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困了正要睡覺,17歲的李賀呈上這首詩,韓愈困意全無命人迎他

2020-12-19 美詩美文

在唐代詩壇,詩鬼李賀是不容忽視的存在。對他,後世一直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稱,雖然只活了27歲,但卻能與李白並稱,可見他的影響力。李賀是繼屈原和李白後的另一位浪漫主義巨匠,他的經典名句不少,無論是「天若有情天亦老」,還是「雄雞一聲天下白」,都令人印象深刻。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李賀的一首成名作,詩名《雁門太守行》。寫此詩的時候李賀17歲,關於這首詩,《唐語林》有這樣的一段記載:一日,韓愈送完客人困了準備睡覺,17歲的李賀上門求舉薦,他將詩集交給門人上呈。韓愈讀到詩集中的這首詩,困境全無命人出門迎他進府。那麼這首令韓愈驚為天人的神作,到底寫得如何呢?讓我們來讀一讀:

《雁門太守行》唐.李賀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這是一首邊塞詩,用的是樂府舊題。詩的大意是:敵將如黑雲壓城般,滾滾而來。我部嚴陣以待,一片片鎧甲在陽光下金光閃閃。滿天秋色,號角聲響徹雲霄;將士們的血凝結成紫色。半卷旗,馳援軍趕赴易水;霜重的秋夜裡,鼓聲低沉。為報君恩,他們手持寶劍,毫不畏懼。

全詩最妙的一、二句,這是流傳千古的名句。詩人不直接寫敵將進攻,而是用黑雲壓城的比喻來烘託,只用了7個字就將沙場緊張的氣氛寫盡,不可謂不高明。而後一句「甲光向日金鱗開」則是寫應戰,金色的鎧甲色和黑雲形成了鮮明的顏色對比,可謂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這兩句的動詞用得也是很高明的,「壓」、「摧」和「向」、「開」一一對仗,意境全出。

但這兩句也曾引起不小的爭論。對於這兩句詩,多數人都是極盡溢美之辭,唯有北宋王安石讀到這兩句,說了句大實話:「方黑雲壓城,豈有向日之甲光」,意思是這個場景根本就不會出現,是不合理的。其實細想王文公說的也是沒錯的,但明代楊慎卻稱自己見過此景,還痛批王安石根本不懂詩。清代文人薛雪也在《一瓢詩話》中批王安石:「儒者不知兵」,說王安石不知兵就有些搞笑了。對此小編的看法是,李賀當時寫這兩句是為虛寫,至於會不會有這樣的景象,確實很難說,但詩句本身確實是有氣勢的。

詩接下來的兩聯則是從視覺、聽覺等多個角度來描寫沙場的情形。詩人將人物和卷旗、鼓聲都置於一片濃濃的秋色中,令整個場景沉鬱而又悲壯。同時在色彩搭配上,詩人也拿捏得恰當好處。而最後一句則豪氣沖天,表達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的願望。

縱觀全詩,不但色彩鮮明,而且動靜結合,虛實相間,字字錘鍊,17歲的李賀用筆已十分老道,令人讚嘆不已。

相關焦點

  • 李賀寫詩夜謁韓愈,詩中場面奇幻無比,王安石卻說前兩句「不通」
    二、《雁門太守行》創作背景李賀這一首詩寫於元和二年,詩歌描寫的是一場唐朝中央軍隊與藩鎮叛軍之間的戰爭。不滿二十歲的李賀按照唐朝的規矩,詩謁韓愈,希望得到賞識與提拔。根據唐人張固《幽閒鼓吹》中的說法,李賀半夜詩謁韓愈。
  • 古詩賞析第二十首: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
    他提出「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寫作理論,打破了東漢以後駢文在文壇上的統治地位,重新確立了散文為主的古文標準,史稱「文起八代之衰」。韓愈與柳宗元並稱「韓柳」,又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韓愈又是中唐時期的代表詩人,他的創作風格及其影響的一批作家被稱為「韓孟詩派」,代表作家有孟郊、李賀等。有《韓昌黎集》。
  •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楊慎說王安石不懂詩妄評李賀
    這首詩在古人眼裡,還是有些爭議的,例如王安石就是認為,既然黑雲壓城,哪裡來的日光呢?一、兩種押韻方式李賀的這首詩,是一首八句換韻的古體詩。這種換韻的方式在八句的詩中不算太多見。◆起【上聲四紙】  報君黃金臺上意, ◆意【去聲四寘】  提攜玉龍/為君死。 ◆死【上聲四紙】這首詩按照押韻的方式,可以分成押平韻和換仄韻兩個部分。
  • 韓愈這首詩,將我們忽略的景色寫得出神入化,不服不行!
    之前,在《這首唐詩並非<詠柳>,寫柳樹寫出2種涵義,對每個人都有啟發》一文介紹了描寫早春的一首詩,詩人醉翁之意不在酒,通過賞春講述人生哲理。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則是專寫早春景色。
  • 韓愈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但他戴鐐銬跳舞式的寫作,內心有多苦?
    但是在後來的研究生考試——博學鴻詞科考時又是四次皆不中,因為他每次都在應試文章中大力倡導古文,這讓主流的駢文迷們聽著不爽。其實不光是在古文上,他在工作上也很認死理,玩命地堅持自己的主張。36歲那年,韓愈晉升為監察御史。當時長安附近幾個縣發生旱災,韓愈就去實地查訪。
  • 不務正業的老和尚向韓愈求詩,韓愈是怎麼說的
    在潮州,韓愈認識了高僧大顛和尚,此後對佛教的態度有所改變。往前推十幾年,韓愈三十多歲時候,曾有個老和尚向他求詩,被他教育了一番。當時韓愈在長安擔任國子監四門博士,就是太學老師。有一天韓愈在家,門人通報有個老和尚到訪,還拿著柳宗元的介紹信。柳宗元是韓愈的鐵哥們,韓愈只得讓和尚進來。
  • 讀韓愈這首詩,它和《論佛骨表》堪稱詩文雙璧
    談起韓愈,我們都知道他的名氣,他是唐宋八大家,他和柳宗元一起是古文運動的領袖。文學史上說他是百代文宗,文章巨公,說他文起八代之衰。他不但是文學家,而且是思想家和哲學家。韓愈唐代宗大曆三年即768年出生,河南河陽人。三歲時父母雙亡,由兄嫂撫養長大。唐德宗貞元八年第四次進士考試及第,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謫。
  • 韓愈很冷門的一首詩,短短20字,卻把惜別之情寫得感人肺腑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知音者誠希》,便出自於韓愈之手,是他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據記載,貞元十四年(798年),韓愈與孟郊、李翱相聚汴州,期間他們講文論道、詩酒酬唱,但因孟郊不得不離汴南歸,而韓愈不忍離別,便寫下了這首詩,道出了一種知音難尋,依依惜別之情。
  • 韓愈必讀經典詩
    此詩作於元和十年(815),當時作者韓愈在朝任史館修撰,知制誥。對北方人來說,新年無芳華是正常的,但到過嶺南的韓愈卻覺得北方春來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長出來,作者便借鑑岑參《白雪歌》之意,創作了此詩。《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唐】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 古詩賞析第十首:李賀《馬詩》
    作者簡介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祖籍隴西。李賀是唐宗室遠支,其家世早已沒落,生活困頓。李賀少年時就已才華橫溢且勤奮苦學,但有人忌妒他的才華就毀謗說他父親名晉肅,他應當避父諱不得參加進士科舉考試。韓愈曾為此作《諱辯》一文,駁斥流言。
  • 李賀16歲寫下一首詩,開篇7個字氣吞山河,最後兩句讓人落淚
    李賀,字長吉,中唐赫赫有名的詩人,有人稱他是繼屈原和李白之後,又一個浪漫主義詩人,這一點無法反駁。但是,他的浪漫與李白不太一樣,李賀常用些險韻奇字,以鬼仙為題材,想像力極其豐富,給人一種詭異華麗之感。如果說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那麼李賀就是鬼才,所以他被稱為「詩鬼」。
  • 韓愈的詩有哪些?韓愈的詩詞全集121首
    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裡。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裡程碑式人物。
  • 史上兩大神童,有個七歲成詩韓愈佩服,有個九歲出對聯紀曉嵐束手
    對於那些年紀輕輕就才華橫溢的人,我們一向稱之為神童,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不少神童,最為著名的當屬王安石筆下的仲永,但仲永的父親搞壞了他的天賦,結果仲永成為普通人。從仲永的事跡可以看到,一個人的智商或許是先天決定,但成就必定是後天環境和努力的結果,歷史上也有不少從小是神童,長大後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兩位。一個是唐朝著名詩人李賀,他跟李白、杜甫、王維齊名,被人稱為「詩鬼」,而且李賀還是唐宗室皇族後裔,他的詩歌想像力誇張豐富,被譽為「鬼仙之辭」。
  • 韓愈的這首詩,以文入詩,連蘇軾都讚嘆不已,趕緊讀一讀!
    韓愈和蘇軾是兩位不同時期的文壇泰鬥,但他們對文學都有著一顆赤誠之心。韓愈,字退之,世稱「韓昌黎」,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蘇軾稱其是「文起八代之衰」。提及韓愈,我們可能更熟悉其文章,《祭十二郎文》、《師說》、《進學解》等千古名篇立即浮現在腦海中,但是韓愈的詩也寫得極好,很有特色,在他所處的時代也是屈指可數的。今日與大家分享韓愈的這首《山石》,或許你未曾聽過,但是此詩對後世影響甚大,是以文入詩的典範, 連蘇軾都讚嘆不已。
  • 「鬼才」李賀《馬詩》賞,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從詩人的生平了解他的作品(公元790年)李賀出生在中唐時期的一個破落貴族之家,李賀自幼通眉長爪,長相奇特。(公元796年)六歲的李賀寫《高軒過》一詩「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得到韓愈等文人的賞識和讚頌,從此名揚京洛(京城洛陽)(公元807年)李賀的父親去世,李賀攜詩《雁門太守行》去洛陽拜見韓愈,欲求官職,之後回去守喪三年。(公元810年)三年守孝已滿,韓愈與李賀寫書信,勸其考取進士。當年二十一歲的李賀,參加並通過了府試(通過的人有資格參加進士考試),年底就可以去長安參加進士考試。
  • 十首韓愈詩作,追慕一代文宗風範
    元和十年(815),韓愈在朝任史館修撰,知制誥。對北方人來說,新年無芳華是正常的,但到過嶺南的韓愈卻覺得北方春來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長出來,作者便借鑑岑參《白雪歌》之意,創作了此詩。三四句富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可謂神來之筆。
  • 韓愈送給友人的一首經典小詩,詩中春景之美,令人陶醉!
    本文已加入維權騎士,侵權全網追究!   本期為「詩詞歌賦匯」原創賞析連載第324期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唐宋兩代詩人輩出,這些文人騷客們也都有自己的朋友圈。像詩仙李白就有知己杜甫、孟浩然和汪倫。
  • 天若有情天亦老——「詩鬼」李賀:科舉考試是我一生的痛
    作為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秉承原則,特別注重提攜人才。號稱「詩奴」的賈島和「詩囚」孟郊的科舉之路上,都有韓愈的身影。正是知道韓愈的品行和他在文化圈的地位,18歲左右的李賀便拿著自己剛出爐的詩作《雁門太守行》,前往洛陽拜謁韓愈。
  • 7歲成詩的李賀,正是「成也才華,敗也才華」
    其次,從李賀的才學來看。據說,李賀幼時就已經顯露出了極高的才學和天賦。其7歲時便能提筆成詩,當時唐代大文豪韓愈和皇甫緹等人在聽聞了李賀顯赫的聲名之後,一開始也是有些不太相信。於是,韓愈和皇甫緹等人便專程趕到李賀家中,並當面與他賦起詩來。
  • 詩詞欣賞:「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10首七絕
    1、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唐代: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這首詩刻畫細膩,造句優美,構思新穎,給人一種早春時節溼潤、舒適和清新之美感,既詠早春,又能攝早春之魂,給人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 2、春雪 唐代: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