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駐村「第一書記」李俊: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2020-12-18 國際在線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導:「非常感謝李俊書記,真沒少為我們村辦實事。現在,我們喝上了自來水,門口鋪上了柏油路,進城方便,糧食也好賣了。平時,很多人來我們這兒旅遊,我家的花生、芝麻、柿子一般很快就會賣完。」近日,談及駐村「第一書記」李俊,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寧莊村一組84歲的老黨員洪春長讚不絕口。

  寧莊村地處郟縣北部丘陵地區,位置偏僻,長年乾旱少雨,是省級貧困村,該村213戶715口人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3戶169人。

  2018年10月,李俊和同事牛龍、楊操被平煤神馬集團帘子布公司派駐到寧莊村開展幫扶工作,李俊任駐村「第一書記」。

  要想富,先修路。在實地走訪後,李俊與包村單位——郟縣紀委和縣供電公司、縣委組織部協商,為村裡修了4100米的戶戶通道路。今年3月中旬,從寧莊村到馬溝村的舊水泥路被拓寬,更新為柏油路。

  洪春長和他的二兒子洪付亭一起生活,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就在新修的柏油路旁邊。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父子倆開始養羊、養牛。「這是李俊書記為我們協調新建的廚房,灶臺、電燈都是新的。那裡還有衛生間,還為我們新修了羊圈,院子裡比以前乾淨多了。」洪付亭高興地說。洪付亭因為眼部疾病一直未能成婚,李俊為他申辦了殘疾人證,爭取到了公益性崗位,並為洪春長辦理了低保。如今,在各項政策幫扶及自我努力下,洪春長和洪付亭年人均收入過萬元。

  寧莊村村民有種植紅薯的傳統。在走訪了市場後,李俊完成了建設三粉加工廠的可行性報告。在帘子布公司的支持下,佔地約8畝、總投資近400萬元的平頂山眾鑫一家親薯業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成立後,村民種的紅薯可以進行深加工,紅薯不愁賣,年可產優質紅薯澱粉100餘噸,12名貧困村民和22名村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目前,該公司已收購紅薯600多噸,生產高品質紅薯澱粉100餘噸,預計年實現銷售收入200萬元,利潤30餘萬元。二期工程紅薯粉條、粉絲加工項目正在進行,預計今年冬季可以實現投產,屆時村集體經濟收入和貧困戶分紅有望翻番。

  2019年以來,李俊帶領駐村工作隊在徵求村民意見後完成了2600米下水道的鋪設,沿街道路安裝了57盞太陽能路燈,村內水壩和兩座橋附近安裝了近300米長的波形防護欄及300根警示柱,村道旁栽植了枇杷、大葉女貞、南天竹、松樹等19700餘棵,村內近5000平方米的空地被修建成了文化廣場和遊園。

  「原來天一黑,我們就不出門,現在村裡組建了廣場舞隊,大家一起鍛鍊身體。村裡還有圖書室,村民的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寧莊村村民張會敏說。 (文 張鴻雨)

相關焦點

  • 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移民群眾:搬進新村十周年 過上幸福好生活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移民10年了,在黨和政府扶持下,我通過養鴿子致富了,還獲得了『勤勞致富家庭』的榮譽稱號,更加感到了壓力和責任,我要再加把勁兒,爭取帶領更多鄉親奔上小康路。」
  • 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老人幸福院裡享清福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導:近日,在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大郭莊村幸福院,10多名老人在娛樂室看電視、下象棋,其樂融融。  大郭莊村黨支部書記郭天照介紹,2019年8月,該村在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投資26萬元,對村裡原來的小學教學樓進行了改造裝修,建成了大郭莊村幸福院,安排了15名老人在這裡安家享清福。  白廟鄉黨委組織委員張凱輝說,為解決分散供養的農村老人吃飯難等問題,白廟鄉建立了農村留守老人鄉、村兩級關愛幫扶體系,2018年以來在全鄉穩步推進農村幸福院建設。
  • 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清查清欠亮家底 村村都有「明白帳」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通過這次清查清欠,困擾村裡十多年的問題解決了,村集體還收回了40萬元的資產。我們以後想為村裡修路、謀劃產業就容易多了。」7月12日,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胡坡村黨支部書記王風梅欣慰地說。
  • 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秸稈原位還田 節本增收增效
    大型玉米自動收割機在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收割玉米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我今年種了十幾畝玉米,今天用機器收完,鄉裡就安排人免費幫我把打碎的秸稈腐熟、深耕,之後我們自己耙一下就能直接種麥了,這樣土質也好了,化肥錢也能省上一大筆
  • 郟縣白廟鄉馬灣新村熱熱鬧鬧慶祝搬遷10周年
    【平頂山傳媒記者 孫書賢】8月23日,郟縣白廟鄉馬灣新村黨建廣場上人山人海,時值馬灣新村搬遷10周年紀念日,老家淅川縣曲劇團送上4場大戲,祝福家鄉親人安安康康,和和美美。
  • 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小鄉村建起別致小公園
    近日,提起村裡的小公園,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趙莊村老黨員劉如志動情地說。  趙莊村緊鄰平郟快速通道,南水北調渠環村而過,自開展鄉村小公園建設以來,這個村莊不僅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經濟收入也隨之改變。  趙莊村的小公園緊鄰南水北調渠,一條水泥路橫貫其中。
  • 平頂山郟縣白廟鄉:打造千畝果園示範基地 推動鄉村振興
    近日,在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大郭莊村睿合果木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桃園裡,看著桃花壓滿枝頭,該合作社負責人吳新召充滿信心地說。郟縣白廟鄉果木種植專業合作社桃園裡盛開的桃花  近年來,郟縣白廟鄉大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以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為抓手,積極引導農民群眾調整產業結構,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規劃建設眼明寺千畝果園示範基地
  • 郟縣白廟鄉脫貧戶戴上大紅花
    央廣網平頂山12月3日消息 (記者 王勇生 通訊員 張鴻雨) 「今年,我光榮脫貧了,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人。」11月30日,郟縣白廟鄉胡坡村村民胡老本接過鄉黨委書記王應欽頒發的脫貧光榮證和大紅花後說。
  • 平頂山市郟縣:5000隻口罩讓愛心傳遞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鄉親們,把門打開,我們來給大家發口罩了。」2月15日上午,平頂山市郟縣冢頭鎮紀村支部書記劉永國拿著小喇叭在村裡吆喝著。「劉支書,這是哪裡來的口罩啊?」村民劉燦傑問。「這是咱村村民劉書豪愛心捐贈的。」劉永國一邊發口罩一邊回答。  劉永國口中的劉書豪今年32歲,在西安務工,春節沒有回來。
  • 郟縣白廟鄉 老邢的水鄉夢
    河南經濟報記者 吉娜 通訊員 趙潔寧近日,走進郟縣白廟鄉邢莊村,潺潺流水環村行,轉動的水車奏出好聽的小曲,河岸上鮮花盛開,綠樹吐翠。「我做夢都想圓了邢莊人兒時的水鄉夢,做夢都想讓群眾過上富日子。」邢莊村黨支部書記邢坤傑說。據了解,白廟鄉現有3條季節性河流,除了洩洪,其餘時間全是幹的。邢莊村北側是橫貫全縣的廣闊渠,該渠在建設時就預留有取水閘口,但一直沒有啟用。為解決全鄉群眾吃水難問題,2018年9月,白廟鄉黨委決定在全鄉啟動水系貫通工程。
  • 平頂山郟縣白廟鄉:發動全民捐款 共建美好家園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近日,在平頂山郟縣白廟鄉謝招村的村委會內,一場美麗鄉村建設籌資啟動儀式正在進行,黨員和群眾熱情高漲、紛紛踴躍捐款。  郟縣白廟鄉謝招村曾是是十裡八鄉典型的窮村,村裡環境髒亂差,基礎設施差,集體經濟薄弱。
  • 郟縣白廟鄉: 群芳輝映半邊天 巾幗花開別樣紅
    白廟鄉黨委從2018年6月份開始,把各村四組一隊工作與各村季度百分量化考核,和機關幹部百分量化考核掛鈎。各村婦聯把「四組一隊」工作開展情況照片發到白廟鄉婦聯群和大美白廟工作群中,每組每開展一次活動計5分,鄉婦聯負責月底綜合匯總排名,各村婦聯四組一隊開展活動綜合得分佔村5%。
  • 上萬棵火龍果在平頂山郟縣白廟鄉的移民新村安了家
    核心提示:「前幾天趕工把剛到的火龍果新枝都栽上了,過幾天溫度就升上來了,紮上根,一晚上就能長上來四五公分。」
  • 郟縣白廟鄉: 發動全民捐款 共建美好家園
    「雷曉捐款5000元,楊永軍捐款3000元,喬春需捐款3000元,張自修捐款3000元......近日,在白廟鄉謝招村的村室內黨員和群眾的熱情高漲,一場美麗鄉村建設籌資啟動儀式正在轟轟烈烈的開展。美麗鄉村建設黨員群眾是『主人翁』,經村「兩委」商議,決定發動全村人民捐款,共同建設美麗鄉村。 「我是黨員我帶頭,我帶頭捐款3000元」黨支部書記喬春需的率先表態,其他村幹部和黨員們也不甘落後。令人感動落淚的是村委副主任謝永剛,父親身患尿毒症,透析花錢困難多,二話不說捐款2000元,「村容變好了是為自己和子孫後代造福,只要俺們村能建好,幹啥俺都支持!」愛心人士樊軍偉捐款2萬元。
  • 「我的扶貧故事」「大回訪」見證鄉親們過上好日子︱普安縣江西坡...
    我叫黃政,2018年夏,結束了二年半駐村擔任黔西南州普安縣江西坡鎮聯盟村第一書記的工作,按照組織要求,我的幫扶工作告一段落,帶著鄉親們的期許,回到了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這個大家庭。由於與鄉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每當夜深人靜時,總感覺仍然與他們在一起坐在火堂旁拉家常,像從未離開過一樣;時常夢到與眾鄉親並肩戰貧困的場景,夢到老搭檔潘支書和仍然堅守在脫貧攻堅前線的戰友們……  2020年11月3日,我收到了集團黨群工作部就《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於印發〈開展駐村幫扶「大回訪」工作方案〉的通知》擬召開動員會的消息時,心情特別激動
  • 駐村第一書記帶領村民文創致富
    邀請工美「國禮」團隊打造山村文創IP駐村第一書記帶領村民文創致富陳凱諾(左)與山神廟村鄉親們在一起青音「北京不僅需要科技創新的中關村,也需要文化創新的山神廟村,有情懷有夢想,哪裡都可以是青年創新創業的主戰場。」陳凱諾說。
  • 郟縣白廟鄉:百年老村舊貌換新顏
    河南經濟報記者 吉娜 通訊員 趙潔寧「我在縣城住,那天在朋友圈看到寧莊村的美景,聽說這邊古樹也特比多,今天帶上家人來這裡遊玩,剛好這裡還有個旅遊產品體驗店,順便買點山貨回去。」寧莊村有著400多年的歷史,是省級傳統文化村落,村中至今仍保留有大量明清建築和古樹。以前村民大多依靠種植小麥、紅薯、花生等作物,養殖紅牛、羊等牲畜維持生活,由於地處丘陵山地,位置偏遠,水資源嚴重不足,許多村民都是靠天吃飯,2014年,該村被評定為省級貧困村。
  • 郟縣白廟鄉:整合村集體資產 小村莊實現美麗嬗變
    央廣網平頂山9月14日消息(記者 彭華 通訊員 趙潔寧)「幾個月不回家,這次回來差點沒認出來,以前村裡髒亂差不堪,現在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油路鋪上了,廣場和遊園就有5個,以前家裡父親身體不太好,出門工作總是不放心,現在住進了村裡的幸福院,有人照顧,我也能在外面專心工作了
  • 郟縣白廟鄉:打造千畝果園示範基地 推動鄉村振興戰略
    在河南郟縣白廟鄉大郭莊村睿合果木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桃園裡,看著桃花壓滿枝頭,吳新召對今年果樹收成充滿信心。 據了解,郟縣白廟鄉近年來大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以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為抓手,積極引導農民群眾調整產業結構,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規劃建設眼明寺千畝果園示範基地
  • 淇縣黃洞鄉紂王殿村駐村第一書記李春波補齊吃住遊短板,讓窮山村吃...
    其華麗的轉變,國家電投集團河南分公司駐該村第一書記李春波功不可沒,他帶領村民眾志成城,積極創新,走出一條旅遊脫貧、產業脫貧的路子。10月17日,記者來到紂王殿村,感受這個小山村發生的巨變。  留遊客,窮山村吃上「旅遊飯」  紂王殿村地處淇縣、衛輝市、林州市三地交界,這裡山勢奇峻、景色清幽,在豫北驢友圈中久負盛名,被譽為騎行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