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訪藍關古道
一直耳聞藍關古道,而且從進出口也路過過多次,皆因為路太窄而放棄。今年聽說道路加寬,車輛輕鬆錯車,於是在這個秋葉紅遍的季節,攜父母同遊藍關古道。藍關古道的出名,皆因唐宋八大家的韓愈寫過一首詩《左遷藍關示侄孫湘》,其中最著名的是這兩句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寫出了古代藍關古道的艱難險阻,更寫出了秦嶺藍關古道的雄偉壯闊,優美的詩境令我十分嚮往,今天從藍田薛家村起步,一路攀登,道路曲折,堪稱山路十八彎,進入山脊後,道路平緩,在山梁上緩慢前進,一路上風景無限,特別是層林盡染,分外妖嬈。
-
終南尋幽:探訪丹青仙子
「崑崙東入海,名山有終南秦嶺障南北,太乙生紫煙」終南山自古以來就帶著神秘色彩,也是隱士修道最佳之處而對於普通的西安市民來說南山是離市區最近的休閒放鬆之處關鍵是就算想要修道凡夫俗子也是修道無門啊舉止優雅、談吐不凡愣是把普通的生活過的如詩如畫春天,進山踏青尋幽
-
終南尋幽:探訪終南明舍
推開屋門,一眼可以看到後院,前往後院門頭上的,「終南喝茶、看書、發呆,借山而居,放緩時間,偷得浮生半日閒,終南明舍
-
西安周邊一日遊:山路盤繞,藍關古道
藍關古道: 一般稱之為「武關道」又名「商山路「, 春秋戰國 時開闢,原本是為了 秦楚 相互爭奪的需要,以「武」字名關、名路,起自長安,經藍田、商州,至河南 內鄉 、 鄧州 之間道路的統稱。從它的歷史性便可以看出來,這是一條軍事棧道,這一功能性便決定了它是一條崎嶇難走的道路。
-
藍關古道 秋色宜人
10月28日,藍田縣藍關古道,煙雨濛濛,秋色宜人。一條古道,串起四季,如今迎來了最美的時節,落葉遍地,滿目金黃,獨特美景盡收眼底。藍關古道,古稱「青泥嶺」,因之也把古藍關稱為「青泥關」。藍關古道雄偉險峻,氣勢吞雲變幻。唐皮日休曾在《藍關銘》中描寫:「天輔唐業,地造唐關。千巖作鎖,萬障為栓。難圖其形。莫狀其秀。雙扉未開,天地如鬥。軋然副啟,人濟入濟。似畫秦國,鋪於馬底。險不可侵,惟王之心。矧夫茲關,獨可規臨。」現在的藍關古道,是戶外運動者的天堂,從縣城南藍關鎮薛家村上嶢山,17.5公裡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到藍橋,車遊山間,如在畫中行。
-
藍關千年古道隱秘玉
藍關千年古道隱秘玉張小會)藍關古道暗玉--劉家樂先生(原文)正文張小會大梅秦嶺,戰國時期有一個地方秦置藍田縣,因為玉之美叫藍,縣裡產美玉,故名藍田。劉嘉樂是一位有實力的畫家,筆名道成,生於藍關古道大火寨村,1973高中畢業,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函授。陝西藍田是著名的花鳥畫家,擅長寫意花鳥牡丹,梅蘭竹菊,山水。他從小就學習國畫和書法,他的父權制是宋元,石濤,八大山人,他深受前人齊白石、王雪濤、肖煥等大師的影響,經過幾十年的艱苦研究,他終於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
終南尋幽:棲心小院探訪
引子:「崑崙東入海,名山有終南秦嶺障南北,太乙生紫煙 」終南山自古以來就帶著神秘色彩,也是隱士修道最佳之處。這期我們走進子午街道天子峪一起去探訪棲心小院棲心小院,心之所棲復返自然
-
【藍田文化研究】連載——藍關古道考述 (張效東)
藍關古道考述張效東近年來,在假日經濟帶動的休閒、旅遊熱中,來藍關古道尋幽訪古的遊人還真不少。它北起鹹陽,南極荊楚,是秦統一六國後修建的九大馳道之一,秦時稱「武關道」,唐以後稱「商山道」或「商州道」,也有以「藍商道」、「商於道」(指商州至河南內鄉柒於(wū)鎮)代稱的。藍關是這條驛道上最著名的一道要隘,因了韓愈的一首「雪擁藍關馬不前」的名詩而名貫古今。近年來遊客絡繹驅車或徒步前來藍田遊覽的一段藍關古道,是在嶢山(也稱蘆山、青泥嶺)梁上循秦楚古道路線新修築的一段鄉間公路。
-
雪擁藍關 古道的美麗傳說
藍關古道 藍關鎮藍關古道歷史上藍關古道既是防衛來自東南威脅的最後一道關隘唐代大文學家韓愈被貶潮州,途經藍關時留下「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詩句,至今仍膾炙人口。藍關古道早在商周時已有雛形。秦統一六國後,大修以鹹陽輻射天下的馳道,藍關古道是當時通往荊楚的東南馳道上最接近鹹陽的一段險道。
-
藍關古道,斜陽若影。
古道斜陽-一路穿溝過嶺,行車在單向單車道的、蜿蜒在山脊近二十公裡的藍關古道,即緊張又興奮;這裡,好多的路段,左邊山溝,右邊懸崖,大多數地方,沒有會車的餘地;從古道入口的藍田縣藍關鎮薛家村、進村口小路,到古道出口的藍橋鎮頭
-
20201025獨自騎行~追憶在古道藍關
周天,不再想進山看紅葉,遂決定騎行藍關古道。先從魏寨那裡的滻河大橋上白鹿塬,然後再下藍田,再到薛家村的藍關古道起點,上行,翻山越嶺,最終從344國道的藍橋鎮下來,再沿環山路,雁引路回家。這還是白鹿塬上往下拍的河谷從藍田薛家村開始,開始拔高藍關古道
-
攬勝國內景觀:藍關古道,藍橋,秦嶺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藍關古道,藍橋,秦嶺。在藍田縣境秦嶺山中。藍關古道指藍田縣城南登曉山、上七盤,經亂石岔、雞頭關、鳳子門、六郎關、十二錚坡,到藍橋關而過秦嶺至商州牧護關、黑龍口等東南各地。秦、漢、唐歷代通過此古道之行旅商賈、文人學士、僧侶尼道、軍旅戎馬,比比皆是。秦穆公二十五年,派兵經藍關,過武關(今陝西丹風縣)而行兵東南,佔據江漢流域。秦始皇第二次出巡東南,去時出漁關,回時由雲夢、南郡,進武關,過牧護關,由藍關回鹹陽。沛公劉邦亦取道武關、藍關古道,繞曉山,逾籤山,擊秦軍,在籤山下殲秦守軍主力,人鹹陽,終成帝業。
-
楊博/在藍關古道,於秦始皇韓愈一約
仲夏時節,西安城東南的藍田縣城依舊悶熱,應藍田文化研究專家張效東老師邀請,參加了這次藍關古道文化之旅活動。一時不見了山下的混沌溼熱,好似來到了另一清涼世界,眼前除了一幅幅青綠山水畫卷以外,張老師滔滔不絕的講解 使我們對人文傳奇的古道有了更深的了解。 來藍關古道,人們首先都會想起一首詩,那就是當年韓愈名句「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
重走藍關古道,發現一首白居易的詩
前兩年曾自駕過一次藍關古道,衝著韓愈「雪擁藍關馬不前」的名句去的。當時的感受是:路陡彎多也就罷了,但太窄了,遇到對向來車就很麻煩。今天又跑了一趟,驚喜地發現道路加寬了一點,會車方便多了。推薦大家有空時可以來感受一下。
-
藍田發現古棧道遺址 屬於「藍關古道」一部分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從古詩中可以想見古代藍關道的崎嶇艱險。近日,西安市文物工作者在藍田縣進行文物普查時,發現一處古棧道棧橋遺址,認為其應屬藍關古道的一部分。這對認識藍關古道的歷史狀貌提供了一定實證。 該遺址位於藍田縣藍橋鄉窄峪口河道兩岸,東南距藍小公路500米。
-
藍關古道欣賞宛若仙境的雲海,難得的一次相遇天氣,震撼的陶醉
地處藍田縣境內的藍關古道,是由藍關鎮火燒寨村到藍橋鎮間的一道綿延起伏的20公裡山嶺通道,山崇嶺險,是中國最早的古道之一,是古代發兵東南的第一要塞,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五次南巡中,有兩次是經過藍關古道,在唐代,藍關古道也是被貶官謫臣南來北往的必經之地,當年,韓愈被貶廣東潮州時曾途經這裡,留下了膾炙人口的「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著名詩句。
-
穿越絕美藍關古道,來一場千年文化之旅
文/林小春 藍田境內的藍關古道早在商周時已有雛形,歷史上藍關古道既是防衛來自東南威脅的最後一道關隘,也是爭奪天下,發兵東南必經的第一要塞,具有極其重要的軍事戰略意義。上午8點,文化考察活動成員一行在文化研究會會長張效東、愛故鄉文學小組組長馬曉毅的帶領下,從藍田薛家山處的盤山公路驅車進入藍關古道。
-
去感悟自然與歷史相結合的藍關古道
而位於西安北麓的藍關古道,不僅可以感受自然的美,還可以感受古人的路途,與那一股淳樸之風。藍關古道位於西安市藍田縣境內,從嶢山到藍橋,經過七盤道,亂石岔,蟒蛇灣,雞頭關,六郎關等地。綿延起伏20多千米,多處遺蹟至今猶在,古道在西周便有雛形,秦一統天下之後,大修馳道,藍關古道便是當時通往荊楚的險道,具有極其重要的軍事意義。
-
穿越絕美藍關古道,來一場千年文化之旅
藍田境內的藍關古道早在商周時已有雛形,歷史上藍關古道既是防衛來自東南威脅的最後一道關隘,也是爭奪天下,發兵東南必經的第一要塞,具有極其重要的軍事戰略意義。 上午8點,文化考察活動成員一行在文化研究會會長張效東、愛故鄉文學小組組長馬曉毅的帶領下,從藍田薛家山處的盤山公路驅車進入藍關古道。
-
雲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藍關馬不前 藍關古道今又飛雪漫天
歷史上藍關古道既是防衛來自東南威脅的最後一道關隘,也是爭奪天下,發兵東南必經的第一要塞,具有極其重要的軍事戰略意義。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五次出巡,有兩次經過這裡。歷代在西安建立王朝的統治者,無不把藍田視為溝通秦嶺南北,促進東西經濟、文化、商貿交流和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的樞紐。