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系列文章,目前已經整理發表了——
南寧(賓陽,馬山<隆山,那馬>,邕寧,隆安,武鳴,永淳<舊名>,橫縣,上林),
柳州(三江,柳江,柳城,鹿寨<中渡,雒容,>,融縣<融水,融安>),
桂林(平樂,灌陽,龍勝,荔浦<含修仁>,平樂,恭城,全州,資源,臨桂<含義寧>,靈川,永福<含百壽>,陽朔,興安,桂林市),
梧州(岑溪,蒼梧,藤縣,蒙山),
北海(合浦<含浦北>),
防城港(上思,東興),
欽州(欽州,靈山),
貴港(桂平,平南,貴縣),
玉林(北流,容縣,陸川,博白,玉林<含興業>),
百色(西林,凌雲,田東,百色,平果<平治,果德>,樂業,靖西,德保<天保,敬德>,田林<田西>,田陽,那坡<鎮邊>),
賀州(賀縣<含信都>,昭平,富川,鐘山),
河池(環江<思恩,宜北>,鳳山,天峨,巴馬<萬岡>,宜州<宜山>,都安<含大化>,羅城<含天河>,南丹,河池,東蘭),
來賓(忻城,武宣,來賓<含舊,現合山>),
十三個地區共七十二個縣市(包括<舊縣名>)的資料,共88篇文章,更多縣市資料,持續更新,最後大概有100篇文章。
有興趣的讀友,可以按文章標題修改查閱或關注潯州府O鑫森淼焱壵查閱!這篇是第七十二個縣:來賓地區——來賓縣篇
現在的來賓市,行政區域經過多次變化,總的來說,這區域包括了民國時期的遷江縣,在八十年代,原遷江縣的一部分,又分出了一個合山市,具體歷史可以看看潯州府O鑫森淼焱壵 發表過的文章:《廣西解放後被撤併的縣(三)——遷江縣行政區域歷史》,本篇內容就是指遷江,來賓的歷史。
在日軍第一次入侵廣西期間,發起了崑崙關戰役,1939年11月,白崇禧在遷江縣扶濟村設指揮所,蔣介石、陳誠、李濟深等曾親臨督察,指揮對日作戰,並且第五軍(軍長杜聿明)直屬隊和第二00師駐高椅——北泗一帶,新編第二十二師(師長邱清泉)駐古旺村—白敢村—合山礦上灘一帶,作為抗擊日軍北進的第二道防線,在崑崙關戰役時作為第二梯隊待命。
因此,遷江成為崑崙關戰役前送後運的要道,成為阻止北進日軍的一個戰略要地。也正是這樣,在此期間,遷多受日軍侵擾,只不過因為當時國軍的防禦兵力重強大,還有地方武裝的組織,如兩府縣組織各地的抗日自衛隊,民團等,紛紛抗擊,遷江,來賓才沒受多大侵害,只是,飽受日軍轟炸之苦,毗鄰賓陽、 上林的鄉村屢遭日軍洗劫、蹂躪。
來,遷二縣以遷江受傷最嚴重,1938年7月16日,日機17架轟炸遷江渡口,投彈200餘枚;1939年9月3日,遷江縣城居民區400餘間房屋被炸毀;1941年2月3日,遷江渡口再次被炸。
到了1944年,日軍第二次入侵廣西時,情況就不一樣了,1944年11月初,日軍入境,9日來賓縣城淪陷,12日遷江縣城淪陷,直到1945年6月12日,國軍和自衛隊收復遷江全境。兩縣被佔七個多月,日軍在兩縣的交通要道和戰略要地布下約1個師團的兵力(指揮所設在河裡鄉大賢村) ,對兩縣平民極 盡姦淫、燒殺、劫掠之能事。
遷江縣曾在日軍二次入侵前,因平南,貴縣(現貴港)淪陷,為免遭1939年的那種傷害,於1944年9月到11月,計劃分三次進行撤離,疏散,將人、財、物等疏散,
但第一次疏散時,恰逢國軍對日軍反攻,軍運繁忙。縣政府先軍隊之急,發動民壯協助軍運,協縣四十六軍運彈藥軍藥,也就沒能按時完成疏散工作。
第二次疏散時,又逢國民政府軍備機關,醫院過境,需大量民伕,於是又停下疏散工作,組織民伕先滿足軍隊需要,也沒能按時完成疏散工作。
第三次想疏散時,已經晚了,遷江縣城已落敵手。
期間, 日軍施行燒光、殺光、搶光的政策,兩縣平民計有5180人被殺,834人 重傷, 15537人輕傷,1198人失蹤,8320人因戰爭染病死亡,製造的慘案非常多,對婦女的殘害,兒童的殘暴,的殘忍,極盡蹂躪。
如1945年5月11日,1月22日,日軍追趕南泗鄉百姓600多 人進秋風洞內,用稻草加辣椒燒燻,致使44人窒息死亡。
日軍洗劫大龍村古服屯,擄走21人,當晚押至石牌,逐一捆綁拖到龍安屯後,用刺刀刺死,其中襁褓中的5個嬰兒全被砍為兩節。
5月20日,日軍闖進鳳凰東漢塘村奸淫擄掠,殺人放火。全村60多戶108人無一生還。民國34年1月22日,日軍追趕南泗鄉百姓600多 人進秋風洞內,用稻草加辣椒燒燻,致使44人窒息死亡。
此類慘案,在現在《來賓縣誌》中記載非常多。
而對日軍的入侵,兩縣民眾也奮起反抗。
1944年10月,第四戰區廣西民團總指揮部在來賓設指揮所,指揮柳南 沿線及其附近各縣民團、自衛隊配合國民政府軍對日作戰,並指揮淪陷區民團、自衛隊在敵後襲擊日軍。同時,地方各村,中共組織也有相當數量的自衛隊,比較健全的是1945年2月成立的來(賓) 遷(江) 柳(江) 邊區抗日義勇軍,有300多人槍;同期由中共地方組織策劃成立的大華山抗日遊擊隊,30多人槍。兩縣實行全民抗戰,採用遊擊戰法襲擊日軍。
1945年3月24日晚,遷江縣抗日自衛團第四聯隊90餘人圍攻駐良塘鄉大年村的日軍前田部。在內應的配合下,斃敵28名,傷敵30餘人,獲軍用品一批。
1945年4月3日,自吹為「勇猛善戰,戰無不克」的日軍玉川炮隊1個中隊(100餘人)就在三箭塘的「硬仗」中被遷江縣抗日自衛團第四聯隊自衛隊擊潰,4日拂曉,駐官村之日軍70餘人趕到,集結炮隊之敵於下午6時許拼死突出重圍。留下炮兵聯隊長荒木聲有在內30餘屍。1945年5月28日,國軍第四十六軍一七五師五二五團由上校團長盧玉衡(來賓籍)率領,從上林三裡星夜奔抵遷江崇山、雅山、大裡一帶,在自衛隊 配合下兵分四路準備對遷江境內紅河以南之敵進行全面反攻。此間,雙方在此交戰兵力達數千人,最後6月1日上午11時收復遷江縣城。日軍由此漸漸退出,遷二縣,此戰,五二五團副團長李敏昌、縣第五聯隊三大隊中隊長黃振才壯烈殉國在內170餘人殉國。
抗戰中,遷江人民有許多視死如歸、堅貞不屈的愛國者,有30多人以身殉國。
河裡鄉莫孔武的次子參加抗日自衛隊,日軍以死相威脅,令其交出兒子,莫不屈就義。
河裡鄉懷嶺村的蘭錦惠在日軍來犯時毅然操大刀抗敵直至身亡。
1945年5月10日,溯社鄉中許村蒙鼎英、蒙漢才、黃廷榮等奉命把守特卓山,抵擋進攻古願村的數百日軍。激戰數小時後, 敵人憑機槍和山炮的優勢擁上山頭。蒙鼎英等3人遂與敵進行白刃戰,最後壯烈殉國。
1927年,兩縣開始組建民團,1931年實行義務兵役制,到1934年奉省令實行「寓兵於團、寓將於學、寓徵於募」的兵役制度。根據資料,當年在遷江縣徵兵60人。因為連年徵兵,兵源幾近枯竭,從徵兵規則也是從戰前的「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到戰爭後期實行「四丁抽三, 三丁抽二,二丁抽一」制度,最後漸漸變成「抓兵制」。 據統計,抗戰期間,僅有13萬多人的遷江縣,就徵集抗日兵員4835人。
「方良才,廣西來賓人,一七一師五一一團二機連少尉排長」,葬在安徽梁園。
據兩縣統計,在日軍入侵兩縣的7個多月中,兩縣民眾奮勇抗擊,血戰400餘次(遷江300餘次) ,於1945年6月1日收復遷江縣城,2日收復全縣,13日收復來賓縣境) 。共計有195名國軍官兵和本地抗日自衛隊員在縣地抗日陣亡。其中縣籍72人,來賓縣籍123人(軍官27人)。解放後,人民政府給予優撫的12人。
值得說明的是,在1947年統計後編修的《中華民國忠烈將士姓名錄》中記錄,廣西省來賓縣有275名,廣西省遷江縣有291名,此中大部分抗日陣亡,不過,在現在的《來賓縣誌》中只列出了12位,此是為1949年10月1日後,經民政部門登記、審查,並給予優撫者,其他並沒有列入。
我在桂平,我是潯州府O鑫森淼焱壵。如果你喜歡,可以關注我!給你講述這片土地更多的過往!
謝謝閱讀關注!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之總述
一,南寧地區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一)——賓陽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二)——馬山縣(隆山,那馬)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三)——邕寧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四)——隆安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五)——武鳴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六)——永淳縣(舊名)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七)——橫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三十一)——上林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南寧篇總述
二,柳州地區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八)——三江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九)——柳江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十)——柳城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十一)——鹿寨縣(中渡,榴江,雒容)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十二)——融縣(融水,融安)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柳州篇總述
三,桂林地區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十三)——平樂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十四)——灌陽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十五)——龍勝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十六——荔浦縣(包括修仁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平樂縣歐玉階陣亡通知信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十七)——恭城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十八)——全州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十九)——資源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二十——臨桂縣(包括義寧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二十一)——靈川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二十二——永福縣(包括百壽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二十三)——陽朔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二十四)——興安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二十五)——桂林城
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歷史的磨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桂林篇綜述
四,梧州地區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二十六)——岑溪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二十七)——蒼梧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二十八)——藤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二十九)——蒙山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梧州篇綜述
五,北海地區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三十)——合浦縣(浦北)
六,防城港地區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三十二)——上思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三十三)——東興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東興唐之章淞滬抗戰調查表
七,欽州地區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三十四)——欽州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三十五)——靈山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來自廣西各縣)——靈山泗峽坳戰役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欽州篇綜述
八,貴港地區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三十六)——桂平縣
「七七事變」八十二周年之桂平往事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黃埔四分校與桂平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三十七)——平南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三十八)——貴縣
九,玉林地區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三十九)——北流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四十)——容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四十一)——陸川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四十二)——博白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四十三)——玉林縣(包括興業)
十,百色地區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河南商城縣抗日忠烈祠(桂西,桂南地區為主)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四十四)——西林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四十五)——凌雲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四十六)——田東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四十七)——隆林縣(原西隆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四十八)——百色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四十九)——平果縣(平治,果德)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五十)——樂業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五十一)——靖西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五十二——德保縣(原天保,敬德)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五十三)——田林縣(原田西)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五十四)——田陽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五十五)——那坡縣(鎮邊)
十一,賀州地區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五十六)——賀縣(含信都)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五十七)——昭平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五十八)——富川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五十九)——鐘山縣
十二,河池地區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六十)——環江縣(思恩,宜北)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六十一)——鳳山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六十二)——天峨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六十三)——巴馬縣(原萬岡為主體)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六十四)——宜州縣(宜山)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六十五)——都安縣(含大化)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六十六)——羅城縣(含天河)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六十七)——南丹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六十八)——河池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六十九)——東蘭縣
十三,來賓地區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七十)——忻城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七十一)——武宣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七十二)——來賓縣(包括原遷江縣,現合山市)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七十三)——象州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七十四)——金秀縣
十四,崇左地區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七十五)——崇左縣(左縣,崇善)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七十六)——天等縣(鎮結,向都,龍茗)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七十七)——憑祥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七十八)——寧明縣(明江,思樂)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七十九)——大新縣(,雷平,萬承)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八十)——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縣記錄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八十一)——扶綏縣(扶南、同正、)
廣西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八十二)——龍州(龍津,上金)
20200815抗戰勝利75周年廣西各縣的抗戰資料系列文章
臺北故宮博物院
客遊南京攝山棲霞寺(《棲霞寺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