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的詩詞水平到底怎麼樣,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

2020-12-15 梧桐樹邊羽

作為一部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的詩詞不可謂不多。作為一部小說,《紅樓夢》中的詩詞主要的功用還是推動小說情節的走向,表達小說中人物的才華,總結小說人物的命運。

因此《紅樓夢》中的詩詞分成三部分:判詞、旁白、人物作品。而這三種作品,我們要區分來看。

《紅樓夢》是一部小說,而不是詩集。在書中所出現的任何一類詩詞都是為小說服務的,而小說的重點是人物和情節,真正好的作者會把自身的才華隱藏在小說人物的背後而不凸顯。就像我們平時說好的演員「演啥像啥」,只有演技差的演員才「是啥演啥」。

所以《紅樓夢》中的詩詞水平未必能真正反映作者曹雪芹的詩詞水平。

我們這裡提的是「詩詞水平」,而不是「文學才華」。

判詞類

具體來看這幾類詩詞。因為前面說的小說的緣故,所以第一類「判詞類」詩詞我們根本不用考慮。判詞只是以拆字、諧音等手法寫的韻文,用於揭示人物命運。這種文字儘管構思巧妙,但毫無文採,算不入詩詞的範疇,這不過是路邊攤上算命先生的卦籤。我們幾時見過籤子上的句子真正有文採?

比如寶黛的判詞: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哎呀,這是說林黛玉啊,「玉帶林中掛」,哎呀,「金簪雪裡埋」可不就是說寶釵嗎?判詞就是要達到這種效果,加上「可嘆」、「堪憐」,大家就都知道這兩人命都不好了。說到詩的水平嘛,那還是算了。

旁白類

這一類詩詞作品倒是有可能比較真實地反映了曹雪芹先生的詩詞水平。因為這些更類似於咱們在寫作的間隙對自己小說人物的感嘆,一般都是發自內心的,從自身喜好出發,帶有感情色彩的批註模式。

比如老先生第一回的自評: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這從格式上來說明顯是一首古絕,押仄聲韻,這個韻呢,應該是明清民間流行的北方語言的「十三道大轍」,在戲文中通用,也有今天普通話新韻的味道。作者在寫這類詩歌的時候,不被整部小說劇情左右,雖然也有和整體風格禪理道意相符的味道(類似於偈子),但是表現的主題是相當有哲理的。「滿紙荒唐言」將作者的創作心境表達得淋漓盡致。

同屬這個類別的還有《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總體來說,這些作品因為不被納入小說劇情的推動,反而更具有普適性。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地引用這些詩詞來表達我們今天的各種心境,有多少作者愛死了「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這些詩詞作品的流傳、被誇贊更多地源於「以意取勝」,文採卻是談不上的。還是那句話,雖然可以獨立劇情之外,但肯定受整部小說的鉗制,同樣不能完整代表曹雪芹的真實詩詞水平。

所幸我們只是討論《紅樓夢》中詩詞的水平。

而我們看詩詞水平的高低,意境和形式,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好才是真的好。無藝術,不談文學性。

人物作品

這是書中出現最多的作品。人人會寫詩,賈寶玉會寫,林黛玉會寫,薛寶釵會寫,香菱學詩,就連薛蟠也會「一個蚊子哼哼哼,兩個蒼蠅嗡嗡嗡」。這些作品的大量存在更多地是在表現人物的時候敲邊鼓,襯託出各式各樣的人物性格。

這些作品自然隨著各種人物有高下之分。

我們要看《紅樓夢》的詩作水平的高低,將那些不大懂詩的人物的作品去掉,只選其中高端的作品來看,因為高有天花板,低卻無下限,所以看看能高到哪兒就可以了。

黛玉的《葬花吟》太長,這裡就不引用了。我們大致看幾首短詩,看如何判斷《紅樓夢》的這一類詩詞水平。

賈寶玉隨口吟來,見其才情的《訪妙玉乞紅梅》:

酒未開樽句未裁,尋春問臘到蓬萊。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嫦娥檻外梅。入世冷挑紅雪去,離塵香割紫雲來。槎訝誰惜詩肩瘦,衣上猶沾佛院苔。

林黛玉的《詠白海棠》: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薛寶釵的《螃蟹詩》:

桂靄桐陰坐舉殤,長安涎口盼重陽。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酒未敵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於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餘禾黍香。

這三首都是七律,平仄格式都是沒有問題的,畢竟到了明清,還出現七律不合平仄是不可能的,在字詞的使用上也是唯美精巧。而這三首詩在小說中是得了交口稱讚,也就是說在眾多作品中算得不錯的,也很是為當今的一些文藝愛好者稱讚。

水平高低

詩詞的水平高低有三方面來做出判斷:思想特徵,表現技法,藝術風格。

其中表現技法大同小異,無非古風、格律詩、詞牌、各種各樣的修辭手法,這個到了曹雪芹時代,早就已經成熟完備了,無非是使用是否熟練而已。

而藝術風格就是在前人的基礎上走出自己的路來,細分出各人作品的風格。如賈寶玉的心思空靈,林黛玉的特立獨行,薛寶釵的成熟明理,不同的人就有不同風格的作品。這反過來也就是曹雪芹用詩詞來凸顯各人性格的一種手段。

最重要的是思想性。思想性是詩詞的靈魂,是詩人獨有的精神旗幟。

我們看這三首作品,美則美矣,終歸只是公子才女的生活而已。這些詩是虛浮的,存在於小說演義中的,是不接地氣的。

為什麼會這樣?

這是小說的性質決定的。《紅樓夢》是什麼小說?龐大詳盡的細節描寫之下,生活卻是魔幻的。即便是在真的封建王朝,也不會出現年少俊美又有才情的富家公子哥生活在一堆美麗聰慧的少女之中的現實。

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它是建立在細節描寫之上的魔幻小說。它裡面的人物、情節走不出這部小說,他們的作品也離不開這部小說裡虛構的世界,必然是和小說整體意象相統一的文藝腔、小情調作品。

這些詩,放到現實生活中沒有任何意義。

病態詩風

其實曹雪芹在統一整個小說的詩詞風格的時候,很明顯能看出他是使用了南朝的靡麗之風和晚唐五代的頹靡情緒。選擇這兩個亂世、末世的詩歌風格,當然與整部《紅樓夢》的構思同步匹配的,這同樣也是曹雪芹的詩詞見地。

這兩種風格是一種病態的詩風。唯美浮華,卻弱不禁風。

如果把這些詩詞的風格放到整個詩史裡面來看,這是在初唐就被陳子昂、初唐四傑痛斥的「齊梁體」風格,而曹雪芹不但學取這種詩風,還模仿了明朝唐伯虎的詩風,在南朝風格延續下更加淺白、熟滑。

也就是說,《紅樓夢》裡面的詩詞自動避開了「唐詩宋詞」的偉大進步,開了詩歌史上的倒車。

這樣的詩詞作品,水平能高到哪裡去,怎麼和「唐詩宋詞」作比較?

但是我們要知道曹雪芹是個小說家,他的文字、詩詞都是為了小說的整體風格。

而這些思想性趨近於零的詩詞作品,卻正好契合了現實魔幻主義的《紅樓夢》,成就了這部古典名著。

就詩論詩,這部小說的詩詞水平放到唐宋考場中來說,是不及格的。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這些詩?

因為詩詞水平的高不高,在於讀者水平的高不高。

相關焦點

  • 《紅樓夢》它到底好在哪裡?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喜愛閱讀?
    紅樓夢相信只要一說起中國的古典四大名著,沒有人不知道是哪幾本,即使是一些沒有上過學的人,那也是知道是哪幾本,作者是誰。那麼四大名著中,能夠排在首位的是哪一部?這一點,那也是相信,大家不用做任何的思考,那都能夠脫口而出,是《紅樓夢》,的確在四大名著中,《紅樓夢》的藝術水平最高,而且也是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一部。
  • 《紅樓夢》中的詩詞,美哉!
    《紅樓夢》中的詩,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 —— 木心《文學回憶錄》 《紅樓夢》中的詩詞,是美麗的,韻味美,感情美,更為重要的是,這詩詞是對應著各色人物與各種場合的。
  • 經常寫詩詞或對聯的人,到底是個什麼文化水平?
    平臺上有人提了個問題:經常會寫詩詞或對聯的人,他們到底是什麼文化水平?這個問題的目的不單純。看上去是想解惑,實際上卻在字裡行間有比較嚴重的情緒表達。這真的是想搞清楚寫詩的人文化水平嗎?這是一種有意或無意的將漢字搭建水平和文化水平畫上等號,讓人誤以為會寫詩就一定要有高文化水平,然後再通過現實中的落差來反諷這些人實際上沒文化的陷阱。無意是蠢,有意是壞。文化是個巨大的概念。
  • 《紅樓夢》中不通詩詞的除了王家的女兒,還有史家的她
    《紅樓夢》中才子佳人眾多,一個個不僅容貌俊美,而且文採也極好。便是在其中屬於末等的賈寶玉,隨手也能做出一篇《芙蓉女兒誄》。當然,有文採極好的,自然也有文採不好的。提到這個,想必各位看官第一反應就是王熙鳳。
  • 《紅樓夢》詩詞賞析,美到心碎,道不盡的紅樓情!
    《紅樓夢》詩詞賞析,美到心碎,道不盡的紅樓情!《紅樓夢》詩詞賞析·第一首【石上偈】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系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這一個,好比玉帶掛在樹林中。那一個,就像金簪埋入雪水裡。《紅樓夢》詩詞賞析·第三首【終身誤】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
  • 很多人喜歡紅樓夢,但這三類人不喜歡,你是哪一類人?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藝術性達到了其他古典小說無法匹敵的地步。曲高而和者寡。《紅樓夢》對讀者的要求相對要高。 有幾類人可能不喜歡《紅樓夢》,因為他們缺乏消化和解讀的能力,或者缺少閱讀經典的時間和耐心。
  • 《紅樓夢》為什麼有那麼多續本?為什麼高鶚寫的是最好版本?
    紅樓夢》是一部說不足道不盡的千古奇書。 脂硯齋評語裡關於《紅樓夢》到底是曹雪芹未能寫完便「淚盡而逝」呢?還是曹雪芹已經寫完,但後面四十回在傳閱中丟失抑或被乾隆皇帝強行刪去?至今紅學界依舊沒有定論。
  • 為什麼那麼多人炒菜喜歡放蠔油?蠔油到底是用什麼做出來的?
    為什麼那麼多人炒菜喜歡放蠔油?蠔油到底是用什麼做出來的?美食是現在在我們生活當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一個地位,我們也都知道,對於很多人來說,在製作美食的時候都會放入各種各樣的調料,那麼有一種調料是很多人在炒菜的時候都會喜歡放的,那就是蠔油。
  • 《紅樓夢》中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我們來看看
    炎夏永晝,士隱在書房閒坐,忽然昏昏睡去,夢中看到一僧一道,正拿了頑石到凡間去投胎,因士隱與「寶玉」有一面之緣,僧道便讓他看了一下,但還沒有看清上面的字甄士隱就醒了,這時候奶媽抱了英蓮過來,正式進入「紅樓夢」的故事情節。 我每次讀到這裡就感到奇怪,為什麼要由甄士隱做夢引出故事?後來看到一句脂批,大意為:以甄士隱夢入,以甄士隱夢出。
  • 紅樓夢與金瓶梅有什麼共同點?紅樓夢一主角的原型是西門慶
    《金瓶梅》是《紅樓夢》的祖宗,沒有《金瓶梅》就寫不出《紅樓夢》——毛澤東1961年12月20日講話毛主席這番論斷極為著名,事實上只要細讀過《紅樓夢》與《金瓶梅》的讀者,都能感受到兩本書中存在的某種隱秘聯繫,那麼,二者間究竟有沒有關係呢?
  • 李天飛:為什麼說《紅樓夢》是一部讓人又愛又怕的書?
    甚至光研究《紅樓夢》都可以成為一門學問,叫「紅學」。你肯定多少有過疑惑:「都說它多好多好,我怎麼看不出來好呢?」其實吧,不但你可能不喜歡,著名學者啟功先生也是這樣。他說他小時候第一次打開《紅樓夢》,翻一頁,吃飯、喝酒、看戲,再翻一頁,還是吃飯、喝酒、看戲,這有啥意思呢?乾脆扔到一邊不看了。
  • 《紅樓夢》裡女一號是林黛玉,為何很多人喜歡女二號薛寶釵
    要說筆者第一次有喜歡女二號超過女一號感覺的電視劇,那大概就是央視版《紅樓夢》了。一、為什麼林黛玉是女一號,薛寶釵是女二號?肯定有讀者會質疑,憑啥在《紅樓夢》裡林黛玉是女一號薛寶釵是女二號啊?筆者認為林黛玉是女一號的理由如下:1,前緣《紅樓夢》原名叫《石頭記》,緣起就是石頭和絳珠草的緣分,雖然有人爭論到底賈寶玉的前世到底是石頭還是神瑛侍者,但林黛玉的前世是絳珠草總沒有錯吧,這裡面可沒有薛寶釵啥事。
  • 《紅樓夢》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秘密,為什麼每次讀都會覺得臉紅
    有人說:「所謂紅樓夢,即非紅樓夢,是名紅樓夢。」這話當然沒錯,聽起來也很有禪味,但一般人很難契入,故不能知其所以然。從小說的開場可以看出,作者是想以故事的形式表達某種形而上的東西。女媧補天,女媧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為什麼天可以用石頭來補?這個石頭是物質性的還是精神性的?如果這個石頭是物質性的,那它為什麼會思想意識?
  • 為什麼現在那麼多人喜歡吃生巧?生巧和巧克力到底有啥不一樣?
    為什麼現在那麼多人喜歡吃生巧?生巧和巧克力到底有啥不一樣?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是特別喜歡吃巧克力的,尤其是巧克力,現在還出現了一種生巧格外的受歡迎,可是為什麼現在那麼多人都喜歡吃生巧呢,生巧和巧克力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呢?
  • 《紅樓夢》作者是朱明皇室八大山人的詩詞證據
    八大山人《題墨梅圖》: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說的就是《紅樓夢》這部著作。類似的還有八大山人《書正仙洲先生年翁》句;「文曲可知司姓命,興嗣一字整書看」。八大山人《題自畫石詩》:愛此一拳石,玲瓏出自然。蒴源應太古,墜世又何年,有志歸完璞,無才去補天。
  • 《紅樓夢》中的食物到底好不好吃?
    01小時候看《紅樓夢》,很著急,尤其是遇到美食環節,簡直煎熬。因為家鄉在北方,菜蔬品種不那麼豐富,一到冬天就是白菜土豆吃一冬。對那些名字極其華麗,原料一看就非常精緻的南方食物想像不出來。人參、燕窩在《紅樓夢》裡都出現過,但都不如這個霸道。一個貴族,除了會吃的豪奢,還要吃得有文化感,有歷史感,這才真貴。我們村的礦老闆,就吃不出這麼玄奧的食品出來。都說賈府的《茄鯗》代表了賈府貴族階級的豪奢水平,其實這個牛乳蒸羊羔,更豪奢。
  • 為什麼能喝酒的人都被稱為「雅量」,古代人酒量到底怎麼樣?
    不知道大家身邊有沒有特別能喝酒的人,能喝到什麼地步。小編認識一個人,自稱能喝七斤酒,他本身挺壯,特別能吃,但是沒看過他喝酒。還有幾個同事也很能喝,大概能喝二斤左右,相當有量了。如果有人能喝酒,大家會說他「雅量」,這個說法又是從何而來呢?古人到底有多能喝?
  • 紅樓夢×千家詩,怡紅夜宴花籤詩詞背後的秘密,網友:原來如此
    這一切,都要從賈寶玉生日那天說起……《紅樓夢》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中,大觀園中的姐妹、丫環為慶祝寶玉生日,夜宴怡紅院,行的是「佔花名兒」的酒令——每人掣一枝花籤,每枝花籤上都有一句詩。我國的詩詞,起源於先秦,鼎盛於唐宋,流傳至明清時已近二千年。
  • 千古名著《紅樓夢》中1首描寫春天的詩詞,唯美的經典,值得欣賞
    詩詞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共同的文化基因。千古名著《紅樓夢》中1首描寫春天的詩詞,唯美的經典,值得欣賞鼓浪嶼之波笑天說詩詞.mp302:05來自笑天說詩詞《紅樓夢》第七十回,時值暮春之際,史湘雲因見柳絮飄舞,偶成小令。
  • 探佚學:《紅樓夢》在流傳的過程當中到底丟掉了什麼?
    《紅樓夢》在流傳的過程當中到底丟掉了什麼?探佚分很多層次了,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寫的,那麼後面的他打算怎麼寫?可以寫什麼?這些都可以探佚,是有線索的。雖然資源不是非常豐富,但是絕不是零開始。另外前八十回要不要探佚?前八十回也可以探佚。認真讀《紅樓夢》的人都可能感受到,第六十四,六十七回不太像曹雪芹本人寫的。那到底是怎麼回事?會不會是高鶚續改的,又會不會是脂硯齋幫他補完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