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五穀文學社
仲夏時節,西安城東南的藍田縣城依舊悶熱,應藍田文化研究專家張效東老師邀請,參加了這次藍關古道文化之旅活動。其實,作為本縣的旅遊資源,我曾經來過幾次,繪畫寫生,文藝採風,但都多是觀景,享受居高臨下,群山隱退的感覺,或是望著遠處的滋水縣城,在古道遠眺卻象個人工的砂盤,直感嘆人類之渺小,巍巍秦嶺之偉大。
車至山頂,四面涼風襲來,沁人心脾。一時不見了山下的混沌溼熱,好似來到了另一清涼世界,眼前除了一幅幅青綠山水畫卷以外,張老師滔滔不絕的講解 使我們對人文傳奇的古道有了更深的了解。
來藍關古道,人們首先都會想起一首詩,那就是當年韓愈名句「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道出了中國古代文人的無奈和悲慘遭遇。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
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邊
這首詩寫於西元819年,唐元和十四年。佛系皇帝、唐憲宗李純命人大張旗鼓迎接佛祖的一節指骨,放入宮廷供奉。韓愈是有名的無神論者,馬上給皇帝上表勸阻,奏書中說的話不太中聽。說以前信佛的皇帝都死得早,憲宗皇帝一看頓時氣得七竅生煙,當場下令要處死韓愈。宰相裴度和崔群趕緊為韓愈叩首求情,憲宗這才把韓愈貶職到幾千裡外的今天廣東潮汕地區作刺史,並責令他立即上路,也算是解恨了。
對北方人來說,那時候的廣東、廣西、海南一帶可不是什麼好地方,天氣溼熱,瘴氣橫行,做官的沒人想去。所以常常可以看到古代被處罰、排擠的官員「貶官嶺南」。
韓愈這一年已經五十二歲,這在古時候早已是個老頭子。不得已,滿懷悲憤倉促上路了。時值寒冬(正月),大雪紛飛。走到長安城南的藍關古道,遠遠看到路上有個人騎馬迎面而來,待走近一看,是侄孫韓湘。有送行的親人來了,韓愈禁不住含淚唏噓。 一副「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悲歡離合的場面。仰天長嘆,詠出 這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悲壯詩篇,其中的千古名句,造就了藍關古道聞名遐邇,至今仍為文人墨客及行者所膜拜。
在此我想,關於進諫,也應該講策略,技巧也非常重要,進諫,是臣下勸告君王,是在糾正君王的錯誤,因進諫而冒犯了君王被貶職被囚禁被殺頭的比比皆是。
進諫有多種,第一是直諫:陳述利害,讓君王做出讓步。當然,這要君王有相當賢明,能知是非曲直。第二幽默諷諫:幽默可以化解嚴肅的氣氛,打破人的心理隔閡,增進關係。第三旁諫:暫時避開進諫的話題而言他,這個「他」要有進諫內容有間接聯繫,好為啟發君王打下伏筆,等君王氣消了再直抒心意。第四是死諫:冒死進諫,敢於冒死進諫的人,表面上是置生命於不顧,其實是置死地而後生。第五叫退諫:先肯定君王的過失,承認臣下的諫言不對,以迎合君意。再以君王的過失為前提推出一些顯而易見的不對的地方。此可謂以退為進。這些迂迴的做法,不知道現代人還能用麼。過程不重要,重要的是達到你自己想要的結果,你才是真正的贏家。
我們一行有畫家詩人,官員商賈教師。大家初次見面,張老師一一介紹,說,在這裡我們都是朋友,都是傳統文化的熱愛者。
行至七盤坡,有一處廟宇遺址,名叫「狗頭廟」。據說是藍橋街一個生意人給狗修的。相傳,從前藍橋街有個人在長安經商發了大財,帶著許多銀兩回家,行至這裡,由於山高路陡,走得累了,便坐下來歇息。臨走時,丟了一包銀子,他領的那隻黃狗,見主人丟了東西,便「汪、汪、汪」地直叫,主人歸心似箭只顧趕路,沒有在意。
那人回到家後,清點銀兩,才發覺丟了一包,細細回憶,大半丟在歇息的地方了。再一看,黃狗沒有回來,他立即意識到,黃狗那幾聲狂吠可能就與銀子有關。想立即返回去尋找,天已黑了,又下著大雪,只得等明天去找吧。 第二天,他冒著風雪趕到昨天歇息的地方,那裡卻出現了一個雪冢,他連忙扒開積雪,那可憐忠心的黃狗早已凍死了,銀兩還在,主人感慨萬分,於是修廟以祭祀義犬。
試想,如果是人經過那包碎銀,有幾個人能冒著嚴寒守到天亮或者想法歸還主人呢?雖也肯定有拾金不昧者。
關於錢,想必人人都愛,有為富不仁者,有見錢眼開者,有寧為財死者,有憤青仇富者,熙熙皆為名利者。甚至一些國家之間的戰爭也因經濟而狼煙四起。在發展經濟大潮中,文化自信及愛國情懷培養的缺失,使多少人在關鍵時刻迷失了道德和誠信的方向,我們應該清醒了!此時我想起了小時侯必唱的那首歌:「我在馬路邊,撿到的一分錢,送警察叔叔手裡邊……」不知道現在的學校多久沒有領唱這個經典童謠了。我們不缺人才,缺的是「又紅又專」報效祖國的愛國棟梁。
其實,在藍關古道,令人感佩的,除了韓愈、杜甫等怨天尤人陽春白雪的斯文絕句,還有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開始了五次出巡以示秦之威武。其中兩次經過藍關古道。山高水遠,道路崎嶇,雖為一國之君,在再豪華馬車上,一坐九個多月也是疲憊不堪。在當時的社會,當時的條件下,秦始皇的巡遊絕對不會像現在一樣舒服,他巡遊的路上經常會遇上大風、洪水、還有刺客等等。
秦始皇的巡遊絕非遊山玩水,主要還是為了震懾六國餘孽,還有抵抗北方的匈奴等。在秦始皇這樣大智大勇的人面前,天下群雄當然不敢造次,所以秦始皇在位雖然有些餘孽,卻沒有發生大的兵變和民變。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向北開始巡遊,他感覺當時匈奴對國家的威脅很大,於是派蒙恬帶領三十萬秦軍修建長城抵抗匈奴,並且還修建了大秦「高速」秦直道。
他是個敬業的皇帝,如果不是出行車馬勞頓,也不會駕崩於沙丘。當時雖有天相星宿,隕石墜落,沉璧事件的怪象天災,但也不排除人禍,仍為天下之迷。
這位」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政治家,軍事家,統一了國家,統一了度量衡,文字等等,秦始皇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他平定了長期的混戰,造福於眾生,才是真正讓後人敬仰的。
老百姓心裡永遠有桿秤,誰能給人民群眾謀幸福,讓人民安居樂業,就從心裡擁護誰。不管是多大或多小的官員,都應該牢記這一點。
藍關古道,絕非只是山綠水清,無數承載著兵家刀光劍影,文人幾聲嘆息,商賈俠肝義膽,政客敬業樂群,愛情忠貞不渝的神秘古蹟,是藍田的文化財富,值得我們再次去用心靈去感受和思考。
一城山水畫卷,千年人文藍田。
來這個有山有水有玉有故事的地方,你將不虛此行。
作者;楊博
圖片文字均來自於楊博,原名《站在古道藍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