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解放碑:見證城市70年滄桑巨變

2020-12-21 新華社客戶端

在山城重慶的「母城」渝中區,在一座座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環抱下,矗立著一座「人民解放紀念碑」,簡稱解放碑。

國慶長假期間,這座地標式建築周圍擠滿了海內外慕名而來的遊客。解放碑兩旁的街道上是一幅幅國際名牌的巨幅廣告,一面面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為這個國際化的繁華商圈增添了靚麗的「中國紅」。

70年來,從抗戰「精神堡壘」到如今每年創造數百億元GDP的中央商務區,從「母城」最高的地標式建築到如今最矮的建築,解放碑一直見證著歷史,講述著變遷。

↑重慶渝中區解放碑商圈。記者 王全超 攝

豐碑:歷史的見證

解放碑是一座豐碑,它是抗戰勝利和重慶解放的歷史見證。

抗戰時期,戰時首都重慶曾遭受日軍長達六年零十個月的無差別轟炸。史料記載,重慶被炸時,整個城市一片火海,大火幾天幾夜蔓延不止,交織著被擠散的親人急切的呼喊、跌倒的孩子號啕大哭、受傷的人悲慘的叫聲……

權威數據顯示,抗戰期間重慶的平民居住區、學校、醫院、外國使領館等均遭到日軍轟炸,僅1938年10月到1941年8月期間,就有3585架次日機空襲重慶城區,投彈9877枚,共造成逾3.2萬人直接傷亡。

1941年12月,日軍多次轟炸過的重慶市中區,一座七丈七尺高的碑形建築「精神堡壘」拔地而起,寓意七七抗戰,旨在激發全民族的抗戰決心,樹立堅決抗戰的精神。

當時,中國的大城市幾乎淪陷殆盡,重慶聚集著當時中國的經濟、文化命脈,一旦失守不堪設想。然而,這座倔強的城市不但抵擋住侵略者的瘋狂攻擊,還向前線輸送了96萬名官兵,成為與倫敦、莫斯科齊名的二戰英雄城市。

抗戰勝利後,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贈給重慶市的《致重慶市民的紀念狀》,向重慶人民致以崇高敬意。重慶市在原「精神堡壘」的舊址上,建起高27.5米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1949年重慶解放後,「抗戰勝利紀功碑」改名為「人民解放紀念碑」,重慶人稱之為「解放碑」。作為抗戰勝利和重慶解放的歷史見證,解放碑在重慶人心中更是一個象徵、一種力量、一份情結。

直至1982年,解放碑一直保持著其所在區域的「第一高度」,俯視著重慶「母城」。

口碑:商業的傳奇

解放碑也是重慶人的口碑,它形成了繁華的商圈,締造了「西部第一條商業步行街」的傳奇。

新中國成立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解放碑區域的商業潛質日益凸顯。不只是國營商場,民營經濟也迅速發展,以解放碑為中心的區域逐漸形成了繁華的商業圈。

「那時候去解放碑叫『進城』,城就是以解放碑為中心的區域。」在重慶生活了近50年的徐晴梅說,以前人們要買上檔次的東西,都要到解放碑,解放碑的東西質量好、檔次高是有口皆碑的。

解放碑商貿業的迅猛發展,最顯著的變化就是「解放碑變矮了」。幾十年來首次突破解放碑高度的建築,是建成於1982年的會仙樓,共15層、高54米的會仙樓一躍成為當時的「重慶第一高樓」。

「我們小時候,花9毛錢坐電梯到會仙樓14層的屋頂花園喝汽水、吃點心,那是高檔生活的標誌。」 徐晴梅回憶說。

更大的變化始於1997年。那一年,重慶成為中央直轄市,以解放碑為中心建起了西部第一條商業步行街——解放碑中心購物廣場。

從那時起,路燈下圍著解放碑滑滑板、溜旱冰的少年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沿街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樓不斷刷新著城市的「高度」。

截至2018年底,解放碑約1平方公裡的核心區域共有各類樓宇100餘幢,總建築面積超過800萬平方米,億元稅收樓宇18幢,其中包括當時西部第一高樓——339米的重慶環球金融中心。如今的重慶環球金融中心,就是2009年會仙樓拆除後,在其原址上建成的。2017年,位於重慶環球金融中心73、74層的360度觀景臺對外開放,命名為「會仙樓觀景臺」。站在「會仙樓觀景臺」上,奔湧的長江、嘉陵江,以及高樓林立的渝中半島盡收眼底。

高樓改變的不只是城市天際線。解放碑商圈數十年的商貿之變也在其中。

重慶解放碑中央商務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李楊介紹,2018年,解放碑中央商務區創造的GDP從2007年的140億元增至71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132億元增至570億元,解放碑中央商務區創造的GDP約佔渝中區的2/3。

裡程碑:轉型的足跡

解放碑更是一座裡程碑,它見證著這個老牌商圈轉型發展的足跡。

如今,重慶主城區多個繁華商圈崛起,解放碑已不是購物的唯一選擇。但在年輕一代眼中,解放碑有了新的吸引力。

「現在解放碑不是購物的唯一選擇了,但這裡有老重慶的歷史底蘊,我們還是喜歡帶朋友來這裡打卡。」25歲的重慶人張小慶說。

網紅,已成為解放碑乃至整個渝中半島的新名片。來到重慶,去解放碑商圈打卡是絕大多數外地遊客的選擇,商圈中的朝天門、洪崖洞、魯祖廟、十八梯等景點更成了網紅打卡地。

2018年底,解放碑步行街躋身全國首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之一,成為傳統商圈轉型的先行軍。文商旅融合,是解放碑區域新的發展方向。

「我們計劃將解放碑與朝天門連接成一條旅遊線來打造,這條線路將沿線多個山水景觀、知名景點聯結起來,這將吸引更多人到解放碑區域旅遊或購物。」李楊說。

解放碑中央商務區地處西部,但是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建設的實施,中國西部地區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外資看好,這裡也成了重慶對外開放的窗口。

李楊說,解放碑已匯集外資企業700餘家,駐渝總領事館10家,國際商會組織10多個。「未來,我們將在現代金融、專業服務、高端商貿三大傳統支柱產業之外,大力培植科創產業、文化旅遊、健康產業等新興產業,增強區域吸引力和競爭力。」

70年來,解放碑的鐘聲從未間斷。它像一位默默無言的記錄者,記錄著解放碑的歷史和此時此刻的繁華,也將記錄著解放碑未來的每時每刻。(記者 吳燕霞 趙宇飛 重慶報導)

編輯:於江

相關焦點

  • 紅山的變遷見證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滄桑巨變」
    回望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滄桑巨變,我們可以著眼於從祖國西北角新疆省烏魯木齊市內這座小小的山,依山而建的公園中,可以由此窺知一二。紅山公園,位於新疆省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紅山路北一巷40號,是一座集旅遊觀光、古典特色、人文內涵、體育健身為一體的綜合性自然山體公園,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也是烏魯木齊市新十景之一。紅山公園,因地處紅山而得名。而紅山之名,則緣於其山體。
  • 西鐵時光故事:鐵路發展與變遷見證中國「滄桑巨變」
    4月11日,《西北信息報》頭版以《鐵路發展與變遷見證中國「滄桑巨變」》為題,對我集團公司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方便百姓出行的突出成效和發展變遷進行了大篇幅報導,拉開我集團公司
  • 滄桑巨變的重慶路
    1999年小白幹路再次更名為重慶路,之所以更名為重慶路,是因為那年適逢我國50年大慶,澳門回歸,借「重慶」這個名字寓意「雙重大慶」 。由於這條路較長,於是把這條路劃分為三段:人民路立交橋至鄭州路路口為重慶南路;鄭州路路口至瑞金路路口為重慶中路;瑞金路路口以北至城陽長途汽車站為重慶北路。小白幹路建成伊始,道路兩旁幾乎沒有像樣的建築物。
  • 小小村史館見證揚州市郊70年巨變
    小小村史館見證揚州市郊70年巨變 2019-05-14 10: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圖文:解放碑旁的重慶百貨大樓
    解放碑旁的重慶百貨大樓(8月19日攝)。   解放碑旁的重慶百貨大樓(8月19日攝)。  重慶解放碑作為重慶的標誌建築物之一,位於渝中區民族、民權、鄒容三大路交匯的十字路口,通高27.5米,有旋梯可達頂端。
  • 見證了一個破爛的打漁村變身為CBD——重慶解放碑
    解放碑位於重慶市渝中區民權路、民族路和鄒容路交匯處,它是抗戰勝利和重慶解放的歷史見證。 碑體絕大部分呈白色,有些地方是肉色,上端有幾架大鐘,朝著四面八方,每到整點時,便會響起聲音。
  • 呈現重慶美術70年豐富面貌,「足跡」重慶藝術文獻展亮相解放碑中英...
    解放碑國泰藝術中心旁,五四路上的一棟三層歐式建築,在這個下午打破了往日的寧靜。8月31日,由重慶市美術家協會、四川美術學院主辦的《足跡——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重慶藝術文獻展(第一回)》在重慶中英聯絡處舊址開幕,30餘位重慶藝術家的近70件精品力作亮相。
  • 【奮鬥新時代 獻禮70年】一組老照片見證天津檢察的滄桑巨變,每一...
    【奮鬥新時代 獻禮70年】一組老照片見證天津檢察的滄桑巨變,每一張都是回憶!周年 1949到201970年披荊斬棘 70年風雨兼程他們見證了祖國的騰飛他們見證了檢察事業的發展青絲轉瞬蒼白 少年漸次老去一路風雨變成了回憶天津檢察人與祖國共成長
  • 重慶解放碑和它繁華周邊的故事
    重慶解放碑,是時代的縮影,是山城最靚麗的一張名片。它也是外地遊客來到霧都一定會打卡的地方。解放碑有著其獨特的歷史。抗戰期間,日機對中國大後方的重慶實行無差別轟炸,意在徹底摧毀中國人民的抗戰意志與決心。重慶人民愈戰愈勇,愈挫愈強。
  • 桑園圍 見證滄桑巨變
    千百年來,佛山人修築堤圍與江海爭田,進行圍墾,桑園圍就是佛山人奮鬥的成果之一。 「桑園圍」位於南海、順德境內,始建於北宋徽宗崇寧、大觀年間(1102~1110),至今已有900餘年歷史。在修建過程中,人們對堤圍的築造逐漸從一開始的防禦水患到有意識圍墾造田、發展桑基魚塘。 桑園圍的修建,開啟了珠江三角洲大規模農業開發的歷史,是珠三角地區灌溉農業發展的裡程碑。
  • 三亞河,見證昔日漁港小鎮滄桑巨變
    今年,三亞河入選海南十大「最美家鄉河」,她是三亞的第三大河,位列寧遠河、藤橋河之後,被喻為三亞「母親河」,養育了一代又一代三亞人,同時見證了三亞的興盛發展。40年來,改革開放的春風漸漸「吹火」了三亞河兩岸經濟。這裡成為市民遊客休閒度假的「打卡地」,也成為這座美麗城市40年滄桑巨變的見證之一。三亞河兩岸的紅樹林綠影婆娑,仿佛一位舞動的少女,它展示生機活力,在人流車流川流不息中,見證昔日漁港小鎮的滄桑巨變。
  • 風雨兼程 滄桑巨變新中國成立70年來鶴峰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從一窮二白到2018年縣域生產總值61.27億元;從吃不飽飯到2018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23元;從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到2018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1.7億元;2018年實現財政總收入4.93億元,接待遊客192.9萬人次……組組數據,記錄著70年來鶴峰的巨變。
  • 重慶十大名片都是誰?美女、火鍋、解放碑……,哪個更讓你心動?
    重慶,這個全國網紅城市,無疑是令人嚮往的地方。這個山水之城有太多讓人流連忘返的地方,也有很多能代表這所美麗城市的文化符號。十大城市名片無疑就是最能概括重慶城市的性格和特質。你知道它們分別是什麼嗎?讓我告訴你吧,這十張重慶名片依次是美女、火鍋、解放碑、紅巖、雄起、三峽、鄒容、橋都、釣魚城、溫泉之都。
  • 南海之濱,這座城市見證了中國的滄桑巨變……
    昔日的小小漁村,如今的國際都會,這片30平方公裡的土地,曾經歷過500多年的中西交融,也正見證中國的滄桑巨變。走進澳門的大街小巷,感受歷史的回音,我們的澳門故事就在這一磚一瓦裡開始。  澳門半島西南方的媽祖閣建於明朝,是一座有著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的古剎。石獅鎮門、飛簷凌空、古木參天,殿內供奉著海神「媽祖」。
  • 三亞河,見證昔日漁港小鎮滄桑巨變
    今年,三亞河入選海南十大「最美家鄉河」,她是三亞的第三大河,位列寧遠河、藤橋河之後,被喻為三亞「母親河」,養育了一代又一代三亞人,同時見證了三亞的興盛發展。  三亞,是一座與水結緣的城市。
  • 解放碑,正兒八經的重慶中心!
    解放碑,重慶第一地標從陪都烽煙到繁華商圈1941年12月30日,重慶國民政府在重慶都郵街廣場中心修建了一個「精神堡壘」。黑色的外表,加上七丈七的高度,就像一個堅決抗戰的彪悍勇士。這片凝結了勇士血液的土地,是無數重慶人的精神高地。而隨著時間的飛逝,解放碑慢慢由一個歷史性地標變成了一個城市發展的建築,它的蛻變史更像是重慶的發展史。60年代的解放碑,廣場周邊都還是矮小的房屋,解放碑看起來是那麼高大。
  • 重慶的地名刻印著歷史文化印記,見證了重慶這座城市的苦難和光榮
    1937年至1945年,日本向中國發動侵略戰爭,國民政府移駐重慶。1939年5月3日、5月4日,日本侵略軍大肆轟炸重慶,重慶市區27條街道中19條被炸。重慶人民在廢墟上重建家園,拓寬改造並命名的「民族路」、「民權路」、「民生路」,取意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 揭秘航拍重慶三十年:解放碑會仙樓「最高」
    首拍故事一  1981年首拍只有黑白片  被網友熱議的照片,就是網友「重慶吃喝玩樂排行榜」發出的「1981年解放碑航拍照VS2012年解放碑航拍照」。為了證實網友圖片的真實性,記者找到了原照片的作者、被稱為「重慶航拍第一人」的重慶電視臺資深電視人宋林。
  • 棲身城市之巔|重慶解放碑威斯汀酒店
    此時,你真應該去一趟重慶,吃一頓原汁原味的麻辣辣的渝城火鍋,你會覺得冬天都變得可愛起來了。除了火鍋,重慶惹人流連的原因還有許多,遍布大街小巷的茶館,震撼人心的長江索道,高樓間穿梭的輕軌……你甚至可以去北碚區泡一個愜意無比的溫泉。這座城市是如此舒適又有趣。坐擁絕佳地段的重慶解放碑威斯汀酒店毫無疑問是下榻首選,你可以盡情體驗棲身城市之巔的無比美妙。
  • 重慶渝中區老街道,歷史悠久底蘊豐厚,見證城市前世今生
    地處中國內陸西南部,長江上遊的經濟、金融商貿物流中心的重慶,是一座具有豐厚歷史底蘊的城市,其它不說,就憑其先後3次成為直轄市這一點,也值得重慶人驕傲,第一次直轄是1939年,當時還在與日本人打仗,再就是1949年到1954年,最後一次是1997年開始,這在全國幾千座城市中,絕對是絕無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