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脯燜淡甲魚,菜脯特有的味道和魚一起燜煮,更能突出魚的鮮味!
鯒魚,也叫印度鯒、山肖、牛尾魚、拐子魚、百甲魚、辮子魚、狗腿魚、尖角子、中魚、山肖、竹甲、刀甲,潮汕人叫它淡甲魚。這種魚全身大部呈黃褐色,目間有小黑斑點,腹側淡黃色。魚身延長而平扁,向後漸細。一般體長20~30釐米、體重100~200克,其肉質堅實,成蒜瓣形。
-
唯有美食不可辜負:在許多潮州菜裡面,菜脯都是非常重要的角色
以前潮汕人民家家戶戶到了蘿蔔收穫的季節都會醃製蘿蔔乾,庭院的平臺曬滿了蘿蔔,日落就把它收起來撒鹽踩踩,日出就拿出來曬曬,日復一日,白白的蘿蔔就會變得黃了、癟了、皺巴巴了,再收起來放入甕中,封個一年半載,菜脯就可以拿出來吃了。新菜脯色澤金黃,肉厚香脆,而十年以上的菜脯則算老菜脯了。老菜脯色澤烏黑髮亮,肉質順滑,老人家都說老菜脯可以消食去積,健脾化滯,所以家裡有瓶老菜脯那就是一瓶備用藥。
-
鰻魚的一個經典吃法,和潮汕菜脯是絕配,下酒下飯真解饞!
鰻魚的一個經典吃法,和潮汕菜脯是絕配,下酒下飯真解饞!鰻魚是魚類中較為另類的一種生物,鰻魚無鯪,體表光滑,身體狹長,皮呈青白色,有水蛇的樣貌,因此也得名「蛇魚」、「白鰻」、「青鰻」等。鰻魚好吃,但前提是要懂得怎麼吃。內陸人吃鰻魚,和海邊人還是有很大不同的。例如我們潮汕這邊吃鰻魚就會有自己的特色。平時我們家做鰻魚,一般都會把鰻魚切成小段來安排,最喜歡的一個做法是加點菜脯一起燜。所謂菜脯也就是醃製曬乾的蘿蔔乾,在潮汕,用菜脯來烹飪鰻魚是絕配,我們這每家每戶都喜歡。如果你要問我:鰻魚和什麼搭配好吃?我會推薦你試試這個,吃一次,保證你念念不忘。
-
潮汕飲食界的「最佳配角」菜脯怎麼吃最好吃?
潮汕菜脯燜冬瓜一說菜脯,大多數潮汕人都會思緒萬千。因為在過去,「踏菜脯」幾乎是每一個潮汕人都必須掌握的手藝。說了這麼多是不是有點餓了,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做做這道菜吧:潮汕菜脯燜冬瓜原料:菜脯、冬瓜、油、鹽。
-
有一種土特產叫漳浦老菜脯!蘿蔔乾常有,老菜脯難得!
菜脯,是阿嬤的味道;是媽媽的味道;更是漳浦遊子懷念的味道。無論是在物質匱乏還是物質豐裕的年代,菜脯都是漳浦人的最愛。
-
潮汕菜脯炒油渣,超香超下飯
潮汕菜脯炒油渣潮汕菜脯,即蘿蔔乾,與潮汕鹹菜、魚露並稱「潮汕三寶」。特別爽口,是送粥的美味小菜。它可以洗乾淨了,撕成小塊吃;也可以拿來煎蛋;有時候還可以搭配魚一起煮,很美味可口。小時候最經常吃的是菜脯粒炒油渣,特別香,特別下飯。
-
王文成先生與老菜脯不得不說的故事
在潮汕的飲食文化中,「菜脯」是一項特別重要的食材。菜脯,即醃製蘿蔔乾,與鹹菜、魚露並稱「潮汕三寶」。汕頭人的早餐多以一碗清淡的白粥為主,有了這碗白粥墊底,一天的生活才算熨帖妥當,而白粥的最佳配菜自然離不開「菜脯」。菜脯有新老之分,新菜脯色澤金黃,味道清甜,口感爽脆。老菜脯色澤烏黑髮亮,味道偏鹹,醇香味較濃,口感軟糯。
-
新品 | 海亮伯:每一個菜脯 都有一段歲月和陽光的味道
這樣,經過自然的陳化和發酵,就成變獨具風味的菜脯了。裝在甕子裡封存的菜脯,一定要用黃泥或者蠟紙封口,避免「走氣」。半年一年之後,甕才會被打開,開始食用了。當然,還有一部分菜脯是放在小壇裡密封,要等很多年以後再打開食用,這是準備珍藏的壓箱底的老菜脯了。新菜脯色澤金黃,肉厚香脆,而十年以上的菜脯則是老菜脯了。老菜脯色澤烏黑髮亮,肉質軟滑。
-
潮汕菜脯,百年鄉情
我聽了有些驚奇,現在母親還曝菜脯,我家已好多年沒有曝菜脯了。因為嫌麻煩,且缺材料,家中食菜脯,都是買的。我才想起,過年前母親拿菜給我們,裡面還有一些「菜頭」(白蘿蔔)。原來,地裡種的「菜頭」多,吃不完,母親便用來曝菜脯,自家吃,衛生乾淨,耐儲存。
-
廣州今潮, 滿足每個吃貨嚮往潮汕菜的胃
至優食材 潮菜餐廳今潮很有辦法,採購團隊總能從海裡、田裡、山裡找到「高人一等」的食材,讓老饕們大過嘴癮。潮汕野生的海捕魚、數十年的菜脯、醬香豐厚的頭抽、汕頭的滷鵝……在這家位於萬盛圍的創意潮汕菜館——一今潮潮汕菜裡,每一道菜都經得起推敲與細酌。
-
漳州陳阿婆古法制「菜脯幹」遠行兒女牽掛「媽媽的味道」
閩南人把蘿蔔叫做「菜頭」,蘿蔔乾叫「菜脯」,菜脯配稀飯,這是無數土生土長的閩南人對早餐的記憶。如果是色澤烏黑的陳年老菜脯,這種軟化到流油的酸甜美食,只是想想,都會讓外出打拼的遊子懷念起家鄉。但是,隨著生活的便利和現代技術的革新,已經很少有人會像陳阿婆這樣,用最傳統的「笨」辦法來加工食物了。去年冬天,她把將近4袋的蘿蔔曬乾,原來200多斤的新鮮蘿蔔只剩下30斤左右的菜脯。
-
【汕頭好食客】阮步兵:潮州菜裡的鄉愁——菜脯的前世今生
菜脯最簡單的吃法就是配糜(就白粥),直接從甕裡取出洗淨,邊喝白粥邊咬菜脯,當然斯文點的吃法是切塊。也有比較老的菜脯,顏色泛黑,味道醇鬱,直接用手撕開,口感綿軟,還有醃製蘿蔔特有的酶香,頗堪回味,兼具開胃消食的藥用。從前人窮吃不起肉,食糜配菜脯常常被用來形容生活儉樸,而今魚肉泛濫,食糜配菜脯成為養生的健康吃法了。
-
晉江竟然有個曾進獻給皇帝的美味特產--靈水菜脯
它區別於其他地方的菜脯是菜頭留的鬃(蘿蔔秧)特別大。所以人們都說靈水菜脯--大鬃。而閩南話"大鬃"與"大掌"諧音,於是靈水菜脯--大掌,便成為膾炙人口的歇後語。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責備對方自作主張,大主意,就說:"你真是靈水菜脯--大掌"。或者某事由某人總管,便讚嘆道:"老兄今天是靈水菜脯啦!"
-
你吃過潮汕的菜脯嗎?你知道怎麼吃好吃嗎?
潮州菜脯即蘿蔔乾,是一道非常經典的地方風味小吃。在潮汕,閩南,臺灣,梅州豐順等地區都把蘿蔔乾稱為菜脯。與潮州鹹菜、魚露並稱"潮汕三寶"。產於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江東鎮洲東村、饒平縣後葛村的菜脯更以其色澤黃珀鮮豔,味道香甜,肉厚酥脆等特點而著稱,深受群眾喜愛。製作特點潮汕菜脯製作:將蘿蔔洗淨,然後放太陽下曝曬,晚間收回,用竹苫圍實,撒上鹽,上面用石頭壓實。
-
繼續在家做潮汕美食:菜脯煮紅口魚
『說到「菜脯」,很多好友都會覺得陌生,其實一點也不稀奇,用咱們這邊的話說,它就是醃蘿蔔。只不過潮汕菜脯的確是又脆又甜,非常有特色,並且它的吃法也是多種多樣,除了配稀飯這種常規操作,還能拿來煎蛋、煮或蒸海魚。我個人最愛的一種美食,就是潮汕菜脯煮小海魚,這不,今天正好給大家做個示範。』 ▼ 菜脯煮紅口魚。為什麼我說潮汕菜脯有特點?
-
菜脯的滋味
原標題:菜脯的滋味 前幾日,一位老姐妹給我送來了剛出甕的新菜脯,打開包裝袋,菜脯特有的香味便撲鼻而來。 閩南菜脯是用白蘿蔔曬乾醃製的。先把白蘿蔔洗淨,切成大拇指一般粗的條狀,攤開在太陽底下晾曬,傍晚收起來撒上粗鹽,並反覆用手揉搓,使鹽分滲入蘿蔔;第二天日出,又拿出來晾曬後按此法操作,反覆幾次,在陽光和鹽的作用下,鮮嫩水靈的蘿蔔收幹了水分,收起來放入甕中,壓個石頭,封個一年半載後開封,就成了菜脯。 新菜脯色澤金黃,散發出濃鬱的香味,這種香味是經歷了陽光和鹽的「洗禮」而沉澱下來的,具有獨特悠遠的味道,十分可口。
-
蔥香肉末菜脯煎蛋,勾起潮汕人的回憶
蔥香肉末菜脯煎蛋聽老一輩的人說,以前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的時候,為了物盡其用和囤糧,潮汕地區的人們都會把秋收後的蘿蔔做成菜脯,和其它菜搭配食用。時過境遷,菜脯做菜越來越多花樣,最常見、最簡單、最好吃的家常菜就是:蔥香肉沫菜脯煎蛋原料:豬肉、香蔥、雞蛋、蘿蔔乾、油。
-
這魚在國內不值錢,吃它的人特少,潮汕人才懂吃,到日本成高檔貨
還帶有點腥味,更受不了,不過這才是原汁原味,吃起來更有營養。魚的種類繁多,有些魚名氣過大,吸引了一大批的吃貨,甚至吃得都快滅絕,如今只能靠人工養殖來維持市場供應,價格很貴,普通家庭根本消費不起,比如野生黃魚與長江刀魚等,還有一些魚在國內大部分地區根本不值錢,就算擺在市場上也不會有人認識它,更別提買,只有潮汕人知道它的價值,懂得怎麼去吃它,甚至它在日本搖身一變成為了高檔貨
-
【饒客情韻696】潮汕老菜脯
憶舊時之菜脯情結老牛饑寒歲月飽當先,薄粥青蔬慰苦年。最憶穿腸多菜脯,三餐就著亦恬然。在學校住內宿最大問題是吃菜了,學校只負責幫學生蒸飯,學生們的菜都是大家從家裡帶去的,別的菜易變質不好帶,這菜脯就是我的最好的菜料,就是這炒菜脯,伴我度過了三年的高中生活。每到星期日上午,奶奶就很早地起床了,她那佝僂的身體站在灶頭角邊,全神貫注地一刀一刀地把菜脯先切好,奶奶有一手好手藝,眼力又好,切的菜脯又細又均勻,長短也合適,全村的人都贊她的好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