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陂有三種文化,這在武漢13個行政區中數量應該是最多的。
木蘭文化,起始於黃陂北部,二程文化,紮根在中部前川,盤龍文化,位於南部,雖然宣傳的時間最短,但了解的人卻更多。
這三大文化在黃陂的傳播情況是不同的,木蘭文化依託旅遊的發展而傳播,有成績也有遺憾,成績是讓更多的湖北人知道,黃陂有個花木蘭,遺憾的是大部分旅客只認為黃陂是借木蘭的名頭搞旅遊而已,並未真正體會到木蘭文化到底和黃陂有何關係。
二程文化,三個文化中知名度最低的,不僅黃陂大部分人不知道,甚至連土生土長的前川人了解的也不多,雖然前幾年黃陂區重修了二程書院,但只是個表面建築而已,並未深入挖掘程顥和程頤這兩位理學大師對黃陂的影響。
盤龍文化,隨著上世紀5、60年代盤龍城遺址的發現而為世人所知,雖說是「武漢之根」,但上世紀也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2000年以後,隨著文化越來越被人們重視,盤龍文化才開始得到大力推廣,遺址博物館最終得到了建立就是證明。
文化和旅遊將是武漢新的經濟增長點
同學群聊天,在深圳的同學和在武漢的互相吹捧,武漢人說深圳是開放前沿,機會多收入高,深圳則說武漢有歷史,隨便挖塊磚頭出來都是財富。
所以,當深圳都開始宣稱要建設「文化強市」的時候,有幾千年歷史的黃陂當然更應該發揮文化的作用了。
武漢,在開發了沌口和光谷30年以後,急需新的經濟增長點,文旅和會展將是接下來重點發展產業之一,昨天,武漢L導考察了盤龍城遺址博物館,相信此次考察過後,盤龍城遺址公園的建設速度將會更快,希望這個面積相當於10個漢口中山公園的大公園能早日全部建成。
雖然花木蘭只是個傳說中的人物,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還很難說,但黃陂在歷史上兩次被命名為「木蘭縣」卻是真的,一次是南北朝時候的南齊,再一次是隋朝,雖然時間都不長,但至少在古代,官方是認可花木蘭是出生於黃陂的。
黃陂如何讓木蘭這個品牌傳播得更廣呢?光旅遊景點以木蘭二字開頭怕是不夠的吧。
如果你不知道程顥和程頤,你眼中的前川不過是湖北一個普通的小縣城而已,但你如果了解程朱理學,你會發現黃陂縣城其實是一個很有文化底蘊的地方。
前川、雙鳳,魯臺,理趣林等這些今天還在使用的地名,其實都和二程有關,一代大儒,畢竟在黃陂度過了青少年時光,黃陂不應該將其遺忘。
當然,花木蘭和二程並不只屬於黃陂這一個地方,就小編所知道,起碼還有2個以上的地方也在打這兩個文化品牌,或許是為了避免爭端,大家都心照不宣,沒有大張旗鼓地宣揚吧。
黃陂北中南,將三種文化發揚光大
南部的盤龍文化,過去多停留在人們的口頭上,如今隨著遺址公園的建設,歷史被擺在了人們面前,盤龍文化必將被更多人所了解。
中部的二程文化,隨著甘露山文旅城的建設,魯臺將逐漸被越來越多黃陂以外的人們所知道,無數人將通過魯臺而了解二程。
至於北部的木蘭文化,商業氣氛太濃,該適當加入些藝術的東西來平衡一下。
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光大,是一個系統工程,小編才疏學淺,也說不出啥具體的建設意見,各位朋友如果有想法,歡迎在文章後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