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聲川:他為相聲創造了一種現代演出方式

2020-12-19 信息一條

相聲是中國特有的傳統民間曲藝形式。清末民初發源於北京的民俗曲藝,語言上採用北京民間土語,結構上通常以獨立的段子呈現,大致由雙口和單口以及群活等樣式呈現,傳統的相聲主要由生動活潑的語言表演者惟妙惟肖的模仿能力體現,它是所有中國原生藝術門類中最接近西方舶來的話劇樣式,深具大眾易於接受的特點。

賴聲川的《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喚醒了人們對相聲——這一近乎在臺灣絕跡的傳統表演藝術的記憶。那次的演出,可以視之為八○年代臺灣文化史的一次「事件」。那一齣戲造成了舞臺藝術的空前熱潮,它不但使臺灣已滅絕的相聲藝術起死回生,被人們重新省思玩味,且間接掀起了九○年代如火如荼小劇場運動的火苗。不僅如此,也為日後的相聲傳統注入了新的血液。

然而,賴聲川清醒地認識到相聲畢竟是相聲,並不能等同於話劇。他認為:《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是一齣戲,而不是一場簡單的相聲表演,是由五段相聲段子組成的,從1985年開始,利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在不同的時代演出。起始於當代臺北西餐廳舞臺秀的主持人,李立群和李修國變成在當代臺北講相聲的兩位演員,而後時光逐漸後延,演變為 1963 年的臺北相聲演員;退而變成抗戰時期重慶的相聲演員;再退而成為五四時代的相聲演員;最後蛻變為清朝末年北京的相聲演員。賴聲川以學術實驗精神為核心,利用通俗的相聲段子

作為傳播的載體,來組織出一個具有時空轉化、情節勾聯、主題內涵和角色變換的演出,巧妙地通過「相聲」這一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智慧地構建了與觀眾相通的橋梁。

《千禧夜,我們說相聲》是相聲劇的又一力作,以「相聲」為表演形式,以絲絲相扣和彼此呼應的不同片段講述了一個跨越百年滄桑時空、曲折離奇的輪迴故事,故事的場景設在一座具有千年歷史的茶園中,戲開始於 1900 年的老北京,經歷了八國聯軍劫掠後的茶園在一片慘澹中重新開張,兩位落魄的相聲演員正要開講,突然其中一位因遭遇閃電襲擊而生出某種預知的能力,又突然陷入重複語言的「鸚鵡學舌」狀態。於是他們遇到的一位好說相聲的末代皇族貝勒爺一起展開了一段19世紀末的臺北,「千年茶園」的戲臺被原封不動地搬到臺北,兩位相聲演員正在為晚上的演出忙碌,其中一位在記錄自己的夢,他的夢又恰好與上半場的時空對應起來,這一夜,茶園裡來了一位正在為競選做準備的民意代表,於是三人又開展了一段 20 世紀末的相聲對談。

千年茶園不論在老北京還是在臺北,兩位相聲演員總會遇到他們表演上的剋星,而生活在世紀之交的戲中小市民,似乎也老是遇到令他們啼笑皆非的窘境,相聲演員的服裝由長袍馬褂一下變成牛仔褲和 T 恤衫,有點像現代寓言,熟悉的相聲茶樓也在轉幕之間裝上了耀眼的霓虹燈,在這期間也發生了令人聯想的喜劇情境。

賴聲川還在《臺灣怪譚》中利用現代條件「單口相聲」式的獨角戲增加了更多舞臺語彙,融合了單口相聲、說書、對口相聲、KTV、舞臺劇表演的風格,以豐富的獨創的舞臺語彙表現出當代臺灣怪象與亂象。說書人李發被電視屏幕、廣播等手段又幻化成影像中的李發、廣播中的李發,並達成對話關係,儼然又成了「對口相聲劇」。

賴聲川的「相聲劇」沒有傳統戲劇所要求的性格化人物、動作、情節化的事件諸要素,全靠一些相聲「段子」來結構全劇,顯現主題。相聲本來就不只是博人開懷一笑的,還包括對歷史、政治、人民生活所做的特殊解讀,敏銳反應,而賴聲川的系列相聲劇將相聲的兩種功能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他「為相聲創造了一種現代演出方式,一種可以針對政治、社會和文化問題進行討論的形式」。

相關焦點

  • 賴聲川相聲劇《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綺麗版開啟旅行的意義
    十年後,賴聲川重製「綺麗版」《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跟著女生相聲遊世界,聊人生。 12月23日,上劇場藝術總監賴聲川,上劇場CEO丁乃竺,攜該版本演出的上劇團演員司雯、鳳莉、竇進、劉含一起出席媒體見面會,在劇場中「環遊世界」。
  • 「賴聲川專屬劇場」在上海恢復演出
    新華社上海6月3日電(王婧媛 許曉青)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而暫時關閉的「賴聲川專屬劇場」——上劇場,2日晚在上海徐家匯恢復演出。當晚上演的劇目是由賴聲川編劇、導演的經典相聲劇《千禧夜,我們說相聲》。自2000年首演以來,這部相聲劇就憑藉精彩的情節、詼諧的臺詞和新穎的表演形式廣受戲劇界好評。相聲劇的形式在賴聲川所創辦的臺灣表演工作坊得到了進一步延續。上劇場復演前夕,身處臺北的賴聲川通過視頻連線與媒體交流。他表示,之所以選擇這樣一部喜劇作為上劇場恢復演出的開場大戲,是想讓觀眾能夠在劇場放鬆心情,發揮戲劇的心理療愈功能。
  • 《寶島一村》五周年紀念 賴聲川講眷村人故事
    賴聲川2007年入選中國話劇百年名人堂,日本NHK電視臺稱他為「臺灣劇場最燦爛的一顆星」; 美國橘郡記事報稱他為「臺灣現代劇場的創造者......世界上很少劇場藝術家有賴聲川如此廣遠的成就」;遠東經濟評論曾稱他的作品為「中國語文世界中最精彩的戲劇」;美國新聞周刊說他的作品「是最新的印證,臺灣正創造著亞洲最大膽的中國藝術」;新加坡聯合早報說賴聲川的戲「為世界華語劇場創造了一種嶄新的悲喜劇經驗
  • 賴聲川《那一夜,我們在旅途中說相聲》
    【演出名稱】 《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主演】 戴軍、閆楠【演出地點】 北京保利劇院【演出時間】 2015年11月7日-8日 19:30【演出票價】880/680/580/380/180/100元套票:580元*2=1000元【劇目介紹】《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大量採取編導賴聲川豐富的個人旅行經驗為題材。
  • 時隔十八年茶園重張,賴聲川《千禧夜,我們說相聲》重登北京!
    《千禧夜,我們說相聲》是知名導演賴聲川創作的第五部「相聲劇」。曾於18年前在北京上演,「三句一笑,五句一爆」的精彩演出引起熱烈反響,同年還登上了央視春晚。可以說,《千禧夜,我們說相聲》這部戲中故事發生的「千年茶園」與天橋有著解不開的淵源……何為相聲劇呢?1983年,賴生川導演剛從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畢業歸臺,發現原本在臺灣大街小巷處處可見的傳統藝術——相聲,突然消失,令人唏噓。
  • 走進臺灣著名舞臺劇導演賴聲川
    丁珊珊說,在上海,每場演出後,賴聲川老師都會針對需要調整的事項,用筆記一一列出來,不斷打磨這部戲。他也給年輕演員相當的空間去發揮創造。而這也是他多年來所堅持的戲劇理念。  賴聲川表示,與中國傳統戲劇相比,舞臺劇是很現代的東西。在他看來,中國人也應有自己的現代戲劇。  「當時念博士的時候我就在想,我一定要想辦法為屬於中國人的獨特劇場來效力。」賴聲川說。  在美國伯克利大學讀完博士之後,賴聲川回到臺灣,於1984年創作了他的第一部戲《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 賴聲川為「她」舉辦別樣生日派對
    ,藝術總監賴聲川`行政總監丁乃竺來到排練廳,為上劇場5周歲策劃了一場特別的派對。     賴聲川自1985年在臺灣創立【表演工作坊】以來,已經推出了一系列享譽劇壇的佳作,《暗戀桃花源》《寶島一村》《如夢之夢》《這一夜,誰來說相聲》等劇甚至成為了教科書級的華語舞臺劇。
  • 賴聲川的上劇場重啟,觀眾用笑聲把整個劇場填滿
    賴聲川視頻連線參與謝幕6月2日,上劇場藝術總監賴聲川與上劇場CEO丁乃竺在臺北用雲上連線方式,與上海的媒體記者見面。當晚,賴聲川經典相聲劇《千禧夜,我們說相聲》正式上演,使得美羅城裡的上劇場重啟。雖然整個劇場保持了30%的上座限制,全場觀眾不足200人,但觀眾的笑聲卻異常熱烈,幾乎每一個笑點都有觀眾「拼命「大笑。
  • 就在《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
    與相聲不同的是,相聲劇有連貫的情節和故事背景,演員既要說相聲,又要時常跳出相聲來『演』正是這樣一種有趣又內涵的表現形式,在1983年賴老師留學歸來時,他發現他喜歡的相聲在臺灣消失了。近幾年,賴聲川導演幾乎每年都會推出新作,發生在上海劇場的故事《隱藏的寶藏》;力圖教會孩子們如何閱讀的《鯨魚圖書館》;倪妮主演的《么么洞捌》;郝蕾、張杰出演的《曾經如是》等,都備受好評和歡迎~從1985年起,【表演工作坊】保持著每隔幾年就有新的相聲劇產出,為觀眾們帶來無窮的樂趣,1985年《那一夜,我們說相聲》、1989年《這一夜,誰來說相聲》、1991年《臺灣怪譚
  • 賴聲川:看《暗戀桃花源》如同洗「三溫暖」
    臺灣導演賴聲川在北京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看《暗戀桃花源》如同洗「三溫暖」   《暗戀桃花源》是臺灣導演賴聲川的作品之一,賴聲川的頭上有很多光環,比如「亞洲劇場導演之翹楚」、「臺灣劇場最璀璨的明星」、「臺灣現代劇場的締造者
  • 賴聲川「上劇場」迎來五周年,《寶島一村》依舊一票難求
    在上海的美羅城劇場排練廳裡,賴聲川及劇場CEO丁乃竺為劇場點起了生日蠟燭,並和大家一起分享了5年來走過的點滴。他們表示,早在1985年創立的劇團「表演工作坊」以來,擁有一個劇場是他們多年來的一個夢想,而今天,這個「瘋狂的、天真的」理想在上海已經探索實踐了5年。
  • 臺知名舞臺劇導演賴聲川:創意可以「練」出來
    日前,臺灣知名舞臺劇導演賴聲川來到福州舉辦了以「創意之路」為主題的專場演講會。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各行各業都離不開創意的今天,賴聲川眼中的「創意」究竟為何物?為何他說「創作創作,一分創九分做」?
  • 導演賴聲川捧包子與王偉忠講述眷村往事
    11月24日,臺灣著名戲劇導演賴聲川和臺灣電視綜藝界製作人王偉忠一起出現在北京,為二人聯手製作的戲劇作品《寶島一村》造勢。《寶島一村》是賴聲川繼《暗戀桃花源》、《這一夜,女人說相聲》、《如影隨行》之後的一部新作,將於明年2月5日至7日在北京上演。
  • 《寶島一村》再臨南京 賴聲川現場選拔「女弟子」(圖)
    發布會現場,賴聲川興致勃勃地和大家聊起他和南京的淵源、《寶島一村》幕後花絮,甚至還和現場趕來圍觀「大導演」的觀眾聊起了自己的「戲劇人生」。 談南京:執導的一部話劇以南京人為原型賴聲川已經數度來到南京,現場有觀眾說起他曾在南京一所高校做過講座,賴聲川回憶許久才想起。但一談到南京和他導演的話劇關係,賴聲川的記憶卻是無比清晰。
  • 2018年12月合肥大劇院演出排期 12月演出目錄、時間及售票詳情一覽
    史愛東史愛東,德雲社四隊演員,1968年3月21日出生,曾為嶽雲鵬、李鶴彪、孔雲龍、等多位演員捧哏,現為李雲天捧哏。史愛東師從於快板名家梁厚民,同時也是梁厚民的外甥。快板書、相聲演員。就在此時,賴聲川借鑑二十世紀初奧地利作家史尼茲勒(Arthur Schnitzler, 1862- 1931)結構性導向強烈的劇作《循環曲》(La Ronde),以臺北最著名的建成圓環為背景,用圓環的百年興衰為象徵,創作出《圓環物語》,以此表達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複雜而多變的關係。
  • 上劇場三周年 賴聲川十部經典作品將發售半價票
    為繼續踐行「大家一起上劇場」的理念,2019年上劇場獻禮觀眾「好戲半價看」,參與的十部作品包括表演工作坊經典系列之《寶島一村》《一夫二主》《千禧夜,我們說相聲》、搞笑臺北系列之《臺北男女》《愛朦朧,人朦朧》、賴聲川首部創作於上海的作品
  • 文化創意讓長三角水乳交融,上海之後,賴聲川在蘇州再安一個「家」
    坐落於徐匯美羅城的「上劇場」,已經成為上海知名文旅地標之一,駐紮於此的華語戲劇導演賴聲川和他的劇團「表演工作坊」(以下簡稱「表坊」),在五年間不斷為上海舞臺製造驚喜。《暗戀桃花源》《千禧夜,我們說相聲》《圓環物語》《寶島一村》等「表坊」經典不斷復排,《么么洞捌》《曾經如是》《藍馬》《水中之書》等最新原創展現了豐富的舞臺魅力。新的一年,「表坊」又有大動作——它將落戶蘇州工業園區,將「上劇堂-賴聲川戲劇創意學堂」放在蘇州孵化與發展,全面開展兒童3至10歲戲劇創意工作坊與成人生命表演工作坊。
  • 賴聲川:眷村人的根還在他們大陸的家鄉
    紀實:我是朱大媽,非常非常地感謝大家今天來觀賞我們《寶島一村》的演出,等一下散場的時候,在出口的地方,我們特別地為每一位觀眾朋友準備了"寶島一村"包子要請大家吃。1.賴聲川又來了,又是一次笑聲與眼淚的齊聚迸發。上一次,《暗戀桃花源》首次登陸大陸,而這一次,眷戀,在這一村。
  • 【北京】2020郭德綱暨德雲社跨年相聲專場演出
    北京德雲社是以弘揚北方民族文化,培養曲藝人才,服務大眾為主旨的曲藝演出團體,由相聲演員郭德綱創建。九十年代中期相聲藝術走進低谷時,在老藝術家的支持下郭德綱組織起了當初的演出社團"北京相聲大會",經歷了十餘年的風雨歷程走到今日實屬艱辛,然值得欣慰的是經過郭德綱先生和眾多位新老相聲演員的不懈努力,德雲社正在逐步走向輝煌。
  • 賴聲川談劇場:劇院是一場多角關係
    也許一年有一兩次有點意思的演出,但大部分是沒有。有戲曲。我們是一個沒有現代劇場的社會。  最後我要大學畢業了,想出國留學。我可以選擇的有兩條路,一條是文藝創作,我想做小說,寫小說;另外就是戲劇,一個我不太懂的東西。正好那個時候,我跟我太太丁乃竺已經決定要結婚了,要一起出去面對未來的挑戰。我們大概申請了10個學校,她申請的是另外的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