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博/在藍關古道,於秦始皇韓愈一約

2020-08-23 鄉土藍田

原創楊博/在藍關古道,於秦始皇韓愈一約

來源; 五穀文學社

仲夏時節,西安城東南的藍田縣城依舊悶熱,應藍田文化研究專家張效東老師邀請,參加了這次藍關古道文化之旅活動。其實,作為本縣的旅遊資源,我曾經來過幾次,繪畫寫生,文藝採風,但都多是觀景,享受居高臨下,群山隱退的感覺,或是望著遠處的滋水縣城,在古道遠眺卻象個人工的砂盤,直感嘆人類之渺小,巍巍秦嶺之偉大。


車至山頂,四面涼風襲來,沁人心脾。一時不見了山下的混沌溼熱,好似來到了另一清涼世界,眼前除了一幅幅青綠山水畫卷以外,張老師滔滔不絕的講解 使我們對人文傳奇的古道有了更深的了解。


來藍關古道,人們首先都會想起一首詩,那就是當年韓愈名句「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道出了中國古代文人的無奈和悲慘遭遇。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

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邊


這首詩寫於西元819年,唐元和十四年。佛系皇帝、唐憲宗李純命人大張旗鼓迎接佛祖的一節指骨,放入宮廷供奉。韓愈是有名的無神論者,馬上給皇帝上表勸阻,奏書中說的話不太中聽。說以前信佛的皇帝都死得早,憲宗皇帝一看頓時氣得七竅生煙,當場下令要處死韓愈。宰相裴度和崔群趕緊為韓愈叩首求情,憲宗這才把韓愈貶職到幾千裡外的今天廣東潮汕地區作刺史,並責令他立即上路,也算是解恨了。


對北方人來說,那時候的廣東、廣西、海南一帶可不是什麼好地方,天氣溼熱,瘴氣橫行,做官的沒人想去。所以常常可以看到古代被處罰、排擠的官員「貶官嶺南」。


韓愈這一年已經五十二歲,這在古時候早已是個老頭子。不得已,滿懷悲憤倉促上路了。時值寒冬(正月),大雪紛飛。走到長安城南的藍關古道,遠遠看到路上有個人騎馬迎面而來,待走近一看,是侄孫韓湘。有送行的親人來了,韓愈禁不住含淚唏噓。 一副「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悲歡離合的場面。仰天長嘆,詠出 這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悲壯詩篇,其中的千古名句,造就了藍關古道聞名遐邇,至今仍為文人墨客及行者所膜拜。

在此我想,關於進諫,也應該講策略,技巧也非常重要,進諫,是臣下勸告君王,是在糾正君王的錯誤,因進諫而冒犯了君王被貶職被囚禁被殺頭的比比皆是。


進諫有多種,第一是直諫:陳述利害,讓君王做出讓步。當然,這要君王有相當賢明,能知是非曲直。第二幽默諷諫:幽默可以化解嚴肅的氣氛,打破人的心理隔閡,增進關係。第三旁諫:暫時避開進諫的話題而言他,這個「他」要有進諫內容有間接聯繫,好為啟發君王打下伏筆,等君王氣消了再直抒心意。第四是死諫:冒死進諫,敢於冒死進諫的人,表面上是置生命於不顧,其實是置死地而後生。第五叫退諫:先肯定君王的過失,承認臣下的諫言不對,以迎合君意。再以君王的過失為前提推出一些顯而易見的不對的地方。此可謂以退為進。這些迂迴的做法,不知道現代人還能用麼。過程不重要,重要的是達到你自己想要的結果,你才是真正的贏家。



  我們一行有畫家詩人,官員商賈教師。大家初次見面,張老師一一介紹,說,在這裡我們都是朋友,都是傳統文化的熱愛者。


行至七盤坡,有一處廟宇遺址,名叫「狗頭廟」。據說是藍橋街一個生意人給狗修的。相傳,從前藍橋街有個人在長安經商發了大財,帶著許多銀兩回家,行至這裡,由於山高路陡,走得累了,便坐下來歇息。臨走時,丟了一包銀子,他領的那隻黃狗,見主人丟了東西,便「汪、汪、汪」地直叫,主人歸心似箭只顧趕路,沒有在意。


那人回到家後,清點銀兩,才發覺丟了一包,細細回憶,大半丟在歇息的地方了。再一看,黃狗沒有回來,他立即意識到,黃狗那幾聲狂吠可能就與銀子有關。想立即返回去尋找,天已黑了,又下著大雪,只得等明天去找吧。 第二天,他冒著風雪趕到昨天歇息的地方,那裡卻出現了一個雪冢,他連忙扒開積雪,那可憐忠心的黃狗早已凍死了,銀兩還在,主人感慨萬分,於是修廟以祭祀義犬。

試想,如果是人經過那包碎銀,有幾個人能冒著嚴寒守到天亮或者想法歸還主人呢?雖也肯定有拾金不昧者。


關於錢,想必人人都愛,有為富不仁者,有見錢眼開者,有寧為財死者,有憤青仇富者,熙熙皆為名利者。甚至一些國家之間的戰爭也因經濟而狼煙四起。在發展經濟大潮中,文化自信及愛國情懷培養的缺失,使多少人在關鍵時刻迷失了道德和誠信的方向,我們應該清醒了!此時我想起了小時侯必唱的那首歌:「我在馬路邊,撿到的一分錢,送警察叔叔手裡邊……」不知道現在的學校多久沒有領唱這個經典童謠了。我們不缺人才,缺的是「又紅又專」報效祖國的愛國棟梁。


  其實,在藍關古道,令人感佩的,除了韓愈、杜甫等怨天尤人陽春白雪的斯文絕句,還有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開始了五次出巡以示秦之威武。其中兩次經過藍關古道。山高水遠,道路崎嶇,雖為一國之君,在再豪華馬車上,一坐九個多月也是疲憊不堪。在當時的社會,當時的條件下,秦始皇的巡遊絕對不會像現在一樣舒服,他巡遊的路上經常會遇上大風、洪水、還有刺客等等。 


秦始皇的巡遊絕非遊山玩水,主要還是為了震懾六國餘孽,還有抵抗北方的匈奴等。在秦始皇這樣大智大勇的人面前,天下群雄當然不敢造次,所以秦始皇在位雖然有些餘孽,卻沒有發生大的兵變和民變。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向北開始巡遊,他感覺當時匈奴對國家的威脅很大,於是派蒙恬帶領三十萬秦軍修建長城抵抗匈奴,並且還修建了大秦「高速」秦直道


他是個敬業的皇帝,如果不是出行車馬勞頓,也不會駕崩於沙丘。當時雖有天相星宿,隕石墜落,沉璧事件的怪象天災,但也不排除人禍,仍為天下之迷。

這位」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政治家,軍事家,統一了國家,統一了度量衡,文字等等,秦始皇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他平定了長期的混戰,造福於眾生,才是真正讓後人敬仰的。


老百姓心裡永遠有桿秤,誰能給人民群眾謀幸福,讓人民安居樂業,就從心裡擁護誰。不管是多大或多小的官員,都應該牢記這一點。


藍關古道,絕非只是山綠水清,無數承載著兵家刀光劍影,文人幾聲嘆息,商賈俠肝義膽,政客敬業樂群,愛情忠貞不渝的神秘古蹟,是藍田的文化財富,值得我們再次去用心靈去感受和思考。


一城山水畫卷,千年人文藍田。


來這個有山有水有玉有故事的地方,你將不虛此行。






作者;楊博


圖片文字均來自於楊博,原名《站在古道藍關》

相關焦點

  • 冬季踏雪 重走藍關古道 探尋韓愈足跡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上千年來,只要有人提到藍關道,大家都會自然而然的想到唐代文學家韓愈的這句詩。或者只要想到韓愈,這條在韓愈被貶潮州所走過的秦嶺古道也必然被提及。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憲宗皇帝派使者前往鳳翔迎佛骨,長安一時間掀起信佛狂潮。韓愈不顧個人安危,毅然上《論佛骨表》極力勸諫,《論佛骨表》的大概意思用現在的話來解讀就是;「認為社會尚不安穩,百廢待舉,國家需要更好的發展改善民生,」,韓愈希望憲宗皇帝能夠撤銷迎佛骨的旨意。
  • 雪擁藍關 古道的美麗傳說
    藍關古道 藍關鎮藍關古道歷史上藍關古道既是防衛來自東南威脅的最後一道關隘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五次出巡,有兩次經過這裡。歷代在西安建立王朝的統治者,無不把藍田視為溝通秦嶺南北,促進東西經濟、文化、商貿交流和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的樞紐。唐代大文學家韓愈被貶潮州,途經藍關時留下「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詩句,至今仍膾炙人口。藍關古道早在商周時已有雛形。
  • 探訪藍關古道
    一直耳聞藍關古道,而且從進出口也路過過多次,皆因為路太窄而放棄。今年聽說道路加寬,車輛輕鬆錯車,於是在這個秋葉紅遍的季節,攜父母同遊藍關古道。藍關古道的出名,皆因唐宋八大家的韓愈寫過一首詩《左遷藍關示侄孫湘》,其中最著名的是這兩句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寫出了古代藍關古道的艱難險阻,更寫出了秦嶺藍關古道的雄偉壯闊,優美的詩境令我十分嚮往,今天從藍田薛家村起步,一路攀登,道路曲折,堪稱山路十八彎,進入山脊後,道路平緩,在山梁上緩慢前進,一路上風景無限,特別是層林盡染,分外妖嬈。
  • 藍關古道欣賞宛若仙境的雲海,難得的一次相遇天氣,震撼的陶醉
    地處藍田縣境內的藍關古道,是由藍關鎮火燒寨村到藍橋鎮間的一道綿延起伏的20公裡山嶺通道,山崇嶺險,是中國最早的古道之一,是古代發兵東南的第一要塞,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五次南巡中,有兩次是經過藍關古道,在唐代,藍關古道也是被貶官謫臣南來北往的必經之地,當年,韓愈被貶廣東潮州時曾途經這裡,留下了膾炙人口的「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著名詩句。
  • 「雪擁藍關」與「魂斷藍橋」
    藍關的大致方向在西安市藍田縣東南,具體位置沒有人知道。不過,有一條藍關古道非常有名。藍關古道傳統的經行路線是:出藍田縣城,由坡底村登上七盤山,再沿嶢山南側東行,下箏坡後溯藍水繼續東行至商洛界。相對這條「弓背」路線,另有一條近得多的「弓弦」路線,是從水陸庵溯藍水上行直達藍橋,即現今藍小公路的線路。
  • 雲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藍關馬不前 藍關古道今又飛雪漫天
    歷史上藍關古道既是防衛來自東南威脅的最後一道關隘,也是爭奪天下,發兵東南必經的第一要塞,具有極其重要的軍事戰略意義。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五次出巡,有兩次經過這裡。歷代在西安建立王朝的統治者,無不把藍田視為溝通秦嶺南北,促進東西經濟、文化、商貿交流和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的樞紐。
  • 朱亞平|重走藍關
    朝南望去,淡白色的地面上騰起一層珠色的霧,這是藍川道特有的奇異的現象。我沿著當年韓愈所走的七盤線古道朝前走去。 秦大規模地劈巨塹,開通「東南方千道」,按史料所載,這條道是由坡底村登嶢山、上七盤、經亂石盆、雞頭關、風門子、六郎關、十二錚坡等要隘,然後到藍關的。這條道,西連古都,東達三楚,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秦穆公二十五年派兵經藍關,出武關,攻打鄀國; 秦哀公三十一年,出兵車五百輛,經這裡援楚戰吳;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次出巡東南各地,就是由這藍關古道回鹹陽。
  • 西安新晉網紅旅遊地之一,韓愈筆下的藍田藍關古道,今何在?
    藍田藍關古道是中國最早的國道之一,也是關中通往東南諸省的要道。秦始皇統一後,五次出巡,就有兩次經過這裡。古詩人韓愈用「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形容藍關古道的重要地位。沿著藍田薛家村的村道往南行走就是「藍關古道」。
  • 藍關古道,斜陽若影。
    古道斜陽-一路穿溝過嶺,行車在單向單車道的、蜿蜒在山脊近二十公裡的藍關古道,即緊張又興奮;這裡,好多的路段,左邊山溝,右邊懸崖,大多數地方,沒有會車的餘地;從古道入口的藍田縣藍關鎮薛家村、進村口小路,到古道出口的藍橋鎮頭
  • 古代從藍田到商州的這條藍關古道,原來有這樣美
    商於古道,為古代的軍事、政治、商賈之道。古道由陝西省商洛市(古時亦稱上洛郡、上洛侯國、洛州、「商州」)通往河南省內鄉縣柒於鎮,由丹水(丹江)水路和旱路組成,穿越多個城池驛站地域,全長約六百裡。商於古道,狹義為起「商」止「於」。
  • 重走藍關古道,發現一首白居易的詩
    前兩年曾自駕過一次藍關古道,衝著韓愈「雪擁藍關馬不前」的名句去的。當時的感受是:路陡彎多也就罷了,但太窄了,遇到對向來車就很麻煩。今天又跑了一趟,驚喜地發現道路加寬了一點,會車方便多了。推薦大家有空時可以來感受一下。
  • 【藍田文化研究】連載——藍關古道考述 (張效東)
    它北起鹹陽,南極荊楚,是秦統一六國後修建的九大馳道之一,秦時稱「武關道」,唐以後稱「商山道」或「商州道」,也有以「藍商道」、「商於道」(指商州至河南內鄉柒於(wū)鎮)代稱的。藍關是這條驛道上最著名的一道要隘,因了韓愈的一首「雪擁藍關馬不前」的名詩而名貫古今。近年來遊客絡繹驅車或徒步前來藍田遊覽的一段藍關古道,是在嶢山(也稱蘆山、青泥嶺)梁上循秦楚古道路線新修築的一段鄉間公路。
  • 雲迎水送走藍關
    雪擁藍關馬不前。」唐元和十四年,詩人韓愈因觸怒皇帝被貶潮州。行至藍關時,黑雲壓頂,風雪大作,就連馬兒似乎也眷戀著家鄉,不願再往前走。看見如此情形,大半生宦海沉浮的韓愈悲從中來,提筆寫下了這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藍關古道北起鹹陽,南極荊楚,是秦統一六國後修建的九大馳道之一。而作為藍關古道要隘的藍關,並不是一個具體關口,而是由東西長30裡的嶢山梁上3個關隘構成。
  • 那些花兒——藍關古道上的春秋和冬夏(上)
    藍關古道在陝西藍田境內的這段古道熱鬧起來,曾經風輕雲淡的味道就真淡了。說起藍關古道,很多人都會提到唐代文學家韓愈的兩句詩: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這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是韓愈被唐憲宗貶為潮州刺史,悽然上路走到藍田關口時寫下的。
  • 周日去藍田跑了一趟藍關古道,險峻勝過新疆的獨庫公路
    唐代韓愈有一首很出名的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說的是韓愈因為向唐憲宗進諫,反對從法門寺迎佛骨等崇信佛教的行為,惹得皇帝大怒,將韓愈貶到廣東潮州——那時嶺南都屬於蠻荒邊遠地區,不像如今是富庶之地。另外,現在寶雞的法門寺景區,要講自己的故事發展旅遊業,估計是不會喜歡韓愈這種反佛教人士的。
  • 20201025獨自騎行~追憶在古道藍關
    周天,不再想進山看紅葉,遂決定騎行藍關古道。先從魏寨那裡的滻河大橋上白鹿塬,然後再下藍田,再到薛家村的藍關古道起點,上行,翻山越嶺,最終從344國道的藍橋鎮下來,再沿環山路,雁引路回家。這還是白鹿塬上往下拍的河谷從藍田薛家村開始,開始拔高藍關古道
  • 去感悟自然與歷史相結合的藍關古道
    而位於西安北麓的藍關古道,不僅可以感受自然的美,還可以感受古人的路途,與那一股淳樸之風。藍關古道位於西安市藍田縣境內,從嶢山到藍橋,經過七盤道,亂石岔,蟒蛇灣,雞頭關,六郎關等地。綿延起伏20多千米,多處遺蹟至今猶在,古道在西周便有雛形,秦一統天下之後,大修馳道,藍關古道便是當時通往荊楚的險道,具有極其重要的軍事意義。
  • 驚險刺激自駕藍關古道 神州租車帶你陝西自駕遊
    古詩人韓愈用「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形容藍關古道的重要地位。不過自駕要走的藍關古道,可不是考古意義上的古道,而是一條行在嶢山山脊上的水泥小路。  從西安出發,上繞城高速轉西藍高速,在藍關出口下高速,抵達藍關鎮薛家村。在一個不起眼的路口,遇到了當地有關部門設置的旅遊服務點。進了小路,勇往直前就好了,再無岔路,也幾乎不能掉頭。大多數地方,沒有會車的餘地。越往裡深入,道路越來越險峻,稍不留意就有翻車的可能,是奉勸各位老司機,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右腳!這裡的路況比傳說中的秋名山要危險的多得多。
  • 穿越絕美藍關古道,來一場千年文化之旅
    文/林小春 藍田境內的藍關古道上午8點,文化考察活動成員一行在文化研究會會長張效東、愛故鄉文學小組組長馬曉毅的帶領下,從藍田薛家山處的盤山公路驅車進入藍關古道。藍關古道是秦嶺崇山峻岭間一道雄渾的的自然人文景觀,韓愈的「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更是家喻戶曉
  • 穿越絕美藍關古道,來一場千年文化之旅
    藍田境內的藍關古道早在商周時已有雛形,歷史上藍關古道既是防衛來自東南威脅的最後一道關隘,也是爭奪天下,發兵東南必經的第一要塞,具有極其重要的軍事戰略意義。  上午8點,文化考察活動成員一行在文化研究會會長張效東、愛故鄉文學小組組長馬曉毅的帶領下,從藍田薛家山處的盤山公路驅車進入藍關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