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江區位於汕頭市南部,比鄰南海,濠江貫穿全境。東晉潮陽置縣,濠江屬潮陽縣地,到宋代屬潮陽縣奉恩鄉。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設招收都及砂浦都。達濠在明代被稱作「踏頭埔「「踏頭」是潮州方言,指岸邊石階,即碼頭的意思。清順治年間,由於方言中「踏頭」與「達濠」諧音,才開始正式寫作「達濠埠」,進而簡寫為「達濠」或「達埠」。
民國時期,撤都設區,設潮陽縣第三區,區公所設於達濠城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經歷了撤區改鄉、成立達濠公社、改設達濠鎮等。2003年,原達濠區和河浦區合併組成濠江區,汕頭人仍慣稱達濠。濠江區人文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達濠島上便有人類定居的痕跡。除漁鹽業的生產外,因潮汕地區位處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尤其是達濠,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更是成為粵東沿海對外經貿要地。清朝汕頭開埠,成為外來文化的一個輸入口,留下了中西文化交融的印記。濠江區依山傍海,除了92.8公裡長的海岸線帶來的豐富的海洋資源之外,境內風景名勝也是不勝枚舉。
與金平區隔岸相望的巖石風景區,為汕頭八景之首。汕頭開埠時期留下的領事館、洋行等建築遺址形成了獨特的洋樓文化。奇特的花崗巖地貌景觀,屢獲地質專家學者的盛讚和推崇,又因是文學翻譯家蕭乾先生小說《夢之谷》愛情故事的誕生地而充滿浪漫的色彩。
以石刻、鳴泉、怪石三絕著稱的青雲巖風景區,曲徑通幽,泉水淙淙,巖洞奇特,摩崖石刻琳琅滿目,充滿文化氣息。廟宇寺觀依山而建,山上雲巖禪林佛音嫋嫋,與山下道觀琅琅的誦經聲和諧共存,相得益彰,展現了潮汕地區佛道不分的地域特色,享有「海國風光第一山」之譽。
建於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的達濠古城,是舊時招收都的政治、軍事、經濟管理中心,也是全國唯一保存得最完好的「袖珍古城」,是當時因地制宜而建成的一座宜政宜居的建築,除了防禦海盜,也使當地居民免受潮水之災,處處體現了先人的智慧。
除此之外,北山灣、龍虎灘等海濱浴場,澳頭紅樹林生態區等,作為怵閒度假的好去處,也得到越來越多的人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