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李忠 夏連珠 撰稿:楊帆 插圖:李海濤來源:丈量城市公眾號
鳳凰涅槃芝加哥
芝加哥,一座浴火重生的城市,1871年的大火將城市三分之一的建築燒毀。這場災難拉開了芝加哥拋棄傳統木質建築,擁抱鋼鐵結構建築,最終成為現代建築學奠基者的序幕。芝加哥河沿岸正是這場城市建築實驗的承載地,這裡擁有最高密度的現代建築、世界第一個摩天大樓、世界最早的摩天大樓天際線,由此為芝加哥帶來了「摩天大樓故鄉」的美譽。
芝加哥河連接了五大湖(Great Lakes)和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 River)水系,溝通了兩大水系之間的航運,帶動了城市經濟的繁榮。20世紀初,工業發展、城市發展產生的汙水沿著芝加哥河不斷侵襲著密西根湖(Lake Michigan),嚴重影響水源地的安全性。為了扭轉這一態勢,芝加哥河通過水利工程,改變了河流的流向——從伊利諾伊河水流注入密西根湖,變為密西根湖流向伊利諾伊河。隨著時代的變遷,芝加哥河曾經的工業氣息已經逐漸退去,城市生態休閒的需求愈發強烈,芝加哥河通過不斷升級改造,化身為城市生態觀光必去之地。
國家:美國區位:伊利諾州 芝加哥市坐標:41°5311"N, 87°3815"W長度:2.5公裡(城市核心段)所在城市人口:市區人口約270萬(2018年)特色:都市休閒的現代建築聚集區
1、「千年土木工程」
芝加哥河是一條貫穿市中心的河流,它是密西西比河流入密西根湖的主水道,同時也是19世紀密西根湖汙染的主要來源。19世紀末,為了解決密西根湖的汙染問題,芝加哥通過修建水利系統,成功逆轉河流的流向。逆流而出的湖水,向西南方向通過興建的水道,奔入伊利諾伊河,最終流入密西西比河。這項具有開創性成就的大工程,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命名為「千年土木工程紀念碑」。
河道改造挑戰
河窄功能雜:60多米寬的河道需要容納雙向航道,濱河約7.6米寬的步道要承擔休閒和商業功能。
水位多變化:芝加哥河有近2米高的水位差,惡劣的冬季等因素也是需要著重考慮的因素。
神奇水閘
如果遊客坐船遊芝加哥河湖,從密西根湖到芝加哥河時,需要在一個閘口等待水位上升,讓湖水高於河水後閘門才被打開,遊船才可以通過。這也解決了河流的水位控制問題。
休閒「綠河」
「上車下商」的岸線結構,在不斷增加公共空間後成為城市休閒及舉辦節慶活動的承載地。例如,在聖派屈克節(Saint Patrick′s Day)期間,貫穿城市的芝加哥河從河岸到河道會被染成愛爾蘭國旗中綠色,一切吃的、喝的、玩的都在這條綠色帶上進行,成為一道神奇、亮麗的風景線。
2、「美國現代建築巡航」
芝加哥最出名的,當屬它的建築們。而芝加哥河兩岸,就是這些世界級建築瑰寶的大本營。1871年芝加哥大火之後的快速重建期間,這裡產生了世界上第一棟採用鋼構架的摩天大樓——家庭保險大樓(Home Insurance Building),自此就開啟了芝加哥建築創新之路。今日,人們乘著遊船便能領略各種風格的建築,是來芝加哥必去的打卡項目。在《2019年度全球最佳體驗遊》(Travelers′ Choice for Experiences)評選的中,「芝加哥河建築群巡航之旅」(Chicago Architecture River Cruise)排名第二,僅次於義大利的梵蒂岡。
夜色建築之旅
很多遊客都選擇在夜幕降臨時登上巡遊船,感受從暮色到夜色的芝加哥建築盛宴。夜色中,遊走在盧普區(Chicago Loop)和有華麗一英裡(Magnificent Mile)之稱的密西根大道(Michigan Avenue)之間,來往於芝加哥河和密西根湖的觀光船中,在現場專業導遊的講解下,建築和歷史交織成一個個精彩故事。
看得見的建築史
芝加哥河兩岸是城市商務中心,建築在這裡向河流聚攏,兩岸成為遊人的聚集地,城市河流是景觀中心更是商業中心,休閒娛樂和商務辦公在這裡得到了近乎完美的結合,成為城市景色絕佳的觀光地。沿著芝加哥河長達75分鐘的「建築巡航之旅」中,會經過論壇報大廈、箭牌大廈、川普大樓、馬裡納城、西爾斯大廈、約翰漢考克大廈等超過40個鱗次櫛比的地標建築,遊客穿行在現代建築史之中。
△ 波音公司大樓(Boeing Corporate)
建設於2001年,其使用鋼桁架結構,贏得伊利諾州結構工程師協會的「最具創意設計獎」。
△ 芝加哥商品市場(Merchandise Mart)
建於1930年,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建築,每天接待2萬人次的遊客。
△ 馬裡納城(Marina City)
因其外形酷似玉米棒,俗稱玉米大樓,成為芝加哥市的地標之一。
△ 原IBM大樓(330N Wabash)
著名建築大師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設計。
橋的世界
幾乎每個街區南北向的街道,都通過大橋直接穿越芝加哥河。這些大橋非常古老,基本上是20世紀初,治理芝加哥河時開始建造的,這些鋼鐵大橋都是可以根據貨物運輸的需要可以開合。
3、「最美城市天際線」
△ 約翰漢考克大廈(John Hancock Center)
樓高 343.5 米,地上 100 層,加上天線高達 457.2 米。在大樓的 94 層設有最棒的觀景臺,可以飽覽芝加哥市區和密西根湖的景色。
來自全世界的著名設計師聚集芝加哥,在這座城市實現了他們的建築理念,這也就成就了芝加哥河42公裡的絕美城市天際線。芝加哥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城市天際線概念,並納入城市設計範疇的城市,英文單詞摩天大樓(Skyscraper)就出自這裡。誰又會想得到1871年的大火,居然成就了今日「北半球最美城市天際線」。
「我認為從整體的設計與建築質量來說,芝加哥的建築在世界上是名列前茅的。倒不是說個別的建築如何偉大,而是說它整體給人的感覺充滿了戲劇性。」——伊利諾大學教授、建築史學家 羅伯特·布魯格曼(Robert Bruegmann)
變身消遣的海軍碼頭
芝加哥河口與密西根胡交界處,有一個1010米長的海軍碼頭。碼頭始建於1916年,是「芝加哥規劃」的一部分。如今,海軍碼頭已經成為芝加哥人消遣的好地方,包括一座150英尺高的摩天輪、芝加哥兒童博物館、芝加哥莎翁劇院等設施,每年吸引的遊客數量超過700萬。
4、景觀「友好」系統
在最新的景觀體系構建中,設計師通過空間的錯落,淡化河道結構的限制,改變過去「近水而不享水」的局面,並通過注入功能使岸上、水上的人們形成「互賞」的效果。這樣,河道、岸線、建築的分層結構,即使遇到大型節慶,也不會出現「下餃子」的擁擠場景。無論站在哪裡,遊客都有一個獨特的視角,可以從上往下、從下往上,一覽無餘地欣賞這個美國最獨特都市的濱水景觀。
記憶的藝術
岸線上為市民提供的公共空間都極具藝術感,充滿故事感的燈具、花盆、欄杆及其他景觀,讓民眾追憶起芝加哥過的歷史,也使遊客遊覽並了解整個芝加哥城市的發展。
親水「無障礙」
與岸邊的餐廳相連接,人們可以坐在木製的露天座椅或石階上靜靜觀賞芝加哥河。
大階梯和坡道的設計,不僅成為連接上瓦克和河濱的途徑,還是市民跑步、散步和遛狗的極佳場所。
碼頭與浮島溼地花園結合,為人們了解河流生態提供接觸機會。同時,為芝加哥河裡的魚類創造棲息地。
在河濱步道的設計上,設計師改變了「以建築為導向」的步道設計的常規思路,6個街區圍繞芝加哥河本身的特點,儘可能多的提供親近河水的機會、儘量少的設置圍欄。不同的空間形態,在連接臨街商業的同時,保持了與周圍景觀和建築的協調。最終形成了「與河相連」的全新功能聯動,成為遊客和市民享受濱水生活的歡聚場。
1/6圖片工作室出品
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圖片影像版權歸1/6圖片工作室所有,引用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