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開發區有許多新城區不具備的優惠Z策。
在昨天公開的促進開發區創新提升的意見上,很多試驗性的政策都是從武漢的三個國J級開發區開始實行,小編覺得吧,武漢新城區之所以比開發區落後,不僅是產業問題,服務和管理水平相對較差也是很大的一個因素。
落後的推一把,這才是達到平衡的最佳方法,怎麼武漢只給跑在前面的加油送水呢,難道你真相信他們到時會等你一把或者拉你一下嗎?小編畢業很久了,不會那麼純真,呵呵。
武漢關於開發區的一些新措施
1、國J級開發區可以整合或託管臨近的省級開發區
加快推進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中日產業園、中德國際產業園、中印(武漢)科技產業園、中美大健康產業園等國際產業園建設。鼓勵國家級開發區整合或者託管區位相鄰、產業互補的省級開發區或者特色園區,打造更多集中連片、協同互補、聯合發展的產業共同體。
看來,去年有意向的幾個中外合作產業園還是在推進中,中法和中德位於蔡甸,中日位於黃陂,中印估計是光谷,中美則位於江夏區。
這幾個中外合作的工業園區中,只有位於黃陂的中日產業園有實際動作,幾個月前開始對外招標規劃項目(因某些原因,現暫停中)。
小編感興趣的是這句話「鼓勵國家級開發區整合或者託管區位相鄰、產業互補的省級開發區或者特色園區」,武漢三個國家級開發區中,東湖高新(光谷)臨近的省級開發區是江夏開發區(位於廟山),武漢經開相鄰的是蔡甸經濟開發區(位於常福),臨空港隔壁則是黃陂的盤龍城開發區。
如果按照這個新政策,理論上光谷又可以託管廟山和藏龍當了,武漢經開也可以託管蔡甸常福,臨空港也可以託管盤龍城。
但實際上的可能性真的不大,首先通知裡只是說鼓勵,潛臺詞是雙方你情我願,光谷或許有希望(畢竟光谷和江夏現在正你儂我儂,關係賊好),武漢經開不好說,蔡甸人再次上鉤的可能性不大,至於臨空港是絕對不可能託管盤龍城的,咱黃陂人心氣高的很,一直希望自己搞國家開發區
其實小編是贊同整合的,這才是開發區成立的初衷,先富帶動後富,國家開發區和省級開發區協同發展,有利於武漢的全域進步,城區均衡。
2.開發區最多只能有三種主導產業
在全市產業地圖基礎上,按照每個開發區不超過3個主導產業的原則,抓緊編制開發區產業地圖,構建錯位競爭、優勢互補的產業發展格局。
很好,高新科技不能全部由3個國家開發區包了,也要分一點給4個新城區吃吃,畢竟住在4個新城區的有300多萬人(黃陂101、江夏96、新洲91,蔡甸50),他們不僅需要就業機會,還需要高薪。
3、開發區基礎設施納入武漢基礎設施規劃
將開發區基礎設施納入全市基礎設施規劃,在開發區布局建設5G、大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支持開發區完善教育、醫療、文體等設施,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高品質開發區。
這個開發區包括國J級和省級開發區。
武漢的開發區,即使是國家級,基礎設施也有很多欠帳(光谷東的朋友應該會同意小編說的),更不用談省級開發區了,四個新城區的省級開發區中,除了陽邏的道路水平,水電供應稍微完善點外,什麼盤龍,常福、廟山的基礎設施都需要投入巨資才能趕上本區縣城的水平。
4、優化用人機制
在國家級開發區試點推行全員聘任競爭上崗和末位淘汰制。
這個好,可以大力提高開發區的服務和管理水平,先在三個國家級開發區試點。
5、優化開發區的運營機制
支持開發區建立市場化開發運營機制,由專業運營主體負責區域開發、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投融資、專業服務等工作。鼓勵開發區運營主體根據發展需要實施開放性市場化重組,積極引進外來資本開發運營特色產業園區。
黃陂的宋家崗就是採用的這種模式,由市區兩級組建的武漢臨空投負責該區域的建設、招商等工作,橫店臨空示範園也可以採取這種方法,雖然臨空也有個管委會,但仿佛如不存在一樣(橫店臨空經濟示範園非省級開發區,自然管委會不會有正式編制),既然現在有了這個政策,橫店臨空園完全可以先行試驗。
6、減少開發區管委會管理職能
以市場化運作為基礎,優化管委會職能,建立去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加強開發區經濟發展職能,剝離社會事務管理職能和開發運營職能。
這個很重要,開發區管委會以抓經濟為主,社會管理事物和開發運營管理職能將不是管委會的職責,屬於當地行政區管理。
小編的理解是,對盤龍城管委會來說,今後將只管經濟,社會管理由灄口街道來負責嗎?光谷也是一樣,其範圍內的社會管理將由洪山區和江夏區回收管理了嗎?
還是武漢經開有遠見,早就和漢南區合併了,這樣就不存在光谷和盤龍城的管理問題了。
在小編看來,黃陂的盤龍城和東西湖的臨空港完全應該整合起來(非託管),宋家崗發展服務業,臨空港和橫店發展工業,按這樣統合的話,黃陂和東西湖會雙贏,武漢江北將崛起一個和光谷媲美的新經濟帶,如此,武漢幸焉!
您如何看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