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 story | 90後姑娘化身「煎餅西施」 :一分鐘一張煎餅

2021-02-27 蘇寧人

北京CBD上班族的朋友圈裡流傳著許多段子

快遞小哥月入過萬、月嫂阿姨挑活幹

商場的保安、途經的計程車司機、

還有路上的白領和公務員……

食客走馬燈似的換

蘇寧小店的煎餅攤卻始終是早高峰的「網紅」打卡站

位於北京CBD商圈的蘇寧小店

每天早上7點半,北京建國門外大街上的蘇寧小店便排起了長隊。店長張敏今年28歲,這個笑起來甜甜的山西姑娘,帶著4個平均年齡僅26歲的店員,管理起了蘇寧小店永安裡店。

張敏在為客人做煎餅

熱鍋、澆油,一天的煎餅攤開始了。張敏從桶裡舀起一坨面,麻利地攤開成直徑30公分見寬的大餅。緊接著,她拿出兩個雞蛋,啪啪兩聲打開攪碎淋到餅上,麵餅開始在鍋上滋滋作響。她快速地給逐漸蓬鬆的大餅翻了個面,撒上一把芝麻、青蔥、香菜,香味瞬間瀰漫開來。

「要什麼醬料,沙拉醬?」 說話間,左手已經拿起刷子抹了勺醬,並碼上薄餅、火腿腸等配菜,張敏一刀下去,把冒著熱氣的大餅一分為二,裝袋遞給顧客,「您拿好嘞,小心燙!」

一分鐘一張煎餅,速度快的同時美味也毫不遜色。不少顧客拿到煎餅便迫不及待地吃起來,「從他們店開業我就是老顧客了,見證了這煎餅越做越好!現在兩天不吃,就饞得慌!」

煎餅炸出的熱氣蒸騰著,張敏的臉通紅,她也顧不上。每天她們要完成200多張煎餅,「一上午下來,手都沒力氣了。」

剛開始攤煎餅,並不是這麼順利。

蘇寧小店北京永安裡店是一家24小時營業店,客戶群以上班族居多。為了不耽誤他們上班時間,小店店員必須在保證煎餅好吃的同時,儘可能提高速度。

2018年6月,張敏來到蘇寧小店永安裡店,經過公司簡單的專業培訓後,便開始「邊學邊實操」地做起煎餅。「最難的是攤麵餅,特別容易破。遇上客人多了,就更加手忙腳亂。」

她沒有氣餒,下班了自己苦練,空閒時反覆觀看教學視頻,功夫不負有心人,她做出的煎餅,皮薄而圓潤,口感酥脆香甜。在蘇寧小店舉辦的煎餅大賽中,張敏獲得第2名。

2019年3月,張敏正式成為蘇寧小店永安裡店的店長,需要負責業績考核、完成任務指標,以及每日的選貨、上架、推廣等大小事務。她忙前忙後,身上的重任讓她絲毫不敢懈怠,近一個月都沒有休息。「雖然累,但很值得。我們店的銷售業績基本上排在片區的前三。」張敏非常自豪。

永安裡附近便利店、商場眾多,如何在其中脫穎而出,張敏也花了一番心思。80平米左右的店面裡,既有生鮮果蔬、日配、餐飲,也有電水壺等小家電,還有網紅拖把等蘇寧極物商品。

除了隨時保證品類的齊全,她們還會貼心地根據季節性變化調整商品擺放,讓顧客一進店就能最快地挑選到心儀的商品。「冬天,我會把火鍋底料、蘸料等火鍋性商品放在最明顯的位置;夏天,我必須要有一定的貨架擺放水飲,果切臺也得備好。」

每逢周末,周邊辦公樓沒人上班,日銷售受到極大影響。面對這種情況,張敏會通過客戶群轉發一些促銷商品,引導客戶在家裡通過蘇寧小店APP下單,半小時內將產品配送上門。開業不到一年,這家小店已經擁有了4個社區群。

如今,不少顧客會直接在群裡和店員溝通:「幫我攤份煎餅,十分鐘後下來取」「有沒有水,可以給我送一箱」「需要清洗服務,請上家裡來取衣服吧」……

蘇寧小店提供暖心驛站、幫客家等服務


店員大多數是女孩子,她們自己戲稱為「娘子軍」,面對苦活累活從沒抱怨過。姑娘們收貨、拆箱、整理到庫房、踩著梯子上到貨架、獨自值夜班……「雖然我們是三班輪值,早班是早上7點到下午2:30,下午班是從下午2:30到晚上10點,夜班是從晚上10點到早上7點,但是很多員工經常一盯盯一天,從早上7點到晚上6點。」張敏既心疼又感動。

張敏和店員正在核對帳單

馬上迎來五一小長假,蘇寧小店又要忙碌起來。張敏和她的「娘子軍」們已經做好了準備,除了倍受歡迎的煎餅,她們也準備了快速剝榴槤、削菠蘿、烤冷麵、挑香菸等多項技能,「滿足每一位客戶多樣化的需求。」

相關焦點

  • 撞臉明星的「煎餅西施」火了!她卻把網名改了……
    上海寶山一家菜市場裡一位97年的小姐姐做煎餅的視頻在網上走紅她被網友稱為「上海煎餅西施」小姐姐在網絡走紅後有人說她撞臉女明星總之甜甜的街坊鄰居在排隊買煎餅餜子璐璐和家人一起經營著一家早餐店視頻:「煎餅西施」的日常生活在一眾早餐店裡,生意最好的就屬這家「胖子大餅店」了,以前是東北老闆的「招牌大餅」最為搶手。從去年開始,「俏女兒」璐璐當家的煎餅餜子一經上市,立即與老手藝「招牌大餅」成了平分秋色的局面。
  • 冷凍和再加熱煎餅的最佳途徑
    星期六煎餅在我家做雙重義務。他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星期六上午在漫畫和sn between之間填滿我們的肚子,但是剩下的煎餅在這個星期內有第二次生命,作為快速的平日早餐。當雙重或三重煎餅產生大量額外的烙餅時,這是我們如何準備冷凍,然後根據需要重新加熱。
  • 黃豆雜糧煎餅
    ,忍不住去買了幾斤煎餅。雜糧煎餅是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具體表現。改革開放初期,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以前,農村家庭的生活相當困難。主糧以山芋幹為主,小麥是個稀罕物。烙煎餅大多是山芋煎餅,小麥煎餅只給老人與小孩吃,屬於特製一類。山芋幹煎餅口感極差,吃在嘴裡粗糙不堪,沒有小麥煎餅那種香味。在那個年代,能吃上小麥煎餅是一種榮耀。若是泡小麥煎餅,再滴上幾滴香油,更是美味無比。
  • 給山東人一張煎餅,可以卷下全世界!
    方方圓圓,煎餅之形;中規中矩,山東之魂!一張薄餅,承載著萬千變化。山東人吃的哪裡是煎餅,分明是歷史的厚重!煎餅「三大件兒」 : 鏊子、油擦子、篪(chí)子刮煎餅的代表方陣是泰安,這種煎餅在磨好糊後,要經過一段時間發酵,攤出來的餅更薄,略帶酸味,又叫酸煎餅。濟南煎餅的頭牌糖酥煎餅,在煎餅糊子中創新的添加了糖,煎餅搖身一變成了小清新,成功擠入精緻小吃行列。甜系列有了,鹽系代表菜煎餅是棗莊特色,攤好的煎餅裡包入各種各樣、無窮無盡的菜丁,調味攤熟成為餡料,餡料之上再蓋一張煎餅交替攤制,這不是菜煎餅。
  • 給一張煎餅,山東人能捲起全世界
    而在山東臨沂,沂蒙紅嫂烙煎餅送給子弟兵當糧食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陳毅更是發出這樣風趣的感慨,「吃煎餅,卷大蔥。張開嘴,往裡擁。牙一咬,手一松,吃張不過幾分鐘。」霍玉朋 攝經過石磨的研磨後,玉米就成了糊狀,中間還要使用發酵工藝。如果你喜歡吃甜口的煎餅,可以縮短發酵時間;如果你喜歡酸口的煎餅,可以延長發酵時間。
  • 【火了】鄧州出現了一名「煎餅西施」,你吃過她做的煎餅嗎?
    群滿後加發姐拉你進群一杯現磨豆乳搭配上美味的煎餅,不失為善待自己的舒適一餐。麵糊果腹、蔬菜輕體、蛋白高能量…在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也能及時補給身體所需要的不同膳食纖維。多種口味,任君選擇:黑豆、黑豆核桃、枸杞百合、紅棗紅豆...
  • 回放 覓食:一張煎餅卷天下
    回放 覓食:一張煎餅卷天下
  • 「白毛煎餅王」:90後的佛系,比不上這個40後的隨意
    陳秋生說他後半輩子就交代給了這個小小的煎餅攤。他喜歡這樣的生活,有事幹,有錢賺,被人需要。「啥叫小康,這就是小康!」一整套動作,不用兩分鐘,一套煎餅就好了。攤主陳秋生七十有餘,能侃,愛笑,「高八度」的嗓子亮出來,像薄脆下油鍋,噼裡啪啦,熱鬧極了。八點一過,人多起來,開始排號兒。一會兒就排到了20多號。陳秋生穿著棉衣棉褲,頂著白髮黑帽的腦袋一仰,聲音響亮:「起風了去牆根兒躲躲,號兒到了過來拿!」從1987年算起,「白毛煎餅王」陳秋生已經和煎餅打了三十年交道。
  • 除了白毛煎餅和紅姐煎餅,北京這些煎餅更值得一吃!
    北方人對煎餅應該都不陌生,方便、簡潔、快速、美味,這些看似矛盾的因素卻都能在一張煎餅身上體現出來。而且它似乎隨處可見,一輛三輪車改造的小車,兩個人,一個鏊,其美味就能惠及成千上百個飢腸轆轆的胃;上班兒的上學的,還有住在附近的老街坊自己帶著雞蛋來攤煎餅的。
  • 煎餅都出3D印表機啦!90秒做好一張
    成都的冉先生發明了一臺3D煎餅印表機,在10分鐘之內列印出了七八個手掌大的薄餅,小黃人、奧特曼、猴哥等造型各異的薄餅可以隨意選擇
  • 老家日照·海邊舊事(一)――烙煎餅
    煎餅,分甜的跟酸的。磨好的「糊子」接著烙,就是甜的。「糊子」發酵了再烙,就是酸的了。舊時,家家人口多,當娘的家裡家外忙,一盆「糊子」往往甜的烙成了酸的,最末的特酸,吃幾口就倒牙。快了,粘不到鏊子上,花花搭搭的;慢了,烙出的煎餅太厚,難咬難吃。等滾到中心,右手腕一轉,左手一接,剩下的「糊子球」就蹾回瓦盆。
  • 五蓮煎餅、豆腐製作技藝 煎餅卷豆腐「越吃越有福」
    泥砌的矮灶臺,祖傳的煎餅鏊子,74歲的村民王守順正在灶下燒火,菠蘿樹葉子和花生秧鋪在灶前;同歲的老伴趙從芬熟練地用左手在鏊子上攤開地瓜糊,再用木刮板抹勻壓實。一待邊角翹起,老人左手揭起,兩手快速一提,一張雪白如紙的地瓜煎餅,成了!在這個小山村裡,每年霜降過後,家家戶戶都用新收的地瓜烙煎餅,一個月左右烙出的數百斤煎餅,就是一家人全年的口糧,一直吃到明年霜降。
  • 滕州菜煎餅,大滕帝國的味道~
    可能只有提起棗莊辣子雞的時候我們才會分去一絲注意力。滕州人民不喜歡對外稱自己是棗莊人,原因是棗莊的經濟和整體市容都不是那麼「好看」。我們滕州人對「美」有追求,必然不能是我們翅膀硬了。滕州人民主食一般是煎餅,並且極具特色,起碼小編我走五湖逛四方的遊子,再也沒在任何一個地方看到過當地人對煎餅和菜煎餅的熱愛。
  • 一張煎餅兩塊五能賺三毛錢 - 現代快報
    攤上一團面、打個雞蛋再卷上菜,一分鐘不到,一張煎餅就烙好了。這樣的動作,徐州煎餅店裡的老闆娘王翠俠每天要重複400次左右。王翠俠夫妻兩人來南京已有十載,做過早餐攤、賣過餛飩,後來雜糧餅風靡南京的時候,夫妻倆又改良了傳統雜糧餅的口味,做起煎餅生意,幾年過去,煎餅店的生意越來越紅火。
  • 一張煎餅,20年「攤」出一個家
    一張1.2公分厚的石膏板足有十幾斤重,每運一張給十塊錢,曹青海一下子捆了六張在肩膀上。運水泥時,每上一層樓就多加一塊錢,他一口氣扛上四樓。「一滴汗別說摔八瓣,十六瓣都不止。」儘管累,曹青海仍認為「大城市的錢好掙」。自己本身就是農民,在哪出汗不是出呢?那時候的他,還沒想過生活的其他可能。
  • 北京在校大學生創業賣煎餅 小煎餅攤出創業大夢想
    本報記者 鄧偉攝   「你得努力讀書找份好工作,要不就得去攤煎餅了!」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大四學生、「90後」小夥兒劉浩明沒想到,兒時家人的玩笑話現如今竟然「應驗」了——他還沒出校園就真的攤起了煎餅。   時尚、文藝、設計感、高科技、國際化……煎餅這種接地氣的街邊小吃,在劉浩明這兒有了獨特的標籤。他有個夢想,要讓煎餅告別「低端」形象,成為超越漢堡和披薩的新型快餐品類。
  • 費縣煎餅是一門學問,一門很深很深的學問!!
    諸葛亮見狀即命從人取來煎餅,將其餘菜餚捲入而食,周瑜大驚道:「先生欲席捲天下乎?」諸葛亮笑答:「江東獨存」。自此後,雙方聯合大敗了曹兵。武則天的諫臣徐有功(臨沂人)至赤壁時曾做詩一首:滾滾長江雖天塹,怎擋百萬虎狼兵。若非煎餅合蜀吳,天下早已歸曹公。以此讚嘆諸葛亮用煎餅卷天下之用意。時至今日,煎餅在沂蒙乃至山東大地上廣為流傳,這也是咱費縣人一輩子吃不夠的煎餅的傳說由來了。
  • 用春卷皮做出來的雞蛋煎餅,焦香美味,上桌後五分鐘就光碟了
    用春卷皮做出來的雞蛋煎餅,焦香美味,上桌後五分鐘就光碟了。其實對於現在的很多人來說,他們越來越喜歡自己在家裡面製作各種各樣的美食了,因為大家都覺得自己做出來的美食不僅更加的有成就感,而且吃起來也會更加的放心,所以現在有很多人都會為大家介紹這些食物的做法。
  • 姑娘在路邊攤買煎餅,竟發現雞柳上爬著蛆蟲!
    一姑娘平常喜歡吃煎餅,早上總會買份煎餅當早餐!可是發生一件事讓她大概再也不想吃了。就在7月18號,她像往常一樣在路邊攤上要一份煎餅,就在等待的途中,她無聊的看向路邊攤櫥窗,這一看瞬間就寒毛炸起,非常噁心且瘮人的一幕呈現在她眼前。只見櫥窗裡的雞柳上,蠕動著白色的物體,仔細一看那不是「蛆」還能是什麼呢?
  • 一張煎餅的雙城記:攤煎餅的手轉得再快也趕不上房價
    十幾平方米的煎餅店是另一個世界:他像23年前一樣,把一勺麵糊澆在滾燙的鐵板上。用木勺刮勻後,這攤面滋滋作響,冒出白煙,半分鐘就變成一張煎餅。攤勻一枚雞蛋需要10秒,鏟碎一塊薄脆則只需1秒。這些動作每天在店裡重複1000次甚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