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渡臺灣海峽下水開遊 湖南衛視直播72小時不間斷拍攝

2020-12-21 華夏經緯網

    18日上午,臺灣新竹晴空萬裡風和日麗,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兩岸接力泳渡臺灣海峽」活動就在這裡的南寮漁港海灘舉行,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臺灣新竹市市長許明財、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周青松,中華臺北成人遊泳協會林添進,中國遊泳協會副秘書長江斌,湖南廣播電視臺、中天電視臺等高層領導等嘉賓參加下水儀式;中午12時湖南衛視、湖南都市、中天電視臺並機向全球觀眾直播了此次活動。

  下水儀式送上美好祝福

  上午12時,氣溫逐漸升高,湖南廣播電視臺、中天電視臺的數臺直播傳輸車在現場依次排開、所有直播工作人員都已就位,而在數公裡的海面上,湖南電視臺的直播船隊早已就位等待;伴隨著海風的輕撫,下水儀式正式開始,新竹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領導向與會嘉賓隆重推薦此次活動,並高度肯定了兩岸交流又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應約致辭,為兩岸健兒送上誠摯祝福。

  大陸健兒葛煜和臺北遊泳健兒羅寯一起代表全體泳渡健兒宣誓,主辦方向兩人授旗之後,所有遊泳健兒向海邊奔去,而按照當地習俗,現場還舉行了祭海儀式,原住地漁民跳起了當地祈福的舞蹈,共同祝福此次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海上直播船編隊拍攝全力護航

  遼闊的海面金光閃閃,根據活動先前的組織和安排,湖南電視臺的直播船隊從基隆港出發,經過9個小時的航行,早已在新竹指定海域待命,海灘上熱鬧的下水儀式,船上的工作人員通過望遠鏡都可以一覽無遺。此次核心直播船隊共有1輪3艇組成,其中一艘是噸位近四千噸的「合富號快輪」,另外3艇主力由2艘遊艇和一艘帆船組成,其他還有數艘橡皮快艇為泳渡健兒們提供保駕護航。

  中天電視公司董事長馬詠睿、湖南廣播電視臺常務副總編輯盛伯驥,共同為此次活動打響了發令槍,兩岸全體泳渡健兒齊喊著鼓勁打氣的口號一起走向大海,在遊遠之前,他們在海中向岸上的朋友揮手告倍,隨後隊員們像魚兒一樣向著大海深處奮力遊去;雖然今天晴空萬裡風和日麗,但海面的浪花並不平靜,負責下水儀式拍攝的水上摩託艇一線排開,在浪花中左右搖晃,而遠處的大型直播船隊正在等待著泳渡健兒的到來。

  接力泳渡面臨諸多危險考驗

  臺灣海峽早期被稱為「黑水溝」,水流湍急洶湧,因而有「10去6死3留1回頭」的傳說。臺灣海峽海底地形由深變淺,容易造成漩渦,洋面由寬變窄,水壓增高水流變快,急速的水流加上漩渦,使得臺灣海峽兇險異常。此次兩岸健兒橫渡臺灣海峽活動,引起了社會各界熱切關注,而預計的72小時日夜不間斷泳渡,泳渡隊員們能否克服重重困難,能否挑戰人類自身極限,能否成功橫渡這一切都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和牽掛。其中臺灣海峽的海洋洋流、潮汐、鯊魚、水母等大型海洋生物,都將影響和威脅著此次泳渡的隊員們。

  主辦方在直播護航船上安裝了大型鯊魚驅趕聲波設備, 每位泳渡隊員隨身也帶有驅鯊器,隊員們穿著的泳衣經過特殊設計,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水母等海洋生物的攻擊和傷害,而海洋洋流和潮汐,就只能靠隊員們自身的挑戰和努力了。湖南電視臺負責此次直播活動的總導演羅迎春告訴記者:「如果海浪在五六米左右,隊員們都會努力去挑戰,如果超過六米,考慮到泳渡隊員的安全,將會通過衛星定位後,讓泳渡隊員上船暫避等待風浪過後再繼續下水橫渡,按照國際泳協仍可的方式,預計此次橫渡將實行日夜接力遊,大約需要七十多個小時,全體一線直播工作人員也將在船艇上連續幾天堅持拍攝紀錄;但不排除碰上惡劣天氣,泳渡面臨的困難更大,時間自然將更長,湖南電視臺直播團隊也為此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但大海的環境變化誰也無法具體預料和安排,大家都將全力以赴去共渡」。

  此次兩岸健兒接力泳渡臺灣海峽,規則如下:所有遊泳健兒將一起下水泳渡一段距離,之後,第一棒的臺灣泳渡健兒繼續前行,其餘健兒上船等待,數小時後,將由大陸的第一棒泳渡健兒下海,接力替換臺灣泳渡者,如此交叉循環,最後離終點岸邊1公裡時,全體運動員再一起下水,和最後一位抵達岸邊的泳渡者攜手登岸。在挑戰過程中,如遇不可抗拒力因素,泳渡者可在衛星定位後上船等待下水時機,待氣象條件允許時再繼續進行挑戰。

  海路雖遙但心越走越近

  「兩岸健兒橫渡臺灣海峽」活動經國務院臺辦和國家體育總局遊泳運動管理中心批准,由湖南廣播電視臺、臺灣中天電視公司、福建平潭社會發展局、北京橫渡體育發展有限公司聯合發起並協辦,由中國遊泳協會、中華臺北成人遊泳協會共同主辦。截止記者發稿之時,泳渡隊員們已經遊至大海深處,前面許多未知的困難將考驗健兒們,同時考驗著湖南電視臺的直播團隊。此次湖南衛視、湖南都市、臺灣中天電視臺將對外進行數場大直播,並全程開出新聞窗口報導最新進展,此次活動還有數十個電視臺和電臺、網站通過全面開放的公共直播信號,全面轉播和直播報導此次活動。

  湖南衛視頻道、湖南都市頻道,臺灣中天電視臺將攜手並機直播這場史無前例的艱險挑戰,這不斷是一次體育挑戰盛世,也是兩岸文化交流的重大創新之舉。兩岸泳渡隊員帶著夢想啟程遊向大海之時, 更代表著兩岸同胞血脈相連心手相牽的祝福和夢想。

  咫尺海峽,兩岸健兒攜手用臂膀丈量,每一次奮力的向前,都是血濃於水的同胞之情的融合,海路迢迢,但在兩岸同胞心中的距離越走越近,祝福泳渡健兒們好運,祝福他們挑戰成功。

 

來源:新浪(湖南)

 

責任編輯:左秋子

相關焦點

  • 首次"兩岸接力橫渡臺灣海峽活動"新竹下水 預計72小時抵閩
    原標題:首次"兩岸接力橫渡臺灣海峽活動"新竹下水 預計72小時抵閩  新華網臺北8月18日電(記者韓淼 陳鍵興)18日12時40分許,14名來自海峽兩岸的遊泳健兒從臺灣新竹南寮漁港出發,以接力形式挑戰橫渡臺灣海峽。   這是世界首次嘗試橫渡臺灣海峽的壯舉。據主辦方介紹,兩岸各有7名選手參加,每人遊3個小時後替換。
  • 兩岸"泳士"挑戰極限創歷史 張健率隊首次橫渡臺灣海峽
    中國臺灣新竹下水,福建平潭上岸,此次領銜的是中國橫渡第一人的張健,他率領12位「泳士」,原計劃挑戰三天三夜日夜不間斷橫渡臺灣海峽,雖然最初的目標是72小時,不過最終時間因颱風、大雨等因素超過了4天。最後,當他攜眾「泳士」上岸時,這位享譽世界的老橫渡者熱淚盈眶,他們由此成為人類歷史上首次成功橫渡臺灣海峽的英雄。
  • 兩岸健兒泳渡臺灣海峽:越走越親近的距離
    19日訊:「新竹-平潭 兩岸接力泳渡臺灣海峽下水儀式」在臺灣新竹南寮漁港舉行,兩岸14名遊泳健兒從這裡向臺灣海峽發起橫渡的歷史挑戰。全球華人通過湖南衛視、中天電視臺聯盟直播收看了這場史無前例的大挑戰。    新竹至平潭是兩岸最為靠近的地方,寬約68海裡,是橫渡的最佳線路。臺灣海峽至今尚未被人類以遊泳的方式徵服過,此次兩岸健兒攜手泳渡臺灣海峽的歷史壯舉,彰示了兩岸中國人將越走越親近。
  • 兩岸健兒泳渡臺灣海峽:越走越親近的距離(圖)
    (湖南省臺辦供圖)   「新竹——平潭 兩岸接力泳渡臺灣海峽下水儀式」在臺灣新竹南寮漁港舉行,兩岸14名遊泳健兒從這裡向臺灣海峽發起橫渡的歷史挑戰。全球華人通過湖南衛視、中天電視臺聯盟直播收看了這場史無前例的大挑戰。  新竹至平潭是兩岸最為靠近的地方,寬約68海裡,是橫渡的最佳線路。
  • 張健口述橫渡臺灣海峽背後的故事 本命年橫渡中國三大海峽
    2014年9月16日,橫渡臺灣海峽的想法,其實是在36歲那個本命年產生的,那一年我橫渡了渤海海峽。在成功橫渡之後,我就想起小時候上學,聽老師講中國有三大海峽——渤海海峽、瓊州海峽和臺灣海峽,恰好我橫渡瓊州海峽那一年是24歲,也是一個本命年。於是我就想,如果能夠在人生的本命年裡橫渡完中國的三大海峽,應該是一件挺有意義的事情。
  • 天公不作美 橫渡延期兩天
    記者昨日從橫渡活動主辦方獲悉,經反覆討論與協調後決定,因下水點臺灣新竹風高浪急,泳渡者與船舶航行都有安全隱患,經多方協調,將下水時間延期兩天,調整為8月18日中午12:30。 風浪太高只能延期 記者了解到,昨日上午「兩岸健兒泳渡臺灣海峽」活動的14名隊員在臺灣新竹集結,在出發點進行了挑戰前的最後一次合訓。14名選手集體入水,進行了一個小時左右的試水練習。
  • 張健率隊橫渡臺灣海峽 兩岸14位勇士挑戰極限
    ,臺灣海峽從未有人成功泳渡。昨天,曾成功橫渡渤海海峽、英吉利海峽,被譽為「中國橫渡第一人」的張健,領銜兩岸12位勇士,從臺灣新竹下海,他們以接力的形式將泳渡至福建平潭,挑戰人類泳渡海峽極限。  此次由中國遊泳協會、中華臺北成人遊泳協會聯合主辦的活動,大陸和臺灣分別派出6名隊員和1名替補隊員、共計14人參加挑戰。
  • 兩岸遊泳健兒新竹下水 首次接力橫渡臺灣海峽
    人民網新竹8月18日電(記者吳亞明、陳曉星)今天中午12時40分左右,來自海峽兩岸的14位遊泳健兒從臺灣新竹的南寮漁港下水出發,將以接力形式橫渡臺灣海峽,到福建平潭島龍鳳頭沙灘上岸。如果挑戰成功,這將是人類歷史上首次橫渡臺灣海峽活動。 此次橫渡臺灣海峽活動,兩岸各有7名選手參加,每人遊3個小時後替換。
  • 兩岸健兒泳渡臺灣海峽存五大懸念
    18日中午正式下水開遊,經過一天24小時的奮力前遊,在前六棒交接之時天空做美助力,很順利地接近泳渡行程的一半。但到了19日下午第七棒時,天氣急速轉變,變得風急浪高,第七棒在海中遊了2個小時,其前進的距離少得可憐,有時甚至被洋流推了回來。進入夜間,海面天氣因素更加惡劣,風高巨浪已經威脅到泳渡隊員,主辦方決定終止夜泳,讓泳渡隊員上船暫時躲避。  根據挑戰規則,橫渡過程中,如遇不可抗拒力因素,泳渡者可在衛星定位後上船等待下水時機,待氣象條件允許時再繼續進行挑戰。
  • 「泳渡臺灣海峽」今日出海集訓 天氣惡劣延期18日下水
    (本次挑戰活動的唯一大陸女選手張婕曾創造了全球女性不間斷橫渡的吉尼斯紀錄,工作人員正在幫她完成下水前的準備工作。)(一個多小時後,大陸的兩個選手最先完成下水集訓,從海中走上來,直嘆海浪高達二三米高。)  紅網臺灣8月14日訊(特派記者 湯紅輝)今日上午,「兩岸健兒泳渡臺灣海峽」活動的14名隊員在臺灣新竹集結,在出發點再一次進行了挑戰前的最後一次合訓。作為我國橫渡項目的第一人和本次挑戰的發起者,張健表示信心滿滿,認為這是一次實現多年夙願的機會。
  • 兩岸"泳士"橫渡臺灣海峽 "中國橫渡第一人"領銜
    、英吉利海峽,被譽為「中國橫渡第一人」的張健將率隊攜手臺灣遊泳健兒,以接力的方式,從臺灣新竹橫渡至福建平潭。此次大陸和臺灣分別派出6名隊員和1名替補隊員,共計14人參加挑戰、12人實際橫渡,第一棒臺灣運動員,第二棒大陸運動員,採取國際遊泳協會認可的交叉接力方式,不分晝夜、持續不斷地橫渡臺灣海峽,預計用時72~80小時。  挑戰者中,最年長的是張健,已經50歲,最年輕的是臺灣的黃俊銘,16歲。大陸和臺灣還各有一名女隊員。挑戰第一天,所有遊泳健兒將一起泳渡300米。
  • 14泳將接力橫渡臺灣海峽 被贊兩岸體育交流典範
    14泳將接力橫渡臺灣海峽 被贊兩岸體育交流典範 2014-08-18 19:50:34十二時三十分,來自海峽兩岸各7名泳壇健將,帶著開創歷史壯舉的雄心與勇氣,撲向一望無際的大海,向著海峽西岸的福建平潭奮力遊去。  未來的72小時內,他們將開創一項前無古人的新紀錄:以接力的方式完成橫渡臺灣海峽。  「這是具有歷史性的挑戰時刻」,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在現場對這一壯舉給予盛讚。
  • 兩岸「泳士」首次成功橫渡臺灣海峽
    本報訊(記者 王鳳山 吳恩兒)「近了,近了!成功了,成功了!」22日13時07分,14名兩岸遊泳健兒手牽著手走上平潭龍鳳頭海灘的沙灘,完成了人類首次橫渡臺灣海峽的壯舉(上圖,吳恩兒攝)。   13時許,在離龍鳳頭沙灘還有300米的地方,14名參與橫渡臺灣海峽的遊泳健兒集體下水,在「橫渡第一人」張健的帶領下,向龍鳳頭沙灘遊來。   臺灣海峽早期被稱為「黑水溝」,水流湍急洶湧,兩岸遊泳健兒多次發起挑戰,均未能成功。
  • 【直擊】97小時橫渡臺灣海峽 大湘網全程記錄
    8月18日中午,臺灣新竹南寮海灘,兩岸健兒泳渡臺灣海峽活動舉行下水儀式。8月19日中午,「泳渡臺灣海峽」母船合富輪甲板上舉行放飛氣球儀式,慶祝泳渡過程過半。20日下午16時,第10棒選手葛煜從合富輪底層右舷一躍而下入水,標誌著中斷了20多小時的泳渡挑戰恢復進行。
  • 12歲佛山男孩橫渡瓊州海峽
    7月28日,對廣東佛山12歲男孩劉柏言和父親劉志敏來說,是個無比難忘的日子,這一天,他們一起橫渡了瓊州海峽,引來歡呼陣陣。當天凌晨4點10分,劉柏言從海南省海口市白沙門海岸下水開始橫渡,遊至廣東省徐聞縣青安灣海岸登陸,全程約21.5公裡,用時7小時29分,成為隊伍中下水橫渡海峽成功登陸的第一名,也是隊伍中最小的一名成員。
  • 兩岸14位泳將接力橫渡臺灣海峽
    兩岸14位泳將接力橫渡臺灣海峽>/6) "← →"翻頁 8月18日中午,來自海峽兩岸各
  • 橫渡臺灣海峽 兩岸遊泳健兒信心滿滿(圖)
    原標題:橫渡臺灣海峽 兩岸遊泳健兒信心滿滿(圖) 橫渡臺灣海峽的14名遊泳健18日在新竹南寮出發。(圖來自臺媒)   中國臺灣網8月18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兩岸14名遊泳健兒攜手橫渡臺灣海峽,18日下午12時30分由新竹南寮漁港出發後,由臺灣好手蘇子傑擔任首棒挑戰選手,其餘13名遊泳健將則象徵性陪同蘇子傑遊完前300米後,一同搭乘遊艇返回合富快輪,為接棒工作準備。
  • 6旬翁欲橫渡臺灣海峽 打算一邊遊一邊打盹(圖)
    昨天,乙凸老人向記者透露,兩年來他一直在緊鑼密鼓地籌備「橫渡臺灣海峽」計劃,並得到了臺中海峽兩岸友好協會的全力支持,近日被告知通過臺灣海基會批准的可能性很大。「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今年10月前我將遊到臺灣!」老人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橫渡臺灣海峽的全球第一人。
  • 兩岸勇士成功泳渡臺灣海峽 將打造平潭橫渡基地
    歷史記住了這一刻,臺灣海峽記住了這一刻!  當總裁判周玉成正式宣布「橫渡臺灣海峽所有過程符合規定,橫渡成功!」的時候,標誌著兩岸泳士創造了一個「前無古人」的神話,他們將被永遠載入人類泳渡史冊。  這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讓我們重溫這段一波三折的圓夢之旅。  8月18日中午12點30分,挑戰啟動,臺灣新竹港口海面平滑如鏡。
  • 聊城「泳士」橫渡瓊州海峽!用時9小時20分
    瓊州海峽在遊泳者心中有著「海上珠峰」之稱,成功橫渡瓊州海峽,相當於登山運動員登頂珠峰。6月16日,東阿縣的沈渴望就完成了這樣的壯舉——經過9小時20分鐘不間斷暢遊,遊程23公裡,成功橫渡瓊州海峽。自此,在成功橫渡瓊州海峽的「泳士」名單上第一次留下聊城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