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劍河:千島湖幼兒園落戶易地移民搬遷社區

2021-01-21 黔東南新聞

千島湖幼兒園

落戶劍河易地移民搬遷社區

特約記者 盧遠民 姜再菊

清江河畔,盈盈水間。庚子農曆七夕,婀娜多姿的仰阿莎正迎來一場星橋鵲駕的相會。8月25日,通過東西部協作的鵲橋,一場幼兒教育的相會,讓劍河縣大巫溝幸福社區勝卻人間無數。這一天,在這裡,劍河縣幸福社區中心幼兒園掛牌千島湖幼兒園儀式舉行,同時將開展系列幫扶活動。一大早,劍河縣幸福社區中心幼兒園門口已經聚集來了許多人,大家以這樣樸實的熱情迎接一批來自三千裡外的尊貴客人。

淳安經濟開發區向千島湖幼兒園捐贈20萬元

上午9點,在劍河縣委副書記、縣政府黨組成員羅忠勇,縣委常委、統戰部長肖宗燕、副縣長姚偉明陪同下,淳安縣委常委、統戰部長魯連美攜淳安縣民營企業赴貴州劍河對口幫扶團一行抵達幼兒園。劍河縣教育和科技局局長王槐奎主持千島湖幼兒園揭牌儀式和座談會。揭牌儀式上,魯連美和羅忠勇分別代表淳安縣和劍河縣為千島湖幼兒園揭牌,縣領導肖宗燕、姚偉明與兩地開展教育幫扶活動的相關人員、幼兒園全體教職工共同見證了這一美好時刻。

結對幫扶雙方舉辦幫扶座談會

隨著紅綢帶的滑過,金風玉露一相逢,露出金燦燦的「千島湖幼兒園」萌萌大字,全場響起熱烈掌聲。「今後,我們將一如既往重視幫扶工作,立足解決實際問題,推動結對幫扶工作的深入開展,努力為助推苗疆教育發展貢獻淳安力量。」在座談會上,魯連美指出,兩地幼兒園結對合作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互相交流學習、共同探討分析、相互借鑑分享,並實現優勢互補和共同提高的過程,希望兩縣教育幫扶工作強化精準意識,結對學校實際和需求,注重創新機制,整合教育資源,推進校際結對合作。表示

千島湖幼兒園揭牌儀式

「我們要做好服務保障,借力對口幫扶地區教育先進理念,推進提質增效,充分發揮教育幫扶和結對幫扶的引領示範作用。」對淳安縣的結對幫扶,羅忠勇致以深深感謝,並指出,劍河要以結對幫扶為著力點,搭建學校平臺,推動全縣教育事業全面發展,為脫貧攻堅、同步小康提供教育保障,為全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培育出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當天還舉行了園長任命儀式,劍河縣教科局任命淳安縣實驗幼兒園掛職教師雷鳴為幸福社區中心幼兒園(千島湖幼兒園)副園長,淳安縣實驗幼兒園和劍河縣幸福社區中心幼兒園(千島湖幼兒園)還籤訂了結對幫扶協議書。在幫扶資金捐贈儀式上,淳安經濟開發區(青溪新城)黨工委委員、副主任章濤代表幫扶團向幸福社區中心幼兒園(千島湖幼兒園)捐贈20萬元,用於解決幼兒校服等需要。

雙方代表為千島湖幼兒園揭牌

揭牌儀式結束,縣領導和對口幫扶團一行,參觀了幼兒園活動區角、遊戲教室和基本設施。在園區,隨處可見淳安元素,諸如千島亭、千島池是孩子們最愛的樂園。據悉,幸福社區是脫貧攻堅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劍河縣幸福社區中心幼兒園(千島湖幼兒園)於2019年12月建成,佔地面積4770.4平方米,建築面積3845.4平方米,可開設12個教學班,總投資1136.8萬元,其中杭州幫扶資金570萬元。招收學生覆蓋面有幸福社區、民中方向、革東老街、城區等。2020年春季學期該園共招收幼兒179人,其中130人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與淳安縣實驗幼兒園結對,幸福社區中心幼兒園將在淳安先進辦園理念引領下,在優秀師資團隊的助推下,向著五年發展成為省一流幼兒園的辦學目標邁進。

與會嘉賓參觀千島湖幼兒園

相關焦點

  • 當好移民群眾「勤務員」 做好移民家園「定盤星」——惠水移民社區...
    易地扶貧搬遷作為精準扶貧「五個一批」重要工程,是脫貧攻堅的「當頭炮」,更是新時代城市黨建工作的新陣地。近年來,惠水縣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以移民社區為試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保障、能致富」的目標,突出黨建引領,主動拓展易地扶貧搬遷「五個體系」建設模式,不斷深化「五個三」機制,著力引導移民群眾向城市居民轉變。
  • 搬遷入住「旅遊景區」——中和鎮雪花湖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見聞
    這響亮的話語並不是某地產開發商的廣告,而是三都縣中和鎮雪花湖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的真實寫照。為打好易地扶貧搬遷這場硬仗,三都縣中和鎮黨委政府首先在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選址上就「別有心思」,因地制宜的選用雪花洞周圍原本貧瘠荒蕪、凹低不平的荒地,藉助其地處S206省道一旁的地理位置優勢開發利用,通過統一設計和規劃,讓劣勢資源變活
  • 再見,溜索——貴州威寧縣易地扶貧搬遷紀實
    再見,溜索——貴州威寧縣易地扶貧搬遷紀實 2020-08-20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攻堅看貴州】惠水:一個小縣城易地扶貧搬遷的「中國夢」
    【脫貧攻堅看貴州】惠水:一個小縣城易地扶貧搬遷的「中國夢」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7年03月01日 14:38 A-A+ 明田新村,是惠水縣易地扶貧搬遷代表性的安置點。
  • 廣西貴港市港南區打造易地搬遷社區十分鐘服務圈
    近日,廣西貴港市港南區橋圩鎮溫暖小鎮易地扶貧移民安置區「老鄉家園」的住戶江錦梅說。橋圩鎮溫暖小鎮易地扶貧移民安置區是港南區「十三五」期間唯一的易地搬遷安置點。安置點位於橋圩鎮橋圩社區姚屋屯,項目於2016年12月開工建設,2017年12月項目主體竣工投入使用,項目完成投資8857.73萬元,累計安置房建設8棟382套。
  • 把時間搶回來 把損失補回來——貴州易地扶貧搬遷社區復工復產掠影
    貴州易地扶貧搬遷社區堅持「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推進易地扶貧社區全力抗擊疫情、穩妥有序復工復產,努力把疫情對貧困勞動力就業增收影響降到最低,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保障。扶貧車間「防疫」與「生產」兩不誤彩虹社區是西秀區2017年度易地扶貧搬遷城區安置點,實施搬遷1295戶,6088人。2月中旬復工復產工作展開以來,彩虹社區成立了復工復產工作小組,一手抓疫情防控阻擊,一手抓復工復產工作。
  • 【當代先鋒網】貴州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取得階段性成效
    貴州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取得階段性成效  1月6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0年以來,貴州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機制有序運轉,「五個體系」建設持續推進,上下互動、左右聯動、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繼續發揮作用,後續扶持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 河池鳳山易地扶貧搬遷成全國典型案例
    進入『十三五』以來,鳳山縣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戰勝貧困的重要舉措之一,通過移民搬遷的方式,從根本上解決一批貧困戶脫貧問題。」 2015年底,鳳山縣有貧困村46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8萬戶4.94萬人,貧困發生率為25.73%。
  • 貴州省石阡縣: 易地搬遷社區繪就幸福圖
    該縣縣委、縣政府積極貫徹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緊扣「五個一批」脫貧措施,按規劃、分年度、有步驟地組織實施「易地搬遷脫貧一批」工程,共計搬遷4875戶偏遠山區群眾到14個安置點,奮力寫好易地搬遷後半篇文章,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家門就業穩人心  「搬到城裡樣樣都好,誰還願意回村裡?」
  • 高黎貢山保山跨州市移民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2017年以來,根據省委、省政府關於解決高黎貢山移民歷史問題專項工作的安排部署,以及《雲南省解決高黎貢山移民歷史問題總體方案》要求,保山市、隆陽區秉持「各民族兄弟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理念,將高黎貢山移民工作作為一項重要民生工程,納入隆陽區易地扶貧搬遷範圍。
  • 188萬人「大遷徙」 貴州易地扶貧搬遷規模居中國第一
    【解說】12月23日,貴州省經濟工作會議對外公布:貴州已全面完成188萬人易地扶貧搬遷,成為中國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最多的省份。188萬人搬出「窮窩」走進新生活,生活過得怎樣?是否適應?記者日前進行了走訪。
  • 雲南保山市隆陽區完成高黎貢山跨州市移民易地扶貧搬遷任務
    隆陽區人民政府新聞發布會現場(侯開曠 攝)5月13日,記者從保山市隆陽區人民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啟動以來,隆陽區狠抓政策落實、工作落實、責任落實,採取超常舉措高位推進,全區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進展。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陝西山陽縣:社區工廠拓寬易地搬遷群眾就業...
    山陽縣共有104個移民搬遷安置點,目前已建成運營的有8個產業園區、32家社區工廠、11家扶貧車間、95家就業扶貧基地,覆蓋60個移民搬遷安置點,帶動就業5882人,其中貧困勞動力1981人。社區工廠主要涉及飲品、服飾、建材、電子、農產品等加工產業,與產業園區、扶貧車間、就業扶貧基地融合相生、優勢互補。青林實業板巖木工板社區工廠只是32家社區工廠的一個縮影。
  • 山西靈丘:易地搬遷解民憂
    本報記者 潘泓霖攝影報導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靈丘縣對難以實現就地脫貧的貧困人口,堅決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龍渠溝作為靈丘縣的易地搬遷點之一,如今已成為了具有示範作用的社區。2017年,當地政府決定對藏在深山中的溝掌、邊臺、龍玉池3個村落實施移民搬遷。圖為喬遷新居的村民們在排練文化節目。
  • 與41名易地扶貧搬遷戶達成就業意向 貴州綠野芳田有限公司招聘會在...
    7月29日,由西秀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牽頭,綠野芳田有限公司專場招聘會在彩虹社區舉辦,旨在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吸納更多的貧困戶和易地扶貧搬遷戶就業。在此之前,貴州綠野芳田有限公司就與西秀區農民工綜合勞務市場擬定定向吸納20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結合當前西秀區疫情防控和貧困勞動力的就業意願,招聘會特選在彩虹社區舉辦。招聘會現場,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紛紛上前諮詢,填報資料信息,積極尋找適合自己的崗位。
  • 「多彩貴州·相約2020」搬家住新城 幸福來敲門丨貴州紮實做好易地...
    松桃自治縣蓼皋街道團山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扶貧車間裡,20多名工人正在加工錫箔紙。錫箔紙加工完後,將發往浙江等地。如今,這個讓100多名搬遷群眾月收入超3000元的扶貧車間,已成為安置點群眾增收的一個重要渠道。
  • 高質量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與會代表這樣說……
    12月23日,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推進會在貴陽召開。天眼新聞記者第一時間採訪到四位與會代表,就如何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談體會、說打算。結合民政工作職責,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抓好安置區符合條件困難移民兜底保障工作,確保搬遷群眾中特殊困難人員應保盡保、應兜盡兜。二是進一步健全安置區社區治理體系,推進基層群眾自治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把社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建設好,統籌發揮社會力量的協同作用,共同參與社區治理。
  • 易地扶貧搬遷 | 過得怎麼樣?幸福不光是住進新房
    拿到「綠卡」,周遠國終於打消了搬遷的最後一絲顧慮。綠色封皮的易地扶貧搬遷居民居住簿,為移民融入社區新生活亮起了「綠燈」,被群眾形象地稱為「綠卡」。群眾搬入新家,移民社區的工作還遠遠沒有「過關」。池河鎮西苑社區是石泉縣最大的移民搬遷安置小區,鎮幹部陸龍俊被選派到西苑社區,社區黨支部書記、主任「一肩挑」。上任頭半年,他幹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請人上門給搬遷戶開鎖、通下水道,處理「水電卡不會插」「電視機沒節目」這樣的瑣事,「家長裡短都管」。「易地扶貧搬遷,搬的就是人心。」
  • 探訪寧夏易地扶貧搬遷點:「挪窮窩」「斬窮根」
    而經過易地搬遷「挪窮窩」「斬窮根」,「西海固」這個曾被聯合國專家評價為「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正煥發著嶄新的容顏。5月14日,記者來到海原縣,實地探訪當地的易地搬遷點。走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富陵村的小路上,一排排安置房整齊有序,村裡幼兒園、醫院、活動室、圖書室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
  • ...345」社區治理模式做好搬遷後續扶持和社區管理「後半篇文章」
    沿河縣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啟動13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總規劃縣內搬遷安置5241戶24774人,跨區縣搬遷安置5616戶26315人,同步搬遷的非貧困人口3628戶16568人。2018年以來,先後印發了《脫貧攻堅民政保障兜底工作實施方案》《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民政局關於進一步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涉及民政配套措施的通知》《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民政局關於進一步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民政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為推動全縣易地扶貧搬遷「社區治理」提供了政策支撐。成立以局黨組書記、局長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的組織機構,為推進脫貧攻堅組織體系建設提供了組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