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踏雪 重走藍關古道 探尋韓愈足跡

2020-12-14 行走的二公主

秦嶺,也被稱作南山、終南山等,《史記》中對秦嶺的描述非常的簡潔明了,「秦嶺,天下大阻也」,橫亙在關中大地南側的秦嶺大山是中國南北方天然的分界線。

自古以來,秦嶺南北兩側的人們,為了相互的交往和物資的流通,不得不翻越艱險高大的秦嶺,也在秦嶺各處開闢出了不少有名的古道。例如褒斜道、子午道、陳倉道、儻駱道等。

雖然秦嶺山脈貫穿南北的古道很多,但是還沒哪一條古道能像藍關道這樣被「一個人的符號」代替。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上千年來,只要有人提到藍關道,大家都會自然而然的想到唐代文學家韓愈的這句詩。或者只要想到韓愈,這條在韓愈被貶潮州所走過的秦嶺古道也必然被提及。

韓愈之於藍關道,藍關道之於韓愈,早已經是想分也分不開的彼此。

韓愈是我國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政治家、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他倡導和發起了「古文運動」,大力提倡秦漢以前的「古文」,並以自己的實踐實現了自己的主張,樹立了一代文風;後人尊稱他就是「文起八代之衰」、「百代文宗」。

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憲宗皇帝派使者前往鳳翔迎佛骨,長安一時間掀起信佛狂潮。韓愈不顧個人安危,毅然上《論佛骨表》極力勸諫,《論佛骨表》的大概意思用現在的話來解讀就是;「認為社會尚不安穩,百廢待舉,國家需要更好的發展改善民生,」,韓愈希望憲宗皇帝能夠撤銷迎佛骨的旨意。

常理來看,佛骨到長安之後,從朝廷到長安百姓都會陷入長時期的瞻仰,而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勢必會有影響,韓愈主張拒迎佛骨應該是一片公心,可是在封建王朝社會,皇帝擁有獨斷專行至高無上的權利,皇帝想做啥,別人不贊成無異於就是對皇帝行為的否定。

果不其然,憲宗覽奏後大怒,要用極刑處死韓愈,裴度、崔群等人極力勸諫,憲宗卻仍憤怒。一時人心震驚嘆惜,乃至皇親國戚們也認為對韓愈加罪太重,為其說情,憲宗便將他貶為潮州。

819年三月,51歲的韓愈從長安出發,從藍關道翻越秦嶺南下潮州,當韓愈踏上藍關道的時候,恰逢秦嶺北麓遭遇極端天氣,霎時狂風怒吼,飛雪滿天,積雪盈尺,步履艱難。遂寫下了著名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韓愈這首詩非常的悽慘感人,一個有罪之人,迎著刺骨的寒風,頂著紛亂的雪花,立馬藍關。向後看,千峰萬仞的秦嶺被如煙似霧的浮雲所遮擋,家在哪裡?向前望,覆蓋四野的白雪擁堵在藍關周圍,路在何方.馬既不前,人亦何往!看到這裡,一個身遭不公的失路英雄的滿腔悲憤已經撲面而來了,讓人不由得要和他同呼吸共命運。最末兩句「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其實就是對他的侄孫韓湘交代後事,讓他在秦嶺之南那瘴氣瀰漫的江邊收拾自己的遺骨。

雖然韓愈被貶潮州之後不久,又被唐朝政府重新啟用,輾轉多地任職之後又回到了長安,但是元和十四年被貶潮州途徑藍關道時候的悽慘遭遇,隨著韓愈的詩傳播開來,上千年來,那些喜歡韓愈以及韓愈文學的韓粉們,也將藍關道奉為心中的聖地。

藍關道虎頭山山頂

2019年年初,我們踏著前人曾經走過的足跡來到藍關道,恰逢雪天,現在歷經千年生命力的藍關道早已經被廢棄,臨近十公裡外的滬陝高速是關中大地出陝最繁忙的高速之一,也算是在書寫新的「古道傳奇」。

行走藍關道

相關焦點

  • 楊博/在藍關古道,於秦始皇韓愈一約
    原創楊博/在藍關古道,於秦始皇韓愈一約來源; 五穀文學社 一時不見了山下的混沌溼熱,好似來到了另一清涼世界,眼前除了一幅幅青綠山水畫卷以外,張老師滔滔不絕的講解 使我們對人文傳奇的古道有了更深的了解。 來藍關古道,人們首先都會想起一首詩,那就是當年韓愈名句「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 重走藍關古道,發現一首白居易的詩
    前兩年曾自駕過一次藍關古道,衝著韓愈「雪擁藍關馬不前」的名句去的。當時的感受是:路陡彎多也就罷了,但太窄了,遇到對向來車就很麻煩。今天又跑了一趟,驚喜地發現道路加寬了一點,會車方便多了。推薦大家有空時可以來感受一下。
  • 朱亞平|重走藍關
    我沿著當年韓愈所走的七盤線古道朝前走去。 秦大規模地劈巨塹,開通「東南方千道」,按史料所載,這條道是由坡底村登嶢山、上七盤、經亂石盆、雞頭關、風門子、六郎關、十二錚坡等要隘,然後到藍關的。這條道,西連古都,東達三楚,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秦穆公二十五年派兵經藍關,出武關,攻打鄀國; 秦哀公三十一年,出兵車五百輛,經這裡援楚戰吳;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次出巡東南各地,就是由這藍關古道回鹹陽。
  • 穿越絕美藍關古道,來一場千年文化之旅
    文/林小春 藍田境內的藍關古道上午8點,文化考察活動成員一行在文化研究會會長張效東、愛故鄉文學小組組長馬曉毅的帶領下,從藍田薛家山處的盤山公路驅車進入藍關古道。藍關古道是秦嶺崇山峻岭間一道雄渾的的自然人文景觀,韓愈的「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更是家喻戶曉
  • 穿越絕美藍關古道,來一場千年文化之旅
    藍田境內的藍關古道早在商周時已有雛形,歷史上藍關古道既是防衛來自東南威脅的最後一道關隘,也是爭奪天下,發兵東南必經的第一要塞,具有極其重要的軍事戰略意義。  《藍田縣王維/四呂文化研究會、藍田愛故鄉文學小組聯合舉辦「穿越時空 重走古道」文化考察活動 》  文/林小春  2020年6月21日,藍田縣王維/四呂文化研究會和藍田愛故鄉文學小組聯合舉辦了「穿越時空,重走古道」文化考察活動。
  • 探訪藍關古道
    一直耳聞藍關古道,而且從進出口也路過過多次,皆因為路太窄而放棄。今年聽說道路加寬,車輛輕鬆錯車,於是在這個秋葉紅遍的季節,攜父母同遊藍關古道。藍關古道的出名,皆因唐宋八大家的韓愈寫過一首詩《左遷藍關示侄孫湘》,其中最著名的是這兩句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寫出了古代藍關古道的艱難險阻,更寫出了秦嶺藍關古道的雄偉壯闊,優美的詩境令我十分嚮往,今天從藍田薛家村起步,一路攀登,道路曲折,堪稱山路十八彎,進入山脊後,道路平緩,在山梁上緩慢前進,一路上風景無限,特別是層林盡染,分外妖嬈。
  • 雪擁藍關 古道的美麗傳說
    藍關古道 藍關鎮藍關古道歷史上藍關古道既是防衛來自東南威脅的最後一道關隘唐代大文學家韓愈被貶潮州,途經藍關時留下「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詩句,至今仍膾炙人口。藍關古道早在商周時已有雛形。秦統一六國後,大修以鹹陽輻射天下的馳道,藍關古道是當時通往荊楚的東南馳道上最接近鹹陽的一段險道。
  • 藍關古道,斜陽若影。
    古道斜陽-一路穿溝過嶺,行車在單向單車道的、蜿蜒在山脊近二十公裡的藍關古道,即緊張又興奮;這裡,好多的路段,左邊山溝,右邊懸崖,大多數地方,沒有會車的餘地;從古道入口的藍田縣藍關鎮薛家村、進村口小路,到古道出口的藍橋鎮頭
  • 那些花兒——藍關古道上的春秋和冬夏(上)
    藍關古道在陝西藍田境內的這段古道熱鬧起來,曾經風輕雲淡的味道就真淡了。說起藍關古道,很多人都會提到唐代文學家韓愈的兩句詩: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這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是韓愈被唐憲宗貶為潮州刺史,悽然上路走到藍田關口時寫下的。
  • 雲迎水送走藍關
    雪擁藍關馬不前。」唐元和十四年,詩人韓愈因觸怒皇帝被貶潮州。行至藍關時,黑雲壓頂,風雪大作,就連馬兒似乎也眷戀著家鄉,不願再往前走。看見如此情形,大半生宦海沉浮的韓愈悲從中來,提筆寫下了這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藍關古道北起鹹陽,南極荊楚,是秦統一六國後修建的九大馳道之一。而作為藍關古道要隘的藍關,並不是一個具體關口,而是由東西長30裡的嶢山梁上3個關隘構成。
  • 周日去藍田跑了一趟藍關古道,險峻勝過新疆的獨庫公路
    唐代韓愈有一首很出名的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說的是韓愈因為向唐憲宗進諫,反對從法門寺迎佛骨等崇信佛教的行為,惹得皇帝大怒,將韓愈貶到廣東潮州——那時嶺南都屬於蠻荒邊遠地區,不像如今是富庶之地。另外,現在寶雞的法門寺景區,要講自己的故事發展旅遊業,估計是不會喜歡韓愈這種反佛教人士的。
  • 20201025獨自騎行~追憶在古道藍關
    周天,不再想進山看紅葉,遂決定騎行藍關古道。先從魏寨那裡的滻河大橋上白鹿塬,然後再下藍田,再到薛家村的藍關古道起點,上行,翻山越嶺,最終從344國道的藍橋鎮下來,再沿環山路,雁引路回家。這還是白鹿塬上往下拍的河谷從藍田薛家村開始,開始拔高藍關古道
  • 去感悟自然與歷史相結合的藍關古道
    而位於西安北麓的藍關古道,不僅可以感受自然的美,還可以感受古人的路途,與那一股淳樸之風。藍關古道位於西安市藍田縣境內,從嶢山到藍橋,經過七盤道,亂石岔,蟒蛇灣,雞頭關,六郎關等地。綿延起伏20多千米,多處遺蹟至今猶在,古道在西周便有雛形,秦一統天下之後,大修馳道,藍關古道便是當時通往荊楚的險道,具有極其重要的軍事意義。
  • 古代從藍田到商州的這條藍關古道,原來有這樣美
    商於古道,為古代的軍事、政治、商賈之道。古道由陝西省商洛市(古時亦稱上洛郡、上洛侯國、洛州、「商州」)通往河南省內鄉縣柒於鎮,由丹水(丹江)水路和旱路組成,穿越多個城池驛站地域,全長約六百裡。商於古道,狹義為起「商」止「於」。
  • 「雪擁藍關」與「魂斷藍橋」
    今日若要走藍關駕車騎行皆方便秋霜盡染層林紅不懼雲橫與雪擁「雪擁藍關」來自唐朝文學家韓愈的名句「雪擁藍關馬不前」,「魂斷藍橋」則是美國有名的電影《魂斷藍橋》,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藍關的大致方向在西安市藍田縣東南,具體位置沒有人知道。不過,有一條藍關古道非常有名。藍關古道傳統的經行路線是:出藍田縣城,由坡底村登上七盤山,再沿嶢山南側東行,下箏坡後溯藍水繼續東行至商洛界。相對這條「弓背」路線,另有一條近得多的「弓弦」路線,是從水陸庵溯藍水上行直達藍橋,即現今藍小公路的線路。
  • 藍關古道欣賞宛若仙境的雲海,難得的一次相遇天氣,震撼的陶醉
    地處藍田縣境內的藍關古道,是由藍關鎮火燒寨村到藍橋鎮間的一道綿延起伏的20公裡山嶺通道,山崇嶺險,是中國最早的古道之一,是古代發兵東南的第一要塞,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五次南巡中,有兩次是經過藍關古道,在唐代,藍關古道也是被貶官謫臣南來北往的必經之地,當年,韓愈被貶廣東潮州時曾途經這裡,留下了膾炙人口的「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著名詩句。
  • 千年古都常來長安|雲迎水送走藍關
    雪擁藍關馬不前。」唐元和十四年,詩人韓愈因觸怒皇帝被貶潮州。行至藍關時,黑雲壓頂,風雪大作,就連馬兒似乎也眷戀著家鄉,不願再往前走。看見如此情形,大半生宦海沉浮的韓愈悲從中來,提筆寫下了這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藍關古道北起鹹陽,南極荊楚,是秦統一六國後修建的九大馳道之一。而作為藍關古道要隘的藍關,並不是一個具體關口,而是由東西長30裡的嶢山梁上3個關隘構成。
  • 南嶺森林公園變"賞雪勝地" 西京古道上重現"雪擁藍關"
    途經南嶺腳下的西京古道,曾是唐代詩人韓愈被貶南下時所走的道路,為紀念韓愈,西京古道上有一座古亭也以韓愈「雪擁藍關馬不前」的名句而被命名為「藍關亭」。本次降雪使得西京古道乳源部分路段已經披上一層厚重的冰盔雪甲,古亭仿佛搖身一變成了冰雕藝術品,顯得十分夢幻,恰與「雪擁藍關」的詩句相合。
  • 雲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藍關馬不前 藍關古道今又飛雪漫天
    歷史上藍關古道既是防衛來自東南威脅的最後一道關隘,也是爭奪天下,發兵東南必經的第一要塞,具有極其重要的軍事戰略意義。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五次出巡,有兩次經過這裡。歷代在西安建立王朝的統治者,無不把藍田視為溝通秦嶺南北,促進東西經濟、文化、商貿交流和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的樞紐。
  • 【藍田文化研究】連載——藍關古道考述 (張效東)
    它北起鹹陽,南極荊楚,是秦統一六國後修建的九大馳道之一,秦時稱「武關道」,唐以後稱「商山道」或「商州道」,也有以「藍商道」、「商於道」(指商州至河南內鄉柒於(wū)鎮)代稱的。藍關是這條驛道上最著名的一道要隘,因了韓愈的一首「雪擁藍關馬不前」的名詩而名貫古今。近年來遊客絡繹驅車或徒步前來藍田遊覽的一段藍關古道,是在嶢山(也稱蘆山、青泥嶺)梁上循秦楚古道路線新修築的一段鄉間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