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於古道,為古代的軍事、政治、商賈之道。古道由陝西省商洛市(古時亦稱上洛郡、上洛侯國、洛州、「商州」)通往河南省內鄉縣柒於鎮,由丹水(丹江)水路和旱路組成,穿越多個城池驛站地域,全長約六百裡。
商於古道,狹義為起「商」止「於」。秦漢時稱武關道,唐以後稱藍商道、商山道、商州道。
商於古道主要利用秦嶺北側灞水河谷和秦嶺南側丹水河谷連接開闢而成。由長安東出,溯灞河西側南行,經今藍田縣城,過灞河至坡底村,上七盤嶺,繞蘆山北側,經六郎關、大坡堖過藍橋鎮,溯藍橋水而上至新店子,經牧護關翻越秦嶺,進入商地。順丹水(丹江)支流七盤河而下至黑龍口,經麻街抵商州城;又東南經丹鳳縣、穿越丹江北側丘陵,過桃花鋪、鐵峪鋪到達武關下南陽、鄧州、荊襄以至江南和嶺南。
藍田關,是武關道上的第一關,《隋書·地理志》記:「京兆藍田縣有關官。」《括地誌》云:「藍田關在雍州藍田縣東南九十裡,即秦蟯關也。」此關當在今商州市西境牧護關附近。出藍田關,入商州境之仙娥驛。
站在文公廟前,想起唐代大詩人「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名句。
唐元和十四年 (819年)正月,唐憲宗命宦官從鳳翔法門寺的真身寶塔中,將所謂的釋迦牟尼佛的一節指骨迎入長安供奉,並送往各大寺廟,讓百姓敬香禮拜。時任刑部侍郎的韓愈,看到這種過分信佛的情景,便寫下一篇《諫迎佛骨表》,勸諫阻止唐憲宗迎接佛骨,指責信佛對國家毫無益處。
皇帝大怒,要殺韓愈,經過裴度等人說情,最後把他貶為潮州刺史,要求立即上路,迅速離開長安。潮州在廣東的東部,距離長安千裡之遙,韓愈獨自倉促上路,走到藍田關口之時,他的妻兒沒有跟上來,只有他的侄孫子趕到。因此,他寫下這首著名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這次隨商州12位驢友,避三伏高溫,走藍關古道,賞秦嶺美景,追先賢遺風。收穫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