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又稱呼我們為遠城區呢?武漢需要統一黃陂新洲東西湖的稱謂了

2020-08-16 黃陂觀察

新城區、遠城區和郊區,傻傻分不清楚!

今天看到一則消息,長江日報登載的,題目是《武漢鄉村文化旅遊節啟動》,裡面仍然是將黃陂新洲蔡甸和江夏稱之為「遠城區」,更匪夷所思的是,上下文居然出現了兩種稱呼,一個叫新城區,一個叫遠城區,難道G方媒體也要看心情更換這些三環外地方的稱謂嗎?

遠城區這個稱謂是十多年前開始叫的吧,你如果問下度娘「遠城區」,出來的結果令人瞠目結舌,大部分都和武漢有關,看來遠城區的叫法是武漢獨有啊。

我想(都是小編個人推測)為什麼武漢不和其他城市一樣,將黃陂、新洲、蔡甸、江夏和東西湖稱之為郊區,可能和武漢是全國第一個沒有縣的城市有關,如果還叫郊區,就代表武漢有許多農業地帶,但叫城區吧,又覺得這些地方和三環內還是有很多區別,為了體現城市化率,乾脆叫遠城區吧。

遠城區的名字一石二鳥,叫城區代表你們都是城裡人了,前面加個遠,則代表你們和三環內還是不同。

這個遠字,如果只是地理描述,勉強說的通,各大郊區畢竟都在三環外,距離武漢的中心-市Z府起碼15公裡以上,但隨著光谷和沌口的開發,大家就不明白了,光谷到市Z府距離足有30公裡,是盤龍城的兩倍,為啥你光谷可以叫城區,咱們盤龍城和金銀湖卻只能叫遠城區呢?

所以,這個「遠」字其實是心理觀念上的遙遠,舊的思維下,城市就是城市,郊縣就是郊縣,即使你靠近三環部分都城市化了,但和我傳統意義上的城市還是有所區別。

從2010年開始,幾個郊區的稱謂就改為「新城區」了,一個新字非常貼切,這幾個郊區過去都以農業為主,改縣為區以後就以城市化和工業化為主,新字體現了郊區發展模式之新。

本來,武漢三環內叫市區,三環外叫新城區的話也是很不錯的命名方法,但遺憾的是,還是為了凸顯三環內及開發區和郊區的不同,武漢引入了重慶最先發明的稱呼「主城區」,用來命名三環內的7+2個地方(漢口、漢陽、武昌、青山、洪山、光谷和經開)。

但人家重慶用主城區是因為重慶面積太大,下面的縣市,比如涪陵市,其城區面積非常大(建成區70多平方公裡,比孝感城區還大),都叫城區會讓外地人搞不清楚,畢竟朝天門離涪陵市有100多公裡,為了區別,才把重慶市區部分稱為「主城區」。

武漢確實沒有必要用「主城區」來凸顯漢口漢陽和武昌的中心地位,任何一個外地人來武漢,說到市內的話,計程車司機絕對不會把你拖到三環外。


遠處就是主城區了

小編個人覺得,用郊區稱呼黃陂非常貼切(事實上給外地人介紹黃陂,我都說黃陂只不過是武漢的一個郊區而已,這樣顯得咱謙虛,呵呵),咱們本來就是半鄉村半城市的一個地方,我也習慣將從黃陂到漢口稱之為到市內。

郊區並不是個丟人的稱謂,起碼代表環境好,空氣好,住房寬,停車方便。

新城區的叫法雖然抬舉了我們鄉下人,但你又搞出個主城區來對比,其實讓我們也並沒覺得有多麼驕傲。

也許有一天,武漢市13個行政區只有一個統一稱謂「城區」,那時候,武漢絕對發展均衡,農村花團錦簇,城市繁榮富裕。

相關焦點

  • 今年,武漢的房子好賣不,黃陂新洲等新城區情況又如何呢?
    武漢15個區域中,每月新建商品房銷售過千套的不多,大約有8-10個區域,基本上集中在四個新城區,兩個開發區(光谷和東西湖),以及中心城區中江岸、漢陽和洪山等還有空地的區域。小編昨天統計了武漢四個新城區新建商品房銷售情況,數據來自武漢住房保障局官網,之所以統計了四個,是為了對比分析,有的朋友可能會說,你為啥非要和別的地方比來比去呢,朋友,如果不對比,你何以知道自己水平到底如何?沒有對比,何來進步?
  • 武漢明星區東西湖的前世今生
    2000年左右的時候,黃陂和新洲,至少在區政府所在地的城鎮發展上是領先東西湖的。但現在呢?再對比吳家山,邾城和前川,顯然東西湖領先黃陂和新洲起碼有3.852米(沒有丟幾條街那麼遠啦)。東西湖現在是武漢市明星區,但其歷史不說新武漢人,估計大部分武漢土著也不太清楚,今天我們就來擼一擼東西湖的歷史沿革,看看這個地方到底是怎麼個情況。東西湖,移民之區,武漢的「深圳」。
  • 武漢各城區GDP大致數據出爐,三個開發區勢頭強勁,黃陂區居第七
    武漢的千億區有7個,漢南、武昌、東西湖、江岸、江漢、洪山和黃陂(光谷,武漢經開和臨空港都是功能區,不具備統計GDP功能,行政區才可以公布,所以武漢經開需要和漢南合併,臨空港也需要和東西湖兩個牌子一套人馬)再看按開發區、主城區和新城區分開對比後的圖。
  • 武漢放射性道路中,哪個新城區數量最多,哪個開發區道路最寬呢?
    武漢六環線路圖公開,黃陂新洲進去一半,蔡甸江夏則劃入了2/3),小編認為,對於武漢黃陂新洲江夏這些新城區來說,射線相對於環線更為重要,因為現階段新城區的產業仍需要接受武漢中心城區和開發區的輻射,環線雖然連通了幾個新城區,但由於新城區之間的商業聯繫並不緊密,作用只能說聊勝於無吧(但隨著武漢新城區的發展以及區與區之間的聯繫加強,環線的巨大作用或許會在10年後凸顯出來)。
  • 十年裡,武漢幾個新城區究竟發生了什麼?誰才是真正的第一呢?
    統計表格如下:從這個統計表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10年裡,黃陂和新洲經歷了一個輪迴,2009年,武漢新城區按GDP高低排名為黃陂-新洲-江夏-東西湖-蔡甸-漢南,然後從2010年開始,黃陂和新洲的排名就節節下降,被江夏和東西湖反超。
  • 武漢天河機場的機會真的來了嗎?黃陂、東西湖和孝感一起騰飛吧
    既然貨運量要提升,機場周邊的臨空經濟當然也就必須要大力發展,東西湖和黃陂也將要騰飛了吧。武漢江北地區,都有利好消息這個三年計劃裡,還包括了發展鐵路和水運。從現狀看,武漢的水運和鐵路主要集中在江北地區,中歐班列的始發站位於東西湖吳家山,曾經的亞洲最大貨運編組站位於黃陂橫店,長江中遊最大水運港口也位於新洲陽邏。
  • 東西湖環湖路通車了,網友問,黃陂盤龍城的後湖綠道呢?
    2、東西湖面積小,黃陂面積太大。金銀湖修條路很容易,最長多不超過10公裡,投資相對較小,而黃陂,隨便修條路就是20公裡起步,投資巨大。金銀湖的環湖路不過13公裡,而後湖環湖綠道則有50公裡,投資需要近30億。
  • 到處是空港和臨港新城,黃陂和新洲區能否確定自己才是核心區呢
    鄂州有空港新城了昨天,有朋友發圖片給我,說鄂州開始將鄂州貨運機場周邊稱呼為「空港新城」,問我這個黃陂人有啥看法沒?俺只有苦笑,能有啥看法呢,首先空港新城又不是官方稱呼,當然誰都可以用,其次東西湖都叫臨空港了,黃陂還能反對鄂州這麼叫嗎?
  • 盤龍城,漢口北,莫非他們不是黃陂城區?
    官方,還是應該區別黃陂和前川吧,前者是一個區的名字,後者只是一個街道的稱謂。但遺憾的是,很多部門居然學老百姓,將前川標記為黃陂,比如下圖。前幾天路過前川,在城南人民道附近看到這麼一個標誌牌,上寫「黃陂城區」,這個稱呼讓小編迷惑了很久,這是啥意思呢?只有到前川才算到了黃陂的城區嗎,那路過的盤龍城和漢口北算不算黃陂城區的一部分呢?
  • 武漢新三環最大可能經過府河北,恭喜黃陂和東西湖了
    網友對盤龍大道到底是哪條路爭論不休,自然對新三環的規划走向也眾說紛紜,小編也寫了相關文章,提出了自己個人的一點看法(點擊後文藍色字體連結即可閱讀,黃陂說盤龍大道和新三環將有望共線,武漢北三環真的會外擴嗎?)
  • 遠城區置業競爭激烈 陽邏與橫店怎麼站隊
    眾所周知,武漢的剛需已經漸漸向遠城區外溢,2018年上半年樓市成交排行榜江夏、東西湖、黃陂等片區也是名列前茅。在我們關注購房者動向的同時,開發商則在我們之前就開始布局遠城區,從2017年至今年上半年,遠城區在土拍市場也是競爭的十分激烈。
  • 武漢新的九大支柱產業下,黃陂、新洲和江夏都能分到些什麼呢?
    這種安排下,黃陂、新洲、蔡甸和江夏的工業說白了就是做三個開發區的供應商,龍頭在開發區,新城區撿點殘羹冷炙吃吃。最新消息裡,武漢產業體系現在談的是「965」,即9大支柱產業,6大新興產業以及五大未來產業。
  • 大漢口和深圳的格局很像,武漢郊區是否也能借鑑深圳發展模式呢
    郊區的話,寶安區和東西湖地理位置完全相同,龍崗區則近似新洲,至於中間的龍華新區部分則是黃陂了。深圳寶安&武漢東西湖:相似指數★★★★★,評分98分。寶安的西鄉街道和關內的南山區已無縫連接,東西湖的金銀湖和武漢的江漢區手足相交,寶安區政府所在地的新安街道和南山只隔一個檢查站,東西湖的吳家山和礄口中間也只有一道張公堤。今日的深圳寶安,雖名義上還是關外,但大多數人已將她視為關內,武漢的東西湖,名字還是遠城區,但誰都知道她才是真正的武漢第八主城區。
  • 武漢四個新城區中,蔡甸江夏的產業很明確,黃陂新洲仍在摸索中
    這則信息中,您看到了什麼呢?那就是蔡甸的主導產業看來還是圍繞汽車展開,或許我蔡甸沒有整車廠,但武漢經開就在旁邊,我們接受經開的輻射,大力發展汽車產業鏈。、臨空港的網安等),如果轄區內有國家開發區,那當然很好辦,但對於武漢的四個新城區來說,轄區內因為都沒有國家級的開發區,自然沒辦法像光谷沌口和臨空港那樣聚焦在一個或幾個高新產業上面,於是問題就來了,我們是該發展自己的產業呢,還是圍繞開發區發展,接受他們的輻射呢?
  • 武漢4大新城區學校和學生人數哪裡最多?黃陂、江夏還是新洲呢?
    於是就想起了這個題目,嘗試比較下武漢四大新城區的初高中學校和學生數量吧,不為別的,只想看看哪個區的年輕人更多,畢竟現在全國的大城市都在搶人,因為大家都清楚誰的人多,特別是誰的年輕人呢,誰的未來就更加光明。 如果你不同意,請看看東北和武漢吧。
  • 武漢四個副城裡,兩個在黃陂!
    武漢提出的四個副城分別是:東湖高新(光谷)副城、武漢經開副城、臨空經濟區副城和長江新區副城(相比去年的3個副城規劃,今年增加了一個長江新區副城),後面的兩個全部或者部分位於黃陂區,這代表黃陂騰飛的機會真的來了嗎?黃陂將如何跟上這個改變呢?
  • 如果沒有黃陂盤龍城,東西湖宏圖大道會不會又是一個諶家磯呢?
    眾人齊噓他,你個槓精,宏圖大道是東西湖的,盤龍城是黃陂的,貴就貴在名字上,哈哈哈。 卓爾當初放棄在黃陂盤龍城開辦武漢客廳,改在宏圖大道也就是遵循了上面原理。 假如黃陂不開發盤龍城,那麼也就是A村莊沒了,你的超市會只能放在B和C村莊,作為一個商人,你會選擇放在人流量更大的漢口村還是人流量很小的宏圖村呢? 答案不言自明吧。
  • 新榮客運站停運後,新洲到武漢中心城區越來越不方便
    圖片來自網絡關停老舊的新榮客運站,讓設備齊全、車輛舒適的漢口北客運中心更好地為廣大乘客服務,原本是一個「好消息」,但是一個月過去了,很多乘客反映,現在從新洲乘客車到武漢市中心繞路遠漢口北客運中心位於黃陂區,這就意味著乘客從新洲出發到武漢中心城區,要先到黃陂,再輾轉到市中心,費時又費事。此前,有人說,以後將開通直達市區的公交車,但一直還沒有落實。
  • 武漢新城區裡,首個跨街道經濟區成立,黃陂騰飛將從航空城開始
    武漢航空城的概念提出的很突然,去年機場周邊還是在談如何建設臨空副城,黃陂區7月份公布的2035年規劃裡也沒有航空城的概念,這個規劃裡武漢江北地區還是圍繞臨空副城概念建設(臨空副城包括黃陂部分和東西湖部分)。
  • 武漢第六家國家級產業基地落戶黃陂,目前進展如何呢?
    繼三個國家級開發區都有自己的產業基地以後,4個新城區其中的3個也迎來了國家級產業基地的落地,分別是:光電子基地在光谷、汽車基地在沌口,網安大數據基地在東西湖,大健康園區在江夏,航天產業基地在新洲,軌道裝備製造基地在黃陂(只剩下蔡甸暫時還沒有國家級產業基地落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