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區、遠城區和郊區,傻傻分不清楚!
今天看到一則消息,長江日報登載的,題目是《武漢鄉村文化旅遊節啟動》,裡面仍然是將黃陂新洲蔡甸和江夏稱之為「遠城區」,更匪夷所思的是,上下文居然出現了兩種稱呼,一個叫新城區,一個叫遠城區,難道G方媒體也要看心情更換這些三環外地方的稱謂嗎?
遠城區這個稱謂是十多年前開始叫的吧,你如果問下度娘「遠城區」,出來的結果令人瞠目結舌,大部分都和武漢有關,看來遠城區的叫法是武漢獨有啊。
我想(都是小編個人推測)為什麼武漢不和其他城市一樣,將黃陂、新洲、蔡甸、江夏和東西湖稱之為郊區,可能和武漢是全國第一個沒有縣的城市有關,如果還叫郊區,就代表武漢有許多農業地帶,但叫城區吧,又覺得這些地方和三環內還是有很多區別,為了體現城市化率,乾脆叫遠城區吧。
遠城區的名字一石二鳥,叫城區代表你們都是城裡人了,前面加個遠,則代表你們和三環內還是不同。
這個遠字,如果只是地理描述,勉強說的通,各大郊區畢竟都在三環外,距離武漢的中心-市Z府起碼15公裡以上,但隨著光谷和沌口的開發,大家就不明白了,光谷到市Z府距離足有30公裡,是盤龍城的兩倍,為啥你光谷可以叫城區,咱們盤龍城和金銀湖卻只能叫遠城區呢?
所以,這個「遠」字其實是心理觀念上的遙遠,舊的思維下,城市就是城市,郊縣就是郊縣,即使你靠近三環部分都城市化了,但和我傳統意義上的城市還是有所區別。
從2010年開始,幾個郊區的稱謂就改為「新城區」了,一個新字非常貼切,這幾個郊區過去都以農業為主,改縣為區以後就以城市化和工業化為主,新字體現了郊區發展模式之新。
本來,武漢三環內叫市區,三環外叫新城區的話也是很不錯的命名方法,但遺憾的是,還是為了凸顯三環內及開發區和郊區的不同,武漢引入了重慶最先發明的稱呼「主城區」,用來命名三環內的7+2個地方(漢口、漢陽、武昌、青山、洪山、光谷和經開)。
但人家重慶用主城區是因為重慶面積太大,下面的縣市,比如涪陵市,其城區面積非常大(建成區70多平方公裡,比孝感城區還大),都叫城區會讓外地人搞不清楚,畢竟朝天門離涪陵市有100多公裡,為了區別,才把重慶市區部分稱為「主城區」。
武漢確實沒有必要用「主城區」來凸顯漢口漢陽和武昌的中心地位,任何一個外地人來武漢,說到市內的話,計程車司機絕對不會把你拖到三環外。
遠處就是主城區了
小編個人覺得,用郊區稱呼黃陂非常貼切(事實上給外地人介紹黃陂,我都說黃陂只不過是武漢的一個郊區而已,這樣顯得咱謙虛,呵呵),咱們本來就是半鄉村半城市的一個地方,我也習慣將從黃陂到漢口稱之為到市內。
郊區並不是個丟人的稱謂,起碼代表環境好,空氣好,住房寬,停車方便。
新城區的叫法雖然抬舉了我們鄉下人,但你又搞出個主城區來對比,其實讓我們也並沒覺得有多麼驕傲。
也許有一天,武漢市13個行政區只有一個統一稱謂「城區」,那時候,武漢絕對發展均衡,農村花團錦簇,城市繁榮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