀浦鎮玉泉村居民、郫縣在職人員和退休幹部。

謝大燻在成都市念完中學,考入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後保送黃埔軍校,在第二期參謀科畢業,分發到川軍第24軍劉文輝部任少校參謀。同朱戒吾(原政協成都市委員會副主席)一起,在地下黨的外圍組織從事進步活動。1936年,轉入國軍22集團軍41軍122師王銘章部任少校參謀,後升中校(團級)參謀,駐防德陽。當時,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國,深入國境,全國掀起抗日救亡運動。謝大燻同王銘章將軍出於民義憤,堅決擁護抗日救國和中共中央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槍口一致對外」的革命主張。「七.七」事變後,他們一致要求到最前線殺敵報國。1937年9月12日,在德陽駐地激昂誓師,開赴抗日前線。全軍將士近萬人,全都穿草鞋,長途跋涉數幹裡,踏上了抗日救國的徵途。9月上旬行抵西安,正值雁門關失守,晉北吃緊。部隊沒有得到蔣介石任何補充,便兼程馳援晉北,發揚了頑強拼搏的高度愛國家愛民族精神,艱苦奮戰,英勇殺敵,給日本帝國主義以沉重的打擊,因而軍威大震。1938年春,謝大燻隨同抗日民族英雄王銘章將軍,在保衛徐州的序幕戰一滕縣之役中,全軍將士共抱「有敵無我」的決心,以劣勢裝備,同裝備精良的日軍陸軍、空軍、裝甲兵浴血奮戰,堅守滕縣四晝夜,大大阻滯了敵寇南犯徐州的詭計,贏得了魯南會戰的充分準備,對圍殲臺兒莊敵板垣、研谷兩個加強師團的大捷,創造了有力的條件。為保衛徐州、鞏固武漢抗日基地,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在滕縣之役中,謝大燻同其他將士在裝備和人力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始終不畏強暴,忠勇抗敵,直至彈盡糧絕,斷了後援,被約3萬之眾的敵軍包圍了滕縣城東、南、北三面,以五六十門山野炮和重炮向城內猛轟;敵機二十餘架低空掃射、投彈,城內外房倒屋塌,煙霧迷漫,全城頓成一片焦土。下午五時,西城樓之敵居高臨下,向剛剛轉至西關電燈廠附近的王銘章將軍、趙渭濱參謀長、謝大燻參謀以密集火力掃射。王將軍身中數彈,倒地犧牲。在他身旁的謝大燻等人也同時殉難,當時,謝參謀年僅36歲。幾位民族英雄中彈倒地時,還高呼「殺!」「中華民族萬歲!」他們為國家為民族英勇犧牲的精神,千秋萬代都將受到中華兒女的崇敬!1938年3月17日,謝大燻英勇陣亡後,戰事十分激烈,難以收斂遺體,僅由勤務兵主浩然將他和趙渭濱的血衣脫下,連同王銘章將軍的遺體運回成都。在運送靈柩途中,沿途受到各界組織和廣大群眾的公祭。5月9日抵達武漢時,市內萬人空巷,人民群眾前往迎靈。當時,湖北省主席和前國府中央各部院代表,在大智門車站舉行隆重肅穆的迎靈大會。中共中央代表吳玉章、董必武,八路軍代表羅炳輝、齊光等領導同志,都參加了迎靈公祭。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和中央委員昊玉章、董必武等,聯名撰贈輓聯一副:會場上,還懸掛了許多名人輓聯,如朱德、彭德懷、周恩來、賀龍、葉劍英、劉伯承、羅炳輝等同志撰贈的輓聯。新四軍將領葉挺、項英挽以「民族之光」。全國各戰區、各軍政機關和人民團體,均致送了輓聯和輓詞等。前國民政府軍委會第蘭廳廳長郭沫若同志,還專門發表了長篇追悼的廣播演詞。《新華日報》派了代表吳克堅參加公祭並致悼詞,悼詞題目《向為國犧牲的模範軍人致敬》(見民國27年5月9日《新華日報》)。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歷史的見證之犀浦名菜紅燒鰱魚(一)
    犀浦地處天府之國的腹心地帶,環鎮溝渠縱橫交錯,沿河堤堰懸崖頗多,水溫和暖,很適宜鰱魚繁殖,是製作魚菜不缺主料的好地方。
  • 抗戰勝利75周年之緬懷: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忻城縣
    記錄的比較大的戰鬥有加四反擊戰;夜襲弄懷據點;伏擊分隊;收復大塘、思練;收復古蓬攻打北蘭;激戰等等,為了打擊入侵日軍,本地武裝也付出不少的代價,如在三寨激戰中,永定抗日遊擊隊一個小隊全部陣亡。6月,柳江、忻城縣抗日遊擊隊,參加了柳江那場「百子坳戰役」,最後也是本地武裝收復縣城,並配合國軍46軍525團最後收復全境。《抗戰勝利75周年之緬懷九: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柳江縣》有介紹。
  • 臺灣軍方回應左權首入抗日「殉國將領」:歷史真相
    因將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的高級將領左權列為「殉國將領」,這份月曆受到兩岸廣泛關注。專家指出,臺灣這一舉動是尊重史實的做法,對改善兩岸關係有積極意義。  劉維開告訴北青報記者,近年來,兩岸對抗日戰爭歷史的認識有一些變化。但是,就臺灣方面而言,基本的原則是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的才可以被認定是「殉國」。  不過,也有為抗日犧牲的新四軍最高將領並未列入月曆名冊。例如,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傑出指揮員、軍事家彭雪楓並未列入其中。他是抗日戰爭中新四軍犧牲的最高將領之一。
  • 抗日將領陳克華的愛國情懷
    來源;公開網絡圖片]抗日將領陳克華的愛國情懷陳偉良/陳俊乾木棉花紅季節,在潮州西湖公園瞻仰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重溫69年前鑲嵌在碑座四面的《潮汕抗日戰紀》碑記,被那個時代的愛國軍民不畏犧牲、勇赴國難的精神所感動。
  • 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
    抗戰老兵鍾華與巴蜀抗戰史研究院張光秀共同推薦 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 「它是川人抗戰精神的體現」 「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被推薦為四川十大天府文化地標。
  • 日本投降76周年: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日陣亡的將領名錄,敬請轉發!
    今天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6周年紀念日,讓我們銘記歷史,銘記那些為民族自由和解放捐軀的先烈們。最近,教育部發文,明確提出十四年抗戰概念,事實上,不管十四年還是八年,那些為國而死的人,都是英烈,本文統計的僅是八年抗戰,國軍將領陣亡人數。
  • 洞口縣江口鎮再現抗日陣亡將士墓碑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10日訊(記者 肖霄 通訊員 肖彬 謝定局 肖海春)4月9日,洞口縣江口鎮發現的一塊抗日陣亡將士墓碑,得到了該縣文物鑑定專家的確認。據了解,這是該鎮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二塊有名有姓的抗日陣亡將士墓碑。
  •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七十二)——來賓縣(含原遷江,現合山)
    這篇是第七十二個縣:來賓地區——來賓縣篇現在的來賓市,行政區域經過多次變化,總的來說,這區域包括了民國時期的遷江縣,在八十年代,原遷江縣的一部分,又分出了一個合山市,具體歷史可以看看潯州府O鑫森淼焱壵 發表過的文章:《廣西解放後被撤併的縣(三)——遷江縣行政區域歷史》,本篇內容就是指遷江,來賓的歷史。
  • 廣西籍抗日陣亡官兵之梧州篇:梧州城區及岑溪、蒼梧、蒙山與藤縣
    梧州市所轄的四個縣市都做得不錯,都有抗日陣官兵名錄,其中以蒙山縣做得最好,該縣不僅有國民黨正規軍抗日陣亡的官兵名錄,也有地方抗日武裝為國捐軀者的名錄。 《梧州市志綜合卷》 收錄梧州抗日陣亡將士名錄282人,但《梧州市志綜合卷》在名錄表後標註:表中陣亡將士前4名為梧州籍,其餘均為蒼梧籍。按此推算,蒼梧應有陣亡將士278人,可是,在《蒼梧縣誌》中卻只收錄抗日陣亡將士共113名。看來,誤差相當大!
  •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六十六)——羅城縣(含天河)抗戰資料
    這部分歷史,在這裡就不多介紹了,潯州府O鑫森淼焱壵另外有一個《廣西人文歷史系列文章》就介紹這方面歷史,可以查閱。今天介紹的羅城縣抗戰時期內容,就包括了原來的少掉的(環江縣境),併入的(原上金縣)那兩地塊的歷史。
  • 他是國軍著名抗日將領,壯烈犧牲後,卻為何被國民黨污衊為漢奸?
    在近代的抗日戰爭中,我們中國軍隊中湧現出了大量的抗日將領,除了我們共產黨中的將領,還有來自國民黨的將領,比如薛嶽、張自忠、方先覺、孫立人、馬佔山等等,這些可以說都是蔣介石的得力戰將。我們今天繼續來為大家介紹一個來自國民黨的著名抗日將領。
  • 揭秘:《正者無敵》中川軍抗日將領的原型(圖)
    抗戰時期,對於60餘萬四川抗戰英烈來說,四川,是走了就再也回不了的故鄉……  近日正在北京、浙江、天津、東方四大衛視頻道熱播的川軍抗戰大戲《正者無敵》,由於陳寶國飾演的主人公馮天魁這樣一位插科打諢的痞子英雄形象,引發很多觀眾質疑:歷史上究竟有沒有馮天魁這麼一個人物?歷史上真實的川軍將領是什麼樣?
  • 廣西羅城縣/天河縣抗日陣亡將士英名錄!【收藏】
    羅城歷史名人數不盡,除了李德山、韋一平等人。 還有前面推文裡要尋找的廣西河池英烈莫玉倫的後代親屬,莫玉倫烈士也在下面名錄上。
  • "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落成典禮"在潛山縣野寨中學舉行
    (攝影:李原)  上午10點,參加典禮人員依次有序入場,分別向「抗日陣亡將士公墓」獻花。何丕潔、夏濤、魯德、卓曉靜共同為紀念塔揭幕,學生代表向紀念塔敬獻花籃,全體人員三鞠躬,向烈士們致禮。  在野寨中學校長徐漢夫介紹紀念塔情況、回顧學校歷史之後,中共潛山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林鬥喜致辭,範苑聲後人、著名海外學者範光陵博士講話。
  • 36份抗日川軍陣亡通知書披露 塵封約70年未送達
    檔案館人員查看抗日將士陣亡通知書■供圖/《成都晚報》  36份抗日川軍陣亡通知書披露  塵封約七十年未能送達 成都檔案館尋找抗日英雄的親人 一陣亡將士家人拿到通知書   在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熱播的背景下,抗日戰爭話題再度成為時下社會熱點
  •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六十四——宜州縣抗戰時期資料(宜山)
    在一份舊檔案中,可以看到一位宜山籍軍官「姚景宗」的資料,和現在《宜州縣誌》中英名錄的第四行的「姚景崇」,應該是同一人,「一七六師一O五一團,中尉連副,宜山人,陣亡於上海譚家頭,家有遺族,18歲的弟弟紹坤」,也不知道當年上了抗日前線,陣亡後,他年少的弟弟是如何度過那些歲月,不知現在還有延續沒有。我在桂平,我是潯州府O鑫森淼焱壵。如果你喜歡,可以關注我!
  •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六十七)——南丹縣抗戰資料
    石平昌,一七一師特務連上等兵,廣西南丹羅富鄉X良村人(村名應有誤),現在羅富鄉的名還在,按歷史沿革,現在叫羅富鎮,至於這個村,當地人一定可以辨識。他在1947年的那本《中華民國忠烈將士姓名錄》中沒有記錄,所以,最後也沒有被縣誌記錄下來。現在河南商城縣的抗日軍人忠烈祠則和南丹有著很大的淵源,這個忠烈祠正是南丹人莫樹傑興建。
  • 成都人民公園之: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和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
    據研究,「公園」之稱是從日本引進的,全國以公園為名稱並且又對廣大市民開放的公園以成都最早,當時公園的正式名稱就只是叫「公園」,並沒有「少城」兩個字。少城公園這一稱呼是因為人們以其地處少城之內才加上去的,約定俗成之後才成為正式的名稱。
  •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七十二)——來賓縣(含原遷江,現合山)
    這篇是第七十二個縣:來賓地區——來賓縣篇現在的來賓市,行政區域經過多次變化,總的來說,這區域包括了民國時期的遷江縣,在八十年代,原遷江縣的一部分,又分出了一個合山市,具體歷史可以看看潯州府O鑫森淼焱壵 發表過的文章:《廣西解放後被撤併的縣(三)——遷江縣行政區域歷史》,本篇內容就是指遷江,來賓的歷史。
  •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六十六)——羅城縣(含天河)抗戰資料
    這部分歷史,在這裡就不多介紹了,潯州府O鑫森淼焱壵另外有一個《廣西人文歷史系列文章》就介紹這方面歷史,可以查閱。今天介紹的羅城縣抗戰時期內容,就包括了原來的少掉的(環江縣境),併入的(原上金縣)那兩地塊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