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讓聖誕節本土化,洋節並非洪水猛獸,這節日可以過!

2020-12-12 閱事件

每年聖誕節都會有這麼一個話題「中國人究竟該不該過洋節?」那究竟該不該過聖誕節呢?筆者認為過聖誕節是可以的,洋節並非洪水猛獸。

促銷費

對於商家而言,恨不得每一天都是大節日,因為在重要的日子裡店鋪生意會好很多。聖誕節之際,蘋果和蛇果轉身一變,變成了平安果,賣出了高價。聖誕樹、聖誕裝扮出現在街頭巷尾,賣毛絨玩具和裝飾品的小店,來客絡繹不絕。也是這一天,飯店、影院也搞起了活動,一來一波波人流高峰。

美好的祝福

在聖誕節之際,人們互送平安果,互贈祝福,表達對親朋好友的關心。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關心和愛都是放在心底裡的,我們沒有把愛放在嘴上。有這麼一個機會,我們可以表達對身邊人的愛,不也是極好的嗎?聖誕襪、聖誕老人、紅綠色系,這些都是聖誕節的標誌,在這麼一個活潑的日子裡,孩子們是很開心的。

本土化

雖然聖誕節來源於國外,但是在中國,他已經被本土化了。中華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對外來文化也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對於外來文化、外來習俗,符合中國國情的部分被吸納了,不符合國人習慣的部分被摒棄了。我們不必糾結於聖誕節是否是外來的,只要知道我們接受的部分是好的,就行了。在聖誕節,去表達愛和祝福就可以了。

有這麼一個日子,可以讓大家用統一的方式表達關心和愛護,也挺好的。

近期熱點

平安果,蘋果在聖誕節的變裝秀,您接受嗎?

鶴唳華亭,貴妃封后、武德候回京、對太子究竟是利是弊?

人類滅亡報告書,韓國這部科幻片邏輯很有意思

鶴唳華亭,太子誤斬陸英,陸文昔疑殺太子妃

平原上的夏洛克,國產土味黑馬電影的崛起

相關焦點

  • 吃餃子,拜關公,為了反對洋節,聖誕節逐漸變得「本土化」
    關於其出處以及來源,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在國內外網友的心目中,許多還是將餃子視作中國的特色美食,也因此在對聖誕節進行「本土化」改革的時候,最先提及的食物就是餃子。
  • 馬達:中國人能不能過「洋節」
    對待眼前的聖誕節也是這樣,有的說中國人不能過,理由是耶穌是西方的老頭,沒有給中國人帶來過多少好處,相反西方人給中國帶來過無盡的災難。有人說中國人可以過,理由是聖誕節其實來源於中國,是為紀念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設立的節日。有的說過洋節是賣國崇洋的行為,有的說過洋節是改革開放的象徵,有的說中國人要過就來紀念給國人帶來幸福的毛澤東,而不要去紀念什麼耶穌。不一而足。我看,節日就是節日,是寄託世界各國人民祈求幸福,盼望和平的日子,儘量不要給它貼上一個政治標籤,打上階級派別的烙印。
  • 聖誕節要來了,要給孩子過洋節嗎?可以過洋節,但請不要有洋心!
    此時,如果給孩子過聖誕節,似乎總有名不正言不順的感覺,說不定還會引來「不愛國,崇洋媚外」的指責。2、可以給孩子過聖誕節!我的回答很明確:可以過洋節。從國家文化安全、意識形態的層面考慮,不提倡過洋節,是正確的,也是有必要的。學校、機關、公司這樣的團體,如果要搞聖誕節活動,則一定要慎重,需要遵守相關規定。但對個體來說,國家不提倡,並不等於禁止。只要法律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那麼過什麼節日,怎麼過,這就是老百姓個人的權利,任何人無權幹涉。
  • 聖誕節來臨,為何學校噤若寒蟬!中國人到底該不該過洋節?
    今晚就是平安夜,明天就是聖誕節。聖誕節,就是西方的春節,而平安夜則相當於除夕,雖然是一個帶有鮮明宗教特色的西方節日,但近些年在我國年輕人群體中越來越流行。今年和往年不同,與各大商場濃鬱的節日氛圍相比,學校卻顯得冷清的多。
  • 聖誕節來了,我們要不要過洋節?其實可以這樣看!
    聖誕節,早已不是一個陌生的節日,它的存在其實類似於中國的春節。然而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這些洋節逐漸的走進了中國。融進了人們的生活。 聖誕節的來臨,讓年輕人以為興奮。他雖然在中國沒有傳統節日那樣的高大上。但絕對是年輕人尋求放飛自我的一個絕好的機會。
  • 家長應該怎麼給孩子過洋節
    人們忙了一年,選擇了一個美好的節日進行慶祝。對於我們來說,春節是傳統節日,聖誕節是舶來品。前些年,各種洋節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情人節、愚人節、萬聖節、聖誕節,商家生怕錯過了某個節日,而失去了讓客戶瘋狂購物的機會。這幾年商場的洋節活動,似乎銷聲匿跡了。前兩天去商場,看到現在商家宣傳的不是聖誕節,而是冰雪節。
  • 感恩節來了,中國人過洋節,這個真的可以有!您說呢?
    相比之下,中國的傳統節日卻日見暗淡,節日氣氛一年不如一年。對于洋節的態度,大家還是有爭論的。有的人認為洋節是西方文化的侵略,是崇洋媚外,一定得抵制。也有的人認為,過洋節大家就圖一樂呵,沒必要上綱上線。小編覺得,中國人過洋節,這個真的可以有!
  • 平安夜、聖誕狂歡節,中國人到底要不要過洋節?
    今天上班,公司一些小姑娘都在討論平安夜和聖誕節什麼的,當時還在納悶,平安夜和聖誕節不是外國的節日嗎?為啥如今中國人對這些節日這麼關注,看了一眼朋友圈,乖乖,所有人都在慶祝,晚上吃蘋果什麼的,難道現在洋節日在中國這麼流行了嗎?
  • 洋人過中國春節和中國人過洋節?
    這是世界獨一無二,其實對於任何國家和民族的節日,都是有人喜歡,在我們批中國人過洋節的時候,其實有很多洋人也在過中國的節日,而春節是洋人最喜歡過的中國節日,因為在這個節日裡,洋人也感覺家人的溫暖和家庭的溫馨,這種氣氛,不僅只是中國人喜歡,而對很多洋人也是喜歡的!
  • 中國人該不該過聖誕節?
    又到一年聖誕節,商場裡早已經擺上了聖誕樹,各個門店都貼上了各類聖誕活動海報,節日氣氛越來越濃,這時候總會出現一種聲音,中國人該不該過聖誕節?不應該過Merry Christmas有的人認為聖誕節,已然在中國走紅, 成了一個本土化的節日一般, 甚至有些傳統節日也難以望其項背,這是西方文化對中國的入侵,應該堅決抵制;況且中國也有自己的傳統節日,為什麼不好好地把自己的節日過好
  • 「洋節」這天,到底應該怎麼過?
    洋節對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甚至讓許多傳統節日都相形見絀。一些人發出感嘆:「中國沒有哪個傳統節日能像聖誕節那樣,讓所有年輕人狂歡。」也有人呼籲「必須抵制『洋節』,這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背棄」。一方是傳統節日文化要復興的吶喊,另一方是「洋節」來襲的熱鬧非凡,我們該如何理性認知傳統節日和「洋節」之間的衝突與融合呢?
  • 聖誕節的迷思:我們該不該過「洋節」
    首先是聖誕節和情人節,而後是萬聖節,這兩年,就連感恩節等「非主流」節日也過得相當起勁。於是就有人出來說話,以為不妥。  觀點無非是作為中國人,我們為什麼要過洋節?這不是崇洋媚外嗎?相較洋節們的鋒頭正盛,我們的傳統節日卻漸漸寡淡起來,首先是年味變淡,其次是無論什麼節日都是可過可不過。不少人嘆息不已。
  • 作為中國人,我們要不要過聖誕節?
    近年來,關於中國人要不要過聖誕節的話題,一直備受爭議!「我們是中國人,幹嘛要過西方的節日?」「你不是基督徒,過什麼聖誕節?」「崇洋媚外,中國的傳統節日不過,卻過洋節!」「這是文化侵略!」這是反對的聲音!「過節有罪嗎?中國人怎麼就不能過聖誕節?」
  • 過洋節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文化
    節日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中國那些牴觸聖誕節的人,本質是牴觸西方的「文化侵略」,害怕被「和平演變」。你要說中國人過聖誕節是被文化侵略吧,也不算錯,但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裡,只要你和外國交流,就必然會在文化上互相影響。要麼是你侵略別人,要麼是別人侵略,註定的。
  • 中國人不過洋節,我們只過中國傳統節日
    對於這個學校的做法我是贊成的,因為我們發現現在年輕人過於西方化,有崇洋媚外的心態,這對我們樹立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是不利的。我們還是要回歸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國的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也是最偉大的文明。一、聖誕節只是基督教徒紀念其創始人耶穌誕辰的一個節日。
  • 聖誕節前夕,平安夜蘋果翻倍漲價,中國人到底該不該為洋節買單?
    對於這種現象,很多網友都在討論,中國人到底該不該為洋節買單?在中國,一邊是張燈結彩,裝扮聖誕老人歡呼雀躍過聖誕節,然而還有一邊卻在強烈譴責這種「崇洋媚外」行為。他們認為:聖誕節是慶祝耶穌誕生的西方傳統宗教節日,自己又不是西方人,中國有自己的傳統節日,為什麼非要過西方的節日呢?聖誕節,是中國人的恥辱節!1946 年, 北平「沈崇事 件」就發生在聖誕夜,這個節日記載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屈辱史。
  • 老外驚呼:千萬別讓中國人過聖誕節!!
    👇   👇 看完我已經漸漸忘了原版怎麼唱了……一個西方人過聖誕節,必不可少的可能是火雞、聖誕樹、禮物。一個中國人過聖誕節,必不可少的可能是餃子。這不是玩笑話,我是認真的。在中國,坊間還流傳著那首膾炙人口的聖誕歌謠:「叮叮噹,叮叮噹,快喝餃子湯……」
  • 呼籲:拒絕洋節,從你我做起。過國家傳統節日,傳承文明!
    洋節,就是只有人西方人才過的節日。提起西方的節日,比較典型的有萬聖節、感恩節、情人節、愚人節等。但最為盛大的傳統節日也就數聖誕節。而西方些節日都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在我們國家不應該出現「跟風」現象,拒絕洋節,應從小做起。理性看待洋節,如今應不應該過洋節已經出現兩種聲音?第一種是贊成態度,理由是可以放下日常繁雜的工作,把每個節日都單純地當成聚會,不僅可以進一步增加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還可以當成一個機會去適當的放鬆一下自己。
  • 「洋節」只是一個中國人的英文名字
    「大叔痛斥萬聖節地鐵驚悚裝」在網上熱炒,被罵當事人張先生這幾日備受困擾。一、年輕人的消遣不必上綱上線「洋節」只是年輕人釋放壓力的一種消遣方式,沒人關注這個節日的信仰淵源或是誰的誕辰。相比較而言,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這類節日並不適合消遣,甚至還要帶著一絲敬畏去紀念這樣的節日。比如端午當天連一句問候語都要反覆斟酌是「快樂」還是「安康」,估計清明節誰也不敢嬉皮笑臉的哼著小曲去上墳。
  • 中國人要不要過聖誕節?!
    中國人要不要過聖誕節?!昨天家庭展開了大討論。有人說,要有文化自信,中國人應該過自己的傳統節日,不過洋節;有人說西方列強欺負我們,幹嘛去過他們的聖誕節?不知道這是什麼邏輯?節日嘛,喜歡過就過,不喜歡過就不過,幹嘛分中國的外國的,並且每個節日,都有它不同的文化含義,聖誕節是紀念基督耶穌誕生的日子,有信仰的人可以隆重的過,沒有信仰的人可過可不過,但是要為此去抵制聖誕節,這就有點過了。中國人是太沒自信了?還是連這點肚量都沒有?好像是看到別的小朋友在過生日,心裡不高興,回家自己關起門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