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椒江區大陳鎮望夫礁陸島碼頭工程設計審查會召開。這個設計年通過能力為客20.7萬人次、貨5.2萬噸的新碼頭,預計今年完成前期報批,並爭取開工建設。這意味著,可停靠1000噸位船舶的大陳島客貨運碼頭時代即將到來。
滄海桑田60餘載,荒島變「東海明珠」的傳奇上,又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上世紀80年代建成300噸級的陸島交通碼頭,直至即將新增現代化高噸位兩用碼頭,不斷跨越提升的碼頭時代,正如大陳島高潮迭起的發展徵程。
曾經百廢待興的大陳島,蝶變成今日幸福宜居島。
2006年8月29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上島看望老墾荒隊員和島上幹部群眾,指明「小康的大陳·現代化的大陳」建設目標,發出「大陳島開發建設大有可為」的號召。在他的激勵和指引下,新一代的「墾荒人」繼續破難攻堅,書寫著這顆「東海明珠」新傳奇。
項目興島
發展之花次第綻放
8月中旬,一支招商引資隊伍從大陳島出發,向外對接和尋找發展契機。
大陳島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大陳鎮黨委書記倪國正帶隊,各部門成員組團,一行7人跨過海,繞過山,坐動車去上海、南京、寧德等地,進行為期一周的招商引資。
「到上海成功對接觀光農業項目後,不久的將來,上大陳將種植眾多蔬菜瓜果等農作物,並建設燒烤區,搭建小木屋,遊客們將享受海邊農業的獨特魅力。」倪國正興致勃勃地憧憬此次招商之旅。據介紹,他們還將去房車基地、深海養殖場等地進行文旅、漁業等產業的項目對接。
其中,黃魚養殖項目的進度,尤為牽動著眾多大陳人的心。此次颱風過境,不少養殖戶的銅網受到損壞,遭受到一定程度的經濟損失。「我們此次前去,將引進更先進的網箱設備,更好抵禦颱風等突發自然災害對島上發展的影響。」
近日,大陳黃魚入選農業部「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繼「年度最受消費者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後又一國級殊榮。奮發圖強的「新一代墾荒人」,不斷推陳出新,改質提升,借項目撬動海洋產業乃至整個島嶼的發展引擎。
翻開大陳島項目招商手冊,大黃魚養殖配套基礎項目已經成型,未來將建成一個集檢測、分揀、冷凍、包裝、運輸、魚病治療防疫、網箱建設維保於一體的配套項目,並在椒江城區建設一個物流中心,為島上所有黃魚養殖企業提供物流服務。更專業化、一體化的大黃魚發展體系呼之欲出。
項目興島所言非虛,持續「加碼」的項目投入,讓島上發展之花次第綻放。今年以來,椒江區、台州大陳島開發建設管委會對照市「兩抓」年工作要求,破難攻堅,掛圖作戰,實現島上開發建設重點項目共39個,總投資額22億元,其中2019年開工項目9個,續建項目10個,完工項目11個,完成前期項目9個。
民生惠島
「兩個大陳」指日可待
「這麼大風大雨的,天亮後醫院各項工作繼續開展,我們住著都很安心。」「利奇馬」登陸當天凌晨,風力強勁,大陳島上霎時停電。漆黑一片之中,搶修隊緊急出動,拂曉就恢復了大陳鎮政府、避難中心、衛生院等關鍵區域用電。高效而充分的應急舉措,給了島上王阿婆一份溫暖踏實的安全感。
在「颱風」這項測試中,大陳島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也交出了一份民生高分卷。百廢待興的「荒島」,如今已蝶變成設施齊全、幸福宜居的「東海明珠」。
近年來,始料未及的幸福生活,加速展現在島民們的眼前:80周歲以上老人可以免費就餐,島民乘坐景區公交全免費,島民辦事基本實現「陸上辦事不回島、島上辦事不出島、海上辦事不上島」,水電路全暢通,全島實現了垃圾分類全域化……
「我最欣慰的事是聽到有人說,每次來大陳,次次有變化。」大陳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王嘯嘯籍貫臨海,兩年前第一次上島,就醉心於這片美麗富饒的地方。她暗暗下決心,要同其他的「新時代墾荒者」們一同為大陳島發展添磚加瓦。
她打開常常翻閱的「兩個大陳」建設指標表格,可以看見,人民生活、民主法治、文明建設、資源環境等方面任務被細分為59項,並附有完成時間表,各單位部門必須嚴格按此掛圖作戰。據悉,2017年已完成14項,2018年完成22項,合計36項已經完成,2019年通過加大投入預計能夠完成11項。
「將口號落到實處,一項項落實惠及民生的實事,是實現『兩個大陳』的重要法寶。」 王嘯嘯介紹,接下來,該島將按照幸福宜居平安島建設目標,進一步深化「漁小二」代辦制,深入推進垃圾革命、廁所革命、交通革命;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改善人居環境;大力發展海島旅遊業,促進漁民轉產轉業,打造海島鄉村振興樣板鄉鎮。
旅遊「靚」島
「東海明珠」魅力升級
「到啦!你看,這就是大陳島碼頭。」8月3日,高速客輪「新海濱」號首航順利抵達。特意趕來「嘗鮮」的市民王紫瑩拉著同伴說,「70分鐘就可抵達,跟之前比省了一半時間。」
據了解,「新海濱」號是參與大陳島航線的又一新成員。與現有的客輪相比,「新海濱」號具有更多優點,船身加長5米;分為上下兩層,並設有普通艙、頭等艙、VIP艙3個艙位;客艙也更加寬敞,艙內設計更大氣,速度更快。
風光旖旎的大陳島,吸引了眾多遊客慕名參觀遊覽。2018年下大陳島客運量就超過20萬人次,隨著人流量的與日俱增,「東鎮山」「新海濱」號等新客輪也應運而來。
而反過來,運載力更強、更便利的交通升級,也提升了大陳島的吸引值。近年來,大陳島不斷深度開發旅遊資源,憑藉交通升級、環境改造、景點提升、特色挖掘等工作,使得海水更藍、空氣更清新、海島更靚,「東海明珠」的魅力不斷升級。
據悉,文化底蘊深厚的這個寶島,正在重點打好以青墾文化為主題的紅色牌,以軍事文化為主題的軍旅牌,以兩岸鄉情文化為主題的鄉情牌和以自然風光為主題的生態牌。
大陳美景圖,隨著旅遊開發仍在不斷勾勒中,給人以無限遐想。繼投資1.5億元的一江山島景區建成並對外開放後,投資2億多元的上大陳烏沙頭、下大陳甲午巖兩大核心景區基本完工,2018年,總投資6.7億元的15個項目集中開工建設,青墾文化舊址公園、墾荒紀念館、兩岸鄉情文化園、梅花灣核心區塊改造等項目順利推進,梅花灣亮化(一期)完成建設,省地質公園建成開園。
編輯:一舟
校對:侯百、劍風
審核:旭敏
來源:台州新聞移動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