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藍關古道,發現一首白居易的詩

2021-01-20 商學中人

前兩年曾自駕過一次藍關古道,衝著韓愈「雪擁藍關馬不前」的名句去的。當時的感受是:路陡彎多也就罷了,但太窄了,遇到對向來車就很麻煩。

今天又跑了一趟,驚喜地發現道路加寬了一點,會車方便多了。推薦大家有空時可以來感受一下。

在一處觀景臺停留了一會兒,視野開闊,天高雲淡,風景不錯。

觀景臺上張貼了幾首唐詩,都是和藍關古道或藍田輞川有關的,如韓愈「雪擁藍關馬不前」、李商隱「藍田日暖玉生煙」、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等,這些大家都耳熟能詳。

但有一首白居易的《藍橋驛見元九詩》卻是我第一次見:

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每到驛亭先下馬,循牆繞柱覓君詩。

元九就是元稹,寫「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那位大詩人,和白居易是好朋友,並稱「元白」。白居易經過藍橋驛時看到了元稹之前的題詩,於是就在驛站留下了這首詩。

我之所以看到此詩會印象深刻,是因為前段時間去商州古道上的棣花驛,也見到白居易在驛站的題詩。他在棣花驛沒見到元九的詩,但見到了熟人楊虞卿(楊八)寫自己在這兒夢到兄弟的詩,於是白居易寫了首《棣華驛見楊八題夢兄弟詩》:

遙聞旅宿夢兄弟,應為郵亭名棣華。名作棣華來早晚,自題詩後屬楊家。

華通花,棣華驛即今之棣花驛。一個楊八,一個元九,看來,白居易很喜歡在驛站裡見到朋友的題詩就跟著題詩啊。

對了,元九在藍田驛寫的那首詩是給劉禹錫、柳宗元的,當時這幾位詩人都被朝廷召回長安,元稹離著最近所以先到,當他下榻驛站時,想到劉禹錫柳宗元後面也會來此,就題詩留給朋友們。

穿過藍關古道後就上到了312國道連霍線,向下走上一段路,左側隔水可見終南山悟真寺的山門,雖然看著廢棄了,但沿著山道爬上去應該可以到山頂寺院的。

白居易曾有一首遊悟真寺的詩,開頭是:「元和九年秋,八月月上弦。我遊悟真寺,寺在王順山……」

終南山中,多少唐詩故事啊!

相關焦點

  • 探訪藍關古道
    一直耳聞藍關古道,而且從進出口也路過過多次,皆因為路太窄而放棄。今年聽說道路加寬,車輛輕鬆錯車,於是在這個秋葉紅遍的季節,攜父母同遊藍關古道。藍關古道的出名,皆因唐宋八大家的韓愈寫過一首詩《左遷藍關示侄孫湘》,其中最著名的是這兩句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寫出了古代藍關古道的艱難險阻,更寫出了秦嶺藍關古道的雄偉壯闊,優美的詩境令我十分嚮往,今天從藍田薛家村起步,一路攀登,道路曲折,堪稱山路十八彎,進入山脊後,道路平緩,在山梁上緩慢前進,一路上風景無限,特別是層林盡染,分外妖嬈。
  • 白居易寫詩逼死關盼盼始末:一首詩,逼死一代名妓,殺人又誅心
    文/藍夢島主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蘇軾曾寫過一首《永遇樂》,其中有「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等語,這裡的「佳人」和「樓中燕」,一個明指,一個暗喻,說的都是唐代名妓關盼盼。另外,南宋有文天祥寫詩《燕子樓》緬懷關盼盼,明朝有馮夢龍小說《錢舍人題詩燕子樓》紀念關盼盼,元朝時,關盼盼的故事在民間更是極為流行,元雜劇《關盼盼春風燕子樓》曾風靡一時。古往今來,關盼盼深受文人騷客的青睞,究其原因,無疑與白居易有關。白居易畢生最大的汙點就是寫詩逼死關盼盼。那麼,關盼盼到底做錯了什麼?白居易為什麼要寫詩逼死一個風塵女子呢?
  • 冬季踏雪 重走藍關古道 探尋韓愈足跡
    自古以來,秦嶺南北兩側的人們,為了相互的交往和物資的流通,不得不翻越艱險高大的秦嶺,也在秦嶺各處開闢出了不少有名的古道。例如褒斜道、子午道、陳倉道、儻駱道等。雖然秦嶺山脈貫穿南北的古道很多,但是還沒哪一條古道能像藍關道這樣被「一個人的符號」代替。
  • 白居易一首詩,寓情於景,十分感人,不愧為一首成名作!
    而作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的白居易,對於寓情於景的寫詩方法,自然也是運用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就像他在少年時期寫出的一首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便足以證明。《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朱亞平|重走藍關
    秦大規模地劈巨塹,開通「東南方千道」,按史料所載,這條道是由坡底村登嶢山、上七盤、經亂石盆、雞頭關、風門子、六郎關、十二錚坡等要隘,然後到藍關的。這條道,西連古都,東達三楚,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秦穆公二十五年派兵經藍關,出武關,攻打鄀國; 秦哀公三十一年,出兵車五百輛,經這裡援楚戰吳;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次出巡東南各地,就是由這藍關古道回鹹陽。
  • 藍田縣藍關古道.發現又一巨型摩崖石刻
    文學愛好者的創作平臺 散文/詩詞/小說/ 情感 藍田縣藍關古道 發現又一巨型摩崖石刻
  • 20201025獨自騎行~追憶在古道藍關
    周天,不再想進山看紅葉,遂決定騎行藍關古道。先從魏寨那裡的滻河大橋上白鹿塬,然後再下藍田,再到薛家村的藍關古道起點,上行,翻山越嶺,最終從344國道的藍橋鎮下來,再沿環山路,雁引路回家。這還是白鹿塬上往下拍的河谷從藍田薛家村開始,開始拔高藍關古道
  • 【藍田文化研究】連載——藍關古道考述 (張效東)
    它北起鹹陽,南極荊楚,是秦統一六國後修建的九大馳道之一,秦時稱「武關道」,唐以後稱「商山道」或「商州道」,也有以「藍商道」、「商於道」(指商州至河南內鄉柒於(wū)鎮)代稱的。藍關是這條驛道上最著名的一道要隘,因了韓愈的一首「雪擁藍關馬不前」的名詩而名貫古今。近年來遊客絡繹驅車或徒步前來藍田遊覽的一段藍關古道,是在嶢山(也稱蘆山、青泥嶺)梁上循秦楚古道路線新修築的一段鄉間公路。
  • 藍田發現古棧道遺址 屬於「藍關古道」一部分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從古詩中可以想見古代藍關道的崎嶇艱險。近日,西安市文物工作者在藍田縣進行文物普查時,發現一處古棧道棧橋遺址,認為其應屬藍關古道的一部分。這對認識藍關古道的歷史狀貌提供了一定實證。   該遺址位於藍田縣藍橋鄉窄峪口河道兩岸,東南距藍小公路500米。
  • 楊博/在藍關古道,於秦始皇韓愈一約
    仲夏時節,西安城東南的藍田縣城依舊悶熱,應藍田文化研究專家張效東老師邀請,參加了這次藍關古道文化之旅活動。一時不見了山下的混沌溼熱,好似來到了另一清涼世界,眼前除了一幅幅青綠山水畫卷以外,張老師滔滔不絕的講解 使我們對人文傳奇的古道有了更深的了解。 來藍關古道,人們首先都會想起一首詩,那就是當年韓愈名句「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 周日去藍田跑了一趟藍關古道,險峻勝過新疆的獨庫公路
    唐代韓愈有一首很出名的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當韓愈走到藍關的時候,他的侄孫韓湘跟了上來——就是八仙裡韓湘子的原型,韓愈便寫了這首詩,不難讀出他牢騷抱怨憤懣的情緒。早聞藍關古道的大名,恰好上周日天氣不錯,於是我從西安出發從南郊出發,走縣道316、安啞路、Y353、關中環線,路上經過白鹿原影視城,共計一個多小時,拐進了位於藍田境內的這段藍關古道。
  • 終南尋幽:探訪藍關古道
    「雲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藍關馬不前」估計是所有過往歷史長河中,對藍關古道描寫的詩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詩詞。詩中的藍關就是過去的這條古道據說早在商周就有雛形,秦統一六國後,大修鹹陽輻射天下的馳道,出鹹陽城經灞橋到藍田,再有藍橋經新店子、牧護關、黑龍口、麻街嶺入商洛,在出武關到達秦嶺東南乃至楚湘諸地,這是藍關古道全程路線。
  • 藍關古道 秋色宜人
    10月28日,藍田縣藍關古道,煙雨濛濛,秋色宜人。一條古道,串起四季,如今迎來了最美的時節,落葉遍地,滿目金黃,獨特美景盡收眼底。藍關古道,古稱「青泥嶺」,因之也把古藍關稱為「青泥關」。藍關古道雄偉險峻,氣勢吞雲變幻。唐皮日休曾在《藍關銘》中描寫:「天輔唐業,地造唐關。千巖作鎖,萬障為栓。難圖其形。莫狀其秀。雙扉未開,天地如鬥。軋然副啟,人濟入濟。似畫秦國,鋪於馬底。險不可侵,惟王之心。矧夫茲關,獨可規臨。」現在的藍關古道,是戶外運動者的天堂,從縣城南藍關鎮薛家村上嶢山,17.5公裡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到藍橋,車遊山間,如在畫中行。
  • 穿越絕美藍關古道,來一場千年文化之旅
    文/林小春 藍田境內的藍關古道早在商周時已有雛形,歷史上藍關古道既是防衛來自東南威脅的最後一道關隘,也是爭奪天下,發兵東南必經的第一要塞,具有極其重要的軍事戰略意義。上午8點,文化考察活動成員一行在文化研究會會長張效東、愛故鄉文學小組組長馬曉毅的帶領下,從藍田薛家山處的盤山公路驅車進入藍關古道。
  • 穿越絕美藍關古道,來一場千年文化之旅
    藍田境內的藍關古道早在商周時已有雛形,歷史上藍關古道既是防衛來自東南威脅的最後一道關隘,也是爭奪天下,發兵東南必經的第一要塞,具有極其重要的軍事戰略意義。  《藍田縣王維/四呂文化研究會、藍田愛故鄉文學小組聯合舉辦「穿越時空 重走古道」文化考察活動 》  文/林小春  2020年6月21日,藍田縣王維/四呂文化研究會和藍田愛故鄉文學小組聯合舉辦了「穿越時空,重走古道」文化考察活動。
  • 白居易16歲寫的一首詩,太經典,最後兩句被李煜化用成千古名句
    今天,隱娘想說的詩,是白居易的《草》。白居易的《草》,全名《賦得古原草送別》,背後有一個「居長安不易」的故事流傳甚廣,詩的最後兩句被南唐後主李煜化用成千古名句。長大後,才知道,這首詩有八句,全名為《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喝醉酒的白居易,寫下一首詩,說出一個「秘密」,讓人笑的肚子疼
    白居易也是如此,他的「醉吟先生」這個號,已非常直接地透漏出對酒的嗜好。白居易最著名,也最直接的飲酒詩,就是《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語言樸素親切,行文輕鬆灑脫,成為一篇短小精悍的千古名篇。白居易愛喝酒,還愛自己釀酒,他曾經寫過一首自家釀酒的詩,「開壇瀉罇中,玉液黃金脂。
  • 白居易的一首看似很簡單的一首詩,為何被收入課本?
    詩王白居易創作了許多優美的詩篇,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但他還寫了一首兒童詩,你知道詩哪一首嗎?這首詩就是《池上》,寫了一個小孩偷採蓮蓬的故事。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白居易的這首詩語言淺顯易懂,連老婦人都能聽懂,而他寫的這首詩,就是寫了一個小孩兒乘著小船兒偷偷地採蓮蓬,又不知道隱藏痕跡,結果被水面上的浮萍一下子暴露了。有些人看了這首詩。感覺太簡單了,不像是大詩人的水平。
  • 白居易最唯美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個字,描繪的如詩如畫!
    白居易有著」詩魔「和」詩王「的稱號,縱觀整個唐朝的詩人,如果要論名氣的話,那自然沒有幾個詩人能夠與之相比較,他不僅在當時就很出名,同時他的作品,也是最早流傳到國外,據說現在日本人就最愛白居易,還把他評為最受歡迎的中國詩人。
  • 白居易最驚豔的一首詩,其中四句,成為了千古名句!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素有「詩王」之稱謂,古人作詩,凡是指定或限定的題目,照例在題目上冠以「賦得」二字。賦得詩往往是應考之作,但也不盡然。在送別的場合,人各賦詩,也常限定題目。限題作詩當然比自由命題多—些麻煩,沒有真情實感也得敷衍幾句,所以難得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