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韓愈這首詩,它和《論佛骨表》堪稱詩文雙璧

2020-12-06 讀書工

談起韓愈,我們都知道他的名氣,他是唐宋八大家,他和柳宗元一起是古文運動的領袖。文學史上說他是百代文宗,文章巨公,說他文起八代之衰。他不但是文學家,而且是思想家和哲學家。

韓愈唐代宗大曆三年即768年出生,河南河陽人。三歲時父母雙亡,由兄嫂撫養長大。唐德宗貞元八年第四次進士考試及第,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謫。

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八月,擔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出徵淮西,李愬雪夜入蔡州,生擒吳元濟,一舉掃除了割據勢力,為唐朝平定叛亂立下了汗馬功勞。

同年十二月隨宰相裴度回朝,因功勞擢升為刑部侍郎。後按唐玄宗的要求,撰寫《平淮西碑》。由於李愬之妻在唐憲宗面前攛掇,碑文被磨平,由段文昌重新撰文立碑。韓愈由此鬧了一個笑話。

接著元和十四年正月,唐憲宗要搞一個聲勢浩大的佛事活動,讓宦官去鳳翔的法門寺迎接釋迦文佛的一段指骨,送進宮內供奉,然後再送往各寺廟讓官民百姓焚香禮拜。

韓愈時任刑部侍郎,得知此事,趕忙寫了一篇奏摺《論佛骨表》,疏文裡勸導阻止唐憲宗,此事於國於民不利。而且有些信徒狂熱起來,還會自殘,或做出更離譜的事情來。

這個奏摺唐憲宗看到後怒火萬丈,特別是裡面說佛教不會顯靈,東漢以來信佛的君主反而多是短命,這些話刺激了唐憲宗,認為是大逆不道,要把他處死。

幸虧是宰相裴度等人力勸,唐憲宗才放了他一條生路,把他貶謫到離京城約有八千裡路之遙的廣東潮州。命令即刻離開京城,不得延遲。

由於事情來得太突然,性質又太嚴重,韓愈不敢違命,只得帶了幾個傭人先上路,往潮州去上任。家裡妻子兒女收拾妥當了,再隨後而來。

韓愈走到陝西藍田關的時候,路遇大雪,山高坡陡,看不清道路,又加上天氣寒冷,不能行走。這時侄孫韓湘從後面趕來,準備一路護送到潮州。韓愈一時感傷,寫下了七律詩一首。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詩題裡表明了這首詩是由侄孫韓湘的到來而感發的,左遷就是貶謫的意思,藍關就是陝西的藍田關,是指寫這首詩時他們困阻不前的地方。

首聯交代此次左遷的原因。早晨一篇《論佛骨表》剛呈上,就觸怒了九天之上的龍顏,大發雷霆,下午就把他貶謫到約八千裡外的潮州。

看來事情的性質很嚴重,否則不會下此狠手。八千裡路,翻山越嶺,要走多長時間,這不是置人於死地嗎?。要知道白居易被貶也是先到九江,柳宗元是先到永州,蘇東坡是先到黃州。

頷聯是韓愈表明自己忠君愛國的心志。他雖然被貶,也是問心無愧,也是毫無怨言。他說自己上書勸阻迎接佛骨,是為了去除弊端,作為臣子怎麼能夠愛惜自己的身體,置國家大事於不顧呢?

這裡韓愈說話膽子真大,這不是在明說自己有理,而唐憲宗是愚昧和殘忍嗎?如果此詩當時傳到唐憲宗那裡,那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頸聯借景抒情,再次表達自己的家國情懷。作者抬望眼,雲遮霧罩,終南山擋住了視線。努力了大半輩子,家在哪裡,長安在哪裡?眼前大雪紛飛,是難以逾越的藍田關。

尾聯再次點題,此時韓愈已經52歲,他認為自己就終老在潮陽了。表面上是向侄孫韓湘交代後事,讓他在瘴江邊幫忙收拾屍骨,實際上也是一種憤激之情。忠心報國得到的卻是懲罰,作者內心的冤屈可想而知。

韓愈的這首詩和他的《論佛骨表》是詩文雙璧,既是他進步思想的表現,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歷來被人們稱道。韓愈的散文寫得好,眾所周知。不料這首詩也如此出色,其中雖有以文為詩的特點,但還是兼有杜甫七律的神韻,沉鬱頓挫,蒼涼悲壯。

大家對韓愈剛正不阿,頑強不屈的人格了解多少,如果不太了解,不要緊,這裡推薦一本韓愈的作品集《韓愈集全鑑》,裡面有很多優秀的散文和詩歌,供你選讀欣賞。

我是讀書工,專注於唐詩宋詞、賞花詩詞和紅樓夢等文化方面的欣賞解讀,歡迎收藏、轉發、關注和評論交流。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讀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韓愈,卷二《初春小雨》已介紹。韓愈對永貞改革持反對態度。憲宗元和元年(806),召任國子博士。元和十二年(817),從裴度討淮西節度使吳少陽之子吳元濟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正月,憲宗派人到鳳翔(今陝西鳳翔)法門寺迎佛骨入宮供奉,韓愈上《論佛骨表》勸諫,觸怒憲宗,被貶為潮州(今廣東潮州)刺史。
  • 韓愈為何被後世人稱為「千古文章四大家」
    作品繁多且影響深遠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河南河陽人,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其作品眾多,門人李漢曾編其遺文為《韓愈集》共四十卷。現存詩文七百餘篇,其散文近四百篇。於《唐宋詩醇·卷二十七》弘曆日:"韓愈文起八代之衰,而其詩亦卓絕千古。
  • 閱讀鑑賞讀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排在唐宋八大家之首。與唐朝柳宗元,宋朝歐陽修,蘇軾並稱「千古文章四大家」。有百代文宗之名。他的《師說》,《進學解》被編入中學語文課本。現代中國凡讀過中學的人必定都讀過韓愈的文章。今天試鑑賞一首韓愈的七律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左遷,是被貶官的代稱。古代以「右」為尊,那麼離右越遠就表示地位越低,即向左遷移。於是左遷就成了被貶官的意思了。
  • 「唐宋八大家」之首,唐朝文學家韓愈的文學成就和觀點
    大傢伙們,咱們又見面了,今天分析分析「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的為人、觀點還有他帶給我們寶貴文學歷史。第一,他繼承儒家的傳統觀點,認為道是目的和內容,文是手段和形式;主張用道來充實文的內容,文道合一,以道為主。而道的內涵,就是仁義。第二,古道載於古人之文,尊尚古道,就要提倡古文。"
  • 韓愈的這首詩,以文入詩,連蘇軾都讚嘆不已,趕緊讀一讀!
    韓愈和蘇軾是兩位不同時期的文壇泰鬥,但他們對文學都有著一顆赤誠之心。韓愈,字退之,世稱「韓昌黎」,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蘇軾稱其是「文起八代之衰」。提及韓愈,我們可能更熟悉其文章,《祭十二郎文》、《師說》、《進學解》等千古名篇立即浮現在腦海中,但是韓愈的詩也寫得極好,很有特色,在他所處的時代也是屈指可數的。今日與大家分享韓愈的這首《山石》,或許你未曾聽過,但是此詩對後世影響甚大,是以文入詩的典範, 連蘇軾都讚嘆不已。
  • 十首韓愈詩作,追慕一代文宗風範
    韓愈遊歷了太平公主山莊後寫下這首詩,通過對山莊臺榭、林苑連延、花木繁盛,突出太平公主山莊的宏偉壯觀,實是諷刺太平公主的奢侈與虛榮。中唐時,人們對或「抑李揚杜」或「揚杜抑李」,韓愈為了批評這種現象,寫下這首詩,韓愈認為「李杜文章在,光芒萬焰長」。他熱情地讚美了李白杜甫的詩文,看來,宗師韓愈對李白杜甫也相當傾慕喲!全詩筆勢波瀾壯闊,恣肆縱橫,充滿了探險入幽的奇思幻想。
  • 韓愈這首詩雖然只有寥寥數語,但是同樣的意境高遠,很是值得一讀
    韓愈是中唐時期的一代文宗,他不僅詩寫得好,同時他的散文,更是堪稱一絕,他的很多散文名篇,都是作者集大成的作品,飽含了哲理,以及詩人對於這個人世深入的解讀,所以讀這樣的作品,最是能夠讓人感受到文學的偉大。
  • 賈島這首詩感動了無數的讀者,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值得一讀
    最後賈島也正是使用這一個」敲「字,從而也令他的這兩句詩廣為流傳,而他與韓愈的相遇,也是成為了唐朝詩壇的一段佳話。又由於當時的韓愈極為欣賞賈島,為此更是勸他還俗,去參加科舉考試,為國家貢獻一份力量。賈島也正是聽從韓愈的建議,回到寺廟便是與師傅告別,開始去參加科舉考試,但是很可惜他並沒有高中。
  • 韓愈這首詩,短短二十字,就概括了初春美景,洋溢著一種青春活力
    詩文散韻,筆墨生煙。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光明史冊,詩詞能提高人的文化素養和知識情懷,而書法能增進人們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感悟。在這裡有著朗朗上口的詩詞和飽含氣韻的名碑名貼,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了呢,那就趕快來看一看吧!
  • 冬季踏雪 重走藍關古道 探尋韓愈足跡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上千年來,只要有人提到藍關道,大家都會自然而然的想到唐代文學家韓愈的這句詩。或者只要想到韓愈,這條在韓愈被貶潮州所走過的秦嶺古道也必然被提及。韓愈之於藍關道,藍關道之於韓愈,早已經是想分也分不開的彼此。韓愈是我國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政治家、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他倡導和發起了「古文運動」,大力提倡秦漢以前的「古文」,並以自己的實踐實現了自己的主張,樹立了一代文風;後人尊稱他就是「文起八代之衰」、「百代文宗」。
  •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閱讀答案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韓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雲!下面對這首詩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 首聯「一封朝奏九重天」中的「封」是指韓愈的諫書《論佛骨表》,同時交代被貶原因。B. 頷聯詩人坦誠心志,自己已垂垂老矣,又無辜獲罪,委婉表明不願再為朝廷辦事的悲憤。C.
  • 與元好問一起讀詩13:真書不入今人眼,兒輩從教鬼畫符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著有《韓昌黎集》等,存詩400多首。韓愈多長篇古詩,有許多揭發現實矛盾、表現個人失意之作,都是佳品。也有近似盛唐清新自然的絕句作品。
  • 韓愈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但他戴鐐銬跳舞式的寫作,內心有多苦?
    這一年韓愈51歲了,明明可以不惹事等退休了,可他依然大膽直諫,無所畏懼。他上奏《論佛骨表》,說佛教都是騙人的玩意,信佛的皇帝自都短命,供奉佛骨很荒唐,必須燒毀佛骨,別誤導了天下人。憲宗一看,拍案大怒:「What?竟敢咒我短命?韓愈你好大的膽子!我非殺了你!」
  • 不務正業的老和尚向韓愈求詩,韓愈是怎麼說的
    還剩下三個人,都是排斥佛教的,以激烈程度排名,依次是韓愈、曾鞏和歐陽修。在潮州,韓愈認識了高僧大顛和尚,此後對佛教的態度有所改變。往前推十幾年,韓愈三十多歲時候,曾有個老和尚向他求詩,被他教育了一番。當時韓愈在長安擔任國子監四門博士,就是太學老師。有一天韓愈在家,門人通報有個老和尚到訪,還拿著柳宗元的介紹信。柳宗元是韓愈的鐵哥們,韓愈只得讓和尚進來。
  • 唐詩裡的「早春」傑作,韓愈1首,楊巨源1首,落筆清新,讀罷欣然
    寫早春的唐詩不少,但經典之作卻不多,其中翹楚當是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初春小雨)》和楊巨源的《城東早春》,都是傑作。今天小編要和大家一起讀的就是這2首寫早春的唐詩,雖然出自不同的詩人之手,但都落筆清新,有異曲同工之妙,讀罷欣然!
  • 韓愈為引逗好友出門遊玩,寫下一首詩,短短四句卻是最美春光
    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在唐朝可以說是獨領風騷,後人將他的文章和杜甫的詩歌相提並論,有「杜詩韓筆」之稱。《師說》、《馬說》、《進學解》等等都是他的代表作。而他在詩歌上也頗有成就,最出名的一首詩應該是《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寫出了令人嚮往的春天,堪稱千古絕唱。
  • 王勃這首充滿歷史滄桑感的詩與《滕王閣序》雙璧同輝,相得益彰
    滕王高閣臨江渚這首詩的大意是:巍峨高聳的滕王閣俯臨著江心的沙洲,佩玉、鸞鈴鳴響的華麗歌舞早已停止。早晨,畫棟飛上了南浦的雲;傍晚,珠簾捲入了西山的雨。這兩句緊承第二句句意,加以發揮:昔人已去,美景仍在,閣既無人遊賞,閣內畫棟珠簾頓顯冷落可憐,如今只有南浦的雲,西山的雨,暮暮朝朝,與它為伴。這兩句不但寫出滕王閣的寂寞,而且寫出了滕王閣的居高臨遠,情景交融,寄慨遙深。
  • 河洛春秋韓愈故事:雲橫秦嶺巔 藍關馬不前
    韓愈寫了一千多字,皇帝讀後叫好,命人刻碑紀念,碑文的標題是《平淮西碑》,歌頌鼓吹,文辭華美。有人換算過,憲宗獎給韓愈的稿費,放到今天是20萬元,每個字132元,是歷史上最高的稿費了。  韓愈寫了一篇《論佛骨表》呈給皇上  韓愈此次出徵,壯志已酬,心中喜悅,便在班師回朝的路上寫了一首詩:「荊山已去華山來,日出潼關四扇開。刺史莫辭迎候遠,相公親破蔡州回!」
  • 出身貧窮的「軍事家」韓愈,為何他敢直接去懟皇帝?
    是韓愈震鑠古今的名言佳句,然而說出這句話蘊含著巨大的辛酸,要知道後來列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十年科舉接連敗北,使韓愈的思想更加成熟,他發現懂得賞識和發現人才的人比人才更難得,才有了千裡馬與伯樂之說。多數人印象中的「百代文宗」韓愈應該是個舞文弄墨的老夫子,可實際上韓愈是個性格耿直的人,與他童年的境遇不無關係。
  • 韓愈困了正要睡覺,17歲的李賀呈上這首詩,韓愈困意全無命人迎他
    李賀是繼屈原和李白後的另一位浪漫主義巨匠,他的經典名句不少,無論是「天若有情天亦老」,還是「雄雞一聲天下白」,都令人印象深刻。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李賀的一首成名作,詩名《雁門太守行》。寫此詩的時候李賀17歲,關於這首詩,《唐語林》有這樣的一段記載:一日,韓愈送完客人困了準備睡覺,17歲的李賀上門求舉薦,他將詩集交給門人上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