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你們,感謝你們讓我女兒和外孫平安,我給你們鞠一躬!」這一幕,發生在瀋陽醫學院附屬中心醫院分娩室裡。瀋陽產婦方女士生產時胎位不正,眼看這種情況給產婦分娩造成了嚴重阻礙,該院產科醫生決定徒手旋轉胎頭,將「枕後位」寶寶成功「轉正」,保證孕婦順利生產。
讓順產意識深入人心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是每個家庭的頭等大事,我們在不斷提升服務質量的同時,一直致力於降低剖宮產率。」瀋陽醫學院附屬中心醫院產科主任孟斐給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12月7日,21歲的產婦方女士出現了有規律的宮縮和肚子疼,「當時孕婦覺得陣痛難忍,所以決定使用醫院已經很成熟的分娩鎮痛,可是方女士分娩時卻不是很順利,出現了宮縮乏力。通過檢查發現,胎兒的胎位不正——枕後位。」
發現胎兒是持續性枕後位後,孟斐主任和王影醫生一起商量如何能讓孕婦順產,試圖通過改變孕婦體位糾正胎位,但沒能成功。在經過一番綜合考慮後,決定手法旋轉胎頭,把對胎兒和產婦的可能性傷害降到最低。醫生右手手心朝上,置於胎頭枕部,拇指則放在胎頭前側面,握住胎頭,輕輕地上推至骨盆腔的最大平面,一點一點轉動胎頭,這個過程持續了30多分鐘,轉成了適合順產的枕前位。「伴隨著新生兒響亮的啼哭聲,所有的醫護人員都笑了!」此時,方女士的家人在產房外聽到了喜訊後,激動地向大夫深深鞠了一躬,表達自己的謝意。這才有了開頭的那一幕。
多年來,很多枕後位的患者往往選擇「一剖了之」,但這並非良策。「我們就是要使順產意識深入人心,為降低剖宮產率盡我們產科醫護人員的最大努力。」孟斐主任稱。
儘可能消除無指徵剖宮產
孟斐稱,近年來,中心醫院產科利用孕婦學校進行健康宣教,普及自然分娩的相關知識,減少社會及家庭對分娩認識上的誤區;加強醫護人員處理自然分娩的能力,定期進行業務培訓,使其較好地掌握產程觀察、難產處理以及陰道助產技術,儘可能消除無指徵剖宮產。
前幾日來就診的38歲產婦吳女士屬於典型的高危產婦:體重200多斤、妊娠糖尿病、高血壓。主管醫生黃東靜接診後檢查發現:吳女士羊水過少不足300毫升,臍帶繞頸一周,雖然這些都增加了順產的風險,但綜合考慮孕婦糖尿病合併妊娠,避免剖宮產切口癒合不良等造成二次傷害,且監測產婦生命體徵較平穩,醫生在與產婦和家屬充分溝通後,決定讓吳女士試產。
在醫生和助產士的嚴密監護和保護下,產程緊張但順利地進行著,就在宮口開到8釐米時,胎心監護突然提示有一過性胎心降到90次/分,醫生及時調整孕婦體位及吸氧,很快胎心恢復了正常,危險再一次被化解。最終產婦正常分娩一8斤多重的大胖娃兒。產婦和家屬給醫護人員們豎起了大拇指。
「近年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數量呈上升趨勢。」孟斐主任稱,中心醫院產科為此新開設了孕期營養門診,由遼寧省營養學會主任委員徐鳳豔主任出診,為準媽媽答疑解惑,提供專業孕期飲食營養指導。
綜合救治能力處於國內先進水平
瀋陽醫學院附屬中心醫院產科是集醫療、教學、科研、婦幼保健一體的三級甲等大型綜合性臨床科室。國家衛計委、省市三級覆審首批獲得省級愛嬰醫院稱號。產科是瀋陽市危重孕產婦搶救和轉運中心、瀋陽市衛生局候任重點專科、瀋陽醫學院重點培育學科、國家婦產科住院醫師規培基地、瀋陽醫學院臨床研究生培養基地。
中心醫院產科依託急診、內外科、兒科、麻醉科、ICU和重症感染ICU等強大的綜合實力,發揮大型綜合性醫院優勢,保證了產科危重病人的搶救成功率及高危新生兒疾病的及時救治,形成「接力式、全方位、高水平」的急危重病救治體系。開展了妊娠高血壓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甲狀腺疾病及產後出血、羊水栓塞、產科DIC的臨床科研研究及診療搶救工作,為降低瀋陽市孕產婦死亡率作出貢獻。
產科難治性產後出血及DIC綜合救治方面處於國內先進水平。服務範圍面向全市,尤其是瀋陽市西部地區。分娩鎮痛在該院已廣泛開展,同時提供一對一專屬服務,獲得患者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